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ostrich怎么读语音)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自己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8月6日下午,2021华语辩论世界杯U18高中组闭幕仪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经过16所顶尖中学的辩论交fēng,最终江苏省镇江中学摘得桂冠。
辩以明理,论以传道。华语辩论世界杯始创于2012年,赛事始终紧扣________,怀揣________,勇担________,心系________。这次辩论赛事,( )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决赛中,“向上/向善更是青年成长的驱动力量与价值滋养”这一辩题,更呼应了上虞孝德之乡的深厚底蕴与优良传统,让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孝德”风骨通过赛事的激荡之声不断在中华青年中传唱与延续。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①交fēng( ) ②呼应( )
(2)下列选项中“冠”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衣冠楚楚 B. 摘得桂冠
C. 冠冕堂皇 D. 勇冠三军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时代脉搏 青春理想 社会责任 家国天下
B. 时代脉搏 青春理想 家国天下 社会责任
C. 青春理想 家国天下 社会责任 时代脉搏
D. 青春理想 社会责任 家国天下 时代脉搏
(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尽管 B. 因为
C. 既 D. 由于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7分)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 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 屠暴起 暴:突然
D. 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 狼不敢前 B. 一狼洞其中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屠自后断其股
5.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 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 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 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乙)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小题。(8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注释】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官员,哲学家、文学家。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历:经过。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沾濡:浸湿。居:守持。傥:倘若,假使。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日惟啖荠 日:
(2)余谒公私第 谒:
7. 按要求完成练习。(3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给句子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听雨》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16分)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的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9. 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 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 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 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 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9分)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轼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字面义来看,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
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出“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到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被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3分)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A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轼所说的画15. 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 “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 《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 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名著阅读(5分)
17. 《艾青诗选》的阅读激发了同学们对艾青其人其诗的浓厚兴趣,为此晓风和晓华的班级举行“艾青诗歌”专题研讨会,下面是晓风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完善。(2分)
艾青,以诗为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他在狱中写下(1)《________》,抒发了对养育他长大的“乳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
情的诗句传达出自己对土地的痴情,其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2)________……”勾起一代代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人的情感共鸣。我相信《艾青诗选》一定会带给你独特的感受!
(1)《________________》(1分)
(2)根据原作,补写下句( )(1分)
A. 我爱着这土地 B. 我对这土地深深热爱
C.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18. 晓华决定在这次研讨会中朗诵艾青的《太阳》,在准备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向你求助。(3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使 河 流 带 着 狂 歌 奔 向 它 去
(2)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1分)
A. 舒缓 B. 轻快
C. 激昂 D. 深沉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19. 班级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按照活动步骤积极参与,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1)演讲需要用到许多交谈技巧,如果你平时与人交谈总能应对自如,那么你也一定能够学会如何进行演讲。下表是生活中的几个交谈技巧实例。请你在表格(A)处补充一个生活中的具体做法。(4分)
交谈技巧
清晰地组织语述,而会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引,有逻辑地组织语言
言,一步步告知对方。
针对不同的听比如,当我们要解说一些专业术语时,向具有一众,
定专业背景的人介绍和向从未了解过的人介绍肯调整说话的方定会有所区别。
式
比如,我们在和朋友分享一件趣事时,一定会想讲故事时追求
一些办法,仔细做铺垫,娓娓道来,适时调整语最佳效果
调和语气以达到最佳效果。
根据听众反馈比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
时调整话题
(2)同学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查阅了资料,搜集了以下资料来丰富自己的演讲内容。同学们对《男生要“阳刚”》是否符合“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这个问题有争议,请就此发表你的观点。(6分)
男生要“阳刚”
具体做法
比如,要让别人完成一项任务,我们不会随便描
一条名为“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央视新闻的相关话题“央视评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阅读量也达到了7. 5亿。
最早提出“男孩危机”概念的是教育专家孙云晓,他在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指出,所谓“男孩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孩越来越优秀,追上并开始超越男孩;二是男孩的表现缺少父祖辈的男子汉气概,有女性化的倾向。
宁波许多学校,会举办男生节、女生节系列活动,通过秀技能,展示男生和女生的独特风采。“男生节”活动要求每一位男生向爷爷、外公、爸爸讨教各类生活技能,如打领带、叠军被、钉钉子等等,引导男生学习生活技能,学会独立自主,在活动中锻炼出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0.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请以《意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书写工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沟通这一问题的看法。
大学一年级学生李明的父母,去拜访李明高中的班主任张老师,说李明去上大学以后很少主动跟他们联系,经常不接电话,在微信上甚至还把他们屏蔽了。他们诉苦说,本以为现在网络发达,通信便捷,想不到跟孩子沟通
起来反而比从前还困难了。张老师打电话向李明了解情况。李明委屈地说,本来他很多话都会对父母说的,但是现在他有时逛个街,父母都要问和谁一起;微信回得晚一些,电话就会打过来;偶尔打不通电话,室友、辅导员、老乡的电话会被打个遍。李明还告诉张老师,他身边的同学,像他这样跟父母交流不畅的挺多的。
作文要求:①书写工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 (1)人迹板桥霜 (2)野芳发而幽香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 (1)①锋 ②yìng (2)D (3)A (4)C
二、(一)(甲)3. B
4. C 5. D
(乙)6. (1)每天 (2)拜访
7.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守持自身的道理, 也像这样啊。
8. 因为朱熹通过探问蔡元定的学问, 感觉他的学问很深厚, 可以像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相互学习, 彼此借鉴。
(二)(甲)9. 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 享受雨中的惬意; “我”在檐下看雨听雨, 感受山中雨的气息; 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 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0. 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11. 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 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 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 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 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 “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12. C D
(乙)13. 诗中有画, 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14. A:诗中有画, 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B: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
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的共性。C:诗中的“画”, 不仅在于见“形”, 更在于见“意”。
15.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中有画, 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的观点, 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6. D
(三)17. (1)大堰河——我的保姆 (2)C
18. (1)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2)C
三、19. (1)示例:无论什么时候跟人交谈, 我们总会注意对方的语言、表情和肢体的反应, 以此判定对话是否要按照原计划进行下去。
(2)示例一:我认为不太符合。因为人类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审美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阳刚”与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直接关系, 有人外柔内刚, 有人外刚内柔, 只要人品正直, 体格健康就好。示例二:我认为符合。因为“阳刚”不仅指外表充满力量, 也指内在有刚强的气质, 有果断勇敢的个性, 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和主题相符。
20.略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解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6083317h50121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