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后端开发的英文)

学习经典资料

求函数值域的十种方法

一 . 直接法(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 1 .求函数

【解析】 ∵

【练习】

1 .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③ ;

; ②

; ②

; ③

; 。

,∴

的值域。

,∴函数 的值域为 。

【参考答案】 ①

二 . 配方法 : 适用于二次函数及能通过换元法等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题型。形如

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例 2 .求函数

【解析】

∵ ,∴

∴函数

例 3 .求函数

( )的值域为

的值域。

,∴

, ∴ ,∴

)的值域。

【解析】 本题中含有二次函数可利用配方法求解,为便于计算不妨设:

配方得:

关知识得 ,从而得出: 。

利用二次函数的相说明:在求解值域 ( 最值 ) 时,遇到分式、根式、对数式等类型时要注意函数本身定义域的限制,本题为: 。

学习经典资料

例 4 .若 ,试求 的最大值。

在直线

上滑动时函数 【分析与解】 本题可看成第一象限内动点

的最大值。利用两点 确定一条直线,作出图象易得:

, y=1 时,

取最大值

【练习】

2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值域:

① ; ② ; ③ ;

④ ; , ; 。

【参考答案】①

;② ;③ ;④ ; ;

三 . 反函数法 : 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利用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求原函数的值域。

适用类型:分子、分母只含有一次项的函数 ( 即有理分式一次型 ) ,也可用于其它易反解出自变量的函数类型。

例 5 .求函数 的值域。

分析与解: 由于本题中分子、分母均只含有自变量的一次型,易反解出 ,从而便于求出反函数。

反解得

【练习】

,故函数的值域为 。

1 .求函数 的值域。

2 . 求函数 , 的值域。

学习经典资料

【参考答案】 1 .

四 . 分离变量法 :

; 。

适用类型 1 :分子、分母是一次函数的有理函数,可用分离常数法,此类问题一般也可以利用反函数法。

例 6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

∵ ,∴

(

,∴函数

常数 ) 的形式。

的值域为 。

适用类型 2 :分式且分子、分母中有相似的项,通过该方法可将原函数转化为为

例 7 :求函数 的值域。

项,可利用分离变量法;则有 分析与解 : 观察分子、分母中均含有

不妨令: 从而 。

注意:在本题中若出现应排除

,因为 作为分母 . 所以 故

另解 :观察知道本题中分子较为简单,可令

进而可得到 的值域。

【练习】

,求出 的值域,

学习经典资料

1 . 求 函数 的值 域。

【参考答案】 1 .

五、换元法 : 对于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者函数解析式较复杂的这类函数,可以考虑通过换元的方法将原函数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基本函数。其题型 特征 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当根式里是一次式时,用 代数换元 ;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 三角换元 。

例 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 ),则 ,∴ 。

∵当 ,即

时, ,无最小值。∴函数 的值域为

例 9 :求函数

解 :因

故可令

,即

, ∴

的值域。

∵ ,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

例 10 .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学习经典资料

可令 X= ,则有

当 时,

而此时

时,

有意义。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 11. 求函数

解:

令 ,则

, 的值域。

可得:

∴当 时, ,当 时,

学习经典资料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 12. 求函数

解:由

故可令

,可得

的值域。

时,

时,

;通过方程有实数根,( 、 不同时为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六、判别式法 : 把函数转化成关于 的二次方程

判别式 ,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形如

零)的函数的值域,常用此方法求解。

例 1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

变形得

时,此方程无解;

时,∵ ,∴

解得 ,又 ,∴

学习经典资料

∴函数 的值域为

七、函数的单调性法 : 确定函数在定义域(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值域。

例 14 :求函数

解:∵当 增大时,

的值域。

随 的增大而减少, 随 的增大而增大,

∴函数 在定义域 上是增函数。

∴函数

例 15. 求函数

的值域为 。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为:

所以 在

,显然

在 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当 x=1 时,

显然

有最小值

,原函数有最大值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适用类型 2 :用于求复合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 原理:同增异减 )

例 16 :求函数 的值域。

分析与解: 由于函数本身是由一个对数函数(外层函数)和二次函数(内层函数)复合而成,故可令:

配方得:

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知:

学习经典资料

八、利用有界性 : 一般用于三角函数型,即利用 等。

例 17 :求函数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的值域。

,可化为:

解得:

故函数的值域为

注 :该题还可以使用数形结合法。 ,利用直线的斜率解题。

例 1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 解得 ,

∵ ,∴ ,∴

∴函数 的值域为 。

学习经典资料

九、图像法(数形 结合法) :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 1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由图像知:函数

例 20 . 求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

的值域为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

间的距离之和。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 P ( x )到定点 A ( 2 ),

由上图可知,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

当点 P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 21. 求函数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的值域。

学习经典资料

上式可看成 x 轴上的点 到两定点 的距离之和,

, 由图可知当点 P 为线段与 x 轴的交点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 22. 求函数

解:将函数变形为:

的值域。

到点 上式可看成定点 A ( 3 , 2 )到点 P ( x , 0 )的距离与定点

的距离之差。

即:

由图可知:( 1 )当点 P 在 x 轴上且不是直线 AB 与 x 轴的交点时,如点 ,则构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

即:

( 2 )当点 P 恰好为直线 AB 与 x 轴的交点时,有

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

例 23 、:求函数 的值域 .

学习经典资料

分析与解:看到该函数的形式,我们可联想到直线中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公式

,将原函数视为定点 (2 , 3) 到动点 的斜率,又知动点

满足单位圆的方程,从而问题就转化为求点( 2 , 3 )到单位圆连线的斜率问题,作出图形观察易得的最值在直线和圆上点的连线和圆相切时取得,从而解得:

点评:本题从函数本身的形式入手,引入直线的斜率,结合图形,从而使问题得到巧解。

例 24 .求函数

分析与解答:令 ,

的值域。

,则 ,

在直角坐标系

的第一象限有,

原问题转化为 :当直线 与圆

公共点时,求直线的截距的取值范围。

由图 1 知:当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

所以:值域为

经过点 时, ;

学习经典资料

十:不等式法 : 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 25. 求函数

解:原函数变形为:

的值域。

当且仅当

即当 时 ,等号成立

的值域。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例 26. 求函数

解:

当且仅当 ,即当 时,等号成立。

由 可得:

学习经典资料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 十一、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

例 27. 求函数

解:令

的值域。

,则

( 1 )当

时, ,当且仅当 t=1 ,即 时取等号,所以

( 2 )当 t=0 时, y=0 。

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例 2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令 ,则

学习经典资料

∴当

时,

时,

此时 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

的有界性。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 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 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本文标签: 函数 值域 直线 原函数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