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常变量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传承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决定了“两个一百年”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演变规律,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变革更加迅速,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与广泛,有着巨大能量的信息传播促使整个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剧烈变化中迫使学生去思考、体验、甄别、比较、什么才是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不乏一些极具时代特证,积极向上的利己利人,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急功近利、重利轻义、享乐至上的觀念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混乱与扭曲。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主要呈现出了三大变化趋势:

1.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大学生价值观去向的流动性增强。以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唯一选项,温良恭俭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是大学生的道德标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东西方文化思想交流愈发频密,在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中,许多大学生在进过思考、体验、反思,开始逐步

得接受新的价值观,或是重新省视已经形成的价值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价值观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和外生动力。目前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为思想意识领域的新常态。

2.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发展: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宣扬的个人主义相对立。它提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前提下重视个人利益以及个人健康的个性发展。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赞成并且践行着这一价值理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观念和思潮的快速传播,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尤其是一些负能量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大行其道。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芒渐渐的被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所遮蔽。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事当前,要先为自己打算,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价值才是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时时从“利己”出发,有利就抢,无利就让,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人在崇尚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感召下,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不择手段的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3.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 理想主义大体有三个特征,第一,追寻长期的目标胜过短期的目标。第二,对理念的坚持胜过对利益的追

逐。第三,思维与行动常超越自我的界限,能为更多人的福祉担当。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现实主义的时代,是理性时代,不是浪漫时代。对于一些人而言,神不存在,上帝不存在,天堂不存在。眼前抓不住的东西都不存在。既然生命不过百年,生命内的物质享受就是一切。所以,个人的物质得失最重要,理想是不重要的。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越来越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看重个人的价值,精于计算个人得失,注重盘算个人的付出和个人的收益。一些大学生们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五大鲜明特点:(1)主动性;思想的解放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唤醒并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再轻易的相信或接受某种价值观。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得去思考,去体验,去认真比较,去谨慎选择;研究哪一种价值观是正确的?什么样价值观念是科学的?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选定与确立具有鲜明的主动性。(2)务实性:当代大学生进入网络时代的洪流洗礼后,对“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材、成名、致富、关心实际的好处,注重实效,其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实用性。(3)两重性:当代价值观早以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涉猎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树立各种思想意识。但是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容易受负面思想的侵蚀,因而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存在许多偏激与幼稚之处。许多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中寻找、平衡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统一,构

建利己利他的科学价值观,既有内在矛盾,又有鲜明的双重性。(4)多元性:社会的变革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裂变,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传统”价值观不再一枝独秀。当代大学生单一的价值观已经逐步地走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与多元的社会格局相关,不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扔是主导地位。(5)可塑性: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健康的,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正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过度,年轻人思维活跃,乐于探索,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可塑性的社会原因。

二、调整和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若干思考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中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价值观教育出现了诸多新挑战、新问题,以往的教育内容,方发、手段,以及效果早已不能适应于当今社会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实践中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以迫在眉睫。

1.确立科学价值观为主导与多种价值观并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个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价值观体系。21世纪的中国存在不同政治制度、分配方式、利益团体,职业分工,多种文化并存,这种现实决定中国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多种价值观并存于世的局面。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符合当今中国国情,统筹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

针对性,这对高校价值观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的大学生要树立不同价值观教育目标,具体可按学生择业方向进行不同价值观教育,对于立志于与服务大众,梦想进入党政机关,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要树立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对于要进入职场在平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要树立“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的务实精神,对于要进出商场在风云变化的商业世界里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同学要树立他们“公平竞争”、“童受无欺”的守信精神。无论要树立何种价值观念教导学生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底线,健全其人格,锤炼其心志。

2.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遠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大学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科学的教育与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多种价值观并存,其中不乏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面对五花八门的价值观,更应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们坚

定立场,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摈弃腐朽的落后的价值观,牢牢的巩固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制高点。

3.充分发掘高校价值观教育潜力。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一样的,对高校来讲,改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深化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当下大学生由于其认知世界的多元化、精神世界的分众化、情感世界的碎片化导致的对抽象语意概念淡漠疏离。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思想而不能结合学生关注的内容使抽象生涩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自说自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降低,教学达不到预定效果。思想教育只有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之中,才能发挥其精神的激励力量。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主体的认知。目前高校已经有了一些传统的实践活动,富有涵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更早更融洽地融入社会大集体中,更深入地认识思考社会现象,这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丰富课余生活,深入认识社会的必要途径,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加强了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校园文化。文化是岁月的积淀,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是人们对某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的普遍认同感凝聚而成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那么校园文化也是类似的,是以学生、教职工、校领导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含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内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内容,大学精神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体的价值判断,与核心价值观内涵是一致的。大学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和鲜明的时

代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是学校的魅力所在,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对其中人的品性形成具有选择性、持久性、渗透性等特点,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涵养影向深远。

4.引导大学生的自我修養,在实践中自我升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靠外部的教育引导,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自我修的过程。互联网时代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但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之糟粕、取之精华,不要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使用网络接触不同的价值观,用实践检验自身的价值观念,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是智慧的源泉,是检验自我价值观的准绳,自身的所见所学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与社会的契合点,才能使理论转化现实之,不断调整,不断改良中完善自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价值观的培养的目的在于如何做人,做事。大学时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楷模作为目标与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历史中学习古代先贤的为人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注重在自己的生活圈中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更能发人深醒。

面对考验,经历挫败是人生必经之路,大学生心志敏感,甚至是脆弱,如何对待失败是价值自我修养的一项重要能容,大学生一定保持乐观心态、自信、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形成初期往往处于理想化的状态,在遇到不平等的境遇是会对自生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打击,严重者会扭曲或颠覆原有健康的价值观,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极有可能采取不平等的手段改变

自己不平的境遇,从而产生悲剧性的结果。

总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细致的系统的教育工程,贵在持之以恒,功在业之以专。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慎独自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水到渠成。


本文标签: 价值观 大学生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