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1月27日发(作者:git使用流程)

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 撰文/图片 Tino ● 编辑 武侠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尽管乌兹别克斯坦距离我国最近的领土仅数百里之遥,但国内民众大多还是对它知之甚少,对它错综复杂的历史与瑰丽的建筑只有模糊的印象,也很少把它列入旅游目的地名单。作为建筑爱好者,我一直对这片影响了半个亚洲建筑风格的国土怀着向往之心。十年前,我曾与这个国家擦肩而过,缘悭一面的经历尤其让我抱憾,而在十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踏上这片土地,开启了一段中亚丝路建筑之旅。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蒂拉·卡里经学院华丽繁复的金色穹顶,让人目眩。撒马尔罕帖木儿风格的开端作为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的枢纽,撒马尔罕曾是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建成的一座雄伟恢宏的都城。历史记载中的盛世我们无缘得见,撒马尔罕的第一个生命周期也在蒙古人的铁蹄声中走到了尽头。今天游走在撒马尔罕街头,穿梭于无数宏伟且精致的建筑之间,我们能捕捉到的那些历史残影都属于另一位声名显赫的君主——帖木儿大帝。他所奠定的“帖木儿风格”影响了半个亚洲,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眼前的撒马尔罕。Samarkand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Feature专题雷吉斯坦广场,另一半天下中亚丝路上的最繁华之地非撒马尔罕莫属,而撒马尔罕最繁华之地则当属雷吉斯坦。这里似乎是我生命中注定到访的地方,十年前的失之交臂让我对它念念不忘,当真正站在这里,我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这里既适合作为中亚丝路建筑之旅的起点,也同样适合作为终点——它既是帖木儿风格的开端,也代表了帖木儿时期乃至撒马尔罕在整个丝路历史长河中最繁华和骄傲的顶点。雷吉斯坦是一座广场,周边品字形分布着三座经学院,几乎汇聚了帖木儿时期建筑风格的全部元素——无论是巨大的牌坊式拱门、标志性的肋状圆顶、众多的壁龛、高耸的宣礼塔,还是精致的蜂窝状拱顶、繁复的花纹瓷片,您都能在印度、伊朗和周边古国的建筑里找到它们的影子。雷吉斯坦三座经学院中真正完全属于帖木儿帝国时期的是坐落在西面、由帝国极盛时期统治者兀鲁伯主持修建的兀鲁伯经学院(Ulugbek

Medressa),它也是三座建筑中最为巨大的一座,仅仅历时3年建成。游走其中,我看到了极致的宏伟与繁华,只觉眼花缭乱。而它对面的谢尔·多经学院(Sher Dor Medressa),几乎是兀鲁伯经学院缩小版的仿制品,在后来布哈拉汗国时期建雷吉斯坦广场三座建筑中最小的蒂拉·卡里经学院,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却拥有着整个撒马尔罕最为炫目的穹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造,足足花费了17年,足以看出国力的差距。值得留意的是,谢尔·多经学院虽然不及兀鲁伯经学院来得大气,但得益于百余年后工艺更加成熟精湛,它拥有了两个精美的肋状圆顶及细节极多的宣礼塔,依然精彩。之前到访过伊朗的我,对于各种圆滑的穹顶早就习以为然,但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次看见肋状穹顶,还是大受震撼。其最大亮点来自于正门上方的狮虎兽追逐白鹿的图案,背上还有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人面太阳(因而它也被称作“狮子经学院”)。三座经学院中位于北面、外观上看起来最不起眼的蒂拉·卡里经学院(Tilla Kari

Madressa)却有着最为震撼人心的内饰,它的名字含义为“金色屋顶”,走进建筑内,一阵目眩的感觉袭来,如同万花筒一般的纹饰倾泻入眼中,细腻精美的花纹构筑了极致的视觉震撼,这个让人目眩神迷的穹顶真是名副其实的“金顶”。当我仔细观察,发现看似圆形的穹顶其实是工匠们运用了巧妙的视觉差制造的错觉,它只是平面的天花板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里大抵是我看过最为震撼的穹顶了!十年前,我跳过了中亚直奔伊朗,看到伊朗古城伊斯法罕里帖木儿风格建筑蔚然成风,耳边不断飘过“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说法。如今来到发源地撒马尔罕,看见了雷吉斯坦,我心里暗忖:“也许这另一半的天下就在撒马尔罕吧。”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1. 兀鲁伯经学院宣礼塔,丝路极致繁华的记忆。在乌兹别克斯坦42. 航拍雷吉斯坦,俯瞰丝路之心。看建筑1233.蒂拉·卡里经学院金色穹顶的细节。4.探访夏伊·辛达陵墓群,犹如步入现实中的一千零一夜童话世界,当然这里从来也不缺少访客。5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夏依·辛达陵墓群露天的古建筑博物馆千万别被陵墓二字吓到,这里可是撒马尔罕地区不输雷吉斯坦的古建筑群。夏依·辛达,意为“永生之王”,是公元7世纪的伊斯兰传教士库萨姆·伊本·阿巴斯(Kusam Ibn Abbas)的称号。作为最早追随穆罕默德的弟子,他在传教过程中付出了生命,人们专门为他建造陵墓以示纪念,后来信奉伊斯兰的历代王公贵胄都以葬在他陵墓附近为荣,世代积累便有了眼前的“陵墓大道”。这地方听起来有点令人胆怯,但事实上却是个真实版的“一千零一夜”童话世界——数十座风格各异的伊斯兰建筑共同构筑了一个虚幻的国度,游走其中已不必拘泥于弄懂每一个陵墓的主人姓甚名谁,只需要沉浸于建筑本身的魅力即可。这里宛如一个露天的帖木儿时期建筑博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物馆,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建筑在眼前铺展,细心人还能分辨出哪些是苏联时期修复过的,哪些是原样的,而且这里还出现了很多中亚孤例的浮雕瓷片,令人叹为观止,单论细致程度比起雷吉斯坦甚至任何一处中亚古建筑有过之而无不及。夏依·辛达陵墓群是我在乌兹别克斯坦唯一再度回访的地方——第一次在下午,当时游人和朝圣者络绎不绝,多少打破了静谧的感觉。第二天我特意在清晨赶到,没有游人和朝圣者,才得以细细品味这座露天建筑博物馆的韵味。比比哈尼姆清真寺,一个美丽的误会高达38米的巨大拱门让每一位到访者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仰视,这座当时世界最巨大的清真寺是帖木儿大帝远征印度后,召集世界上最好的工匠建造的。比比哈尼姆(Bibi Khanym)的名称中,Bibi和Khanym都是中亚地区对贵妇人的称呼,所以这座清真寺字面意思就是贵妇清真寺。其实,按照中亚地区以建造者命名宗教建筑的传统,它应该叫帖木儿清真寺,之所以被唤作比比哈尼姆清真寺,是因为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它的对面有一座比比哈尼姆陵墓(The Mausoleum of Bibi Khanym)——相传为帖木儿一位来自中国的妻子的陵墓。当地人充满浪漫情怀地坚信帖木儿大帝是为了这位中国妻子兴建了这座巨大的清真寺,于是都把它称作比比哈尼姆清真寺。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轶事,传说主持修建清真寺的总建筑师看见帖木儿大帝的这位中国妻子之后爱上了她,为了表达爱慕之情,特意把清真寺修得特别高大,并坚持要在建筑落成之前吻一下这位中国妻子,否则就让清真寺无法完工。这位中国妻子对建筑师也暗生情愫,最终帖木儿大帝发现了妻子脸上的吻痕,大发雷霆并处死了建筑师。无论事实如何,无可否认的是比比哈尼姆清真寺确实异常高大,从理性角度考虑,这应该展现的是帖木儿大帝本人刚征战完毕想要呈现给世人的莫大野心与丰功伟绩。清真寺汇聚了帖木儿风格的各种元素,肋状圆顶和平整圆顶同时应用在一座建筑之中,也是较为罕见的例子。遗憾的是,建造这座清真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似乎并不熟悉中亚的自41231. 比比哈尼姆清真寺的侧门,装饰着简洁而有韵律感的图案。2. 比比哈尼姆清真寺的侧面,它是撒马尔罕城中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3.从侧面看比比哈尼姆清真寺的正门,因为过于巨大而摇摇欲坠,正如强极一时的帖木儿帝国。4.从这里能清晰地看到比比哈尼姆清真寺的肋状穹顶,那是属于帖木儿时期标志性的建筑风格。6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然环境,没有考虑到这里土质疏松和地震多发的客观条件,盲目地做高做大,以至于清真寺在未完工时就已经有坍塌的迹象。1897年的一次地震中,清真寺遭到严重损毁,后人也无法完全修复,所以人们今天看到清真寺正门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它明显是向外倾斜的。帖木儿时期的建筑为何受人瞩目Tips14世纪后半叶,中亚一位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1335-1405)战胜政敌,统一了从今格鲁吉亚到印度北部的辽阔地域,建立了一个以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所在地域为中心的庞大帝国——帖木儿帝国(1370-1507)。至此,中亚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交通畅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帖木儿时代,这一时段也是中亚多民族艺术空前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亦被称为中亚文艺复兴时代。帖木儿王朝时期中亚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不仅保持了本土固有的特征,而且融合了东、西方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精华,在形式结构、风格特点、材料种类和装修方法上都有所创新。比如,在建筑中融合中国装饰艺术元素,创造出效仿中国青花瓷器的蓝色瓷砖或者直接采用华瓷作为建筑装饰,也有一些亭、阁、台、榭仿效中国建筑,镶砌金碧色琉璃。帖木儿还将四处掠来的波斯、叙利亚、伊拉克和印度的能工巧匠安置在撒马尔罕,建造出大量融合了当时东部伊斯兰世界建筑工匠理想和心血的伟大建筑,成为之后数个伊斯兰帝国建筑师追逐景仰的楷模。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1

Feature专题

卡兰清真寺的木门,布满了精美且肃穆的印记。布哈拉帝国的谢幕布哈拉与撒马尔罕同属乌兹别克斯坦的河中地区,如同双子星一般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帖木儿帝国时期定都撒马尔罕开启了影响半个亚洲的盛世,乌兹别克人则推翻了帖木儿统治者,定都布哈拉,由此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两个不同时代的国力差异巨大,也给今天旅人们的行走带来不少感官体验的差异。如果说撒马尔罕是历史的华丽与辉煌,布哈拉则是岁月沉淀的古朴,接过了帖木儿时期的荣光,见证着丝路与帝国的谢幕。Bukhara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卡兰清真寺,浩劫遗珍不像撒马尔罕拥有雷吉斯坦,布哈拉并没有处于核心地位的古建筑,它们都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老城各处。如果非要选一座作为代表,那就非卡兰清真寺(Kalan Mosque)莫属。卡兰清真寺是16世纪布哈拉汗国时期建造的,但在看过撒马尔罕的古建筑后,卡兰清真寺的巨大圆形穹顶似乎已经很难再带给我更多的震撼。卡兰清真寺最为精华的,是位于它正门外、更古老的巨大宣礼塔。宣礼塔于1127年建成,当时周边还有其他建筑,不过在13世纪蒙古人西征的时候被尽数摧毁。传说成吉思汗到达宣礼塔前,为这座高47米的建筑所叹服,他抬头仰望塔顶,帽子掉落在地上,俯身拾帽子的时候惊觉这是中亚唯一让他折腰的地方,于是下令禁止破坏,卡兰宣礼塔才得以保存至今。回到建筑本身,这座宣礼塔与后来帖木儿时期繁复华丽、色彩纷呈的瓷式装饰风格不同,它利用巧妙的砌砖手法制造了多种多样的纹饰,虽然第一眼不如帖木儿建筑风格光彩夺目,但朴素细腻的外形却更为耐看。这种独特的砖饰风格兴起于11世纪占领中亚地区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喀喇汗风格。后来经过蒙古铁骑的浩劫,整个中亚地区先于蒙古帝国时期的建筑几乎尽数摧毁,卡兰清真寺宣礼塔能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是中亚地区仅存几座喀喇汗风格建筑之一。如果要再细分一下喀喇汗风格的塔式建筑,则除了这里之外,只有阿富汗的贾姆宣礼塔能与之相提并论了。我有一位考古专业的朋蓝色穹顶下的友,曾因对古建筑的痴迷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阿富汗探访贾姆宣礼塔,而缺乏这种丝路之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无畏勇气的我,只能在唯二存在的卡兰宣礼塔边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了。从日落到月升,看建筑我在宣礼塔下驻足良久,同伴不解这里有什么魔力,而我的内心却在感叹,这大抵是旧时中亚在被蒙古摧毁前留下的最美的一座建筑吧。卡兰清真寺与宣礼塔,卡兰宣礼塔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难得的喀喇汗王朝建筑遗存。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3

Feature专题

塔克集市,丝路贸易的荣光都说河中地区是中亚丝路最重要的贸易节点,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看见当年繁华鼎盛的场景,唯一能追忆往昔荣光的,只有布哈拉的塔克集市了。塔克集市从来不是固定的建筑,它因丝路贸易诞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动与扩张,目前已经无法考究最早的塔克集市始建于什么年代。但你如果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布哈拉城中心,会发现数个面积巨大、高度不高、有着众多半圆穹顶的建筑群,那就是塔克集市。有人形象地形容过这些有着数不清的半圆穹顶的建筑——如同一张正在烤箱里烘烤、冒着泡泡的披萨。我专程探访过其中一座,它藏在建筑群里面,想要拍摄到建筑的本体并不太容易。从建筑形制来看,其建筑年代应该早于16世纪的布哈拉汗国时期。塔克集市内部拥有大大小小的穹顶挑高内部空间,通过穹顶的开孔透光和通气,使人们在里面逛街时既避免被阳光直晒又凉爽透气。其建筑内外都是素砖墙面,没有任何装饰,与周边华丽的清真寺和经学院相比显得相当朴素,但是对我来说,这古老的建筑里面琳琅满目、富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就是它最好的装饰。

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1. 塔克市集内精致的特色工艺品。2. 隐藏在诸多建筑中的塔基市集。3.布哈拉地毯商店里的小孩。4.布哈拉街头,做传统手工艺的老人。1234精美的蜂窝拱顶与皇家特例布哈拉还有两座建筑让我非常难忘,一是阿卜杜拉齐滋汗经学院(Abdulaziz Khan

Medressa)——这座建造于布哈拉汗国时期的建筑乍一看有些破败,但它正门的蜂窝状拱顶却是整个布哈拉最精美的建筑结构之一。这种蜂窝状结构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已经出现在宣礼塔上,在帖木儿时期被移植到了经学院的拱门之上,继而饰以精美的瓷片,成为帖木儿帝国后期最为独特的建筑元素,此后更是传播至伊朗并被广泛运用。还有一座波洛考兹清真寺(Bolo Khauz

Mosque),它在众多帖木儿时期/布哈拉汗国时期宗教建筑中属于一个特例——采用了皇家建筑的制式,建造成不太像清真寺的清真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20根高达十余米的雕花木柱,它们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长的雕花木柱。作为皇家清真寺,它还拥有大量皇家建筑专属的木制天花板与藻井,华丽异常。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5

希瓦主麻清真寺里的木柱。218根这样的古老木柱没有哪两根是相同的,精美的雕刻让人不禁驻足停留。希瓦,荒漠中的独行者如果你翻开地形图,便会发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几个古城都位于绿洲之中——古代游牧民族寻觅到水土丰美的绿洲生存繁衍并创造了一座座辉煌的古城。与费尔干纳盆地、奇尔奇克绿洲(塔什干)与河中地区(撒马尔罕、布哈拉)相比,希瓦所处的阿姆河绿洲四面均被荒漠包围,显得更为疏远。虽然人种、文化相同,但希瓦人总显得比其余三地人更为彪悍和坚韧,希瓦的古城也多了几分苍凉与伤感。这片被称作花剌子模的古老土地,总是处处显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以至于希瓦古城的建筑也无法简单用一种风格去形容,而是自成一派的“希瓦风格”。Shiva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主麻清真寺,雕花木柱博物馆希瓦的主麻清真寺(Juma Mosque)作为全城最重要的建筑,乍看之下有点“非主流”,与我们惯常印象中的圆形穹顶清真寺大相径庭——事实上这座主麻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源自于阿拉伯地区,在中亚非常罕见。清真寺的顶部由 218 根柱子撑起,留有两个天井透光,形成了明暗对比的深邃空间感,更显沧桑肃穆。仔细看去,你会发现这里每一根柱子都有着独特且精细的花纹,没有两根是完全相同的。花剌子模地区的木雕艺人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将普通的木材变成精美无比的艺术品。希瓦古城不大,但游人并不少,主麻清真寺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为了等候无人的拍摄时机,我在建筑内部慢慢游荡,因而也有了更多时间去细看这些精美的雕花木柱,更为那些无名匠人的艺术灵感与心血而惊叹。主麻清真寺建于1789年,但这些木柱的年份则更为久远,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至公元10世纪,已历经千年,大部分的木柱制作于14、15世纪,是兴建主麻清真寺的时候从别的清真寺中挪用过来的。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希瓦主麻清真寺内部有着深邃、错落、明暗互嵌构成的空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7

Feature专题

卡特宣礼塔,“夭折”的世纪巨塔一片土黄色的苍凉古城中,贴满了青色瓷片的卡特宣礼塔(Katar Minor)显得特别“豪华”。卡特宣礼塔意为“短塔”,于1855年开始修建,当时的希瓦汗国统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Mohammed Amin Khan)雄心勃勃地希望建造一座能遥望400公里之外的布哈拉的世纪宣礼塔,不惜透支了本不富裕的国库。可是建造未及一半,这位统治者在未完工的塔上巡视时便不慎摔落死去,彼时正在遭受俄国入侵的希瓦汗国再无余力投入这座世纪巨塔的建造中,于是只剩下今天眼前这座巨大却只剩半截塔的建筑,可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意思的是,这个本应宏伟而肃穆的地方,如今已经被餐厅环绕。我在餐厅的观景位置上一边欣赏卡特宣礼塔一边用餐,不禁想象要是这座宣礼塔能顺利落成,该是何等的壮观!可惜历史就是历史,留下遗憾才造就了如今的想象空间。蓝色穹顶下的丝路之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1231. 希瓦卡特宣礼塔,雄心勃勃的花剌子模帝国的历史缩影。2.希瓦石头宫内统治者的房间,任何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繁复的装饰。3.帕赫拉万·马赫穆德陵的内饰,荒漠中最浪漫美丽的纹样。库纳阿克和石头宫,统治者的寝殿两处均为希瓦汗国统治者的宫殿,时期一早一晚,其中库纳阿克(Kuhan Ark)的最早建成年份是在12世纪花剌子模帝国时期,而石头宫(Tash Khovli Palace)则建造于1832年。两座宫殿内都有数座类似的挑空小庭院,用作皇家议事厅之用,饰满了雕花瓷砖、绘画藻井及雕花木柱,今天看来规模有点小,但这也正是希瓦这座荒漠城邦小国寡民的真实写照。有意思的是,库纳阿克的庭院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平台,并非舞台或者演讲台,而是统治者们的下榻之所——脱胎于游牧民族的乌兹别克人,过不惯房屋里居住的生活,尤其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认为房间的取暖设施还不如帐篷来得舒适,于是在庭院建造了这个圆形平台,以便在上面搭建帐篷。而到了几百年后的石头宫,统治者们似乎习惯了在房屋里面居住,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极为浮夸的、贴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瓷片、有着华美木雕天花板的寝殿了。6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

Feature专题帕赫拉万·马赫穆德陵,荒漠中的理想主义希瓦位于荒漠之中,即便是最鼎盛的时代也比不上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富裕,绝大部分建筑都没有河中地区般精美的内饰,而唯一能与之媲美的,是古城中心的帕赫拉万·马赫穆德陵(Pakhlavan

Makhmoud Mausoleum)。进入墓室,大部分人都会被细密繁复的内饰所震撼,这样一座精致的墓室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希瓦汗国的开国君主吗?是希瓦最富饶时代的统治者吗?其实都不是,帕赫拉万·马赫穆德是早在希瓦汗国建立之前,在蒙古人统治时期(1247年)出生于希瓦的一位诗人、哲学家和摔跤手,是希瓦人心目中的圣人,被奉作希瓦的守护神。他的陵墓修建于1326年,数百年来每一位希瓦的统治者都极尽所能地将其修葺得尽善尽美,最终没有放过墓室内任何一寸的空白,全部覆盖上了希瓦最美丽的拼花瓷片。就建筑的精致程度来说,它位列希瓦古建第一名毋庸置疑,尤其在帖木儿时代创造出的独特的拼花瓷片风格,在这里运用到了极致。一开始我也本能地以为这里埋葬着一位权贵,毕竟这里是以民风彪悍著称的花剌子模呀。直到我在陵墓外的展示牌中了解到这位陵墓主人的生平,才意识到,一位诗人、摔跤手被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奉为圣人,也算得上是这个被荒漠围绕的国度一点小小的理想主义浪漫了。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9

塔什干新城的烟火人间在历史上,塔什干一直是座缺乏存在感的城市。它位于丝路核心的河中地区以及游牧民族盘踞的钦察草原交界线上,一直饱受定居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所带来的制约,没有发展成像撒马尔罕或者布哈拉那样的繁华都市。Tashkent7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eature专题琼苏市集,城市中央的日常生活1865年,塔什干被沙俄攻陷。沙俄军队以塔什干作为根据地,进一步占领了整个中亚地区。这里随后开始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一跃成为中亚最大城市之一。1966年,本来就没有太多古建筑留存的塔什干在一场大地震中毁于一旦。今天看到的城市,基本是在大地震之后新建立起来的。对于旅行者来说,塔什干缺了一些自己的特点,但对我来说,苏联遗风下的烟火气成就了这座城市建筑的最大亮点。苏联时期的城市绝大部分都会设置一个中央市集,从粮食蔬菜肉类到日用百货都汇聚在这里,这种大市集模式至今仍被现代城市保留着。在塔什干这个没有什么历史建筑的城市,那座有着巨大圆顶的琼苏市集(Chorsu Bazaar)成为我心中最棒的地方。琼苏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四河交汇”,由15世纪时伊斯兰的建筑师在市中心兴建而成。这座拥有4个出入口的圆顶建筑很快便吸引了众多商贩们云集于此,人流繁杂货物众多,整个老城区也以琼苏市集的圆顶建筑向外辐射慢慢展开。如今走入琼苏市集,宏伟建筑里既保有传统“琼苏”的一些元素,又兼具苏联式的简约粗犷线条,整个市场干净明亮,各种各样的食材码放得极其整齐,充满了集体主义气息。这里几乎汇聚了整个国家能买到的所有食材,单单就葡萄一蓝色穹顶下的种水果,就能细分出十余个品种。闲逛一圈,乌兹别克斯坦民众们丝路之心最接地气的日常便呈现在眼前了。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建筑“丝绸之路”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名字,它的中心便是乌兹别克斯坦。以前,我只知道它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也是各大文明的交汇之处,来自各地的商队路过此处,无数的财富与艺术在这里汇聚。但当我真正到访之后,又发现这里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趣味。从帖木儿帝国,到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再到苏联时期,不同时代的建筑都映射着各自的历史与人文。这是一趟中亚丝路建筑巡礼,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圆梦之旅,游走在跨度近千年的建筑之间,我看见了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迭、艺术审美的变迁及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我越来越发现古建筑就是活着的历史书,从中能窥见许多未曾写入书册的关于世界、关于人类生活与情感的点点滴滴。这些发现不断吸引着我在探索古建筑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131. 塔什干琼苏集市,巨大圆形穹顶下,是乌兹别克人柴米油盐的日常。242.集市里的西瓜,琼苏市集几乎汇聚了整个国家能买到各种食材。53.市集里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鲜树莓。4.码放整齐的蔬菜与忙碌的商贩。5.集市上来了一位“蹭饭”的不速之客。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1


本文标签: 建筑 木儿 希瓦 时期 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