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linux官方系统)
EXCEL成绩统计分析常用函数
1、总分 =SUM()
2、平均分 =AVERAGE()
3、+ - * / 加减乘除 括号()
4、分数段统计
函数: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例如,使用函数 FREQUENCY 可以计算在给定的分数范围内测验分数的个数。由于函数 FREQUENCY 返回一个数组,所以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语法
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
Data_array 为一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用来计算频率。如果
data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返回零数组。
Bins_array 为间隔的数组或对间隔的引用,该间隔用于对
data_array 中的数值进行分组。如果 bins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
FREQUENCY 返回 data_array 中元素的个数。
说明
在选定相邻单元格区域(该区域用于显示返回的分布结果)后,函数 FREQUENCY
应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返回的数组中的元素个数比 bins_array(数组)中的元素个数多 1。返回的数组中所多出来的元素表示超出最高间隔的数值个数。例如,如果要计算输入到三个单元格中的三个数值区间(间隔),请一定在四个单元格中输入 FREQUENCY 函数计算的结果。多出来的单元格将返回 data_array
中大于第三个间隔值的数值个数。 函数 FREQUENCY 将忽略空白单元格和文本。
对于返回结果为数组的公式,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
5、不及格红色显示
“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
6、排名显示 =RANK(number,ref,order)
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1页
·如果 order 为 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如果 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 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7、CountIF
代替人工数数
COUNTIF函数的16种公式设置
1、返加包含值12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12)
2、返回包含负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0")
3、返回不等于0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0")
4、返回大于5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5")
5、返回等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A1)
6、返回大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A1)
7、返回包含文本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
8、返回包含三个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ITF(DATA,“”)
9、返回包含单词"GOOD"(不分大小写)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GOOD”)
10、返回在文本中任何位置包含单词"GOOD"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GOOD*”)
11、返回包含以单词"AB"(不分大小写)开头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AB*”)
12、返回包含当前日期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TODAY())
13、返回大于平均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AVERAGE(DATA))
14、返回平均值上面超过三个标准误差的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AVERAGE(DATA)+STDEV(DATA)*3)
15、返回包含值为或-3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3)+COUNIF(DATA,-3)
16、返回包含值;逻辑值为TRUE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DATA,TRUE)
8、数据透视表
EXCEL中统计学生成绩常用的函数
2页
一、前言
对于教师而言,经常需要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统计,会被一些常见问题难住。碰到的难题主要有:如何统计不同分数段人数、如何在保持学号不变前提下进行排名、如何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分数段与如何用红色显示不及格的分数等,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加以分析和讨论。
本文假设读者已对Excel的基本操作已经有一定基础,已经掌握如何进行求和、求平均和如何使用自动填充柄进行复制公式等操作,本文对这些一般性操作不做详细介绍,仅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技巧进行讨论。
二、Excel统计学生成绩时的四个难题
假设在统计学生成绩时,我们需要统计出如图1所示的相关结果。
图1 学生成绩统计所需要的结果图
这里,假设学号、姓名、成绩等列及行15都已经事先输好,需要让Excel统计其他的相关数据结果。这时,成绩统计中主要难解决的问题及它们在图中的位置如下:
问题1:如何统计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图中A16~E16)
问题2:如何在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学生成绩名次排定?(图中F2~F13)
问题3:如何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图中“等级1”与“等级2”列)
问题4:如何使不及格的分数以红色显示?(图中红色显示部分,即第12行)
三、解决统计学生成绩时的四个难题的方法
下面,针对上面提出的四个难题分别讨论解决的方法与技巧。
1、统计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统计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其所需结果如图1中A16~E16所示。这里,假设需要统计90~100、80~89、70~79、60~69及低于60分五个不同分数段的人数。
通常,统计不同分数段最好的方法是利用COUNTIF(X,Y)函数。其中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统计的范围,一般最好用绝对引用;第二个参数Y为统计条件,要加引号。
3页
对于小于60分的人数只要用一个COUNTIF( )函数,如在E1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2:$C$13,"<60")。
对于其他在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段的人数统计,需要用两个COUNTIF( )函数相减。如在A1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2:$C$13,"<=100")-COUNTIF($C$2:$C$13, "<90"),即用小于等于100的人数减去小于90的人数。
如果要统计80~89、70~79与60~69分数段的人数,只要利用自动填充柄将该公式复制到右边三个单元格,再把"<=100"与"<90"作相应的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2.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成绩排名
学生成绩排定在学生成绩统计中经常用到。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谈的方法不是一般的排序,因为那样会使学生的学号顺序发生变化。这里所需要的是在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学生成绩名次排定的功能,其所需结果如图1中F2~F13所示。
要进行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学生成绩名次的排定,最好使用RANK(X,Y,Z)函数。其中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某个学生的成绩所在单元格;第二个参数Y为整个班级成绩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参数Z是可选的,表示统计方式,若省写或写0,则成绩高的名次靠前,一般都使用这种方式,如果写1,则成绩高的名次靠后,这种情况一般较少用。
为了在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学生成绩名次排定,可以在 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K(C2,$C$2:$C$13,0),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几个单元格。注意,这里$C$2:$C $13用的是绝对地址,是为了保证公式在复制时此处不变,因为作为第二个参数,这里都是指整个班级成绩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是相同的。
3、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
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其所需结果如图1中“等级1”与“等级2”列所示。这里,“等级1”列是将百分制的分数转换成A
(90~100)、B(80~89)、C(70~79)、D(60~69)与E(低于60)五个等级;“等级2”列是将百分制的分数转换成优 (90~100)、良(75~89)、中(60~74)与不及格(低于60)四个等级。具体使用哪种等级划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在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时,一般使用IF(X,Y,Z)函数。其中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条件,不能加引号;第二个参数为条件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则要加引号;第三个参数为条件不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同样要加引号。该函数可以嵌套,即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参数处可以再写一个 IF函数。
4页
为了得到“等级1”列所要的等级结果,可以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2>= 90,"A",IF(C2>=80,"B",IF(C2>=70,"C",IF(C2>=60,"D","E")))),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几个单元格。
为了得到“等级2”列所要的等级结果,可以在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2>=90,"优",IF(C2>=75,"良",IF(C2>=60,"中","不及格"))),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几个单元格。
4、使不及格的分数以红色显示
统计学生成绩时经常需要将不及格的分数用红色显示,其结果如图1中红色显示部分(如第12行)。
使不及格的分数以红色显示需要使用“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该命令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其中要求确认条件与相应的格式。
对于“成绩”列,可先选中C2:C13,然后使用“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边使用默认的“单元格数值”,中间选“小于”,右边填写60,然后单击右边的“格式”按钮,从中选择红色,最后单击两次“确定”按钮。
对于“等级1”列,可先选中D2:D13,然后使用“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边使用默认的“单元格数值”,中间选“等于”,右边填写E,然后单击右边的“格式”按钮,从中选择红色,最后单击两次“确定”按钮。“等级2”列类似。
对于其他的一些统计计算要求,如怎样计算各分数段的百分比、如何计算机优良率与合格率等功能,应该比较简单,本文此处不赘述。
Excel中用五种函数统计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段
先看看原始的学生成绩表。五门功课的成绩分布在C2:G47单元格区域,如下图所示。
一、利用COUNTIF函数
COUNTIF函数可以统计单元格区域内满足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所以用来统计分数段人数顺理成章。我们用它来统计C列的语文成绩分数段。
如图2所示,我们需要在N2单元格统计语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数。那么只需要在N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2:C47,">=90")”就可以了。其含义就是统计C2:C47单元格区域中满足大于等于90的单元格数目。所以,要统计80分至89分这一段的学生数,那么就需要输入公式“=COUNTIF(C2:C47,">=80")-COUNTIF(C2:C47,">=90")”。很明显,大于等于80分的人数减去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正是我们想要的人数。其他分数段可以依此类推。
二、利用FREQUENCY函数
5页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单元格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的函数,用它来统计分数段自然名正言顺。以D列的数学成绩的统计为例。
我们先在M8:M12设置好分数段,再在L8:L12单元格区域设置好各分数段的分隔数(即为该分数段的上限数字),如图3所示。选中N8:N1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FREQUENCY($D$2:$D$47,$L$8:$L$12)”,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即可在公式的两端添加数组公式的标志“{}”,同时可以看到各分数段的人数已经统计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输入完成后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以产生数组公式,而且数组公式的标志“{}”也不可以手工输入。
三、利用DCOUNT函数
DCOUNT函数平时我们不大用,它可以从满足指定条件的数据库记录的字段中计算数值单元格数目。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太容易懂,但用它统计分数段是很不错的,比如统计E列的英语成绩。
我们需要事先做一个设置。如图4所示,以统计80分至89分的人数为例:我们需要在Q16和R16单元格分数输入“英语”(必须与原始成绩表的列标题一致),然后在Q17和R17单元格分别输入“>=80”,“<90”。这四个单元格是作为指定条件使用的。
在N16单元格输入公式“=DCOUNT($E$1:$E$47,"英语",Q16:R17)”,完成后按下回车键就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了。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第一个参数为成绩所在单元格区域,必须包括列标题。依此类推,统计其他各分数段人数,只需要改变一下公式中第三个参数,即条件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就行了。
四、利用SUM函数
SUM函数是用来求和的,这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它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所以也可以用来统计分数段。当然,还得借助于数组公式才行。以F列的理论成绩为例。
如图5所示,在N24单元格输入公式“=SUM(($F$2:$F$47>=90)*($F$2:$F$47<=100))”,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数组公式,就可以得到大于等于90分且小于等于100分的学生数了。同样,数组公式“{=SUM(($F$2:$F$47>=70)*($F$2:$F$47<80))}”可以得到70~79分这一段的人数。其他各分数段可以依此类推。
五、利用SUMPRODUCT函数
SUMPRODUCT函数可以返回相应的数组或区域的乘积之和,所以正好可以用它来统计分数段。以G列的实践课为例。
6页
如图6所示。要统计90分以上的人数,那么可以在N30单元格输入公式“=SUMPRODUCT(($G$2:$G$47>=90)*($G$2:$G$47<=100))”,按下回车键后就可以得到G2:G47单元格区域大于等于90分小于等于100分的人数了。
很明显,要统计80~89分的人数,那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G$2:$G$47>=80)*($G$2:$G$47<90))”,其他依此类推就行了。
好了,五种方法统计分数段人数,相信一定有一种方法适合你。以上各种方法使用环境均为Excel 2007,其他版本可以参照使用。
一、求各种分数
求总分:主要用SUM函数,其语法格式为SUM(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例如:SUM(B2:E2)是表示求B2、C2、D2、E2四个单元格内数字的和。另外还用到SUMIF函数,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功能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参数Range表示引用,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指出哪些单元格符合被相加求和的条件。Sum_range表示引用,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注意:Criteria如果是文本,那么引号应该是半角的,而不是全角的,否则会出错!
求平均分:用AVERAGE函数,其语法格式为AVERAGE(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例如AVERAGE(F2:F50)是求F2:F50区域内数字的平均值。默认情况下,Excel 2002会忽略掉空白的单元格,但是它不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要想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需要用到COUNTIF函数,其语法为COUNTIF(Range,Criteria),其含义是计算某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本例求F2:F50的平均分,如果忽略数值为0的单元格可以这样计算:SUM(F2:F50)/COUNTIF(F2:F50,"<>0")。另外如果要求去掉几个最高分和几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的话,用到LARGE和SMALL函数,其语法格式为LARGE(array,k),含义是返回数组中第k个最大值,SMALL(array,k)的含义是返回数组中第k个最小值。如果我们求F2:F50中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可以这样计算:“SUM(F2:F50)-LARGE(F2:F50,1)-LARGE(F2:F50,2)-SMALL(F2:F50,1)-SMALL(F2:F50,2))/COUNTIF(F2:F50-4)”。
求最高分、最低分:MAX和MIN函数,语法格式分别为MAX(Ref)和MIN(Ref),如上例中求F2:F5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应该这样:MAX(F2:F50)和MIN(F2:F50)。
二、求及格率、优秀率
求及格率:及格率即一个班级中某一科大于等于60分的比例,例如:B2:B50中是某一个班的语文成绩,可以这样求及格率:COUNTIF(B2:B50,">=60")/COUNT(B2:B50)。
7页
求优秀率:例如:B2:B50存放的是初一一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B2:B500存放的是初一全年级语文考试的成绩,如果规定全年级20%的学生为优秀,那么初一一班语文的优秀率应该这样计算:“COUNTIF(B2:B50,">="&&LARGE(B2:B500,INT(0.2
COUNT(B2:B500))))/COUNT(B2:B50)”,其中LARGE(B2:B500,INT(0.2
COUNT(B2:B500)))所求的是全年级语文分数前20%中最低的一个同学的分数,COUNTIF(B2:B50,">="&&LARGE(B2:B500,INT(0.2*COUNT(B2:B500))))则是求出了初一一班语文高于或等于这个同学分数的人数,最后再除以初一一班的总人数COUNT(B2:B50),所得就是初一一班的语文优秀率,如果想求其他班其他科目的优秀率,道理都是一样。
用Excel函数快速统计学生期中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结束,各学科考试成绩迅速汇总到班主任这里。这时候,班主任最忙的,就是要迅速统计各学科成绩的各项指标,比如平均分、最高分、优秀率、及格率以及各学科分数的频率统计等等。虽然现在普遍都在使用Excel进行这项工作,不过,要想使这项工作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那还得请Excel函数来帮忙才行。
汇总到班主任这里的成绩表如图1所示,各科成绩分布在C2:C95单元格区域。我们先在K2:Q15单元格区域建立如图2所示表格用以存放各项统计结果。
先点击M3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AVERAGE(C2:C95),回车后即可得到语文平均分。
点击M4单元格,输入公式:=MAX(C$2:C$95),回车即可得到语文成绩中的最高分。
优秀率是计算分数高于或等于85分的学生的比率。点击M5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2:C$95,">=85")/COUNT(C$2:C$95),回车所得即为语文学科的优秀率。
点击M6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2:C$95,">=60")/COUNT(C$2:C$95),回车所得即为及格率。
选中M3:M6单元格,拖动填充句柄向右填充公式至Q6单元格,松开鼠标,各学科的统计数据就出来了。
再选中M5:Q6单元格区域,点击菜单命令“格式→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点击“数字”选项卡,在左侧“分类”列表中选择“百分比”,如图3所示,确定后可将M5:Q6单元格区域的数据转变成百分比形式。
至于各科分数段人数的统计,那得先选中M8:M15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FREQUENCY(C$2:C$95,$K$8:$K$15)。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快捷键,可以看到在公式的最外层加上了一对大括号。现在,我们就已经得到了语8页
文学科各分数段人数了。在K列中的那些数字,就是我们统计各分数段时的分数分界点。
现在再选中M8:M15单元格,拖动其填充句柄向右至Q列,那么,其它学科的分数段人数也立即显示在我们眼前了。
最终的结果如图4所示。如果觉得K列的数据有碍观瞻,那么可以选中它们,然后设置它们的字体颜色为白色就可以了。
Excel 2007巧妙统计混合编班分数段
期末考试之后,自然就是成绩的统计和分析了。为了使成绩的录入和分析更为公平,我们学校都是由专人统一录入的。平行班级的成绩都录入在Excel的同一工作表中。但是这样做之后,也为我们后期的成绩分析制造了麻烦。由于工作表中混合编班,那么在统计各班各学科各分数段的人数时,就不得不进行多次按班、按学科进行排序,然后人工数出相应分数段人数,非常麻烦。其实,如果我们是用Excel 2007进行相应的工作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新增的COUNTIFS函数来完成这项任务,非常方便。
一、1班语文学科分数段统计
图1 学生成绩表
图1所示为一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表。在不对成绩进行排序等操作的前提下,我们将完成图2所示分数段统计表。
图2 Excel 2007绘制表格
具体过程如下:
以1班语文学科的分数段统计为例。将鼠标定位于统计表中的N3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如下公式“=COUNTIFS($A$2:$A$108,$L3,$C$2:$C$108,"100")”,按下回车键,则可以得到1班语文成绩为100分的学生人数。
还是先说说这个COUNTIFS函数吧。COUNTIFS函数的作用是统计某个区域中满足多重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其语法格式是:COUNTIFS(range1,
criteria1,range2, criteria2…)。其中Range1, range2, …… 是指对哪些区域在统计时施加条件。Criteria1, criteria2, … 则是指具体施加的条件是什么。比如上例的公式的含义则是统计A2:A108单元格区域中等于L3单元格(即1班)且C2:C108单元格区域中等于100分的单元格个数。
COUNTIFS所支持的施加条件个数为127个,足够我们使用的。因此,统计1班语文分数在90分至100分之间的人数时,我们只需要再增加一个条件。在O3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9页
“=COUNTIFS($A$2:$A$108,$L3,$C$2:$C$108,">=90",$C$2:$C$108,"<100")”即可。
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句柄向右复制公式,至S3单元格。然后将公式中的分数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就会迅速得到各分数段的相应人数了。
至于最后的那个50分以下的人数统计,很显然,其公式应该是“=COUNTIFS($A$2:$A$108,$L3,$C$2:$C$108,"<50")”。
二、其它学科及班级分数段统计
选中N3:T3单元格区域,向下拖动填充句柄至T7,则可以将1班的分数段表格迅速填充完成。但是,现在每一行所填充的数据,都是语文学科相应的分数段人数。我们还需要将公式中的“$C”(语文成绩所在列)改成各学科相应的列号。不过,这个工作也不是太麻烦。以数学科为例。只要选中N4:T4单元格区域,然后按下“Ctrl+F”快捷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点击“替换”选项卡,在“查找内容”的输入框中输入“$C”,在“替换为”输入框中输入“$D”(数学成绩所在的列号),如图3所示。然后点击“全部替换”按钮,那么就可以得到数学学科的各分数段了。
图3 Excel 2007中执行替换
其它几个学科照此办理,将公式中的“$C”分别再替换为“$E”、“$F”、“$G”,很快就可以得到1班各学科的分数段统计。
1班各学科分数段全部统计完成后,其他各班就非常容易了。只要选中N3:T7单元格区域,然后按下“Ctrl+C”快捷键进行复制,再将鼠标定位于N8单元格,按下“Ctrl+V”快捷键进行粘贴,那么2班分数段统计立刻完成了。照此办法,只要复制、粘贴,呵呵,瞬间完成。所得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Excel 2007完成表格
提醒一下:L列中的班级为辅助列,是为了我们在公式中设置班级方便而加的,不能删除。从表格美观的角度出发,可以选中整个L列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隐藏”命令,将其隐藏。
用Excel统计各分数段学生数
教师常常要统计各学科相应分数段的学生人数,以方便对考试情况作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在Excel中,有多种函数可以实现这种统计工作,笔者以图1所示的成绩表为例,给出多种统计方法。文章末尾提供.xls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
10页
文章导读:
方法一:用COUNTIF函数统计
这是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我们用它来统计“语文”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也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方法二:用DCOUNT函数统计
这个函数不太常用,但用来统计分数段学生数效果很不错。我们用它统计“数学”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方法三:用FREQUENCY函数统计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函数,我们用它来统计“英语”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方法四:用SUM函数统计
我们知道SUM函数通常是用来求和的,其实,他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我们用它来统计“政治”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方法一:用COUNTIF函数统计
这是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我们用它来统计“语文”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函数功能及用法介绍
①分别选中C63、C67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62,"<60")和=COUNTIF(C3:C62,">=90"),即可统计出“语文”成绩“低于60分”和“大于等于90”的学生人数。
②分别选中C64、C65和C66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62,">=60")-COUNTIF(C3:C62,">=70")、=COUNTIF(C3:C62,">=70")-COUNTIF(C3:C62,">=80")和=COUNTIF(C3:C62,">=80")-COUNTIF(C3:C62,">=90"),即可统计出成绩在60-69分、70-79分、80-89分区间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同时选中C63至C67单元格,将鼠标移至C67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右拖拉至I列,就可以统计出其它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11页
①在K64至K67单元格中,分别输入成绩等级字符(参见图2)。
②选中L64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L$3:$L$62,K64),统计出“优秀”的学生人数。
③再次选中L64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L65至L67单元格中,统计出其它等级的学生人数。
上述全部统计结果参见图1。
方法二:用DCOUNT函数统计
这个函数不太常用,但用来统计分数段学生数效果很不错。我们用它统计“数学”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M63至N72单元格区域(不一定非得不这个区域),输入学科名称(与统计学科名称一致,如“数学”等)及相应的分数段(如图2)。
②分别选中D63、D64……D67单元格,输入公式:=DCOUNT(D2:D62,"数学",M63:N64)、=DCOUNT(D2:D62,"数学",M65:N66)、=DCOUNT(D2:D62,"数学",M67:N68)、=DCOUNT(D2:D62,"数学",M69:N70)、=DCOUNT($D$2:$D$62,"数学",M71:N72),确认即可。
注意:将上述公式中的“DCOUNT”函数换成“DCOUNTA”函数,同样可以实现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的统计。
方法三:用FREQUENCY函数统计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函数,我们用它来统计“英语”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O64至O67单元格,输入分数段的分隔数值(参见图2)。
②同时选中E63至E67单元格区域,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FREQUENCY(E3:E62,$O$64:$O$67),输入完成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即可一次性统计出“英语”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①实际上此处输入的是一个数组公式,数组公式输入完成后,不能按“Enter”键进行确认,而是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确认完成后,在公式两端出现一个数组公式的标志“{}”(该标志不能用键盘直接输入)。②数组公式也支持用“填充柄”拖拉填充:同时选中E63至E67单元格区域,将鼠标移至E67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右拖拉,就可以统计出其它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12页
方法四:用SUM函数统计
我们知道SUM函数通常是用来求和的,其实,他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我们用它来统计“政治”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P64至P69单元格,输入分数段的分隔数值(参见图2)。
②选中F6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F$3:$F$62>=P64)*($F$3:$F$62
③再次选中F63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F64至F67单元格中,统计出其它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用此法统计时,可以不引用单元格,而直接采用分数值。例如,在F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F$3:$F$62>=60)*($F$3:$F$62<70)),也可以统计出成绩在60-69分之间的学生人数。
注意:①为了表格整体的美观,我们将M至P列隐藏起来:同时选中M至P列,右击鼠标,在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隐藏”选项。
轻松实现多条件下的数据统计
在日常对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指定条件的数据统计问题,用公式或分类汇总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对于复杂条件的数据统计,不少初学用户觉得非常棘手,其实用好自带的“条件求和”功能,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图1为某单位职工数据表,我们以统计二车间的高级工程师中男性的人数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利用“条件求和”功能实现多条件限制下的数据统计过程。
图1 单位职工数据表
1. 依次选择“工具→向导→条件求和”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条件求和向导-4步骤之1”界面中,确认条件求和的数据区域为整个表格(只需单击表格内的任一单元格再执行该命令,系统会自动选中整个表格区域),单击“下一步”按钮。
2. 在“条件求和向导-4步骤之2”界面中选择“求和列”为“性别”,将限制的条件“岗位=二车间、职称=高级工程师、性别=男”逐条选择并添加到条件列表中,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
图2 指定条件数据
3. 在“条件求和向导-4步骤之3”界面中选择统计结果的显示方式为“复制公式及条件”,单击“下一步”按钮。
4. 最后要选择目标数据存放的单元格,本例中依次选择C18、D18、E18、F18单元格,并在每次选择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直到最后单击“完成”按钮。此时在F18单元格中就会出现我们要统计的数据结果。
13页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简单条件的数据统计其实也可以用公式来实现,如统计“二车间”每月计发的工资总额,可以用公式“=SUMIF (E2∶E15,"二车间",F2∶F15)”来实现,当然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命令来实现。但对于复杂条件的数据统计用公式就显得有些难度了,特别是对于不熟悉函数的读者,而用“条件求和”功能则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我们的统计需求。
Cico提示:初次使用“条件求和”功能必须先安装。单击“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在“加载宏”对话框中勾选“条件求和向导”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此时系统
excel笔记之两表内容比较VLOOKUP函数
在平常的工作中,同一个班,同一级,会有许多的表,每一个经过几次处理之后,也许姓名变动了,也许人少了,或多了,想统计它的变动情况比较困难,我想了许多办法,最终VLOOKUP函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格式: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Lookup_value 为需要在数组第一列中查找的数值。Lookup_value 可以为数值、引用或文本字符串。
Table_array 为需要在其中查找数据的数据表。可以使用对区域或区域名称的引用,例如数据库或列表。
如果 range_lookup 为 TRUE,则 table_array 的第一列中的数值必须按升序排列:…、-2、-1、0、1、2、…、-Z、FALSE、TRUE;否则,函数 VLOOKUP
不能返回正确的数值。如果 range_lookup 为 FALSE,table_array 不必进行排序。
•
通过在“数据”菜单中的“排序”中选择“升序”,可将数值按升序排列。
•
Table_array 的第一列中的数值可以为文本、数字或逻辑值。
•
文本不区分大小写。
•
Col_index_num 为 table_array 中待返回的匹配值的列序号。Col_index_num 为 1 时,返回 table_array 第一列中的数值;col_index_num
为 2,返回 table_array 第二列中的数值,以此类推。如果 col_index_num 小于 1,函数 VLOOKUP 返回错误值值 #VALUE!;如果 col_index_num 大于
table_array 的列数,函数 VLOOKUP 返回错误值 #REF!。
Range_lookup 为一逻辑值,指明函数 VLOOKUP 返回时是精确匹配还是近似匹配。如果为 TRUE 或省略,则返回近似匹配值,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精确匹配值,则返回小于 lookup_value 的最大数值;如果 range_value 为 FALSE,函数 VLOOKUP 将返回精确匹配值。如果找不到,则返回错误值 #N/A。
示例
=VLOOKUP( C2, 'D:[]sheet1'!$C$2:$I$460, 1, 0 )
14页
C2: 为当前表中C2单元格的数据的引用,如C2的值为姓名“小王”
'D:[]sheet1'!$C$2:$I$460:
'D:[]sheet1' : 表明是D盘文件中的sheet1工作表中的数据。
$C$2:$I$460 : 表明要在文件中sheet1工作表的C2到I 460这个范围内查找C2是否存在。
1 : 若在文件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则显示这个选择区域中的第一列的值,如“小王”,若为2,则为“男”,以此类推。通常设为1.
0 : 表明为精确匹配,通常设为0,即可。
注:如果是在同一个表中两列数据相比较,需要将第二部分设为精确定位
如: 将 VLOOKUP(C2 , K2:K425, 1, 0)
改为: VLOOKUP(C2, $K$2:$K$425, 1, 0)
这样,在查找的时候不会因为所查找数据不在同一行而出错。
15页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EXCEL成绩统计分析常用函数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3444621h45168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