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html只读属性怎么设置)
展场EXHIBITION
身着东方服饰的伦勃朗画像(约1631年) 伊萨克·乔德尔维尔板面油画70.80cm×50.5cm签名和日期采用深色颜料,签名为伪造签名,作品左上角写着“伦勃朗作于1641年”莱顿收藏,纽约
伊萨克·乔德尔维尔的《身着东方服饰的伦勃朗画像》展现了伦勃朗身着颇具东方风格华丽服饰的风采。画中的伦勃朗戴着饰有羽毛的多彩头巾,穿着丝质外衣、系着腰带,左手拄着拐杖、右手叉在腰间。他面对着观赏者,睁大双眼,流露出自信的神情《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伦勃朗·凡·莱因(1606—1669)莱顿收藏,走进伦勃朗与他的时代文:雨田 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莱顿收藏馆要认知一位美术史上的大师,总离不开深入了解他的生平轨迹、人际交往、师承脉络乃至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收藏亦如此,一对美国夫妇因钟情于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绘画作品,并以伦勃朗的家乡莱顿为中心,收藏范围延及他的弟子及同时代的荷兰画家作品,构建了丰厚而又独具时代特色的收藏体系,同时,他们也热心地与公众分享他们的收藏成果。06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月17日,“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展,作品出自美国商业巨头的私人收藏——莱顿收藏。该展今年还将在上海龙美术馆,以及卢浮宫阿布扎比分馆相继展出。这次来华展出,实为一次近距离欣赏荷兰黄金时代艺术的难得机会。众所周知,在西方美术史上,伦勃朗是荷兰最为著名的艺术大家之一,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力不仅深刻影响过一个时代,其不朽光辉至今犹存。展览以伦勃朗为中心,以他一生的艺术经历和所在的时代背景为依托,延伸出其弟子及同时代艺术家的解读。展览分为六大部分:“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和莱顿收藏”“伟大的开端,伦勃朗·凡·莱因在莱顿”“黄金时代的中心,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莱顿的精细画 , 格里特德奥和弗兰斯·范米利斯”“对荷兰共和国人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历史经验与道德故事”。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莱顿收藏馆得名于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画家伦勃朗的出生地莱顿,也体现出收藏家的收藏方向。自创立之初起,莱顿收藏便是唯一一家可供出借经典大师画作的“借阅图库”,至今已向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流博物馆匿名提供艺术作品借阅支持多达170余次。其主要的藏品展示了伦勃朗艺术生涯初期在莱顿和阿姆斯特丹的经历,以及以他为中心的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观念。而此次展览是莱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本次展出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伦勃朗绘画就有11幅,还有天才艺术家维米尔首幅在北京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此外还将着重展出来自“精细绘画”(fijnschilders)的创作,包括伦勃朗的首位学生格里特·德奥以及他的两位杰出弟子弗兰斯·范·米里斯和戈特弗里德·沙尔肯等人的多幅艺术佳作。全面重现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盛景。黄金时代,荷兰画派诞生的摇篮展览的开头以时代背景切入,交代伦勃朗所在时代的概况。所谓荷兰的黄金时代,就是指公元17世纪,荷兰通过反抗西班牙统治后获得独立,发展成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依靠强大的工商业、金融业、远洋运输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海上马车夫”。其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上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继而带动了荷兰绘画艺术的大繁荣。除了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当一大批西方艺术史上的巨匠均诞生于这一时期。处于黄金时代的荷兰,社会财富多被中产阶级掌握,这使该时期绘画艺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得以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绘画成为商品流入市场,“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些注重写实、淳朴,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便日益受到追捧,那时的荷兰画家不再沉醉或反复描绘上帝或神明,雍容华贵的贵妇、意气风发的绅士、乃至平凡市井生活的点滴都可以是画家们创作灵感的源泉。这一切使得当时的荷兰绘画艺术在欧洲独树一帜,在风格上与当时欧洲大陆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大相径庭,成为被后世推崇的“荷兰画派”。至于此次展览藏品的提供者——莱顿收藏(The
Leiden Collection),由美国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Dr. Thomas S. Kaplan)与妻子达芙妮·莉卡纳第·卡普兰(Daphne Recanati Kaplan)于2003年创建,拥有250幅艺术珍品,是目前全球拥有17世纪荷兰艺术画艺术历程,从莱顿到阿姆斯特丹展览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伦勃朗的艺术经历。伦勃朗·凡·莱因1616年出生于莱顿城,这是一个纺织中心和大学城。他的家庭背景一般,父亲是一位磨房主,但伦勃朗却最终成为了17世纪荷兰乃至艺术史上最重要、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17世纪20年代早期曾在莱顿当地的一位画家手下接受初步艺术训练,此后便与阿姆斯特丹历史画家彼得·拉斯曼(Pieter Lastman)共同度过了对他影响深远的6个月。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彼得·拉斯曼的作品《大卫将约押的信交给乌利亚》(1619年)。伦勃朗从拉斯曼那里学到了作为历史画家的重要原则——描绘古代神话和《圣经》的复杂场景。同时伦勃朗与他年长一岁的朋友和竞争对手——艺术家扬·利文斯(Jan Lievens),两人的竞争对他的早期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莱顿收藏馆收藏的伦勃朗和利文斯的绘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早期的风格。他们对于自画像、穿着外国衣饰的人像、光与影的极致使用,使我们能够领略其艺术尝试与开拓的过程。这次展出了伦勃朗的作品《感官的寓言》(1624-1625年),这也是他最早期的画作之一。这几幅作品让我们看到他对于听觉、嗅觉与触觉的描绘。伦勃朗于1631年离开莱顿,前往经济繁荣的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他加入了艺术商亨德里克·范·乌伦博格(Hendrick van Uylenburgh)的工作室,并依靠为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61
《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1635年)伦勃朗《腿上放着一本乐谱的淑女坐像》(1640—1644年) 格里特·德奥阿姆斯特丹市的名人画肖像而挣得了第一笔酬金,他很快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要了解伦勃朗的一生,其贯穿一生的自画像可以是很好的载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似乎古今中外,无出其右。初到阿姆斯特丹时,伦勃朗也画了大量的自画像,他不断地探索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异国服饰,不断变换光影在自己脸上的效果。这一部分展出了一幅伦勃朗在1634年创作的自画像,当时他刚刚加入乌伦博格的作坊。脸上充满着自信,贝雷帽的波浪状帽檐给他的双眼蒙上了阴影,他似乎在看着观众,似乎又有所掩藏。处于椭圆画框之中的伦勃朗身着毛皮滚边外套和贝雷帽,这让他透出一股传统的学者风范。年少得志的伦勃朗在这段时期可谓意气风发,就在同一年,他与乌伦博格的侄女沙斯姬亚·凡·厄伊伦比格结婚,年轻貌美的妻子自然也成为了伦勃朗常用的模特。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就把爱妻描绘成古代神话中的密涅瓦女神,这幅作品将一位当代荷兰女性与古代神话中的形象联系起来。密涅瓦不仅是掌管战争的女神,同时也是智慧与知识女神。这样融合的技法使伦勃朗成为17世纪历史画家中的翘楚。06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 维米尔这幅画描绘当时荷兰上层的年轻女子,手指温柔地触摸着键盘,她望着观赏者,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暂停演奏的动作带出了瞬间的私密感及可察觉的静谧感,营造出一种凝固的美。光线从上方的窗户进入,微微照亮了她的半边脸和颈上的珍珠项链。以上细节加上她的缎面衬裙和装点卷发的红丝带,都表明了她来自上流社会。维米尔描绘女子演奏乐器的画常与求爱有关,在这里,观赏者可以假设自己是潜在的追求者塞缪尔·安菲齐宁像(1630年) 哈尔斯英才辈出,与伦勃朗同时代艺术家除了伦勃朗大师的真作引人瞩目外,策展人还把伦勃朗的“继承者”们和同时代艺术家作为一个群体呈现,展览第四部分进一步向观众展示了这一时期艺术创新的深度与广度延及,包括伦勃朗的第一位学徒,格里特·德奥(Gerrit Dou),以及弗兰斯·范·米里斯(Frans van Mieris)等德奥的主要学徒的作品。而展览的后两部分则更大程度上展现了黄金时期荷兰社会风貌、人文风俗,尤其是第五部分维米尔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尤为珍贵。维米尔以历史画家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他现存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风俗画,数量相对较少,已知的只有34幅。这幅油画是唯一由私人收藏,代表其成熟风格的作品。总的来说,此次展览在布局和编排上甚为细致周到,以伦勃朗的作品为突出重点,同时又兼顾同时代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由大师到流派,再到范围更广的社会环境,层层递进,让观者站在时代背景的衬托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荷兰黄金时期的绘画作品。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这个展览也许仅仅是撬开西方美术史的冰山一角,而有趣的是,伦勃朗及其所在的17世纪,也正是中国与荷兰认知彼此的开始。
(编辑/雷焕昂)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63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莱顿收藏,走进伦勃朗与他的时代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8551598h52718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