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53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javascript程序和html结合的方式有几种)
1.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利用计算机控制、操作和管理生产设备的系统称为CAM系统。
2.从信息源节点传输到信息目的节点的信息中途被攻击者攻击的类型有:截取、窃听、篡改、伪造。截取会造成信息的中途丢失。篡改会使信息目的节点收到的信息为错误的、篡改过的。伪造是指信息源节点没有要发送的信息,信息目的节点收到的信息是伪造的信息。
3.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4.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中,控制器具有完成解释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
5.异步传输模式(ATM)是新一代的数据传输和分组交换技术,他具有高速率和延迟低的特点。
是文件传输协议,属于应用层。TCP是传输控制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IP是网间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
7.网络安全服务基本安全服务功能:
a.保密性服务——针对网络传输数据的保护而提出的服务,目标是防止传输的数据被截获与篡改。
b.认证服务——解决网络信息传送的源节点用户与目的节点用户的身份的真实性。
c.数据完整性服务——用来保证信息与接收数据的一致性,防止出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插入、删除的问题。
d.防抵赖服务——用来保证源节点用户与目的节点用户不能对已发送或已接收的信息予以否认。
8.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无关;应用软件通常是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9.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比特数。
10.隔离分为物理隔离、时间隔离、逻辑隔离和密码隔离。
11.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其通信子网一般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2.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为了能正确交换数据,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通信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也被称为网络协议。
13.进程控制是通过原语实现的。P操作和V操作是其中的一种低级通信原语。高级的通信机制有消息缓冲通信、管道通信和信箱通信。
14.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效率,提高系统吞吐率。
15.在程序状态字PSW中设置了一位用于控制用户程序不能执行特权指令。这一位是CPU状态位。
16.当前目录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
17.程序局部性原理是实现虚拟存储技术的前提。
18.文件按逻辑结构分为字符流式文件和纪录式文件。字符流式文件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字符,而纪录式文件构成基本单位是记录。
19.时钟中断是指硬件时间片到时;程序中断是因为运行程序中的问题而引起的中断,用于反映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例外情况,如目态程序执行特权指令,地址越界,虚拟存储中的缺页、缺段、溢出、除零等。输入/输出中断是来自通道或各种外部设备的中断,用于反映通道或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数据传输结束或设备出错等。(打印机完成打印将产生输入输出中断)
20.虚拟页式存储管理中缺页中断处理的工作有:调用缺页中断程序、将所需页面从外存调入内存、修改页表、返回继续执行被中断的进程。
21.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是引入工作集模型的前提因素。
22.打开文件时所做工作:检查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控制块是否已调入内存、检查操作合法性、打开后返回给用户一个文件描述符。
23.在信号量P、V操作中,每对信号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就要分配一个资源。
24.用户使用操作系统通常有三种方式:终端命令、系统调用命令和作业控制语言。
25.磁盘的存取时间一般包括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和传送时间。
26.快表是指存放在高速缓冲寄存器中的页表。
27.按资源分配角度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28.每个线程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一张线程描述表。
29.为了保证CPU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运行时可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成为地址映射。
30.系统为了管理文件,设置了专门的数据结构文件控制块(FCB),FCB是在执行创建文件系统调用时建立的。
31.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应。
32.外模式对应于视图和部分基本表。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
33.视图表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虚表。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且不增加数据的存储空间。
34.“_”代表任意单个字符。 35.视图提供了对机密数据的安全保护功能。
36.事务的特性:
——原子性:事务的所有操作在数据库中要么全部正确反映出来要么全部不反映。
—一致性:事务的隔离执行(即没有并发执行的其它事务),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
——隔离性:事务相互隔离。即使有多个并发执行,任何一个事务的更新直到其成功提交对其它用户是不可见的。
——持久性:事务一旦提交,它的操作结果必须永久保留在数据库中,且与以后的故障无关。
37.基本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X锁)和共享锁(S锁)。
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 加上X所,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所,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家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38.死锁是指一组中的每个进程都正在等待这一组中的其它进程所占有且永远不会释放的资源时,可能引起的所有进程永远处于等待状态的现象。只有出现并发操作时,才有可能出现死锁。
39.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有:
①数据库定义功能: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包括创建和删除表、试图、索引,可以修改表。
②数据库操纵功能:用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
③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数据库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故障恢复和并发控制。
④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记录日志文件,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
40.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理论。
41.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子类不但可以从其超类中继承所有的属性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定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这有利于实现可扩充性。
42.为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必须遵循3类完整性约束: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元祖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外键的值不允许参照不存在的相应表上的主键的值,或者外键为空。
(3)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用户根据具体应用的语义要求,自己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43.关系代数传统集合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法。
44.1987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SQL为国际标准。
45.嵌入式SQL使用规则:
(1)在程序中区分SQL语句和主语言语句。
(2)数据库工作单元和程序工作单元之间的通信。
(3)SQL的面向集合处理方式与宿主语言单记录处理方式的协调。
46.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47.由于并发操作而导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有3种:丢失修改、对未提交更新的依赖(“脏数据”的读取)、不一致的分析(不可重复读)。
48.视图是从基本表或其他视图中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因此视图是一个虚表。在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视图属于外模式。
视图的优点:它能简化用户的操作;使用户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有的视图是不能更新的。
49.系统故障恢复步骤:
①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计入重做队列。
②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处理。③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
50.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对数据结构和数据间联系的描述。
数据的动态特征——一组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包括操作的含义、操作符、运算规则及机器语言等。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即一组规则,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这组规则。
51.两阶段封锁协议下,将多个事务根据他们的封锁点进行排序,这个顺序就是事务的一个可串行化次序。
5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操纵语句可以嵌入到某一高级语言中,该语言成为嵌入式语言。
(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模块包括:
①数据库定义程序模块——包括DDL翻译程序模块、安全性定义程序模块和完整性定义程序模块。
②数据操纵程序模块——包括查询处理程序模块、数据更新程序模块、交互式查询程序模块和嵌入式查询程序模块。
③数据库运行管理程序模块——包括系统初启程序模块、安全性控制程序模块、完整性定义程序模块、并发控制程序模块、事务管理程序模块和运行日志管理程序模块。
④数据库组织、存储和管理程序模块——包括缓冲区管理程序模块、数据组织、维护程序模块和存取路径(索引)管理程序模块。
⑤数据库建立、维护和其他模块——包括批量数据装入模块、数据转储模块、数据库恢复模块、数据库重组织模块、数据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
54.并行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划分关系的策略:轮转法、散列法和范围分布法。
三层数据仓库结构包括:从第一层OLTP业务系统到第二层数据仓库为建仓库过程,从第二层到底三层数据集市为按主题建立应用的工程。
56.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所引起的插入异常指的是由于码值的一部分为空而不能将有用信息作为一个元组插入到关系中。
57.E—R 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是: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一个1:1 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段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1:n 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m:n 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不属于DBMS软件,不能方便的支持数据仓库的创建。
59.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指一组数据集,逻辑上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而物理上它们分散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结点上,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逻辑上具有整体性、物理上具有分布性。
60.分布式数据系统中的各个结点式一个独立的数据系统结点,既能完成局部应用,也支持全局应用;数据可以分散在不同结点的计算机上,处理也可以分散到不同结点的计算机上;用户对远程数据进行访问时,可以透明访问,而无需指明数据的存储结点。
61.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
SQL环境对基本数据类型的扩充的支持:用户除了使用基本的数据类型,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新的数据类型;SQL环境对复杂对象的支持:提供类型构造器,用于构造复杂对象的数据类型,包括组合、集合和引用;
SQL环境对继承性的支持:继承性只适用于组合类型,子类继承超类的所有数据元素;对规则系统的支持,提供功能强大、通用的规则系统。
62.数据存取层处理的对象是单个元组。
数据库系统更适合于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上使用。
6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存取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数据通信功能。其中,数据库存取功能模块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65.数据库设计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
66.创建新的基本数据类型需要说明类型名、类型的存储信息和该类型与ASCII码之间转换的子程序。系统还提供扩充函数和操作符的能力,对于用户定义的类型,支持用户加入该类型要求的操作。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中,由高级到低级的层次排列顺序为:应用层、语言翻译处理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储层。而操作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现在在最底层。
e、FoxPro、Access等属于微机环境下简单的DBMS系统体系结构。
69.若X----->Y,且存在X的真子集X’,X’---->Y,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
70.如果要求应用软件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操作性,那么软件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主要应具有支持与多种数据库连接的功能。
71.并行机器有若干体系结构模式,常见有:共享内存、共享磁盘、无共享和层次的,其中无共享的结构是支持
并行结构最好的了。
72.将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的E—R图时,可能存在3种冲突:属性冲突、命名冲突还有结果冲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三级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3240117h44363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