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beyond compare破解)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

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

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

化因素和心理 社会因素等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1.家系研究双相障碍患者的生物学亲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患

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也越高,以及有早

发遗传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性逐代增加。

2.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研究发现双相障碍的同卵双生子的同病

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其中同卵双生子同病一致率为60%~70%,而异

卵双生子为20%。寄养子研究也显示,患有心境障碍的亲生父母所生

寄养子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亲生父母所生寄养子的患病率。这些研究充

分说明了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甚于环

境因素。

3.分子遗传学研究心境障碍的疾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尚需深入研

究。分子遗传学研究涉及多条染色体和基因,虽然有不少阳性发现,但

目前尚缺乏肯定的研究证据。候选基因研究也未能证实酪氨酸羟化酶

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B羟化酶基因、

5-羟色胺受体基因、单胺氧化酶基因等与本病的明确相关性。

4.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提示,应激、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

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息重病或突然病

故)及社会经济状况缺乏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激性生

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

(二)神经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

变,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生有关,证据主要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研究资料

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

1.5-羟色胺(5-H)假说,该假说认为5-HT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

发作有关,5-HT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阻滞5-HT回收的

药物(如选择性5-H再摄取抑制剂)、抑制5-HT降解的药物(如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5-HT的前体色氨酸和5-羟色氨酸均具有抗抑郁作用;

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5-HT耗竭剂(对氯苯丙氨酸与利血平)可导致抑

郁。一些抑郁发作患者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含量

降低,浓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重,伴自杀行为者比无自杀企图者更低;抑

郁发作患者和自杀患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5-HT或5-羟吲哚乙酸的含

量降低。

2.去甲肾上腺素假说 该假说认为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

发作有关,NE功能动增高能与躁狂发作有关。阻滞NE回收的药物具

有抗抑郁作用;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c-甲基酪氨酸可以控制躁狂发作,

并可导致轻度抑郁或抑郁障碍状恶化;利血平可以耗竭突触间隙的NE


本文标签: 研究 障碍 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