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食肉菌怕什么)
第三章 区别性特征
3.1 区别性特征概念的滥觞
上文提到具有相同语音特征的音才能成为音位,音位与音位之间有相同语音参数的音构成自
然类音,一个语言的语音参数越少,系统中的空音越少,越合乎经济原则。所谓「语音参数」
(parameter)用更专门的术语来说就是「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音韵学家把「音位」定义为「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既说是「最
小」的,言下之意,这「音位」是不能再细分了。不过布拉格学派的俄籍学者特鲁别茨柯伊
(Trubetzkoy)站在类型的(typological)观点,将语音特征加以分类,采用了几个有限的语音参
数,把音位组织成一个系统。比如英语的双唇塞音有两个:/p/, /b/,两者的区别是/b/多了一
个 [浊音] 特征,需要标示[浊音]特征,谓之「有标」(marked);而清音的/p/则不需要标示[浊
音]特征,谓之「无标」(unmarked),只有两个音有双向对立(two-way opposition)时才需要标
上标示值(markedness)。特鲁别茨柯伊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在把「音位」作了分析。
当特鲁别茨柯伊热中于语音类型的研究时,同属布拉格学派、又同为俄籍的学者雅各逊
(Jakobson)及其同僚在研究音韵对立的普遍性问题,他们假设人类的语音变体虽然多到无以
数计,但是区别音位对立的「特征」(feature)却是有限的,当时发现的区别性特征只有十几
个。雅各逊坚持音位分析的「二分法」(binarism),一对最小区别的自然类音位的区别就是
特征值有(+)或无(–)的区别。比如下面塞音的区别是[+浊音]或[-浊音]的区别。一个系列的
音,如果统统加上一个特征值,比如「清塞音」的一类,加上了[+浊音]值,就增加了一类
「浊塞音」,两两相对,这就是「对称」。:
[-浊音] p t k
[+浊音] b d g
特鲁别茨柯伊和雅各逊的区别性特征分析在音韵学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正如科学家把
原子再细分为中子、质子、电子一样,所谓「音位」不再是不可分析的最小语音单位,而可
以再分析为「区别性特征」,「音位」是一些「特征束」(bundle of features /feature bundle)的
组合。
3.2 Chomsky的改良
雅各逊的「区别性特征」的概念虽然受到语言学家的推崇,但是到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
有一些语言学家指出雅各逊系统的缺点,比如雅各逊系统的特征值只有十几个,无法描写所
有人类的语言;其次,雅各逊系统采用音响语音学定义的特征值,音响学上的特征不是一般
语言学家普遍理解的,非语言学家更无法理解,因而也不太实用;最重要的是音响学上的特
征往往混淆了一些语音上的区别,比如所谓[钝音] (grave)可以包括[p],[k];还有[散音](diffuse)
可以包括[t][d][i],这样的特征值无法分别不同音类的音位,因而无法运作音韵规律,譬如
「颚化」(palatalization)规律,如果运用音响学定义的特征值,可以写成这样:
t → t / i
[+DIFFUSE] [–DIFFUSE] [+DIFFUSE]
例: ti → t
这是出现在日语或韩语语音史上的一条颚化规律。这条规律显示一个有[+散音]值的t,在同
样有[+散音]值的i前面,竟然会变成[–散音]值的t音,这是什幺规律!采用音响特征的
规律运作程序显然是荒唐的。
1960年代衍生学派的鼻祖Chomsky Halle在 The Sound Pattern of Eglish /SPE 1968)中就把
音响学定义的特征,修改为发音学定义的特征,并且特征数大大的增加了。不过他们还是沿
袭了雅各逊的二分法,用(+)(–)标示特征值的有无。这本书出版之后影响深远,因而开启了
「衍生音韵学」(generative phonology)的序幕。
经过Chomsky改良之后的区别性特征理论受到音韵学家的欢迎,过去在结构主义时代,音
韵学家对于音韵现象只是达到「描写的妥当性」(descriptive adequacy),但不能解释许多音
韵现象为什幺会这样,也就是Chomsky所说的达到「解释的妥当性」(explanatory adequacy)。
Chomsky认为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不只是要能够正确的描写语言现象,「知其然」也要能够「知
其所以然」,解释这种语言现象存在的理由与发生的过程。区别性特征这个概念正好大大增
47
强了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能力。
3.3 区别性特征的系统
以下所列的是以SPE的特征值为基础,参考了后来研究者的修正意见所修正的系统:
3.3.1 主要特征
1辅音性[±CON](consonantal – nonconsonantal)
具[+CON]特征的音指发音时在口腔中线受阻碍的音,辅音(consonants)属之;具[–CON]特征
的音指发音时在口腔中线不受阻碍的音,包括元音(vowels)及滑音(glides),在SPE所谓「滑
音」包括w, j及h, ,许多学者主张「滑音」只能包括w和j,h是擦音,是塞音。但
h, 在口腔部分并未受阻碍,不应该归入辅音。可是h, 当成辅音使用是「无标的」
(unmarked),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以h, 为「辅音」,而不用来当元音。闽南语有一种韵
尾位置带有-的入声,叫做「喉入声」。「喉入声」和带有-p,-t, -k韵尾的「口入声」不
一样。「口入声」属于闭音节的韵母,所谓闭音节就是带有辅音韵末(coda)的音节,在闽南
语有鼻音韵末的韵母和有塞音韵末的韵母组成一个字母,比如在《十五音》-am和-p组成〈甘〉
字母,-an, -at组成〈干〉字母,-a
和-ak组成〈江〉字母;可是-a
却和-a组成〈胶〉
字母,同属开音节。所谓开音节就是不带辅音韵尾的音节。由此可见在闽南人的语感,-
只是一种入声音节的冗赘性特征,它不具有[+CON]特征,所以不会因为多了-
而
变成闭
音节。可见h, 不一定要定性为[+CON] 或[–CON],要看它们在个别语言的行为(behavior)
而定。
至于「滑音」究属辅音或元音其实也要看各个语言的认定,在英语元音前面的「前滑音」(on
glide)属辅音,所以an ear ,但是 a year,y[j-]因为属辅音所以用冠词a不用an。但在闽南
语uan, ian和an很少押韵,因为在闽南人的音感里,滑音u-(w-)和i(j-)属元音,uan, ian和
an是三种不同的韵母,所以不押韵,但因为同有一个an韵脚,所以有时也可以押韵。由此
可见滑音如何定性也要看它在个别语言的行为而定。
有一个想法是认为所谓「辅音」其实是一个语音学(phonetics)的名词,在「音韵学」(phonology)
上,可以用「声母」(onset,通常是「辅音」)、韵核(nucleus,通常是「元音」)等音节结构
的概念来定性,这样[辅音性]这个特征就可以取消。
2音节性/成韵性[±SYLLABIC](syllabic – nonsyllabic)
音节(或韵母)是音韵学的名称,因为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不能没有韵母,而韵母之中
最重要的是韵核(nucleus),一个音节没有韵核不成音节。韵核是音节成立的必要成分,所以
能够担当韵核任务的音即具有[+成韵性],或直译为[音节性]或[成音节性] (+SYLLABIC)。
[–SYLLABIC]的音指不能担当音节核心的音。
韵核通常以元音担任,但有时也可以用鼻音(如台湾话「毋」m
7
,「园」h
5
)、流音(如英
语bottle [btl])等响音来担任。具[+SYLLABIC]的辅音叫做「韵化辅音」或「成音节辅音」
(syllabic consonant),如鼻音当韵母使用谓之「韵化鼻音」或「成音节鼻音」。阻音、滑音不
能担任音节核心的功能,具有[–SYLLABIC]特征。
有人认为用音韵学名称做为语音特征的名称不适当,主张改用「接近性」[±
APPROX]( approximant – nonaporoximant),因为凡是可以在韵母位置的音一定是接近音。不
过「音节性」和「接近性」这两个特征不只是名称上的不同,也有定义上的不同。首先「接
近性」把鼻塞音(nasal stop,通常所谓「鼻音」只指鼻塞音)排除在外,鼻塞音具有[–APPROX],
而流音具有[+APPROX]。而[+音节性]指可以担任韵核的音,这个定义排除了滑音,因为滑
音不能出现在韵腹的位置;但[+接近性]指的是可以在韵母位置的音,包括滑音。
这样一来滑音具有和元音一样的特征区别,它们的不同不是根据特征值而是以它们在结构上
出现的位置定义:滑音只能出现在非韵腹位置,元音只能出现在韵腹位置,滑音与元音具有
互补分布关系,滑音和元音的区别可以由音节结构的位置来定性。
48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linguistic features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12995352h62675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