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程序设计语言与流程图基础)

2021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

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

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中70%〜80%是

病毒,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致病微生物中6%~61%是病毒,其中,社

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中2%~30%是病毒。近年发现病毒性肺炎

比例的明显增加,美国住院肺炎患者中,约有22%是病毒性,而细菌

性只占11% ,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也不少见,约3%。此外,流行性感

冒在不同地区有集中短暂爆发或季节性流行,并产生了多种变异株;

而在2002-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2019年底爆发并在

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

命安全。由于人群对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普遍易感,并且病毒有严

格的细胞内寄生特性及易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等生物特性,给临床

早期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而急诊是呼吸道感染诊治的主要场所,亟

待规范快速正确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急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和临床真实世界结果,制定《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急诊专家

共识》,本共识采用Delphi调查法,所有参加共识制定的成员对每

项推荐意见投票:(1 )强烈推荐、(2 )弱推荐、(3)弃权、(4 )

于上述检测完成后仍不能确定原因且病情有加重趋势的呼吸道感染可

推荐NGS检测。

4如何评估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

及重症患者的高危因素?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与年龄、性别、季节及环境等因素存在

密切关系,人群普遍易感,健康成人感染呼吸道病毒后一般病情较轻、

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良好,但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和致残率会显著升高,因此,早期识别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并积极进

行治疗就极为重要。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中国10省(市)流感

哨点监测医院纳入的215岁的3 071例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流

行病学和临床信息调查发现,起病至入院时间>7 d、哮喘、免疫抑制

疾病或妊娠是流感重症的高危因素,此外,肥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30]也是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使

ICU入住风险或死亡风险增加2倍,在一项纳入了

778例流感患者以

及2363例非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与正常体质量成年人

相比,体质量过轻(BMI<18.5)、肥胖(30.0

(BMI>35.0)的流感患者的住院率显著增加,在成人冠状病毒、偏肺病

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感染或检出患者,体质量过轻和病态肥胖者

的住院率显著增加。赵春柳等对住院的422例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采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多肺叶累及、合并

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重症病毒感染肺炎相关。

在一项Meta分析中发现,男性、年龄大于65周岁、吸烟、合并有

—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

C0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肿瘤患者尤其

是在C0VID-19起病4周内接受过化疗者也是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

素。在一项纳入了

48例甲型流感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延迟予以抗病毒

药物(超过起病后48 h用药)会增加流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和发

展为重症的风险。一项纳入2009年中国9 966例流感住院患者的研

究发现,合并有一种基础疾病、妊娠、肥胖等因素在重症患者中比例

明显升高,男性、延迟住院时间(起病后>3d )是2岁以上的无妊娠

的重症患者的高危因素,肥胖和合并有一种基础疾病是所有年龄段非

妊娠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起病2 d后才启动奥司他韦治疗与发展

为重症的趋势相关,在5 d后才予以奥司他韦则显著增加重症风险。

目前,关于呼吸道感染后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评分

标准、CURB-65评分、CRB-65评分、PSI评分、CURXO评分、

SMART-COP评分、qSOFA评分或SOFA评分以及重症肺炎判断标

准等。其中,CURX0评分和SMART-COP评分相对复杂,需要实验

室数据,不适于门急诊快速应用,Chen等回顾性分析了

1 641例肺

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并比较qSOFA评分和CRB-65评分后发现,qSOFA

评分对于肺炎患者病死率和ICU住入需求的判断价值优于CRB-65评

分。在一项纳入了

40篇文献的Meta分析中,比较了

PSI评分、

CURB-65评分和CRB-65评分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30 d病死

率的灵敏度,结果显示:PSI

sROC ( summary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 )曲线下的面积最大,为0.81 ,而CURB65为

0.80 , CRB65为0.79

,但是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韩国的

—项研究中发现,与

Nursing home-acquired pneumonia (NHAP)

模型评分、CURB-65

评分和

SOAR(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xygenation/ age, respiratory rate ,收缩压、氧合、年龄、呼吸频

率)相比,PSI在预测所有三项临床结局(30 d病死率、重症肺炎和呼

吸机辅助治疗)方面具有出色的区分能力。在一项关于浙江大学附属

第二医院住院的67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研究中,对于PSI、

CURB-65和脓毒症评分,30 d病死率预测值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

为0.94、0.91和0.89 ,显示PSI的预测效果最佳。在西班牙一项纳

入了

6 874例患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中,qSOFA和CRB-65

评分用于判断肺炎严重程度的表现优于SIRS评分,可作为急诊科社

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快速评估工具,但是在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尤其是

预测死亡风险方面,PSI效果最佳。有研究发现,CURB-65评分和

CRB-65评分的敏感度较低,尤其是CURB-65得分《2的患者通常也

被送入ICU并接受重症监护干预,使得医疗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在2019年美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中,PSI被推荐为判断门诊患

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评分标准。

推荐意见4 :成人重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1)年龄

Z65岁;(2)男性;(3

)吸烟;(4

)患有至少1种慢性基础性疾病

或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5)体质量过轻(BMI<18.5 )或肥胖

(BMI>30) ; (6)妊娠期妇女,(7)用药时间延迟。

推荐意见5

:采用qSOFA评分评价急诊(门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采用PSI评分判断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分标准细则见

表2。

表2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标准

预测指标

男性

积分方法

得分二年龄

风险评分

低危:I级(<50岁,无基5出疾女性

得分二年龄一

10

病);

1级(<70

分);I

级(71-90

分);

中危:2级(91-130分);高危:

居住在养老院

基础疾病

+ 10分

V级(>130分);中危和高危患者

+30分

+20分

+ 10分

+ 10分

+ 10分

肿瘤

需要住院治疗

肝脏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脑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

体征

意识状态改变

+20分

+20分 呼吸频率Z30次/min

收缩压<90 mmHg +20分

体温

<35。(2

+ 15分

Z4O°C

脉搏2125次/min + 10分

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pH<7.35 +30分

血尿素氮Z 11.1 mmol/

+20分

L

Na<130 mmol/L +20分

血糖Z14 mmol/L + 10分

红细胞压积(Het) <3

+ 10分

0%

PaO2<60 mmHg

+ 10分

指氧饱和度<90%

胸部影像学示胸腔积液

+ 10分

注:qSOFA评分,共3项,每项一分;(1 )意识障碍,GCS<13分;

(2)收缩压<100 mmHg;⑶呼吸频率H2次/min。总虑患者可能存在脓毒症。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重度评分

5如何早期识别可疑的新发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分22( PSI)分,考肺炎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确定的法定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感

染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和流行性感冒,此外,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流行性腮腺

炎病毒也可以导致呼吸道感染。

2004年,国家卫生部制定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烈试

行)》。方案规定,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

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发热(>38°C );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 )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 d ,病情无明显改

善。并且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暴露史、个人史等分为SARS预警

病例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度提出”X

疾病”的概念,代表一种未知病原体造成的严重流行病,随时随地包括

意外泄露、恐怖袭击等诱发疫情的流行,X疾病出现的风险就将增加。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

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

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

无需特异度扩增,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鉴别诊断。在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确诊过程中,mNGS发

挥了关键性作用。

推荐意见6:对于不明原因肺炎,应结合流行病学史,采用NGS检测

法进行快速的病原学检测,排除和发现新发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6常用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感染后其复制周期分为吸附穿

入、脱壳复制、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以及释放5个步骤,抗病毒药物

的作用是通过竞争细胞表面受体、阻止病毒吸附,阻碍病毒穿入和脱

壳,抑制病毒合成,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阻断装配成熟等复制周期

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实现的。一般而言,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广谱抗

病毒药物、抗DNA病毒药物、抗RNA病毒药物、蛋白酶抑制剂抗病

毒药物和抑制RNA合成类抗病毒药物(常用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和作

用机制见表3)。

表3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剂型和适应证

药物

机制

目的病毒

剂型

用法

不良反应

广谱抗病毒

药物

干扰素 抗病毋和免 注射剂

腺病毋,呼

2019nCoV : IF

流感样症

疫调节,广谱

吸道合胞病

抗病毒药物

No®化吸入(推

状,骨髓抑

荐空气压缩或氧

驱方法):成人每

制等

毒、流感病

毒、疱疹病

毒、2019nC

次500万U或相

当剂量50 pg ,

加入火园注射用

2 mL,2

次/d

oV

利巴韦

宿主介导功

能,转录酶

抑制剂,病

毒诱变剂

各类呼吸道

病毒,肠道

病毒引起的

疱疹性咽峡

片剂,胶囊,

静脉滴注。成人,

溶血性贫

颗粒,注射

一次

0.5 g , 2

血,恶心、

呕吐、食欲

缺之等消化

液、气雾剂、

/d,连用5 d;片

喷剂等 剂或胶囊成人一

0.15 g,3

次/

道反应

d,疗程7 d。

阿比多

血凝素抑制

剂,集融合

阻断、免疫

调节为一

甲、乙型流

感病,及其

他呼吸道感

染鬲(20

片剂

口服。成人一次0.

主要为恶

2 g(2

片),3

次/d ,服用5 do

心、腹泻、

头晕和血清

转氨酶增高

体,抗RNA

19nCoV

)和

和DNA病

肠道病毒

抗DNA病

毒药物

更昔洛

核昔类似 巨细胞病毒 胶囊,片剂,

注射液:滴注浓度

腹痛、恶心、

不能超过10 mg

腹胀、肺炎、

物,抗DNA

感染,单纯疱

注射液,凝

病毒药物

疹病毒感染,

/mLo诱导期:5

感觉异常、

水痘带状疱

疹感染,免疫

缺陷者水

痘、严重水

痘并发症

mg/kg , 1

次/12

皮疹

h,疗程14〜21

d

;维持期5 mg

/kg

, 1

次/d ;每

抗RNA病

毒药物

金刚烷

M2离子通

道阻滞剂

甲型流感 片剂,胶囊,

口服,成人一次2

常见消化道

颗粒,糖浆

00 mg , 1

次/d

和中枢神经

或一次

100 mg ,

系统反应

1

次/12 ho

金刚乙

M2离子通

道阻滞剂

甲型流感

片剂,胶囊,

口服,成人每次1

常见消化道

颗粒,口服

溶液

00 mg

(或

10

和中枢神经

mL ) , 2

次/d

系统反应

奥司他 神经氨酸酶

甲型和乙型 胶囊,颗粒

口服,成人每次7

常见消化道

抑制剂(NA

流感

5 mg , 2

次/d ,

反应,肾功

共5 d

D

能不全患者

需要调整剂

扎那米

NAI

甲型和乙型

流感

胶囊型吸入

粉雾剂

2次/d,每次两吸

常见消化

(2x5 mg ),连

道、中枢神

续5 d,每大的总

经系统和呼

吸入剂量为20

吸系统反应

mg

帕拉米

NAI

流感病胃包

括:H1 , H

注射液

—般300

腹泻、白细

胞减少,嗜 韦

mg ,单次静脉滴

A

H9N9

注,滴注时间不少 中性粒细胞

于30 mine严重

等系列病毒

减少、蛋白

引起的流行

并发症的患者,可 尿

感冒/奥司

用600 mg单次

他韦不能控

静脉滴注,滴注时

制的重症型

间不少于40 mi

流感

no症状严重者,

1

次/d , 1~5

d连续重复给药

洛匹那 蛋白酶抑制

人类免疫缺 片剂:每片

含洛匹那韦

口服,推荐剂量为 常见的不良

韦/利

剂,抗RNA

电病毋-1 2片/次,2次/d

反应为腹

托那韦 病毒

感染SARS 200 mg

泻,通常为

轻中度

・CoV, 201

托那韦50

9nCoV

mg ,

推荐意见7:常用广谱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和阿比多尔,

抗DNA病毒药物有更昔洛韦等,抗RNA病毒药物有M2离子通道阻

滞剂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以及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

弱不推荐、(5)强烈不推荐。有争议的问题公开讨论改进,通过逐一

的调整和反馈直到达成共识。

1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谱和流行病学特征?

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主要有: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

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肠道病毒(EV

)、鼻病毒(RV

)、

腺病毒(ADV

)、人偏肺病毒(hMPV

)、副流感病毒(PIV

)和冠状

病毒(CoV

) (

NL63 , OC43 , HKU-1

229E

)。

目前尚缺少全国性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2013-2015

年河北省4家医院收集到的门诊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

咽拭子标本1 551份,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在甘肃省2010—2013年

10所哨点医院942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为

31.32%

,多重感染为3.08%

,病毒检出前五位依次为流感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冠状病毒和腺病毒,215岁人群(508例)

中流感病毒、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居前3位。在2015—2017

年期间,上海地区X 5岁的287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病例

采用PCR法检测了

22种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1.46% ,病

原体检出前五位依次为流感病毒、人鼻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肺

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

韦/利托那韦等,具体抗病毒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机体状况和药物

抗病毒谱等综合确定。

7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经验性抗病毒治疗策略?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都具有自限性,如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且考

虑可疑病原体为鼻病毒等,病情轻症者以缓解症状、支持治疗为主,

可不予以抗病毒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病程迁延、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或属高危人群患者,应根据最可能的致病病毒或POCT结果,予以经

验性抗病毒治疗,但是目前缺少非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药物

治疗的高证据等级的循证医学文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对于鼻病

毒、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病毒等

感染并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利巴韦林显示出

了一定的疗效,美国FDA批准了雾化吸入利巴韦林用于治疗儿童下呼

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但没有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多项

单中心研究认为,器官移植术后或是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呼吸道合胞病

毒感染后早期予以利巴韦林可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呼吸道感染

进展。在2019年美国移植协会感染性疾病委员会的指南中,推荐利

巴韦林用于治疗肺移植后的上或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弱推荐,中

等质量证据等级),推荐利巴韦林用于治疗非肺实体性器官移植后的

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弱推荐,低质量证据等级),但是目前仍缺

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推荐意见8:对于非高危人群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建议常规予以抗

病毒药物;但对于高危人群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建议早期予

以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

8常见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策略?

人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为单链负链RNA病毒,根据核蛋白

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流感病毒易于发生变异,变异

主要来自于血凝素(hemagglutinin , HA )和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的变异,基于HA和NA的抗原性不同,将甲型

流感分为18个H亚型(H1・H18 )和11个N亚型(N1-N11)o流感

病毒变异的形式主要是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和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o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

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流行性感冒

诊疗方案2020版》建议: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神经氨酸酶

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对甲型、乙型流感病

毒均有效,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也可用于甲乙型流感的治疗。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 AIV )结构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

类似,属于单链负链RNA病毒,根据AIV对鸡的毒力大小分为低致

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 LPAI)和高致病性

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 HPAI)

o

禽流感病

毒可以介导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

IL-6 , TNF-a, IL-8 , IL-10 , INF-cx, INF-y^D CCL-2

等),造成”细胞

因子风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

和《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抗病毒药物

应尽早使用,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推荐用药为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

SARS -CoV为B属B亚群冠状病毒,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SARS

经呼吸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感染人后导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 , 2002年到2003

年,SARS在全球范围内蔓延。SARS-CoV进入细胞的受体是ACE2 ,

该受体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SARS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包

括发热超过38 °C.肌痛、呼吸困难、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有胸部

X线片浸润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

(SARS )诊疗方案(2004版)》以及最新的文献表明:目前尚未发

现针对SARS-CoV的特异度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咯匹那韦及利

托那韦的疗效尚待验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属于&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

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

,其基因特征与

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其长约30 kb的基因组中

仅10 kb为编码区,编码结构蛋白与辅助蛋白,其编码的结构蛋白分

别为:刺突蛋白(spike,S )、膜蛋白(membrance, M )、包膜蛋白

(envelope, E)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N )。其中,S蛋白可被

宿主蛋白酶裂解为S1与S2两个亚单位,其中S1亚单位位于包膜刺

突的顶端,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入

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SARS-CoV-2和SARS-CoV在人类中识别相

同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ACE2 )。其传染源主要是已确诊的

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

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

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伊朗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可以获益于阿比多

尔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

行第八版)》:a-干扰素、磷酸氯哇、利巴韦林和阿比多尔等可能具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的抗病毒药物。

推荐意见9

:⑴对于SARS-CoV尚未发现特异度治疗药物,可考虑选

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⑵对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尤其是H1

(H1N.)

; HA(HAN.)及H9N9等系列病毒,可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帕拉米韦;⑶对于成人甲、乙型流感,可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

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和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⑷对于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选择:*干扰素、磷酸氯哇、利巴韦林和阿比多

尔等,但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的抗病毒药物。

9如何合理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Ribavirin)是核昔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体内的磷

酸化产物可以抑制肌昔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mRNA多聚酶和

mRNA鸟昔转移酶,引起细胞内鸟昔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

和蛋白合成,从而阻碍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利巴韦林可通过血■脑脊液

屏障,药物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可透过胎盘,

也能进入乳汁。在肝内代谢,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会在红细胞内蓄

积数周,消除半衰期可达40 d。利巴韦林的抗病毒疗效确切,但一

般需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药物以奥司他韦居多。利巴韦林的不

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溶血性贫血,使用时应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及时

调整给药剂量。

目前临床常用干扰素有普通干扰素a ( IFN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a

IFNa可以对病毒转录翻译过程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效应活性,

诱导抗病毒功能分子细胞间转运,从而实现抑制许多不同的RNA和

DNA病毒的功能。干扰素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疱

疹病毒等,体外实验也显示可以抑制MERS-CoV的增殖。干扰素主

要经肾脏代谢,半衰期在2~8 h ,多在体内降解。干扰素可以用于治

疗MERS、SARS和COVID-19(推荐空气压缩或氧驱方法)。主要的

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包括:或与利巴韦林联合时产生的流感样症候群,

骨髓抑制,精神异常,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气促与干咳等,对于老

年人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阿比多尔(Abidol)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非核昔类广谱抗病毒药

物,是唯一的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可以阻碍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

病毒的侵入、病毒的复制成熟及免疫调节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该药

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体外

实验显示出对多种病毒的抑制活性,包括多数的包膜病毒及少数无包

膜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

病毒(包括SARS-CoV-2

)等。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诊疗方案》推荐使用阿比多尔。阿比多尔在人体主要经肝脏代谢,

在人体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阿比多尔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6.2% ,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头晕、血清转氨酶增高,偶有胆红素

升高、口麻、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等不良事件报道。

推荐意见10

:利巴韦林的抗病毒疗效确切,但一般需联用奥司他韦等

药物;干扰素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

阿比多尔可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

感染。

10抗病毒药物的耐药问题主要有哪些?

病毒由于结构简单,仅由DNA或RNA组成,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

很容易发生碱基突变而导致致病基因变异,此种结构变化在RNA病

毒中更为普遍。两个不同的病毒株通过抗原漂移或者基因重排,形成

新的病毒株,病毒RNA的单核昔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无论是在病毒自身序列还是在其靶序列都可

能存在。如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可以导致抗原发生小幅度变异,但

不会产生新的亚型,而抗原转换则因编码基因变化幅度过大产生强致

病株,致人体原免疫力无效,禽流感病毒也通过抗原漂移产生新的突

变并导致抗体对已接种禽类的反应性降低。因此,病毒极易产生耐药

性,现有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都存

在一定的耐药。但是,目前关于病毒耐药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病毒性肝

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对于呼吸道病毒的耐药性的

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目前,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

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由于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的耐药性过高,已不推荐用

与治疗甲型流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奥司他韦在甲型和乙型

流感病毒中的耐药性并不常见(1%~3% ),但在危重症患者和免疫

功能低下者中升高。WHO的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流感病毒(>

99%

都对所有四个NAI(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拉尼米韦)敏感,

NAI仍然是推荐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最近,由日本

药企盐野义开发、罗氏公司在中国推广的抗流感新药-Cap依赖型核酸

内切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片(Baloxavir marboxil (Xofluza))显示出

了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效果,已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批准

上市。

推荐意见11:抗病毒药物对呼吸道病毒的耐药问题主要集中在流感病

毒,WHO仍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作为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

首选药物。

11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及疗程?

病毒侵入呼吸道后的潜伏期一般在48 h

(范围:24-96 h ),在侵入

呼吸道24-72 h后病毒开始达到排毒高峰,在48 h内予以药物干预

可以抑制病毒繁殖、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可以

明显缩短病程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在起病后48 h之后用药则最

多缩短病程1 d ,在一项纳入2009年中国9 966例流感住院患者的

研究中证实,在起病2 d后予以奥司他韦与发展为重症的趋势相关,

在5 d后才予以奥司他韦则显著增加重症风险。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

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 d,平均排毒时间是4.5 d ,如流感病毒侵入呼

吸道6~10 d后即在分泌物不能检测到,正常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可

以持续5~14 d ,抗体的产生则一般在病毒感染后1〜2周产生,因此,

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病程一般在7〜10 d内。

推荐意见12

:抗病毒药物一般在起病48 h之内或是首次就诊后给予,

药物的使用时长一般根据药物的疗程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0 do

12何种情况下需考虑急性呼吸道

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

一般而言,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情况较

少,多是呼吸道细菌感染后继发病毒感染,单纯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或

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见推荐意见2

)。

在肺炎患者中,病毒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比例在15%左右,病原体通常

为鼻病毒合并链球菌感染或是甲型流感病毒合并链球菌感染。也有研

究表明,在混合感染时,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和肺炎衣原体),最常见的病毒是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腺

病毒。多项研究都发现,混合感染可导致比单纯病毒感染更严重的临

床表现和并发症,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C反应蛋白、重症

肺炎比例、住院时间、死亡风险也显著升高,但是CURB-65评分和

P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推荐意见13

:以下情况疑似或确诊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或其

他可能:(1 )发病伊始即表现为重症;(2)连续抗病毒治疗3〜5 d

后病情仍未见好转或短暂好转又恶化;(3)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单纯病

毒感染不符或确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4

)影像学结果提示合并细

菌或真菌感染等。

13高危人群和暴露易感人群如何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

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多是通过飞沫传播,或是密切接触等传播,管理传

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传染病的三大关键措施。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期间,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在

高风险科室(需进行介入或手术操作而产生气溶胶的科室包括呼吸科、

急诊科、感染科、ICU和外科)、较长的工作时间(>10 h/d )以及

与患者接触后的手部卫生欠佳有关,Chou等纳入了

64项关于非典型

传染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期间医务人员

的感染风险的文献后发现,暴露于感染环境(例如插管、直接接触患

者或与患者体液或分泌物接触)可增加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合适使

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或护眼装备)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最

强证据,感染控制培训与降低风险密切相关,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

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医用N95防护口罩可以防护非油性悬

浮颗粒(Not resistant to oil),对非油性悬浮颗粒的过滤率>95% ,

还具有表面抗湿性和血液阻隔能力。有研究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因咳嗽喷出的飞沫在0.5 s内可对周围1.17 m的环境形成强烈影响,

在5 s之后对大部分成年人的影响较小。距离患者1 m以内,口罩防

护效果不佳,在2 m内,N95防护效果较好,在2 m以外,一般口

罩和N95

口罩均可起到防护作用。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

间,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普遍较为严重。在一项纳入了

在武汉工作的994名医护人员的研究发现,36.9%的患者处于心理健

在一项纳入了

14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中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

65岁以上老年人群流感样症状(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的主要

的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前三位依次为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仅次于流感病毒的导致住院治疗的病毒。在上

海地区的调查中发现,成人腺病毒阳性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

一、二季度,且多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在

成都地区PCR检测的1 039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者痰液标本中副流

感病毒的检出率为10.6%。李丽娟等回顾性分析了

2016年8月至

2019年11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的70例成人副流感病毒下呼吸道感

染患者发现:4月份、7〜8月份和12月份是副流感病毒发病高峰,

占所有患者的58.6%。孙利红等报道的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

者的鼻咽拭子PCR检测病毒核酸后发现人博卡病毒阳性率为17.3%

(14例),其中10例为肺炎,4例为上呼吸道感染。徐超等的一项

纳入59篇文献、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的meta分

析显示我国不同类型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病例数及流行趋势存在较大差

异,4~7月为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肠道病毒中容易导致呼吸道感

染的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康障碍阈值以下,34.4%的患者有轻度障碍,22.4%患者有中度障碍,

而6.2%的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后立即感受到严重的心

理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女性的心理负担尤其沉重,在另一项纳

入了

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的8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文的

Meta分析中发现,医务人员遭受的间接创伤程度较高,其损害程度

超过了心理和情绪的承受能力,并间接导致了心理异常。在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的一线医务人员中,存在统计学上明显的焦虑,抑郁和睡眠

障碍风险。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流行期间的2项回顾性

多因素分析研究提示阿比多尔可能对SARS-CoV-2暴露后预防有效。

推荐意见14

:高危、暴露易感人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或时

间段应尽量做好个人防护,主动接种疫苗,预防性口服抗病毒药物如

阿比多尔,或进行适当的心理舒缓;医护工作者工作时应常规按照一

级防护标准着装,注意手卫生;医护工作者暴露于传染性呼吸道病毒

感染确诊人群时,应酌情按照二级或三级防护标准着装。

14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治流程?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治要点:①区分急性上或下呼吸道病毒感

染?②呼吸道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如何?③是否为法定传染性病毒感

染?④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或治疗方式?⑤治疗效果欠佳时是否存在混

合感染?

因此,本专家共识推荐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治流程(如图

1)。

▲图1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治流程

推荐意见1:常见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依次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依次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流感病毒。老年人呼吸道病毒感染应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

2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呼吸道病毒感染起病急骤,多在2~3 d达到顶峰,病程一般在7〜10 d

以内,部分患者病程可长达3周,多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或群聚性发病,多有发热(低热为主,细菌性肺炎则多为高热)、咳嗽、

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病情严重时也可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见

表1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10x109/L,

若>15x10VL则多考虑细菌感染),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大多

数患者的CRP正常(<20 mg/L ,若>60 mg/L则多考虑细菌感染),

多数患者的降钙素原(PCT

)正常或升高不明显(<0.1 |jg/L,如果0.25

pg/L<PCT<0.5 ug/L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PCT>0.5 pg/L则

多考虑细菌感染)。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还可以发现病毒特异度核酸

或抗原、抗体水平升高。

表1常见病毒类型及临床表现

病毋 病毒类型 临床表现

鼻充血,鼻炎和咽喉痛,毛细支气管炎及肺

人鼻病毒

单股正链RNA病毒

炎和AECOPD

呼吸道合胞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流感样表现,下呼吸道感染

隐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少数可发展为重症肺炎

人腺病毒

双链DNA谶

人副流感病毒

单链RNA病毒

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则

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易合并混合感染

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人偏肺病毒

单股负链RNA病毒

或肺炎

人博卡病毒

肠道病毒

单链线状DNA病毒

多数患者表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单股正链RNA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峡炎

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

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病变较重或病情发

人流行性感冒病毒

单链负链RNA病毒

禽流感病.

单链负链RNA病毒

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

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超过38 °C、肌痛、

SARS -CoV

单股正链RNA病毒

呼吸困难、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有胸部X

线片浸润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SARS

单股正链RNA

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CoV-2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影像学可无明显异常,病毒性肺炎典型影像学表

现以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及胸膜下分布为特征,

可能是病毒经气道侵犯末梢气道及相邻近肺泡,炎性细胞浸润、渗出,

肺泡细胞改变所致,均以肺换气部位为主,大气道受累较少见。在一

项纳入了

27例重症鼻病毒肺炎病例中发现,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肺

病变或弥漫性改变,主要征象为周围支气管征、间质性改变、大叶性

病变、磨玻璃样改变或胸腔积液。在一项纳入了

106例甲型流感病毒

性肺炎的研究中,CT主要表现为:单肺或双肺多发不对称磨玻璃影、

单肺或双肺实变,实变以支气管血管周围和胸膜下为主,实变区域主

要发生在肺的后部,中部和下部,有20例出现双侧或单侧小的胸腔

积液。在一项纳入了

12例成人H7N9禽流感病毒肺炎的研究中发现

其影像学表现主要有:磨玻璃影、实变、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

厚、小叶中心结节、网状、囊性变、支气管扩张和胸膜下线性影。所

有病例均累及3叶或3叶以上,多见于右下叶。在一项纳入了

104例

腺病毒肺炎的研究中发现最常见的CT表现为实变(92例)、磨玻璃影

(ground-glass opacity, GGO; 82

例)、间隔增厚(34

例)、结节(46

例)、支气管壁增厚(32例)、胸腔积液(16例)和淋巴结病变(3例)。在一项

纳入了

93例病毒性肺炎(60例流感病毒肺炎,1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10例腺病毒肺炎,4例副流感病毒肺炎)的研究中,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的CT主要表现为四种成像模式:以气道为中心病变(支气

管炎,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多灶性肺炎、单灶性实变或磨玻

璃影或树芽征,或没有感染相关的影像学发现,其中的19例呼吸道

合胞病毒肺炎CT表现主要为:气道中心分布的树芽征和支气管壁增

厚,伴或不伴支气管周围多灶性实变。在另一项纳入了

42例(21例流

感病毒,9例腺病毒,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4例副流感病毒)下呼

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CT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1

)影像学检查

正常的局限性感染;(2

)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的特征:支气管壁增

厚和树芽征;(3 )肺炎表现:多灶性实变或磨玻璃影,与之相比,不

同细菌引起的肺炎影像表现尽管有所差异,但CT上主要表现为叶或

段的浸润性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多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病毒性肺

炎和细菌性肺炎的CT特征差异主要是弥漫性空间病变(diffuse

airspace disease )的频率不同,在细菌性肺炎中发现弥漫性空间病

变伴有磨玻璃影或实变,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

而CT上表现为正常或仅表现为肺气肿(或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的情

况比细菌性肺炎更为普遍。

推荐意见2: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体征为非典型细菌感染,影像学

表现可正常或为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以多灶性实变或磨玻璃影及

弥漫性病变沿支气管周围及胸膜下分布为特征的肺炎,应考虑为病毒

感染可能。

3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和检测时间窗?

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的金标准是体外分离培养,但此方法耗时长,

阳性率低,且部分和临床相关的病毒难以在常规培养法中生长(例如

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因此,体外分离培养的应用较为受限。病毒的

其他检测方法主要有: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抗体一般在

病毒感染后1 ~2周才产生,而且血清检测的敏感度较低,对于早期诊

断帮助不大。抗原检测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分析、免

疫层析法等,但是抗原检测需要采集到足够量的细胞数,多选择鼻咽

和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标本,由于咽拭子获取的细胞数较少,因

此,抗原检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此外,多篇文献还报道了

抗原检测的假阳性率偏高。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s , POCT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病原学

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携、自动化等优点,但是每家医

院或检验机构所使用的设备、检测技术、试剂盒的病原学检测范围和

灵敏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呼吸道病

毒的POCT仍处于研发阶段,尚缺乏公认的最佳检测设备、技术和试

剂盒,缺乏高级别的临床证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如RT-PCR或real time PCR对临床采集的咽拭子、

吸取物、肺泡灌洗液或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可一次

检测多种病毒核酸的优势,已成为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

国内徐佳楠等报道的基于单管多重PCR技术,可以1次性检测并区分

22种有关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结果显示对于呼吸道病毒检测具有良

好的临床应用价值。PCR检测呼吸道病毒的敏感度是传统病毒抗体、

抗原、培养检测方法的2-5倍,特别是在成人、老年人等鼻咽部病毒

数量较少时更具优势。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基于PCR的POCT

检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5.7 d

)短于对照组(6.8 d

)。在另一项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基于PCR的POCT检测的患者抗病毒的

中位时间为1 h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 h , POCT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

生率也更少。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能在一次测序中同时测定许多病原

体的保守基因序列,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在内的整个微生物群落

的基因组构成,有助于快速确定致病微生物,但是mNGS的检测尚未

普及,且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大多数病毒可以在起病后2 d内检测到,随着时间延长呼吸道标本上

的病毒数会逐渐减少,因此,有可能导致病毒数量过少而出现假阴性

结果。如鼻病毒感染后,核酸扩增检测峰值在起病后2 d内,最多在

起病7 d后病毒数即开始迅速减少,57%的人偏肺病毒的核酸扩增检

测峰值在起病后2 d内,只有19%的患者可能在起病后4d检测到的

人偏肺病毒数增加,在起病后4 d人偏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中

只有27%的能够有阳性培养结果。在检测儿童的上呼吸道标本合胞病

毒时发现标本上脱落的病毒数量最高值在起病后2 d内,病毒平均的

持续脱落时长在起病后4.5 d内,对于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最佳时

间在起病后1 d内,最长可以在起病后6〜8 d检出。

推荐意见3:在呼吸道感染早期(尽可能在起病5 d内,最好在起病

48 h内)采用基于PCR技术的POCT以检测可能的病原体核酸,对


本文标签: 病毒 感染 肺炎 患者 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