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31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qjs培训课)

一、弹弓调得过硬 , 便不能有效地吸震而离地难已控制 , 过软车架又会欠缺承托力过份贴地

那么如何调校呢 ? 可把前轮放平尾轮提高 , 放手让尾轮自动下坠 , 看一下弹弓能否有效吸收车架的震荡 , 其中能最快吸收车架震荡的弹弓便是最理想的弹弓了 , 前轮也是同样测试.

补充 : 当然不同起伏的场地便要有不同硬度的调校.不同起伏的场地便要有不同硬度的调校 , 地毯和石屎是有不同的设定的 , 是因为车轮的抓着力不同 , 和使想想石屎地是和硬生生把车抛起 , 而地毯有助避震筒吸震 , 所以地毯长毛和短

二、什么是后避震安装位置?

后避震安装位置是后避震上下两端的固定位置 , 在许多车中固定避震上端的避震架有多于一个的孔位可以选择 , 在某些数车中 , 固定避震下端的摇臂上也有多于一个孔位可以选择 , 后避震安装位置可以影响后轮抓地力和避震效果

三、什么情况下应该改变后避震安装位置?

后避震的安装角度越倾斜(越靠近内侧的避震架固定孔位 , 或者越靠近外侧的A臂固定孔位) , 可以增加后轮抓地力 , 但是会减低避震效果

后避震的安装角度越垂直(越靠近外侧的避震架固定孔位 , 或者越靠近内侧的摇臂固定孔位) , 可以减少后轮抓地力 , 但是会增加避震效果

在抓着力很大的场地(比如地毯场) , 可以尝试使用比原厂设定更倾斜的避震安装角度 , 以增加抓地力 , 同时你也可能需要更换较硬的弹簧

在抓地力不足或者比较不平的场地 , 可以尝试使用比原厂设定更垂直的避震安装角度 , 以增加避震效果 , 同时你也可能需要更换较软的弹簧

四、如何设定后避震安装位置?

改变避震上方或下方的固定位置 , 注意 : 改变避震固定位置也改变了车高 , 便要重新设置适当的车高

五、

在车场有些时听到别人求教说 , 我的车很易推头(或甩尾) , 那怎样可以提高抓着力?答案多是说 , 可以用上软一点的弹弓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但是 , 是否用上了软一些的弹弓便可以一定解决这个问题?有一次我的朋友问我相同的问题 , 我的建议是用上比较硬的弹弓 , 他觉得很奇怪想了一会才勉强试试 , 可能他不想给我一个不信任的感觉 , 在他的车上由银弹弓(最软的) 改用金弹弓(最硬的) , 结果是抓着力好了过来 , 出入弯变得很灵活 ,

去解释这个好像反常的现象 , 其实是非常简单

从平衡前后的动态重量再分配去解释

我在如何增加过弯抓着力及相关的文章内提过 , 要适当地平衡前后的动态重力再分配 , 才可以达到最高过弯抓着力 , 假设后是用硬弹弓 , 前是用软弹弓 , 车在过弯时大部份的动态重量便会分配到后车轮 , 但前车轮却得不到足够的重量去产生有效的抓着力车便会推头 , 这是前车轮缺少抓着力的结果 ,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改用上更软的前弹弓 , 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 因此这种情况下 , 便要改用硬一点的弹弓 , 前抓着力才会有改善

从避震油去解释

假设避震油是用上80wts , 但弹弓是软软的 , 那么抓着力一定会不足够 , 因为避震器的整体反映不能配合地面上的不平坦 , 情况是车轮大部份的时间是在悬空 , 在这种情况之下便要用上比较硬的弹弓去配合避震油 , 在每一个场地 , 避震油及弹弓要适当地配合 , 才可以产生最高的抓着力

因此当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 , 便要去分析及想一想 , 用软一点还是用硬一点的弹弓 , 软一点的避震油还是硬一点的避震油

六、正确的避震筒组合法

1、 把轴心拉至最低位置及避震筒垂直固定 , 将避震油加至筒口

2、 慢慢把轴芯上下拉动几次 , 这时有气泡溢出来浮在顶上

3、 等一会约5分钟 , 把多余的气泡抹掉 , 再次把轴芯拉低 , 接着将油加至低于筒口2mm位置

4、 把胶碗装在顶盖上

5、 接着把顶盖扭进避震筒上 , 但不要全旋紧 , 要留下约2mm空位

6 、把轴芯推进筒内约一半 , 现在会有避震油从螺纹的空位流出来 , 接着才把顶盖旋紧

7、 把轴芯上下拉动数次后 , 将轴芯全部推进筒内 , 应该是很容易把轴芯推到底

8、 如果不能把轴芯推到底 , 这样便是油过多 , 松开筒盖至差不多2mm , 推动轴芯把小量油泵出来 , 再把筒盖扭紧接着重复第6段步骤 , 过量的油留在筒内会形成以后的渗漏出来

9 、装大脚车避震 , 应该会弹出来约10mm , 如果全部弹出来 , 肯定是油加太多 , 或空气泡太多

10、装越野车避震 , 应该会弹出来约10mm , 如果全部弹出来 , 肯定是油加太多了 , 或空气泡太多

11、装平路车避震 , 应该会弹出来约5mm , 如果全部弹出来 , 肯定是油加太多了 , 或空气泡太多

七、弹簧的选择方法避震共栖弹簧的选择与避震器油有密切的关系 , 如果是软的避震油使用硬的弹簧 , 或者是相反的组合(硬的避震油与软的弹簧), 绝对不会出现有好结果 , 还有就算是硬度相同的弹簧 , 如果弹簧圈数不同 , 特性也会大不相同 , 弹簧圈数多的弹簧一开始的动作比较柔软 , 而弹簧圈数少的弹簧一开始的动作较硬 , 在选用弹簧时必须要将这部分的特性也一并考虑进去

在高速型的跑道当然要选择硬的弹簧 , 可是如果配置的弹簧太硬的话 , 也有可能会突然翻车

防倾杆的效果?

无论是车身有前后的防倾杆 , 其作用都是藉由连接着左右的摆臂 , 来抑制底盘的倾斜量 ,

构造上无论是左边或右边的摆臂运动的时候都会出现效果 , 所以如果是两边的摆臂同时运动的话 , 防倾杆是不会有效果的 , 从这一点应该可以理解到 , 防倾杆是一个对弯道影响深远的零件

如果要防倾杆的效果较强的话 , 只要用较粗的线径或是让安装的位置较靠近左右侧的轮呔位置就行了 , 但是如果是路面的状况不好 , 抓地力较低的路面或者是坑纹较多的路面 ,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安装比较好 , 因此基本上防倾杆大都是指在路面抓地力高的情况下使用 , 也可以说是减少多余的底盘侧倾量 , 让车身过弯的速度与操控的灵敏性都相对提高的零件

除了改用较硬的线径外 , 改变防倾杆的安装位置 , 使其安装在较靠近两侧的轮呔 , 也可以提高防倾的作用 , 抑制底盘的侧倾

改变后轮的前束角,也可以大幅改变操控性能?

改变后轮的前束角 , 会带给车的特性非常大的影响 , 而这也是一般玩家们最容易理解且使用到的设定 , 基本上来说 , 如果是增加后轮的前束角将可以提高抓地力 , 而减少时则抓

地力下降 , 可是后轮的前束角如果太大的话 , 容易造成在弯道的转向过度或是直线速度下降的问题 , 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太过极端的设定 , 具体的角度则是设定在1-3%左右的范围内

前束角的调整是玩家们最常碰到的调整项目 , 仅仅是角度上的稍微改变 , 都将改变其直线性能与抓地力

八、关于上开倾角与后倾角的效果?

上开倾角指的是从车的正面看过去的时候 , 轮呔所呈现的角度 , 如果是呈现出八字形就是负上开倾角 , 倒八字形叫作正上开倾角 , 后倾角是指从车头轮呔的正侧方看过去时 , 大王销中心线与轮呔的中心线 , 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

上开倾角基本上是设定为负值的状态 , 以便使得轮呔在弯道里与路面紧密结合 , 如果上开倾角设定不当的话 , 轮呔会只有内侧或是只有外侧磨损 , 也就是所谓的半边磨损的状态 ,

正上开倾角是轮呔的边缘抓住地面 , 虽然感觉上抓地力较高 , 但是会突然失去抓地力 ,

没办法归类为一般性的设定 , 因此基本上都是设定为较轻微的负上开倾角

而后倾角的设定 , 会改变车子的转向与加速性能 , 当后倾角的角度较小时 , 会出现较为快速的转向反应 , 而当后倾角的角度加大时 , 在初期的反应上会变的较为柔和 , 且有转向不足的现像 , 更适合与发夹弯的跑道

上开倾角与后倾角的设定 , 都会大大的改变车的基本的行驶特性 , 所以在设定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为了提高直线前进的安定性能 , 可以加大后倾角的设定 , 但要注意此时会有转向不足的现像

九、关于出入弯时的推头(understeer)

避震共栖弹簧的选择与避震器油有密切的关系 , 如果是软的避震油使用硬的弹簧 , 或者是相反的组合(硬的避震油与软的弹簧), 绝对不会出现有好结果 , 还有就算是硬度相同的弹簧 , 如果弹簧圈数不同 , 特性也会大不相同 , 弹簧圈数多的弹簧一开始的动作比较柔软 ,

而弹簧圈数少的弹簧一开始的动作较硬 , 在选用弹簧时必须要将这部分的特性也一并考虑进去

在高速型的跑道当然要选择硬的弹簧 , 可是如果配置的弹簧太硬的话 , 也有可能会突然翻车

防倾杆的效果?

无论是车身有前后的防倾杆 , 其作用都是藉由连接着左右的摆臂 , 来抑制底盘的倾斜量 ,

构造上无论是左边或右边的摆臂运动的时候都会出现效果 , 所以如果是两边的摆臂同时运动的话 , 防倾杆是不会有效果的 , 从这一点应该可以理解到 , 防倾杆是一个对弯道影响深远的零件

如果要防倾杆的效果较强的话 , 只要用较粗的线径或是让安装的位置较靠近左右侧的轮呔位置就行了 , 但是如果是路面的状况不好 , 抓地力较低的路面或者是坑纹较多的路面 ,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安装比较好 , 因此基本上防倾杆大都是指在路面抓地力高的情况下使用 , 也可以说是减少多余的底盘侧倾量 , 让车身过弯的速度与操控的灵敏性都相对提高的零件

除了改用较硬的线径外 , 改变防倾杆的安装位置 , 使其安装在较靠近两侧的轮呔 , 也可以提高防倾的作用 , 抑制底盘的侧倾

改变后轮的前束角,也可以大幅改变操控性能?

改变后轮的前束角 , 会带给车的特性非常大的影响 , 而这也是一般玩家们最容易理解且使用到的设定 , 基本上来说 , 如果是增加后轮的前束角将可以提高抓地力 , 而减少时则抓

地力下降 , 可是后轮的前束角如果太大的话 , 容易造成在弯道的转向过度或是直线速度下降的问题 , 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太过极端的设定 , 具体的角度则是设定在1-3%左右的范围内

前束角的调整是玩家们最常碰到的调整项目 , 仅仅是角度上的稍微改变 , 都将改变其直线性能与抓地力


本文标签: 避震 弹簧 安装 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