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aspire 键盘 点亮)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 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 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 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 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

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20)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21) 宿主语言:在数据库技术中,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仍然是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些语言称为宿主语言(host

language),简称主语言。

(22) DDL: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23) DM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由DBMS提供,用于让用户或程序员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两类。依据语言的级别,DML又可分成过程性DML和非过程性DML两种。

(24) 交互型DML:如果DML自成系统,可在终端上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这种DML称为交互型DML。

(25) 嵌入型DML:如果DML嵌入在主语言中使用,此时主语言是经过扩充能处理DML语句的语言,这种DML称为嵌入型DML。

(26) 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还需要指出“怎么做”(怎么获得数据)。层状、网状的DML属于过程性语言。

(27) 非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只需要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Notice:以上关于DML的各个概念单独出现时,首先要解释DML的含义。

(28) D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

(29) DD系统:管理DD实用程序称为“DD系统”。

1.2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1.3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特点?

(1) 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结构分成用户的逻辑结构、整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三级)

(3)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可以使用查询语言、终端命令或程序方式操作数据, 也可以用程序方式操作数据库。

(4) 系统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 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是安全的、正确的和可靠的。

(5) 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还可以数据项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4 你怎样理解实体、属性、记录、字段这些概念的类型和值的差别?试举例说明。

实体(entity):是指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的对象,如:一个学生,一辆汽车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如:一次借书、一场足球赛等。

属性(attribute):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每个属性有一个值域,其类型可以是整数型、实数型、字符串型。比如,学生(实体)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相应值域为字符、字符串、整数和字符串型。

字段(field):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它是可以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所以又称为数据元素或初等项。字段的命名往往和属性名相同,比如,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一般用一个记录描述一个实体,所以记录又可以定义为能完整地描述一个实体的字段集。如:一个学生记录,由有序的字段集(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组成。

1.5 逻辑记录与物理记录,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1)逻辑记录与物理记录都是记录,是字段的有序集合;

(2)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都是文件,是同一类记录的汇集。

区别:

(1)逻辑记录与逻辑文件是逻辑数据描述,物理记录与物理文件是物理数据描述。

(2)物理数据描述是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存储方式,物理记录、物理文件(还有物理联系、物理结构等术语),都是用来描述实际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3)逻辑数据描述是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逻辑记录、逻辑文件(还有逻辑联系、逻辑结构等术语),都是用户观点的数据描述。

1.6 为某百货公司设计一个ER模型。

百 货管辖若干个连锁商店,每家商店经营若干商品, 每家商店有若干职工,但每个职工只能服务于一家商店。实体类型“商店”的属性有:商店编号,店名,店址,店经理。 实体类型“商品”的属性有:商品编号,商品名,单价,产地。实体类型“职工”的属性有:职工编号,职工名,性别,工资。 在联系中应反映出职工参加某商店工作的开始时间,商店销售商品的月销售量。 试画出反映商店、商品、职工实体类型及联系类型的ER图,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模式集。

实体:商店(商店编号,店名,店址,店经理)

商品(商品编号,商品名,单价,产地)

职工(职工编号,职工名,性别,工资)

联系:SC(商店—商品之间1:N的联系,联系属性为“职工参加商店工作的开始时间”。

SE(商店—职工之间1:N的联系),联系属性为“月销售量”。

关系模式集:商店模式(商店编号,店名,店址,店经理)

商品模式(商品编号,商品名,单价,产地,商店编号,月销售量)

职工模式(职工编号,职工名,性别,工资,商店编号,开始时间)

1.7 试述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主要特点。

ER模型的主要特点:

(1)优点:接近于人的思维,容易理解;与计算机无关,用户容易接受。

(2)缺点:只能说明实体间语义的联系,不能进一步说明详细的数据结构。

层次模型的特点:

(1)优点: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2)缺点:只能表示1:N联系,实现M:N结构较复杂;由于层次顺序的严格和复杂,引起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也很复杂。

网状模型的特点:

(1)优点: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也容易实现(每个M:N联系可拆成两个1:N联系),查询效率较高。

(2)缺点:编写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关系模型的特点:

用关鍵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

1.8 试述概念模式在数据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

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观点, 并使得两级的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

1.9 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联系是指同一记录内部各字段间的联系,以及记录之间的联系。

1.10 试述DBMS在用户访问数据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DBMS把操作从应用程序带到外部级、概念级、再导向内部级,进而操作存储器中的数据。

(结合P22“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来理解)

1.11 试述DBMS的主要功能。

DBMS的主要功能有:

(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2)数据库的操纵功能

(3)数据库的保护功能

(4)数据库的存储管理

(5)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6)数据字典

1.12 试叙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功能。

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

(1)数据库的恢复。

(2)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3)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

(4)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1.13 试叙DBMS对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DBMS中有一些程序提供给数据库管理员运行数据库系统时使用,这些程序起着数据库维护的功能。

主要有四个实用程序:

(1)数据装载程序(loading)

(2)备份程序(backup)

(3)文件重组织程序

(4)性能监控程序

1.14 从模块结构看,DBMS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模块结构看,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1)查询处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DDL编译器,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2)存储管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以上几题具体可参照书上p20-21)

1.15 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DBS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1.16 什么样的人是DBA?DBA应具有什么素质?DBA的职责是什么?

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DBS的正常运行。DBA可以是一个人,在大型系统中也可以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 DBA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结构的责任。

DBA应具有下列素质:

业全部数据的性质和用途;

(2)对用户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3)对系统的性能非常熟悉。

DBA的主要职责有五点:

(1)概念模式定义

(2)内模式定义

(3)根据要求修改数据库的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1)熟悉企

(4)对数据库访问的授权

(5)完整性约束的说明

1.17 试对DBS的全局结构作详细解释。

参照教材p24-25。

1.18 使用DBS的用户有哪几类?

使用DBS的用户有四类:

1)DBA

2)专业用户

3)应用程序员

4)最终用户

1.19 DBMS的查询处理器有哪些功能?

DBMS的查询处理器可分成四个成分:

1)DML编译器

2)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

3)DDL编译器

4)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各成分功能参照P24)

1.20 DBMS的存储处理器有哪些功能?

DBMS的存储处理器提供了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界面,可分成四个成分:

1)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

2)事务管理器

3)文件管理器

4)缓冲区管理器

(各成分功能参照P25)

1.21 磁盘存储器中有哪四类主要的数据结构?

数据文件:存储了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字典(DD):存储三级结构的描述;

索引文件:为提高查询速度而设置的逻辑排序手段;

统计数据组织:存储DBS运行时统计分析数据。

(1)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2)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记录类型。它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不涉及到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仅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

(3)关系实例: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和实例,一个关系即一张二维表格。

(4)属性:实体的一个特征。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

(5)域: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简称域。

(6)元组:在关系中,记录称为元组。元组对应表中的一行;表示一个实体。

(7)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8)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9)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为主键。(单独出现,要先解释“候选键”)

(10)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键,如有两个关系S和SC,其中S#是关系S的主键,相应的属性S#在关系SC中也出现,此时S#就是关系SC的外键。

(11)实体完整性规则:这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

(12)参照完整性规则: 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 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这条规则在使用时有三点应注意: 1)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 2)R1和R2也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表示了属性之间的联系。 3)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13)过程性语言:在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如Pascal和C语言等。

(14)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需要什么信息,不必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各种关系查询语言均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15)无限关系:当一个关系中存在无穷多个元组时,此关系为无限关系。如元组表达式{t|┐R(t)}表示所有不在关系R中的元组的集合,这是一个无限关系。

(16)无穷验证:在验证公式时需对无穷多个元组进行验证就是无穷验证。如验证公式(u)(P(u))的真假时需对所有的元组u进行验证,这是一个无穷验证的问题。

2.2 为什么关系中的元组没有先后顺序?

因为关系是一个元组的集合,而元组在集合中的顺序无关紧要。因此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即没有行序。

2.3 为什么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复元组?

因为关系是一个元组的集合,而集合中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因此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作了限制, 关系中的元组不能重复,可以用键来标识唯一的元组。

2.4 关系与普通的表格、文件有什么区别?

关系是一种规范化了的二维表格,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作了下列规范性限制:

1)关系中每一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

2)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没有重复元组)。

3)由于关系是一个集合,因此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即没有行序。

4)元组中,属性在理论上也是无序的,但在使用时按习惯考虑列的顺序。

2.5 笛卡尔积、等值联接、自然联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笛卡尔积对两个关系R和S进行乘操作,产生的关系中元组个数为两个关系中元组个数之积。

等值联接则是在笛卡尔积的结果上再进行选择操作,从关系R和S的笛卡儿积中选择对应属性值相等的元组;

自然连接则是在等值联接(以所有公共属性值相等为条件)的基础上再行投影操作,并去掉重复的公共属性列。当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时,自然连接就转化我笛卡尔积。

2.8 如果R是二元条

系,那么下列元组表达式的结果是什么?

{t|(u)(R(t)∧R(u)∧(t[1]≠u[1]∨t[2]≠u[2]))}

这个表达式的意思是:从关系R中选择元组,该元组满足:第1分量值或第2分量值至少有一个不等于其他某元组。 由于R是二元关系,只有两个分量,由于没有重复元组,上述条件显然满足。 所以,这个表达式结果就是关系R。

2.9 假设R和S分别是三元和二元关系,试把表达式π1,5(σ2=4∨3=4(R×S))转换成等价的:(1)汉语查询句子;(2)元组表达式;(3)域表达式。

(1)汉语表达式:

从R×S关系中选择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

第2分量(R中第2分量)与第4分量(S中第1分量)值相等,或第3分量(R中第3分量)与第4分量(S中第1分量)值相等;并取第1列与第5列组成的新关系。

(2)元组表达式:{t|(u)(v)(R(u)∧S(v)∧(u[2]=v[1]∨u[3]=v[1])∧t[1]=u[1]∧t[2]=v[2])}

(3)域表达式:{xv|(y)(z)(u)(R(xyz)∧S(uv)∧(y=u∨z=u))}

2.10 假设R和S都是二元关系,试把元组表达式{t|R(t)∧(u)(S(u)∧u[1]≠t[2])}转换成等价的: (1)汉语查询句子;(2)域表达式:(3)关系代数表达式。

(1)汉语表达式:选择R关系中元组第2分量值不等于S关系中某元组第1分量值的元组。

(2)域表达式:{xy|(u) (v)(R(xy)∧S(uv)∧(u≠y))}

(3)关系代数表达式:π1,2(σ2≠3(R×S))

2.11 试把域表达式{ab|R(ab)∧R(ba)}转换成等价的:

(1)汉语查询句子;(2)关系代数表达式;(3)元组表达式。

(1)汉语查询句子:选择R中元组第1分量值与第2分量值互换后仍存在于R中的元组。

(2)关系代数表达式:π1,2(σ1=4∧2=3(R×R));

(3)元组表达式:{t|(u)(R(t)∧R(u)∧t[1]=u[2]∧t[2]=u[1])}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见下一题)

2.14 试用元组表达式表示上题中各个查询语句。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πC#,CNAME(σTEACHER='LIU'(C))

{t|(u)(C(u)∧C[3]='LIU'∧t[1]=u[1]∧t[2]=u[2])}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πS#,SNAME(σAGE>'23'∧SEX='男'(S))

{t|(u)(S(u)∧u[3]>'23'∧u[4]='男'∧t[1]=u[1]∧t[2]=u[2])}

(3)检索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πCNAME,TEACHER(σS#='S3'(SCC))

{t|(u)(v)(SC(u)∧C(v)∧u[1]='S3'∧v[1]=u[2]∧t[1]=v[2]∧t[2]=v[3])}

(4)检索至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

πSNAME(σSEX='女'∧TEACHER='LIU'(SSCC))

(5)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号。

πC#(C)-πC#(σSNAME='WANG'(SSC))

或者,

πC#(SC)-πC#(σSNAME='WANG'(SSC)) (全部课程号减去WANG同学所学的课程号)

{t|(u)(v)(C(u)∧SC(v)∧(u[1]=v[2]=>(w)(s(w)∧w[1]=v[1]∧W[2]≠'wang'))∧t[1]=u[1])}

(从C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SC中的所有元组,如果学号与C中所选元组相同的话,其在S中对应的姓名肯定不是'wang'。)

Notice:"p1=>p2"的含义是:如果p1为真,则p2为真。

少选修LIU老

{t|(u)(v)(w)(S(u)∧SC(v)∧C(w)∧u[4]='女'∧v[1]=u[1]∧v[2]=w[1]∧w[3]='LIU'∧t[1]=u[2])}

(6)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1=4∧2≠5(SC×SC))

SC自乘之后,再选择(同一个学号中两个课程号不同的元组),投影。

{t|(u)(v)(SC(u)∧SC(v)∧u[1]=v[1]∧u[2]≠v[2])∧t[1]=u[1]}

(7)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πC#,CNAME(C(πS#,C#(SC)÷πS#(S))) (涉及到全部值时,应用除法,“除数”是"全部")

{t|(u)(v)(w)(S(u)∧SC(v)∧C(w)∧u[1]=v[1]∧v[2]=w[1]∧t[1]=v[1]∧t[2]=V[2])}

(8)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TEACHER='LIU'(SCC))

{t|(u)(v)(SC(u)∧C(v)∧u[2]=v[1]∧v[3]='LIU'∧t[1]=u[1])}

如果LIU老师有多门课程,则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为:

πS#,C#(SC)†πC#(σTEACHER='LIU'(C))

2.15 在教学数据库S、SC、C中,用户有一查询语句:检索女同学选修课程的课程名和任课教师名。(1)试写出该查询的关系代数表达式;(2)试写出查询优化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1)πCNAME,TEACHER(σSEX='女'(SSCC))

(2)优化为:πCNAME,TEACHER(CπC#(πS#,C#(SC)πS#(σSEX='女'(S))))

(基本思路:尽量提前做选择操作;在每个操作后,应做个投影操作,去掉不用的属性值。

2.16 在2.15题中,

(1)画出该查询初始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的语法树。

(2)使用2.4.4节的优化算法,对语法树进行优化,并画出优化后的语法树。

该查询初始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的语法树

优化后的语法树

2.17 为什么要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各个运算所费时间和空间是不一样的。如何安排若干关系的运算操作步骤,直接影响到整个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 可以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达到执行过程即省时间又省空间的目的。

3.1 名词解释

(1)SQL模式:SQL模式是表和授权的静态定义。一个SQL模式定义为基本表的集合。 一个由模式名和模式拥有者的用户名或账号来确定,并包含模式中每一个元素(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

(2)SQL数据库: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即‘结构

式查询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示和结构式的语法规则。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3)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 Table)。 基本表是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对应一个关系。

(4)存储文件: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他视图构造出来的表。

(6)行: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7)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oumn)。

(8)实表:基本表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9)虚表:视图被称为“虚表”,创建一个视图时,只把视图的定义存储在数据词典中,而不存储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10)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出现的符合以下特征的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11)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12)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13)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14)共享变量:SQL和宿主语言的接口。共享变量有宿主语言程序定义,再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 SQL语句就可引用这些变量传递数据库信息。

(15)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16)卷游标:为了克服游标在推进时不能返回的不便,SQL2提供了卷游标技术。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

3.2 对于教学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表

学生 S(S#,SNAME,AGE,SEX)

学习 SC(S#,C#,GRADE)

课程 C(C#,CNAME,TEACHER)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AGE>23) AND (SEX=‘M’)

(3)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F’ AND S#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OM C

WHERE TEACHER=‘LIU’)

NOTICE:有多种写法,比如联接查询写法:

SELECT SNAME

FROM S,SC,C

WHERE SEX=‘F’ AND SC.S#=S.S#

AND SC.C#=C.C#

AND TEACHER='LIU'

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 FR

但上一种写法更好一些。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C

WHERE C# NOT IN

(SELECT C#

FROM SC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AME='WANG'))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FROM SC X,SC Y

WHERE = AND <>

Notice:对表SC进行自连接,X,Y是SC的两个别名。

(6)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C#=C.C#))

要从语义上分解:(1)选择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不存在不选这门课的同学。

其中,“不选这门课的同学”可以表示为:

SELECT *

FROM 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C#=C.C#)

或者

SELECT *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S#=C.S# AND

SC.C#=C.C# )

(7)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3.3 设有两个基本表R(A,B,C)和S(D,E,F),试用SQL查询语句表达下列关系代数表达式:

(1)πA(R) (2)σB='17'(R) (3)R×S (4))πA,F(σC=D(R×S))

(1)SELECT A FROM R

(2)SELECT * FROM R WHERE B='17'

(3)SELECT A,B,C,D,E,F FROM R,S

(4)SELECT A,F FROM R,S WHERE R.C=S.D

3.4 3.4 设有两个基本表R(A,B,C)和S(A,B,C)试用SQL查询语句表达下列关系代数表达式:

(1)R∪S (2)R∩S (3)R-S (4)πA,B(R)πB,C(S)

(1)SELECT A,B,C

FROM R

UNION

SELECT A,B,C

FROM S

(2)SELECT A,B,C

FROM R

INTERSECT

SELECT A,B,C

FROM S

(3)SELECT A,B,C

FROM R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A,B,C

FROM S

WHERE R.A=S.A AND R.B=S.B AND R.C=S.C)

(4)SELECT R.A,R.B,S.C

FROM R,S

WHE

RE R.B=S.B

3.5 试叙述SQL语言的关系代数特点和元组演算特点。

(P61-62)

3.6 试用SQL查询语句表达下列对教学数据库中三个基本表S、SC、C的查询:

(1)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C#) FROM SC

(2)求选修C4课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

SELECT AVG(AGE)

FROM S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4')

或者,

SELECT AVG(AGE)

FROM S,SC

WHERE S.S#=SC.S# AND C#='004'

(3)求LIU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CNAME,AVG(GRADE)

FROM SC ,C

WHERE SC.C#=C.C# AND TEACHER='LIU'

GROUP BY C#

(4)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超过10人的课程才统计)。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SELECT DISTINCT C#,COUNT(S#)

FROM SC

GROUP BY C#

HAVING COUNT(S#)>10

ORDER BY 2 DESC, C# ASC

(5)检索学号比WANG同学大,而年龄比他小的学生姓名。

SELECT

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

FROM S AS X, S AS Y

WHERE ='WANG' AND X.S#>Y.S# AND <

(6)检索姓名以WANG打头的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WHERE SNAME LIKE 'WANG%'

(7)在SC中检索成绩为空值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C#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8)求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AS X

WHERE ='男' AND >(SELECT AVG(AGE) FROM S AS Y WHERE ='女')

(9)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AS X

WHERE ='男' AND >ALL (SELECT AGE FROM S AS Y WHERE ='女')

3.7 试用SQL更新语句表达对教学数据库中三个基本表S、SC、C的各个更新操作:

(1)往基本表S中插入一个学生元组(‘S9’,‘WU’,18)。

INSERT INTO S(S#,SNAME,AGE) VALUES('59','WU',18)

(2)在基本表S中检索每一门课程成绩都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 并把检索到的值送往另一个已存在的基本表STUDENT(S#,SANME,SEX)。

INSERT INTO STUDENT(S#,SNAME,SEX)

SELECT S#,SNAME,SEX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GRADE<80 AND S.S#=SC.S#)

(3)在基本表SC中删除尚无成绩的选课元组。

DELETE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4)把WANG同学的学习选课和成绩全部删去。

TE FROM SC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AME='WANG')

(5)把选修MATHS课不及格的成绩全改为空值。

UPDATE SC

DELE

SET GRADE=NULL

WHERE GRADE<60 AND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CNAME='MATHS')

(6)把低于总平均成绩的女同学成绩提高5%。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GRADE<(SELECT AVG(GRADE) FROM SC) AND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EX='F')

(7)在基本表SC中修改C4课程的成绩,若成绩小于等于75分时提高5%,UPDATE语句实现)。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C#='C4' AND GRADE<=75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4

WHERE C#='C4' AND GRADE>75

3.8 在第1章例1.4中提到“仓库管理”关系模型有五个关系模式:

零件 PART(P#,PNAME,COLOR,WEIGHT)

项目 PROJECT(J#,JNAME,DATE)

供应商 SUPPLIER(S#,SNAME,SADDR)

供应 P_P(J#,P#,TOTOAL)

采购 P_S(P#,S#,QUANTITY)

(1)试用SQL DDL语句定义上述五个基本表,并说明主键和外键。

CREATE TABLE PART

(P# CHAR(4) NOT NULL,PNAME CHAR(12) NOT NULL,

COLOR CHAR(10),WEIGHT REAL,

PRIMARY KEY(P#))

CREATE TABLE PROJECT

(J# CHAR(4) NOT NULL,JNAME CHAR(12) NOT NULL,

DATE DATE,

PRIMARY KEY(J#))

CREATE TABLE SUPLIER

(S# CHAR(4) NOT NULL,SNAME CHAR(12),SADDR VARCHAR(20),

PRIMARY KEY(S#))

CREATE TABLE P_P

(J# CHAR(4),P# CHAR(4),TOTAL INTEGER,

PRIMARY KEY(J#,P#),

FOREIGN KEY(J#) REFERENCE PROJECT(J#),

FOREIGN KEY(P#) REFERENCE PART(P#))

CREATE TABLE P_S

若成绩大于75分时提高4%(用两个

(P# CHAR(4),S# CHAR(4),QUANTITY INTEGER,

PRIMARY KEY(P#,S#),

FOREIGN KEY(P#) REFERENCE PART(P#),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UPLIER(S#))

(2)试将PROGECT、P_P、PART三个基本表的自然联接定义为一个视图VIEW1,PART、P_S、SUPPLIER 三个基本表的自然联接定义为一个视图VIEW2。

CREATE VIEW VIEW1(J#,JNAME,DATE,P#,PNAME,COLOR,WEIGHT,TOTAL)

AS SELECT PROJECT.J#,JNAME,DATE,PART.P#,PNAME,COLOR,WEIGHT,TOTAL

FROM PROJECT,PART,P_P

WHERE PART.P#=P_P.P# AND P_P.J#=PROJECT.J#

CREATE VIEW VIEW2(P#,PNAME,COLOR,WEIGHT,S#,SNAME,SADDR,QUANTITY)

AS SELECT PART.P#,PNAME,COLOR,WEIGHT,SUPPLIER.S#,SNAME,SADDR,QUA

NTITY

FROM PART,P_S,SUPPLIER

WHERE PART.P#=P_S.P# AND P_S.S#=SUPPLIER.S#

(3)试在上述两个视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

1)检索上海的供应商所供应的零件的编号和名字。

SELECT P#,PNAME FROM VIEW2 WHERE SADDR='SHANGHAI'

2)检索项目J4所用零件的供应商编号和名字。

SELECT S#,SNAME FROM VIEW2 WHERE P# IN(SELECT P# FROM VIEW1 WHERE J#='J4')

3.9 对于教学数据库中基本表SC,已建立下列视图:

CREATE VIEW S_GRADE(S#,C_NUM,AVG_GRADE)

AS SELECT S#,COUNT(C#),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

试判断下列查询和更新是否允许执行。若允许,写出转换到基本表SC上的相应操作。

(1) SELECT *

FROM S_GRADE

允许

SELECT S#,COUNT(C#),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

(2) SELECT S#,C_NUM

FROM S_GRADE

WHERE AVG_GRADE>80

允许

SELECT S#,COUNT(C#) FROM SC WHERE AVG(GRADE)>80

(3) SELECT S#,AVG_GRADE

FROM S_GRADE

WHERE C_NUM>(SELECT C_NUM

FROM S_GRADE

WHERE S#=‘S4’)

允许

SELECT S#,AVG(GRADE)

FROM SC AS X

WHERE COUNT(X.C#)>(SELECT COUNT(Y.C#) FROM SC AS Y WHERE Y.S#='S4')

GROUP BY S#

(4) UPDATE S_GRADE

SET C_NUM=C_NUM+1

WHERE S#=‘S4’

不允许

(5) DELETE FROM S_GRADE

WHERE C_NUM>4

不允许

3.10 预处理方式对于嵌入式SQL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预处理方式是先用预处理程序对源程序进行扫描,识别出SQL语句,并处理成宿主语言的函数调用形式;然后再用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这样,不用扩充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 就能处理SQL语句。

3.11 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SQL语句有哪些规定?

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SLQ语句有以下规定:

(1)在程序中要区分SQL语句与宿主语言语句

(2)允许嵌入的SQL语句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但有两条规定:

1)引用时,这些变量前必须加“:”作为前缀标识,以示与数据库中变量有区别。

2)这些变量由宿主语言的程序定义,并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

(3)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要协调。需要采用

游标机制,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3.12 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如何协调?

由于SQL语句处理的是记录集合,而宿主语言语句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记录,因此需要用游标(cousor)机制,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13 嵌入式SQL语句何时不必涉及到游标?何时必须涉及到游标?

(1)INSERT、DELETE、UPDATE语句,查询结果肯定是单元组时的SELECT语句, 都可直接嵌入在主程序中使用,不必涉及到游标。

(2)当SELECT语句查询结果是多个元组时,此时宿主语言程序无法使用,一定要用游标机制把多个元组一次一个地传送给宿主语言处理。

4.1 名词解释

(1)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 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 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2)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 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3) 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W(X包含于W)有X→A成立, 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4) 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5) 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Y(X不决定Y), A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6)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被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7) 1NF: 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 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8) 2NF: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 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9) 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的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三范式,则称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10) 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

是BCNF的模式。

(11) 4NF:第四范式。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D是R上的多值依赖集合。如果D中成立非平凡多值依赖X→→Y时, 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第四范式的模式。

(12) 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正确性是指,如果X→Y是从推理规则推出的,那么X→Y在F+中。完备性是指,不能从F使用推理规则导出的函数依赖不在F+中。

(13) 依赖集的覆盖和等价:关系模式R(U)上的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如果满足F+=G+,则称F和G是等价的。如果F和G等价,则可称F覆盖G或G覆盖F。

(14) 最小依赖集:如果函数集合F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F中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属性; (2)F中的任一函数依赖X→A,其F-{X→A}与F是不等价的;(3)F中的任一函数依赖X→A,Z为X的子集,(F-{X→A})∪{Z→A}与F 不等价。则称F为最小函数依赖集合,记为Fmin。

(15) 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集。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πR2(r)...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16) 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变, 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17) 多值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Z是U的子集,并且Z=U-X-Y, 用x,y,z分别代表属性集X,Y,Z的值,只要r是R的关系,r中存在元组(x,y1,z1)和(x,y2,z2)时, 就也存在元组(x,y1,z2)和(x,y2,z1),那么称多值依赖(MultiValued Dependency MVD) X→→Y在关系模式R中成立。

4.2 关系模式R有n个属性,在模式R上可能成立的函数依赖有多少个? 其中平凡的函数依赖有多少个?非平凡的函数依赖有多少个?

(要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数学排列组合问题。对于数据库本身而言,本题没多大意义)

所有属性相互依赖时,函数依赖最多。

· 平凡的函数依赖:对于函数依赖X→Y,如果YX,那么称X→Y是一个“平凡的函数依赖”。

4.3 建立关于系、学生、班级、社团等信息的一个关系数据库, 一个系有若干个专业,每个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每个班有若干个学生,一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宿舍区,每个学生可以参加若干个社团,每个社团有若干学生。

描述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名、班级号、宿舍区。

描述班级的属性有:班级号、专业名、系名、人数、入校年份。

描述系的属性有:系名、系号、系办公地点、人数。

描述社团的属性有:社团名、成立年份、地点、人数、学生参加某社团的年份。

请给出关系模式,写出每个关系模式的最小函数依赖集,

指出是否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对于函数依赖左部是多属性的情况,讨论函数依赖是完全函数依赖还是部分函数依赖。指出各关系的候选键、外部键,有没有全键存在?

各关系模式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名,班级号,宿舍区)

班级(班级号,专业名,系名,人数,入校年份)

系(系名,系号,系办公地点,人数)

社团(社团名,成立年份,地点,人数)

加入社团(社团名,学号,学生参加社团的年份)

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名,班级号,宿舍区)

●“学生”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Fmin={学号→姓名,学号→班级号,学号→出生年月,学号→系名,系名→宿舍区}

●以上关系模式中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如:学号→系名,系名→宿舍区

●候选键是学号,外部键是班级号,系名。

notice: 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Y(X不决定Y), 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班级(班级号,专业名,系名,人数,入校年份)

●“班级”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Fmin={(系名,专业名)→班级号,班级号→人数,班级号→入校年份,班级号→系名,班级号→专业名}

(假设没有相同的系,不同系中专业名可以相同)

●以上关系模式中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系名,专业名)→班级号”是完全函数依赖。

●候选键是(系名,专业名),班级号,外部键是系名。

系(系名,系号,系办公地点,人数)

●“系”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Fmin={系号→系名,系名→系办公地点,系名→人数,系名→系号}

●以上关系模式中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候选键是系名,系号

社团(社团名,成立年份,地点,人数)

●“社团”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Fmin={社团名→成立年份,社团名→地点,社团名→人数)

●以上关系模式中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候选键是社团名

加入社团(社团名,学号,学生参加社团的年份)

●“加入社团”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Fmin={(社团名,学号)→学生参加社团的年份)

●“(社团名,学号)→学生参加社团的年份”是完全函数依赖。

●以上关系模式中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候选键是(社团名,学号)。

4.4 对函数依赖X→Y的定义加以扩充,X和Y可以为空属性集,用φ表示, 那么X→φ,φ→Y,φ→φ的含义是

什么?

根据函数依赖的定义,以上三个表达式的含义为:

(1)一个关系模式R(U)中,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 由t1[X]=t2[X]必有t1[φ]=t2[φ]。即X→φ表示空属性函数依赖于X。这是任何关系中都存在的。

(2)φ→Y表示Y函数依赖于空属性。由此知该关系中所有元组中Y属性的值均相同。

(3)φ→φ表示空属性函数依赖于空属性。这也是任何关系中都存在的。

4.5 已知关系模式R(ABC),F={A→C,B→C},求F+。

可以直接通过自反律、增广律、传递律加以推广:

F+={φ→φ,A→φ,B→φ,C→φ,A→C,B→C,AB→φ,AB→A,AB→B,AB→C,AB→BC,AB→AB,AB→ABC,BC→φ,BC→C,BC→B,BC→BC,AC→φ,AC→C,AC→A,AC→AC,ABC→φ,ABC→A,ABC→B,ABC→C,ABC→BC,ABC→AB,ABC→ABC}

4.6 试分析下列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特点:

(1)设R(ABC),F1={A→B} 在R上成立,ρ1={AB,A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算法4.2:

(1) 构造表

(2)根据A→B进行处理

结果第二行全是a行,因此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AC

R1∩R2=A

R2- R1=B

∵A→B,∴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1)={A→B,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1)={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被πR1(F1)所蕴涵,∴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2)设R(ABC),F2={A→C,B→C}在R上成立,ρ2={AB,A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略)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AC

R1∩R2=A

R2- R1=C

∵A→C,∴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2)={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2)={A→C,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中的B→C没有被蕴涵,所以该分解没有保持函数依赖。

(3)设R(ABC),F3={A→B},在R上成立,ρ3={AB,B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

(1) 构造表

(2)根据A→B进行处理

没有一行全是a行。因此这个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BC

R1∩R2=B

R2- R1=C,R1- R2=A

∵B→C,B→A不在F3中 ∴该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3)={A→B,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3)={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被πR1(F3)所蕴涵,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4)设R(ABC),F4={A→B,B→C}在R上成立,ρ4={AC,B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略)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C,R2=BC

R1(AC)∩R2(BC)=C

R2- R1=B,R1- R2=A

∵C→B,C→A不在F4中 ∴该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2)={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2)={B→C,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中的A→B没有被蕴涵,所以该分解没有保持函数依赖。

4.7 设R=ABCD,R上的函数依赖集F={A→B,B→C,A→D,D→C},R的一个分解ρ={AB,AC,AD},求:(1)F在ρ的每个模式上的投影。(2)ρ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吗?(3)ρ保持依赖吗?

(1)

πAB(F)={A→B,及按自反律所推导出的一些平凡函数依赖}

πAC(F)={A→C,及按自反律所推导出的一些平凡函数依赖}

πAD(F)={A→D,及按自反律所推导出的一些平凡函数依赖}

(2)

(1) 构造表

(2)根据A→B,B→C,A→D,D→C进行处理

每一行都是a,ρ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3)πAB(F)∪πAC(F)∪πAD(F)={A→B,A→C,A→D},

没有满足B→C,D→C函数依赖,

因此ρ相对于F的这个分解不保持函数依赖。

4.8 设R=ABCD,R上的F={A→C,D→C,BD→A}, 试证明ρ={AB,ACD,BCD}相对于F不是无损联接分解。

根据算法4.2

(1) 构造表

(2)根据A→C,D→C,BD→A进行处理

没有一行都是a,所以,ρ相对于F不是无损联接分解。

4.9 设R=ABCD,R上的F={A→B,B→C,D→B},把R分解成BCNF模式集。

(1)若首先把R分解成{ACD,BD},试求F在这两个模式上的投影。

(2)ACD和BD是BCNF吗?如果不是,请进一步分解。

(1)πACD(F)={A→C}

πBD(F)={D→B}

(2)因为根据BCNF的定义,要求关系模式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侯选键。 BCD中(A,D)为候选键,可是(A,D)→A, A→C,所以它不是BCNF模式。

它可进一步分解为:{AC,DC},此时AC,DC均为BCNF模式。

BD是BCNF,因为R2(BD)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D(候选键),所以它是BCNF模式。

4.10 设R=ABCD,ρ={AB,BC,CD}。F1={A→B,B→C};F2={B→C,C→D};

(1)如果F1是R上的函数依赖集,此时ρ是无损联接分解吗?若不是,试举出反例。

(2)如果F2是R上的函数依赖集呢?

(1)不是无损联接。可由算法4.2判断或由定理4.8判断。

根据算法4.2

(1) 构造表

(2)根据A→B,B→C进行处理

结果没有出现一行全a的情况,所以它不是无损联接。举例如下:

设模式R的一关系r为{(a1b1c1d1),(a2b2c1d2)}

则有:r1=πAB(r)={(a1b1),(a2b2)}

r2=πBC(r)={(b1c1),(b2c1)}

r3=πCD(r)={(c1d1),(c1d2)}

令a=r1r2r3={ (a1b1c1d1),(a1b1c1d2),(a2b2c1d1),(a2b2c1d2)}

r≠a,所以ρ不是无损联接。

(2)如果F2是R上的函数依赖,则可以判断,ρ是无损联接。判断过程同上。

4.11 设关系模式R(S#,C#,GRADE,TNAME,TADDR),其属性分别表示学生学号、选修课程的编号,成绩、任课教师地址等意义。如果规定,每个学生每学一门课只有一个成绩; 每门课只有一个教师任教;每个教师只有一个地址(此处不允许教师同名同姓)。

(1)试写出关系模式R基本的函数依赖和候选键。

(2)试把R分解成2NF模式集并说明理由。

(3)试把R分解成3NF模式集,并说明理由。

(1)F={(S#,C#)→GRADE,C#→TNAME,TNAME→TADDR}

侯选键是(S#,C#)。

(2)在模式R中,TNAME不完全依赖于键(S#,C#),因此需进行分解,可分解为下列两个关系。

SC={S#,C#,GRADE} C={C#,TNAME,TADDR}

分解后,SC中,GRADE完全依赖于侯选键(S#,C#),在C中,主属性是C#,TNAME、TADDR均完全依赖于C#。因此,该分解符合2NF模式。

(3)3NF:若每个关系模式是2NF,则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于R的候选键。

按上述已分好的两个模式,SC中已满足“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于R的候选键”,已是3NF,而在C中, C#→TNAME,TNAME→TADDR,TADDR传递依赖于C#,因此还需分成两个模式:CT(C#,TNAME), T(TNAME,TADD)。

分解后,总共有SC={S#,C#,GRADE},CT(C#,TNAME), T(TNAME,TADD)三个模式。

该分解符合3NF模式。

4.12 图4.6表示一个公司各部门的层次结构,对每个部门,数据库中包含部门号 (唯一的)D#,预算费(BUDGET)以及此部门领导人员的职工号(唯一的)E#等信息。 对每一个部门,还存有部门的全部职工,生产科研项目以及办公室的信息。

职工信息包括:职工号,他所参加的生产科研项目号(J#),他所在办公室的电话号(PHONE#)。

生产科研项目包含:项目号(唯一的),预算费。

办公室信息包含:办公室号(唯一的),面积。

对每个职工,数据库中有他曾担任过的职务以及担任某一职务时的工资历史。对每个办公室包含此办公室中全部电话号吗的信息。

请给出你认为合理的数据依赖,把这个层次结构转换成一组规范化的关系。

提示:此题可分步完成,先转换成一组1NF的关系,然后逐步转换成2NF,3NF,...。

先得到一个泛关系的模式如下:

D={D#,Manager_E#,Budget,E#,J#,Phone#,Business,Sa_History,Office#,Area}

D#:部门号, Manager_E#:部门领导人的职工号, E#:职工号, J#:生产科研项目号, Phone#:办公室的电话号,Business:职工职务,Sa_History:工资历史,Office#:办公室号,Area:办公室面积

根据所给信息,给出下列数据依赖:

F={D#→Manager_E#,E#→Office#,(E#,Business)→Sa_History,J#→Budget,E#→J#, Office#→Area,Office→D#,#Phone#→Office#}

(假设一个部门可能有多个办公室,有多个项目,一个办公室只属于一个部门,有多部电话, 一个员工只参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可能属于多个部门)

只要保证每个属性值不可分割,以上范式即为1NF。候选键为(E#,Business,Phone#)

转换成2NF关系(消除局部依赖):

Em_Dep(E#,D#,Manager_E#,Office#,Area,J#,Budget)

对应 F={D#→Manager_E#,E#→Office#,J#→Budget,E#→J#,Office#→Area,Office→D#}

History(E#,Business,History)

对应 F={(E#,Business)→Sa_History}

Phone(Phone#,Office#)

对应 F={Phone#→Office#}

转换成3NF关系(消除非主属性对侯选键的传递依赖):

Department(D#,Manager_E#)

Office(Office#,Area,D#)

Emproee(E#,J#,Office#)

History(E#,Business,History)

Phone(Phone#,Office#)

Project(J#,Budget)

注意:由于对题意理解的不同,可能答案不唯一。

4.13 设关系模式R(ABC)上有一个多值依赖A→→B。 如果已知R的当前关系中存在三组(ab1c1)、(ab2c2)和(ab3c3),那么这个关系中至少还应存在哪些元组?

从多值依赖的定义可以得出,至少应存在下列元组:

(ab1c2)、(ab1c3)、(ab2c1)、(ab2c3)、(ab3c1)、(ab3c2)

5.1 名词解释

(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2)数据库工程:指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它是一项软件工程,但有数据库应用自身的特点。

(3)评审: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某一阶段的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重大的疏漏或错误,并在生存期的早期阶段给予纠正,以减少系统研制的成本。

(4)数据字典: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它提供对数据库数据描述的集中管理。它的处理功能是存储和检索元数员

据,并且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有关的报告。 对数据库设计来说,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

5.2 数据系统的生存期分成哪几个阶段?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在生存期中的地位如何?

分成七个阶段 :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在生存期中的地位很重要,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包括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把概念模式转化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而物理设计主要是设计DB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等。

5.3 什么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有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 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入包括四部分内容:1)总体信息需求;2)处理需求;(3)DBMS的特征;(4)硬件和OS(操作系统)特征。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出包括两部分:

(1)完整的数据库结构,其中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基于数据库结构和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原则。这些输出一般以说明书的形式出现。

5.4 基于数据库系统生存期的数据库设计分成哪几个阶段?

分为5个阶段:简记为(规需概逻物):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五个阶段。

5.5 什么是比较好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设计方法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应该能在合理的期限内,以合理的工作量产生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结构。

一种实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过程、设计技术、评价准则、信息需求、描述机制。

5.6 数据库设计的规划阶段应做哪些事情?

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确定数据库系统在组织中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5.7 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是如何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通过三步来完成:即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

其目的在于对系统的应用情况作全面详细的调查,确定企业组织的目标, 收集支持系统总的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要求,确定用户的需求,并把这些要求写成用户和数据设计者都能够接受的文档。

5.8 评审在数据库设计中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允许设计过程中有多次的回溯与反复?

评审的作用在于确认某一阶段的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通过评审可以及早发现系统设计中的错误, 并在生存期的早期阶段给予纠正,以减少系统研制的成

本。

如果在数据库已经实现时再发现设计中的错误,那么代价比较大。因此应该允许设计过程的回溯与反复。 设计过程需要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所提交的阶段设计成果,有时修改甚至要回溯到前面的某一阶段,进行部分乃至全部重新设计。

5.9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的集中管理。

5.10 对概念模型有些什么要求?

对概念模型一般有以下要求:

(1)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它应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表达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及其复杂联系、 用户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要求和手段。

(2)概念模型应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容易理解、方便数据库设计人员与应用人员交换意见,使用户能积极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3)概念模型应易于变动。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补充。

(4)概念模型应很容易向关系、层次或网状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易于从概念模式导出也DBMS有关的逻辑模式。

5.11 概念设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为:

(1)进行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

(3)评审。

(具体解释参见教材p131)

5.12 什么是数据抽象?主要有哪两种形式的抽象?数据抽象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数据抽象是对人、物、事或概念的人为处理,它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 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

数据抽象有两种形式:

(1)系统状态的抽象,即抽象对象;

(2)系统转换的抽象,即抽象运算。

数据抽象是概念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数据抽象,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首先抽象为不依赖任何具体机器的信息结构。

5.13 什么是ER图?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ER图是用来表示数据库概念设计ER模型的工具,它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和联系。

5.14 试述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 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ER模式, 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ER模式,即概念模式。

5.15 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试述逻辑设计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环境。

逻辑设计的目的是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

逻辑设计过程中的输入信息有:

(1)独立于DBMS的概念模式,即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所有局部和全局概念模式;

(2)处理需求,即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业务活动分析结果;

(3)约束条件,即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要求及响应时间要求等;

(4)DBMS特性,即特定的DBMS特性,即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模式、子模式和程序语法的形式规则。

逻辑设计过程输出的信息有:

(1)DBMS可处理的模式;

(2)子模式;

(3)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4)物理设计指南。

5.16 试述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逻辑设计主要是把概念模式转换成DBMS能处理的模式。 转换过程中要对模式进行评价和性能测试,以便获得较好的模式设计。

逻辑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

(1)初始模式的形成

(2)子模式设计

(3)应用程序设计梗概

(4)模式评价

(5)修正模式。

5.17 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概念设计阶段,已经把关系规范化的某些思想用作构造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标准, 在逻辑设计阶段,仍然要使用关系规范化的理论来设计模式和评价模式。规范化的目的是减少乃至消除关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异常,改善完整性,一致性和存储效率。

5.18 什么是数据库结构的物理设计?试述其具体步骤。

数据库结构的物理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所谓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物理设计的步骤为:

(1)设计存储记录结构,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

(2)确定数据存储安排;

(3)设计访问方法,为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提供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4)进行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分析、设计;

(5)程序设计。

5.19 数据实现阶段主要做哪几件事情?

数据库实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1)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

(2)试运行

(3)装入数据

(具体解释参见教材p150)

5.20 什么是数据的再组织设计?试述其重要性。

对数据的概念模式、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作数据再组织。

数据再组织,通常是由于环境,需求的变化或性能原因而进行的,如信息定义的改变, 增加新的数据类型,对原有的数据提出了新的使用要求,改用具有不同物理特征的新存储设备以及数据库性能下降等都要求进行数据库的重新组织。

5.21

统投入运行后,有哪些维护工作?

数据系

数据系统投入运行后,主要维护工作有:

(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2)性能的监督、分析与改进;

(3)增加新功能;

(4)发现错误,修改错误

6.1 名词解释

(1)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相当于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进程"概念。

(2)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3)X封锁:如果事务T对数据R实现X封锁,那么其他的事务要等T解除X封锁以后,才能对这个数据进行封锁。只有获准X封锁的事务,才能对被封锁的数据进行修改。

(4)PX协议:X封锁的规则称为PX协议,其内容为:任何企图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X(R)操作, 以获得对该记录进行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X封锁。如果未获得X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 一直到获准X封锁,事务继续进行。

(5)PXC协议:它由PX协议及一条规则"X封锁必须保留到事务终点(COMMIT或ROLLBACK)"组成。

(6)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7)串行调度:多个事务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8)并发调度: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称为事务的并发调度。

(9)可串行化调度:如果某事务集的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某个串行调度等价,则称此并发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0)不可串行化调度:某事务集的一个并发调度结果,如果与任一串行调度均不等价,则该并发调度是不可串行化调度。

(11)S封锁:共享型封锁。果事务T对某数据R加上S封锁,那么其它事务对数据R的X封锁便不能成功, 而对数据R的S封锁请求可以成功。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取R但不能修改R,直到事务T释放S封锁。

(12)PS协议: 任何要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S(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S封锁。

如果未获准S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获准S封锁,事务才继续进行下去。 当事务获准对记录R的S封锁后,在记录R修改前必须把S封锁升级为X封锁。

(13)PSC协议:由PS协议和“将S封锁保持到事务终点”组成。任何更新记录R的事务必须先执行LOCK S(R)操作,以获得对该记录寻址的能力并对它取得S封锁。 如果未获准S封锁,那么这个事务进入等待状态,一直到

获准S封锁,事务才继续进行下去。并将S封锁保持到事务终点。

(14)两段封锁协议:(1)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2)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6.2 试叙事务的四个性质,并解释每一个性质对DBS有什么益处?

事务的四个性质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1)原子性(具体含义见教材):事务中所有操作应视为整体,不可分割。

(2)一致性(具体含义见教材):一个事务独立执行的结果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即数据不会因事务的执行而遭受破坏。

(3)隔离性(具体含义见教材):隔离性要求在并发事务被执行时,系统应保证与这些事务先后单独执行时结果一样, 使事务如同在单用户环境下执行一样。

(4)持久性(具体含义见教材):要求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

6.3 事务的COMMIT操作和ROLLBACK操作各做些什么事情?

COMMIT操作表示事务成功地结束(提交),此时告诉系统,数据库要进入一个新的正确状态,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都已交付实施。

ROLLBACK操作表示事务不成功地结束,此时告诉系统,已发生错误,数据库可能处在不正确的状态, 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必须被撤销,数据库应恢复该事务到初始状态。

6.4 UNDO操作和REDO操作各做些什么事情?

UNDO操作是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撤销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使数据库恢复到更新前的状态; REDO操作正向扫描日志文件,重新做一次更新,使数据库恢复到更新后的状态。

6.5 DBS中有哪些类型的故障?哪些故障破坏了数据库? 哪些故障未破坏数据库,但其中某些数据变得不正确?

数据库系统故障有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其中介质故障破坏数据库,事务故障、系统故障未破坏数据库但使其中某些数据变得不正确。

6.6 什么是“运行记录优先原则”?其作用是什么?

在数据库系统中,写一个修改到数据库中和写一个表示这个修改的登记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在这两个操作之间有可能发生故障。这时,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运行记录中没有登记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那么以后也就无法撤消这个修改。为了安全起见,采用“运行记录优先原则”。 它包括两点:

(1)至少要等相应运行记录已经写入“日志”文件后,才能允许事务往数据库中写记录。

(2)直至事务的所有运行记录都已写入运行“日志”文件后,才能允许事务完成“END TRANSACTION”处理。

采用“运行记录优先原则”,可以保证所做的操作都记录在日志中 ,便于故障处理,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

6.7 什么是数据库的恢复?恢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恢复如何实现?

数据库的恢复是指当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一些技术, 使数据库从被破坏、不正确的状态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的状态。

恢复的基本原则就是冗余,即数据的重复存储。恢复的常用方法有:(1)定期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复制或转储; (2)建立日志文件; (3)恢复。用REDO或UNDO处理。

6.8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三类问题:

(1)丢失更新问题;(具体内容见教材P158)

(2)不一致分析问题

(3)“脏数据”的读出。

解决的办法通常是采用“封锁”技术。

6.9 有哪些“丢失更新”问题?如何处理?

(1)并发调度引起的“丢失更新”问题。在并发调度中,如两个事务同时对某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 在操作中丢失了其中某个事务对某数据的更新操作。处理的办法就是对并发操作采用X封锁技术。

(2)由恢复引起的更新丢失现象。采用X封锁以后,先执行事务T1,再执行事务T2,此时, 如果T2做ROLLBACK操作,就把事务T2的更新丢失了。 处理方式是采用PXC协议,不允许事务T1执行解锁操作直到事务执行到终点(COMMIT或ROLLBACK)。

6.10 为什么DML只提供解除S封锁的操作,而不提供解除X封锁的操作?

为了防止由恢复引起的更新丢失现象,PXC协议规定:X封锁必须保留到事务终点(COMMIT或ROLLBACK)。 因此在DML中,COMMIT或ROLLBACK的语义中包含了X封锁的解除,不用提供解除X封锁的操作。

而对于S封锁而言,它是一种共享型的封锁(读取但不能修改),其数据不可能是未提交的修改, 封锁不必等提交后才能解除,因此可以由事务用UNLOCK解除各自对数据的封锁。

6.11 为什么有些封锁需保留到事务终点,而有些封锁可随时解除?

因为有的封锁需要更新数据,保留到终点才能确认是否提交或回退以避免脏数据的读出, 所以这些封锁需要保留到事务终点。

而有些事务全部或部分操作只是读取数据,不涉及更新数据操作, 因此这一部分操作的封锁可以随时解除。

6.12 死锁的发生是坏事还是好事?试说明理由。如何解除死锁状态?

死锁的发生即是坏事又是好事。

(1)使并发事务不能继续执行下去,造成时间开销却不产生结果。

(2)在某些时候我们要利用它来解决更新操作导致的数据库不一致状态。

解除死锁状态:抽出某个事务作为牺牲品,把它撤消,做回退操作,解除它的所有封锁,并恢复到初始状态。

6.13 试叙述"串行调度"与"可串行化调度"的区别。

串行度是多个事务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执行;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事务在执行。

而可串行化调度是并发调度中的一个概念。在并发调度中,某一时刻有多个事务同时被处理。 如果某事务集的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某个串行调度等价, 则称此并发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以上几题具体可参照书上p20-21)

6.14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DBMS的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DBMS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是:

(1)监督事务的执行,并测试是否违反完整性规则;

(2)如有违反,则采取恰当的操作,如拒绝、报告违反情况,改正错误等方法进行处理。

6.15 完整性规则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有哪几类?

完整性规则由三部分组成:

触发条件:即什么时候使用规则进行检查;

约束条件:即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

ELSE子句:即查出错误后该如何处理。

完整性规则有以下三类:

域完整性规则,用于定义属性的取值范围;

域联系的规则,定义一个或多个关系中,属性值间的联系、影响和约束。

关系完整性规则,定义更新操作对数据库中值的影响和限制。

6.16 试详述SQL中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SQL中的完整性约束规则有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属性值约束和全局约束等多种形式。

△主键约束。它是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种约束。在关系中主键值不允许空,也不允许出现重复, 体现了关系要满足实体完整性规则。主键可用主键子句或主键短语进行定义。

△ 外键约束。根据参照完整性规则,依赖关系中外键或者为空值, 或者是基本关系(参照关系)中的该键的某个值。外键用外键关系子句定义, 并考虑删除基本关系元组或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的影响,依赖关系可按需要采用RESTRICT、SET NULL、CASCADE方式。

△属性值约束。当要求某个属性的值不允许空值时,那么可以在属性定义后加上关键字:NOT NULL ,这是非空值约束。还可以用CHECK子句对一个属性值加以限制以及使用域约束子句CREAT DOMAIN 定义新域并加以属性值检查。

△全局约束。在关系定义时,可以说明一些比较复杂的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涉及到多个属性间的联系 或不同关系间的联系,称为全局约束。主要有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断言。前者是对单个关系的元组值加以约束,后者则可对多个关系或聚合操作有关的完整性约束进行定义。

6.17 参照完整性规则在SQL可以用哪几种方式实现?删除基本关系的元组时, 依赖关系可以采取的做法有哪三种?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时,依赖关系可以采取的做法有哪三种?

参照完整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参照完整性规则在SQL可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性调

(1)在SQL中采用外键子句定义外键,并考虑删除基本关系元组或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对依赖关系产生的影响;

(2)在属性值上进行约束如基于属性的检查;

(3)全局约束中的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等。

删除基本关系元组或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时,依赖关系可以采用的做法有:

△RESTRICT方式:只有当依赖关系中没有一个外键值与基本关系中要删除/修改的主键值相对应时,系统才能执行删除/修改操作,否则拒绝删除或修改。

△SET NULL方式:删除基本元组时,将依赖关系中所有与基本关系中被删除主键值相对应的外键值置为空值。 修改基本关系的主键值时,将依赖关系中所有与基本关系中被修改主键值相对应的外键值置为空值。

△CASCADE方式:若删除则将依赖关系中所有外键值与基本关系中要删除的主键值相对应的元组一并删除, 若修改则将依赖关系中所有与基本关系中要修改的主键值相对应的外键值一并修改为新值。

6.18 试对SQL2中的基于属性的检查约束、基于元组的检查约束和断言 三种完整性约束进行比较:各说明什么对象?何时激活?能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吗?

约束形式

说明对象

激活条件

是否保证一致性

基于属性的检查

只对一个属性值加以约束

插入或修改属性值时

不一定

基于元组的检查

对单个关系的元组值加以约束

在插入或修改元组时

不一定

断言

多个关系或聚合操作

任何变动

保证

6.19 设教学数据库的模式如下:

S(S#,SNAME,AGE,SEX)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试用多种方式定义下列完整性约束:

(1)在关系S中插入学生年龄值应在16~25岁之间

(2)在关系SC中插入元组时,其S#值和C#值必须分别在S和C中出现。

(3)在关系SC中修改GRADE值时,必须仍在0~100之间。

(4)在删除关系C中一个元组时,首先要把关系SC中具有同样C#的元组全部删去。

(5)在关系S中把某个S#值修改为新值时,必须同时把关系SC中那些同样的S#值也修改为新值。

(1)定义S时采用检查子句:

CREAT TABLE S(

S# CHAR(4),

SNAME char (10) NOT NULL ,

AGE SMALLINT ,

PRIMARY key(S#),

CHECK (AGE>=16 and AGE<=25) )

(2)采用外键子句约束

CREAT TABLE SC(

S# CHAR(4),

C# CHAR(4),

GRADE SMALLINT,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S#),

FOREIGN key(C#) REFERENCE C(C#)

)

(3)采用元组检查

CREAT TABLE SC(

S# CHAR(4),

C# CHAR(4),

GRADE SMALLINT,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S#),

FERENCE C(C#),

(4)采用外键约束

CREAT TABLE SC(

S# CHAR(4),

C# CHAR(4),

GRADE SMALLINT,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S#),

FOREIGN key(C#) REFERENCE C(C#)

)

若改为:在删除关系C中一个元组时,同时把关系SC中具有同样C#的元组全部删去,则为:

......

FOREIGN key(C#) REFERENCE C(C#) ON DELETE CASCADE

......

(5)采用外键约束

CREAT TABLE SC(

S# CHAR(4),

C# CHAR(4),

GRADE SMALLINT,

FOREIGN key(C#) RE

CHECK (GRADE>=0 and AGE<=100) )

FOREIGN key(S#) REFERENCE S(S#) ON UPDATE CASCADE ,

FOREIGN key(C#) REFERENCE C(C#)

)

6.20 在教学数据库的关系S、SC、C中,试用SQL2的断言机制定义下列两个完整性约束: (1)学生必须在选修Maths课后,才能选修其他课程。 (2)每个男学生最多选修20门课程

(1)

CREAT ASSERTION ASSE1 CHECK

( NOT EXISTS

(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CNAME<>'MATHS')

AND S# NOT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CNAME='MATHS')));

(2)

CREAT ASSERTION ASSE2 CHECK

( ALL(SELECT COUNT (SC.C#)

FROM S,SC

WHERE S.S#=SC.S AND SEX='M'

GROUP BY S#)<=20);

6.2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有哪些安全措施?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以免数据的泄漏、非法更改和破坏。

可以从以下方面设置数据库的安全措施:环境级、职员级、OS级、网络级和数据库系统级。

(具体可参见教材P173)

6.22 对银行的数据库系统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级?

答案基本同上一题。

6.23 什么是"权限"?用户访问数据库可以有哪些权限?对数据库模式有哪些修改权限?

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方式称为权限。

用户访问数库的权限有:读权限、插入权限、修改权限、删除权限。

用户修改数据库模式的权限有索引权限、资源权限、修改权限、撤销权限。

6.24 试解释权限的转授与回收。

在数据库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必须首先从DBA处获得权限,才能进行对数据的操作。 同时数据库系统也允许用户将获得的权限转授给其他用户,也允许把已授给其他用户的权限再回收上来。但应保证转授出去的权限能收得回来。

6.25 SQL 语言中的视图机制有哪些优点?

视图机制使系统具有三个优点:数据安全性、数据独立性和操作简便性。

6.26 SQL2中用户权限有哪几类?并作必要

的解释。

SQL2中定义了六类用户权限,分别是:

(1)SELECT :允许用户对关系或视图执行SELECT操作。

(2)INSERT :允许用户对关系或视图执行INSERT操作,如果还说明了一个属性表, 那么表示只能插入这些属性的值,关系中其他属性值将置为缺省值或为空值。

(3)DELETE:允许用户对关系或视图执行DELETE操作。

(4)UPDATE:允许用户对关系或视图执行UPDATE操作,如果还说明了一个属性表, 那么表示只能修改这些属性的值,否则表示可以修改关系中任一属性值。

(5)REFERENCES:允许用户定义新关系时,引用其他关系的主键作为外键。

(6)USAGE:允许用户使用定义的域。

6.27 数据加密法有些什么优点?如何实现?

数据加密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完全性。加密采用一定的加密算法给把源文变为密文来实现。

常用的加密算法有"替换方法"和明键加密法。

7.1 名词解释

(1)集中式DBS: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数据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

(2)分布式DBS:是指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场地的计算机中,每一场地都有自治处理能力并完成局部应用;而每一场地也参与(至少一种)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通信访问系统中的多个场地的数据。

(3)分布式DB:分布式数据库,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场地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

(4)分布式DBMS: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组软件, 它负责管理分布环境下逻辑集成数据的存取、一致性、有效性和完备性。同时,由于数据的分布性,在管理机制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上的分布管理特性。

(5)局部自治性:是指有独立处理能力并能完成的局部应用。

(6)数据分配(数据分布):是指数据计算机网络各场地上的分配策略。

(7)数据复制:是指数据在每个场地重复存储。

(8)数据分片: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分割和复制在网络场地的各个物理数据库中。一般数据存放的单位不是关系而是片段,一个片段是关系的一部分。 数据分片是通过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实现的。

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

(10)垂直分片: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集分成若干子集,并在这些子集上做投影运算,每个投影为垂直分片。

(11)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系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系数据物理位置的细节,也不必关心各个场地上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12)分片透明性: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的分布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

(13)位置透明性:位置透明性位于分片视图与分配视图之间。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情况,但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

(14)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这个透明性位于分配视图与局部概念视图之间,指用户或应用程序要了解分片及各片段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

(15)复制透明性:即用户不必关心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数据库复制情况,更新操作引起的波及由系统去处理。

7.2 试叙数据从集中存储、分散存储到分布存储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属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该方式有一定优点, 比如,价格合理,易于管理,数据冗余少等等。但是,随着数据库应用的不断发展,数据库规模不断扩大,如采用集中存储的数据库,其系统的设计和操作都比较复杂, 系统显得不灵活而且安全性 也较差。因此采用了数据分散存储的办法,将数据库分成多个,建立在多台计算机上,此时的各个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程序均是分开并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数据通信联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有可能把分散在各处的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通信连接起来,这样形成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这时的数据库虽然分别存在各地的计算机上, 但它们之间通过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联系。

7.3 与集中式DBS、分散式DBS相比,分布式DBS有哪些特点?

与集中式DBS相比,分布式DBS中数据库的存储是分布性的,即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 而是分布存储在多个场地。与分散式DBS相比,分布式DBS中数据库具有"逻辑整体性", 即表面上看,分布式数据的数据库分散在各个场地,但这体, 如同一个集中式数据库。

些数据在逻辑上却是一个(9)水平分片:是指按一定条件把全局关系的所有元组划分成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

7.4 试解释下列术语:同构同质型DDBS,同构异质型DDBS,异构DDBS。

(1)同构同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并且是同一型号数据库管理系统。

(2)同构异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同型号的。

(3)异构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是不同的类型。

7.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1)具有灵活的体系结构

(2)适应分布式的管理和控制机构

(3)经济性能优越

(4)系统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好

(5)局部应用的响应速度快

(6)可扩展性好,易于集成现有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缺点:

(1)系统开销大,主要花在通信部分;

(2)复杂的存取结构,原来在集中式系统中有效存取数据的技术,在分布式系统中都不再适用;

(3)数据的安全生和保密性较难处理。

7.6 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分配"有哪些策略?"数据分片"有哪些策略? 数据分片的准则是什么?

数据分配是指数据在计算机网络各场地上的分配策略。包括:

(1)集中式:所有数据均安排在同一个场地上。

(2)分割式:所有数据只有一份,分别被安置在若干个场地。

(3)全复制式:数据在每个场地重复存储。

(4)混合式:数据库分成若干可相交的子集,每一子集安置在一个或多个场地上,但是每一场地未必保存全部数据。

数据分片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水平分片:按一定的条件把全局关系的所有元组划分成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

(2)垂直分片: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集分成若干子集,并在这些子集上做投影运算,每个投影为垂直分片。

(3)混合型分片:将水平分片与垂直分片方式综合使用则为混合型分片。

数据分片应遵循的准则为:

(1)完备性条件:必须把全局关系的所有数据映射到各个片段中,绝不允许发生属于全局关系的某个数据不属于任何一个片段。

(2)重构条件:划分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确保能够由各个片段重建全局关系。

(3)不相交条件:要求一个全局关系被划分后得到的各个数据片段互相不重

叠。

7.7 试叙述分布式DBS的体系结构,它有什么特征?

分布式DBS的体系结构分为四级:全局外模式、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1)全局外模式:它们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

(2)全局概念模式:全局概念模式定义了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

(3)分片模式:分片模式定义片段以及定义全局关系与片段之间的映象。这种映象是一对多的,即每个片段来自一个全局关系,而一个全局关系可分成多个片段。

(4)分配模式:片段是全局关系的逻辑部分,一个片段在物理上可以分配到网络的不同场地上。分配模式根据数据分配策略的选择定义片段的存放场地。

分布式DBS的分层体系结构有三个特征:

(1)数据分片和数据分配概念的分离,形成了"数据分布独立性"概念。

(2)数据冗余的显式控制。

(3)局部DBMS的独立性。

7.8 试叙述分布式DBMS的功能及组成。

主要功能有:

(1)接受用户请求,并判定把它送到哪里,或必须访问哪些计算机才能满足该请求。

(2)访问网络数据字典,或者至少了解如何请求和使用其中的信息。

(3)如果目标数据存储于系统的多个计算机上,就必须进行分布式处理。

(4)通信接口功能,在用户、局部DBMS和其他计算机的DBMS之间进行协调。

(5)在一个异构型分布式处理环境中,还需提供数据和进程移植的支持。这里的异构型是指各个场地的硬件、软件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DDBMS组成——应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

(1)查询子系统

(2)完整性子系统

(3)调度子系统

(4)可靠性子系统

7.9 分布式系统中影响查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分布式系统中,影响查询的主要因素数据经网络的传输时间,数据传输量是衡量查询时间的一个主要指标, 不同场地间的联接操作和并操作是影响数据传输量的主要原因。

7.10 基于半联接的查询优化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如果以整个关系传输,则传输数据量大,是一种冗余的做法, 而实际上,在联接时并非每个数据都参与操作或有用。因此,考虑到不参与操作的值或无用的值不必经网络来回传输,则可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一、选择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1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A、数据的统一控制 B、数据共享性和统一控制

C、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和冗余度小 D、数据共享性和数据独立性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C

2、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DBS与DB和DBMS无关 B、DBMS包括DBS和DB

C、DB包括DBMS和DBS D、DBS包括DB和DBMS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D

3、设有关系R和S,关系代数

R(RS) 表示的是_________。

A、R∩S B、R―S

C、R÷S D、R∪S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

4、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

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_____。

A、行 B、属性 C、记录 D、元组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B

5、以下是信息世界的模型,且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的是_________。

A、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关系模型 D、E-R图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C

6、构成E—R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

A、实体、属性值、关系; B、实体、属性、联系;

C、实体、实体集、联系; D、实体、实体集、属性;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B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_________。

A、并、差、选择、投影、连接

B、并、交、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C、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D、并、除、投影、笛卡尔积、选择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8、在下列关于规范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任何一个关系模式一定有键。

B、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C、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D、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2NF。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D

9、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C,D)。与SQL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A、πA,B,D(σR.CS.C(RS)) B、σR.CS.C(πA,B,D(RS))

C、σR.CS.C(πA,B(R)πD(S)) D、σR.CS.C(πD(πA,B(R))S)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0、SQL的视图是从_________中导出的。

A、基本表

C、数据库

B、视图

D、基本表或视图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11、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Teacher表

CREATE TABLE Teacher ( TNO Char(6)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SAL INT,

SDETP char(12) check (SDEPT IN(„IS‟,‟MA‟,‟CS‟)))

可以插入到Teacher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_。

A、(‘T0203’,‘刘刚’,NULL,NULL,„IS‟)

B、( NULL, „王芳’,‘女’,‘1200’,‘CS’)

C、(‘T0111’,NULL,‘男’,23,‘MA’)

D、(‘T0101’,‘李华’,男,2100,‘EN’)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2、SQL语言中,条件年龄 BETWEEN 18 AND 30表示年龄在18至30之间,且_________。

A、包括30岁但不包括18岁 B、包括18岁和30岁

C、包括18岁但不包括30岁 D、不包括18岁和30岁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13、允许取空值但不允许出现重复值的约束是_________。

A、NULL B、PRIMARY KEY

C、UNIQUE D、FOREIGN KEY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4、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________和________。

(1)正确性 (2)合法性 (3)不被非法存取 (4)相容性 (5)不被恶意破坏

A、(1)和(3) B、(2)和(5)

C、(2)和(4) D、(1)和(4)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D

15、SQL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用来维护数据库的_________。

A、安全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一致性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

16、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主要用来描述结构化方法中的_________阶段的工具。

A、逻辑结构设计 B、概念结构设计

C、可行性分析 D、需求分析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17、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码是_________。

A、M端实体的码 B、N端实体的码

C、M端实体码与N端实体码组合 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8、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的处理方式之间用_______来协调。

A、SQLCA B、游标

C、存储过程 D、触发器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19、当将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E-R图时,如果同一对象在一个局部E-R图中作为实体,而在另一个局部E-R图中作为属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A、结构冲突 B、命名冲突 C、属性冲突 D、语义冲突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20、下面关于关系数据库范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 关系满足的范式越低,则更新操作的代价就越高

B) 关系满足的范式越高,则更新操作的代价就越低

C) 关系满足的范式越高,则查询操作的代价就越高

D) 关系满足的范式越低,则查询操作的代价就越高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关系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二维表 有向图

2.数据模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完整性约束

3.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系演算语言。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SQL语言 关系代数语言

4.删除基本表用______________语句,删除基本表的元组用_____________语句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LTER UPDATE

5.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6.事务的特性有:_____________、原子性、_____________和持久性。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一致性 隔离性

7. 当对视图进行 UPDATE、INSERT和DELETE 操作时,为了保证被操作的行满足视图定义中子查询语句的谓词条件,应在视图定义语句中使用可选择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WITH CHECK OPTION

8. SQL中,表有三种: ____________、临时表(虚表)和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视图、基本表

9.

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的研究中,在函数依赖的范畴内,___________范式达到了最高的规范化程度。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C范式

10.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在执行“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无损连接

11.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是1NF,并且关系的每个决定因子都是候选码,那么R至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式。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BC范式

三、简答题:(共15分)

1、数据库系统中有哪三层模式结构?采用三层模式结构有什么好处?(5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答: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1分)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

外模式/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 (3分)

正是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分)

2、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DBMS有哪些安全性措施?正确答案: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2分)

DBMS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的:通过定义用户标识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定,只允许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通过定义用户的访问权限,对于合法的用户只能访问它有权访问的数据;通过定义视图,屏蔽掉用户不能访问的数据;通过对数据加密以及通过审计的功能等方法来保护数据库中的安全性的.(3分)

3、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原则是什么?(5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答:E-R图中的每个实体,对应一个关系,该关系具有属性为实体的全部属性,关键字为实体的关键字。E-R图中的一个联系对应一个关系,该关系具有属性为联系的属性以及该联系相关的实体的关键字。考虑到数据库优化,根据联系类型不同在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具体处理不同: (2分)

(1)联系类型为1:1时,-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在任意一个关系模式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1分)

(2)1:N-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在N端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1分)

(3)M:N-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将联系类型转换为第三个关系模式,其属性由两端实体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构成。 (1分)

四、T-SQL综合题(共35分)

1、有学生-课程关系数据库,各关系表描述如下:

Student

列名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Course

列名

Cno

Cname

说明

课程号

课程名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

字符(8) 非空

字符(10) 唯一

说明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院系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

字符(12) 非空,唯一

字符(2) 取„男‟或„女‟, 默认值 „男‟

整型 取值15~36,默认值22

字符(20) 默认 „计算机系‟

Teacher 教师名

SC

列名

Sno

Cno

说明

学号

课程号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参照Student表,级联更新和删除

字符(8) 主键,参照Course表,级联更新,拒绝删除

短整型 取值0~100

Grade

成绩

(1)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

1)检索选修了课程号为C5的学生学号、年龄和院系; (2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学号,

年龄,院系(Student (课程号=„C5‟ (SC) ) )

或 ∏学号,

年龄,院系( 课程号=„C5‟(

SC

Student))

2)检索选修了教师‘李华’所授课程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 (3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姓名,

学号(Student (SC (授课教师=„李华‟ (Course) ) ) )

或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李华‟(

Student SC Course))

(2)用SQL语句实现下列问题

1)写出创建Student表的T-SQL语句 ;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CHAR(8) PRIMARY KEY,

Sname CHAR(12) NOT NULL UNIQUE,

Ssex CHAR(2) CHECK(Ssex in('男','女')) DEFAULT '男',

Sage INT CHECK(Sage>=15 AND Sage<=36) DEFAULT 22,

Sdept CHAR(20) DEFAULT „计算机系‟);

2)检索课程名以"DB_"开头,且倒数第3个字符为 k的课程的详细情况;(4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 'DB_%k_ _ _' ESCAPE ' ';

3)向学生选修课程表中插入元组“学生S10选修课程号C4”。 (2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INSERT

INTO SC (Sno, Cno)

VALUES( „S10‟,‟ C4‟ )

4) 删除选课成绩在55分以下的学生记录; (4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55);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 AND <55 ;

5) 把“高等数学”课程成绩提高8%; (3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8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Course

WHERE Cname=„高等数学‟);

6)求出女同学的每一年龄组(超过3人)有多少人?要求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人数相同的按年龄升序排列;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SELECT Sage, COUNT(Sno)

FROM Student

WHERE Ssex=„女‟

GROUP BY Sage HAVING COUNT(Sno)>3

ORDER BY 2 DESC, Sage ASC //其中ASC也可以省略不写

7)定义视图S_age,其中包括学生学号以及每个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要求成绩非空)和平均成绩;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CREATE VIEW S_age (Sno, Cno_num, Avg_grade)

AS SELECT Sno,COUNT(Cno),AVG(grade)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OT NULL

GROUP BY Sno

8)在Course表中增加一个类型为char(10)的职称(pro)列; (2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alter table

Course

add pro char(10)

五、综合应用题(共10分)

假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有一关系模式R如下:(10分)

R(商店编号,商品编号,数量,部门编号,负责人)

现规定:(1)每个商店的每种商品只在一个部门销售。

(2)每个商店的每个部门只有一个负责人。

(3)每个商店的每种商品只有一个库存数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R中的存在的基本函数依赖(3分)

②找出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3分)

③关系模式R最高能不能达到第3范式,若不能如何分解? (4分)

①(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商店编号,商品编号)部门编号

(1分)

(商店编号,部门编)号负责人

(1分)

(商店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1分)

②(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L类属性:商店编号,商品编号;

LR属性类:部门编号;

R属性类:负责人,数量。

(1分)

因为:(商店编号,商品编号)+=U

(1分)

所以: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为: (商店编号,商品编号)

(1分)

③判断R属于第几范式: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非主属性为:部门编号,负责人,数量。

它们对候选键都是完全函数依赖关系,所以R属于2NF。

(2分)

但是:

(商店编号,商品编号)→(部门编号,商店编号)

(商店编号,部门编号)→(负责人)

所以非主属性负责人对候选键传递依赖,那么R不满足第三范式,因此R最高满足第二范式。(2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_________。

A、数据 B、数据模型

C、信息 D、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2、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DBS与DB和DBMS无关 B、DB包括DBMS和DBS

C、DBS包括DB和DBMS D、DBMS包括DBS和DB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3、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__。

A.数据存储量太大; 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数据冗余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D

4、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

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_____。

A、属性 B、行 C、记录 D、元组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5、以下是信息世界的模型,且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的是_________。

A、数据模型 B、E-R图

C、关系模型 D、概念模型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6、构成E—R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

A、实体、属性、联系; B、实体、属性值、关系;

C、实体、实体集、联系; D、实体、实体集、属性;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

7、SQL语言中的“视图(VIEW)”对应于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中的_________。

A、内模式 B、外模式

C、 模式 D、都不对应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8、SQL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用来维护数据库的_________。

A、可靠性 B、完整性

C、安全性 D、一致性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C

9、在下列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若AB,AC,则ABC B、若AC,则ABC。

C、若AB,DBC,则DAC D、若ABC,则AC,BC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D

10、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C,D)。与SQL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A、πA,B,D(σR.CS.C(RS)) B、σR.CS.C(πA,B,D(RS))

C、σR.CS.C(πA,B(R)πD(S)) D、σR.CS.C(πD(πA,B(R))S)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1、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主要用来描述结构化方法中的_________阶段的工具。

A、概念结构设计 B、需求分析

C、可行性分析 D、逻辑结构设计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B

12、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码是_________。

A、M端实体的码 B、N端实体的码

C、M端实体码与N端实体码组合 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3、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Teacher表

CREATE TABLE Teacher ( TNO Char(6)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SAL INT,

SDETP char(12) check (SDEPT IN(„IS‟,‟MA‟,‟CS‟)))

可以插入到Teacher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_。

A、(‘101’,‘李梅’,女,100,‘EN’)

B、( NULL, „李红’,‘女’,‘200’,‘CS’)

C、(‘111’,NULL,‘女’,23,‘MA’)

D、(‘203’,‘刘刚’,NULL,NULL,„IS‟)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D

14、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的处理方式之间用_________来协调。

A、游标 B、SQLCA

C、存储过程 D、触发器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

15、关于BC范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如果R∈3NF ,则R一定是BCNF

B、若R∈3NF,且不存在主属性对非码的函数依赖,则其是BCNF

C、如果R∈BCNF,则R∈3NF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16、下面有关各种范式之间的包含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BCNF4NF3NF2NF1NF

B、1NF2NF3NF4NFBCNF

C、4NFBCNF3NF2NF1NF

D、1NF2NF3NFBCNF4NF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7、数据库的_________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A、恢复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完整性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18、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其正在访问的数据被其他事务所修改,导致处理结果不正确,这是由于违背了事务的何种特性而引起的

A、隔离性 B、 一致性 C、原子性 D、 持久性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9、当对视图进行 UPDATE 、 INSERT 和 DELETE 操作时,为了保证被操作的元组满足视图定义中子查询语句的谓词条件,应在视图定义语句中使用可选择项_________。

A、With Revoke Option B、With Check Option

C、With Role Option D、With Grant Option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20、当将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E-R图时,如果同一对象在一个局部E-R图中作为实体,而在另一个局部E-R图中作为属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A、属性冲突 B、命名冲突 C、结构冲突 D、语义冲突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关系模型和层次的数据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二维表 有向树

2.数据模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完整性约束

3.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系代数语言。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SQL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

4.基本表结构修改用_____________语句,基本表内容修改用___________语句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ALTER UPDATE

5.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6.

关系代数是一种关系操纵语言,它的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均为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关系

7.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是1NF,并且关系的每个决定因子都是候选码,那么R至少应该是_____________范式。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BC范式

8. SQL中,表有三种: ____________、临时表(虚表)和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视图、基本表

9.

数据库中术语英文缩写有“RDBMS”和DML等,其中文的意思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操纵语言

10.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在执行“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无损连接

11.在 SQL 语言中,如果要为一个基本表增加列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应该使用 SQL 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ALTER TABLE

三、简答题:(本题15分)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5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分)

数据定义功能 DBMS提供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户可通过它来定义数据。

数据操纵功能 DBMS还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1分)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这是DBMS运行时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开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数据库的内容维护等。 (1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它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及转换,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功能和性能的监视与分析功能等。 (1分)

2、DBA的职责是什么? (5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1)参与数据库设计,决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 (1分)

(2)定义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分配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和口令管理(3分)

(3)监督控制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改进或重新构造数据库系统; (1分)

(4)帮助终端用户使用数据库。

3、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原则?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答:E-R图中的每个实体,对应一个关系,该关系具有属性为实体的全部属性,关键字为实体的关键字。E-R图中的一个联系对应一个关系,该关系具有属性为联系的属性以及该联系相关的实体的关键字。考虑到数据库优化,根据联系类型不同在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具体处理不同: (2分)

(1)联系类型为1:1时,-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在任意一个关系模式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1分)

(2)1:N-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在N端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转换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1分)

(3)M:N-先将两个实体分别转换为两个关系模式,然后将联系类型转换为第三个关系模式,其属性由两端实体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构成。 (1分)

四、T-SQL综合题(共35分)

1、有学生-课程关系数据库,各关系表描述如下:

student

列名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说明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院系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

字符(12) 非空,唯一

字符(2) 取„男‟或„女‟, 默认值 „女‟

整型 取值16~40,默认值21

字符(20) 默认 „电子系‟

Course

列名

Cno

Cname

说明

课程号

课程名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

字符(8) 非空

字符(10) 唯一 Teacher 教师名

SC

列名

Sno

Cno

说明

学号

课程号

数据类型 约束

字符(8) 主键,参照Student表,级联更新和删除

字符(8) 主键,参照Course表,级联更新,拒绝删除

短整型 取值0~100

Grade

成绩

(1)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

1)检索选修了教师‘王敏’所授课程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 (2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姓名,

学号(Student (SC (授课教师=‘王敏’ (Course) ) ) )

或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王敏’(

Student SC Course))

2)检索选修了课程号为C3或者C5的学生学号和成绩 ; (3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学号,成绩( 课程号=‘C3’( SC)∪∏学号( 课程号=‘C5’( SC)

(2)用SQL语句实现下列问题

1)写出创建S表的T-SQL语句 ;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CREATE TABLE S

( Sno CHAR(8) PRIMARY KEY,

Sname CHAR(12) NOT NULL UNIQUE,

Ssex CHAR(2) CHECK(Ssex in('男','女')) DEFAULT '女',

Sage INT CHECK(STage>=16 AND STage<=40) DEFAULT 21, 点解有T

Sdept CHAR(20) DEFAULT ‘电子系’);

2) 检索姓"李"且倒数第2个字为"华"或"涛"字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

(4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SELECT Sname,Sno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李% [华涛] _ _';

3)向学生选修课程表中插入元组“学生S6选修课程号C2”。 (2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INSERT

INTO SC (Sno, Cno)

VALUES( ‘S6’,’ C2’ )

4) 删除选课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记录; (4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60);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 AND <60 ;

5) 把“大学英语”课程成绩提高5%; (3分)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Course

WHERE Cname=‘大学英语’)

6)求出男同学的每一年龄组(超过4人)有多少人?要求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人数相同的按年龄升序排列;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SELECT Sage, COUNT(Sno)

FROM Student

WHERE Ssex=‘男’

GROUP BY Sage HAVING COUNT(Sno)>4

ORDER BY 2 DESC, Sage ASC //其中ASC也可以省略不写

7)定义视图S_age,其中包括学生学号以及每个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要求成绩非空)和平均成绩;

(5分)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

CREATE VIEW S_age (Sno, Cno_num, Avg_grade)

AS SELECT Sno,COUNT(Cno),AVG(grade)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OT NULL

GROUP BY Sno

8)在S表中删除院系字段列。 (2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column Sdept

五、综合应用题(共10分)

现有如下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名,出版社,读者编号,读者姓名,借阅日期,归还日期)。其中规定:图书编号唯一;读者编号唯一;读者在归还某一本书后还可以其他时间再次借阅。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关系模式中存在的函数依赖 (2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名,出版社)

读者编号→(读者姓名,借阅日期,归还日期)

②求出该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4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L类属性:图书编号,读者编号;

(1分)

+因为:(图书编号,读者编号)=U

(2分)

所以: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为: (图书编号,读者编号)

(4分)

③该关系模式最高满足第几范式?为什么? (4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

非主属性为:书名,作者名,出版社,部分函数依赖主码图书编号

非主属性为:读者姓名,借阅日期,归还日期,部分函数依赖主码读者编号

它们对候选键都是完全函数依赖关系,所以R属于2NF。

(2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3

1、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_________、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 B、数据存储

C、数据应用 D、数据保密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A

2、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_________。

A、数据 B、数据模型

C、信息 D、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3、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_________。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B

4、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DBS与DB和DBMS无关 B、DBMS包括DBS和DB

C、DBS包括DB和DBMS D、DB包括DBMS和DBS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5、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_________。

A、数据操纵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定义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6、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________。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值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D、参照完整性规则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D

7、设关系R有K1个元组,关系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S进行笛卡尔积操作后的结果关系中的元组数目是_________。

A、K1+K2 B、≥K1+K2

C、K1×K2 D、≤K1×K2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C

8、对关系的完整性约束通常包括_________三种。

A、实体完整性、属性完整性、关系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

C、实体完整性、属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

D、实体完整性、属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B

9、在SQL中,建立视图用的命令是_________。

A、CREATE VIEW B、CREATE TABLE

C、CREATE SCHEMA D、CREATE INDEX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A

10、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________和________。

(1)正确性 (2)合法性 (3)不被非法存取 (4)相容性 (5)不被恶意破坏

A、(1)和(3) B、(2)和(5)

C、(1)和(4) D、(2)和(4)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1、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表示概念结构的常用方法和描述工具是_________。

A、数据流程分析法和数据流图 B、实体-联系方法和E-R图

C、结构分析法和模块结构图 D、层次分析法和层次结构图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12、应用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A、解决保密问题 B、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

C、共享数据问题 D、解决数据量大的问题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C

13、“一个事务中的诸操作要么全做,要么都不做”,这是事务的什么特性____。A、原子性

一致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4、采用数据库镜像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_________的问题。

A、复制故障 B、系统故障

C、事务故障 D、介质故障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D

15、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Char(4)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

可以插入到Student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_。

A、(‘0731’,‘李大明’,男,23)

B、(‘0731’,‘李大明’,23,男)

C、( NULL,‘李大明’,‘男’,‘23’)

D、(‘0731’,NULL,‘男’,23)

(难度系数A)正确答案:A

16、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_________。

A、并、差、选择、投影、连接

B、并、交、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C、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D、并、除、投影、笛卡尔积、选择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C

17、SQL Server安装程序创建4个系统数据库,下列哪个不是_________系统数据库。

A、master B、model C、pub D、msdb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D

18、下列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是_________。

A、ALTER B、CREATE C、UPDATE D、INSERT

(难度系数C)正确答案:A

19、若事务T对数据 R已加 S锁,则对数据R_________。

A、不能加S锁可以加X锁 B、可以加S锁不能加X锁

C、可以加S锁也可以加X锁 D、不能加任何锁

(难度系数B)正确答案:B

20.设有两个事务T1、T2,其并发操作如图1所示,下面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B、


本文标签: 关系 数据库 数据 模式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