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来源于网络,供自己参考学习,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文章目录
- 一、基础概念
- 1、操作系统
- (1)、Windows
- (2)、Mac OS
- (3)、Linux
- (4)、Unix
- 2、编译器
- 3、集成开发环境(IDE)
- 二、GNU(gnu's not unix)
- 1、[GNU](http://www.gnu/)
- 2、GNU/Linux
- 三、处理器架构
- 1、指令集(从逻辑角度分类)
- (1)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Computer,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 (2)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 2、架构(x86、ARM、MIPS等常见架构)
- (1)、X86架构
- (2)、ARM架构(32位)
- (3)、MIPS架构
- (3)、PowerPC架构
- 四、C++编译器(常用的几种)
- 1、MSVC(Microsoft Visual C++ Compiler)
- 2、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
- 3、Cygwin
- 4、MingW(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 5、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 )__Clang
一、基础概念
1、操作系统
UNIX发展史(BSD,GNU,linux)
(1)、Windows
(2)、Mac OS
苹果系统是基于Unix的。
(3)、Linux
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的,
(4)、Unix
(1)商业派:以AT&T公司为代表,不公开源码,视源代码为商业机密,甚至不准大学使用Unix源代码。
(2)BSD:伯克利软件套件”(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BSD拥护软件开源,鼓励代码共享。当然,在BSD版本上开发商业版也是允许的,比如苹果的操作系统也是基于BSD UNIX,但苹果的系统是闭源的。
2、编译器
负责“翻译”或“解释”代码的一个软件,把源代码转换成(翻译)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 (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链接器 (Linker) → 可执行程序 (executables)。简单来说就是编译器负责将高级语言,如C、C++、Golang等等这些高级语言转换成汇编语言,然后汇编器和链接器负责将汇编语言变为机器可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如exe。
使用C/C++之类的编译性语言编写的程序,是需要用编译器从源文件转换成计算机使用的机器语言,经过链接器链接之后形成了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但是对于Python而言,python源码不需要编译成二进制代码,它可以直接从源代码运行程序。当我们运行python文件程序的时候,python解释器将源代码转换为字节码,然后再由python解释器来执行这些字节码。这样,python就不用担心程序的编译,库的链接加载等问题了。
编译器主要的构成分为三部分:
前端 – AST – 后端
前端用于源码解析,最终生成表示源码逻辑的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AST),后端主要将抽象表示的中间代码转为最后适用平台的机器码。
3、集成开发环境(IDE)
我们实际学习和开发过程中大家听到或见过的基本都是IDE(集成开发环境),比如VC6.0、VS、CodeBlocks等等,他们的核心还是编译器,只不过为了大家方便,全部免去命令形式的操作,取而代之的友好的界面,一键编译等方便的操作,还额外提供包括代码高亮、代码调试、项目管理等高级功能。
二、GNU(gnu’s not unix)
1、GNU
GNU计划,是由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GNU工程创始于一九八四年,旨在开发一个完整 GNU 系统。GNU是“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GNU由一系列应用程序、系统库和开发工具构成的软件集合 , 并加上用于资源分配和硬件管理的内核。GNU自己的内核Hurd仍在开发中,离实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测试版本已经发布。
理查德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称为‘公共版权’的概念。
2、GNU/Linux
1991年linus torvalds编写出了与unix兼容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并在gpl条款下发布。linux之后在网上广泛流传,许多程序员参与了开发与修改。1992年linux与其他gnu软件结合,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正式诞生。(尽管如此gnu计划自己的内核hurd依然在开发中,目前已经发布beta版本)
因此,现在的GNU通常使用Linux内核。这样的组合即为GNU/Linux操作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inux系统。
许多unix系统上也安装了gnu软件,因为gnu软件的质量比之前unix的软件还要好。gnu工具还被广泛地移植到windows和mac os上。
三、处理器架构
处理器就是一堆数字电路(架构)以高低电平的各种组合实现了各种基本的运算(指令)。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三部分组成。CPU有着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四大作用。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
目前市面上的CPU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CPU。两个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的架构也不相同,例如,Intel、AMD的CPU是X86架构的,而IBM公司的CPU是PowerPC架构,ARM公司是ARM架构。
1、指令集(从逻辑角度分类)
计算机指令就是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指令集,就是CPU中用来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一套指令的集合,而每一种新型的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他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而指令集的先进与否,也关系到CPU的性能发挥,它也是CPU性能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
(1)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Computer,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复杂指令集是一种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每个指令可执行若干低阶操作,诸如从内存读取、储存、和计算操作,全部集于单一指令之中。
特点:
1.指令系统庞大,指令功能复杂,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多;
2.绝大多数指令需多个机器周期完成;
3.各种指令都可访问存储器;
4.采用微程序控制;
5.有专用寄存器,少量;
6.难以用优化编译技术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程序;
常见CISC微指令集主要集中在:AMD、Intel、VIA等IA-32、X86架构的CPU产品
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
(2)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精简指令集这种设计思路对指令数目和寻址方式都做了精简,使其实现更容易,指令并行执行程度更好,编译器的效率更高。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
这种设计思路最早的产生缘自于有人发现,尽管传统处理器设计了许多特性让代码编写更加便捷,但这些复杂特性需要几个指令周期才能实现,并且常常不被运行程序所采用。此外,处理器和主内存之间运行速度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些因素促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使处理器的指令得以流水执行,同时降低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次数。实际上在后来的发展中,RISC与CISC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现在的RISC指令集也达到数百条,运行周期也不再固定。虽然如此,RISC设计的根本原则——针对流水线化的处理器优化——没有改变,而且还在遵循这种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出RISC的一个并行化变种VLIW(超长指令集)(包括Intel EPIC(显式并行指令集)),就是将简短而长度统一的精简指令组合出超长指令,每次执行一条超长指令,等于并行执行多条短指令。
特点:
1.统一指令编码(例如,所有指令中的op-code永远位于同样的位元位置、等长指令),可快速解译;
2.泛用的暂存器,所有暂存器可用于所有内容,以及编译器设计的单纯化(不过暂存器中区分了整数和浮点数);
3.单纯的寻址模式(复杂寻址模式以简单计算指令序列取代);
4.硬件中支援少数资料型别(例如,一些CISC电脑中存有处理字节字串的指令。这在RISC电脑中不太可能出现)。
常见RISC微指令集主要集中在:DECAlpha、ARC、ARM、AVR、MIPS、PA-RISC、IBM(PowerArchitecture(包括PowerPC))、SUN(SPARC)
2、架构(x86、ARM、MIPS等常见架构)
(1)、X86架构
应用领域: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
x86或80x86是英特尔首先开发制造的一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泛称。该系列较早期的处理器名称是以数字来表示,并以“86”作为结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构被称为“x86”。
x86架构于1978年推出的Intel 8086中央处理器中首度出现,它是从Intel 8008处理器中发展而来的,而8008则是发展自Intel 4004的。8086在三年后为IBM PC所选用,之后x86便成为了个人电脑的标准平台,成为了历来最成功的CPU架构。 8086是16位元处理器;直到1985年32位元(i386或x86-32)的80386的开发,这个架构都维持是16位元。接着一系列的处理器表示了32位元架构的细微改进,推出了数种的扩充,直到2003年AMD对于这个架构发展了64位元的扩充,并命名为AMD64。后来Intel也推出了与之兼容的处理器,并命名为Intel 64。两者一般被统称为x86-64或x64,开创了x86的64位时代。
Intel早在1990年代就与惠普合作提出了一种用在安腾系列处理器中的独立的64位架构,这种架构被称为IA-64。IA-64是一种崭新的架构,和x86架构完全没有相似性。
- X86:这是对于1978年推出的Intel 8086及后续CPU产品的统一称呼
- IA-32(x86_32,i386):Intel Architecture-32的缩写,是一种不向下兼容的Intel >-32-bit CPU 架构。在英特尔公司1985年推出的80386微处理器中首先采用。通常也被称为i386、x86-32等。
- IA-64:Intel Architecture-64的缩写,是一种不向下兼容的Intel 64-bit CPU 架构。IA64是后来1990年代intel和惠普联合推出的64位体系架构,但是不兼容原有的32位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导致市场惨淡。
- X64(x86_64):是2003年AMD推出的兼容32位的64位集关于IA-32的扩展,之后改名为AMD64,Intel后来也采用该架构,称为x86-64或者x64
如今,我们面前的PC机基本都是x86架构计算机。如果你想尝试其他架构的计算机,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放弃Windows系统。
一般我们查询电脑cpu的位数,如果出现x86,i396,i586则为32位,如果出现AMD64,x64则为64位。
64 位CPU理论上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64 位 CPU 通用寄存器的位宽增加一倍,可以一次性处理 64bit 的整形数据
64 位CPU的内存寻址能力更强。32位CPU 地址总线不超过 32,它所能达到的寻址范围,理论上只能使用约 4GB,即不超过2的32次方字节;64 位 CPU,理论上寻址范围可以达到上亿 GB(2 的 64 次方字节)
(2)、ARM架构(32位)
应用领域:手机、PAD、导航系统、网络设备等都是ARM架构,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CPU就是ARM。
ARM架构:精简指令集机器RISC(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广泛地使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由于节能的特点,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ARM家族占了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为占全世界最多数的32位架构之一。ARM成立1991年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授权。ARM处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上看到,从可携式装置(PDA、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掌上型电子游戏,和计算机)到电脑外设(硬盘、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还有一些基于ARM设计的派生产品,重要产品还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构和德州仪器的OMAP系列。
(3)、MIPS架构
应用领域:工作站等计算机平台,目前国内龙芯主要使用MIPS架构机器
MIPS架构(英语:MIP Sarchitecture,为“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line Stages的缩写,也是Millionsof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相关语),是一种采取精简指令集(RISC)的处理器架构,1981年出现,由MIPS科技公司开发并授权,广泛被使用在许多电子产品、网络设备、个人娱乐装置与商业装置上。其机制是尽量利用软件办法避免流水线中的数据相关问题。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学Hennessy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来的。MIPS公司的R系列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RISC工业产品的微处理器。这些系列产品为很多计算机公司采用构成各种工作站和计算机系统。
MIPS是出现最早的商业RISC架构芯片之一。MIPS的系统结构及设计理念比较先进,强调软硬件协同提高性能,同时简化硬件设计。
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开始研发龙芯处理器,采用MIPS架构,但未经MIPS公司的授权,遭到侵权的控告。2007年,中国科学院与MIPS公司达成和解,得到正式授权。中国龙芯2和前代产品采用的都是64位MIPS指令架构。过去,MIPS架构的产品多见于工作站领域,索尼PS2游戏机所用的“Emotion Engine”也采用MIPS指令,这些MIPS处理器的性能都非常强劲,而龙芯2也属于这个阵营,在软件方面与上述产品完全兼容。
(3)、PowerPC架构
PowerPC 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其基本的设计源自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BM PowerPC 601 微处理器POWER(Performance Optimized With Enhanced RISC;《IBM Connect 电子报》2007年8月号译为“增强RISC性能优化”)架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Apple(苹果公司)和Motorola(摩托罗拉)公司开发PowerPC芯片成功,并制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PowerPC 处理器有广泛的实现范围,包括从诸如 Power4 那样的高端服务器 CPU 到嵌入式 CPU 市场(任天堂 Gamecube 使用了 PowerPC)。PowerPC 处理器有非常强的嵌入式表现,因为它具有优异的性能、较低的能量损耗以及较低的散热量。除了象串行和以太网控制器那样的集成 I/O,该嵌入式处理器与“台式机”CPU 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别。
四、C++编译器(常用的几种)
1、MSVC(Microsoft Visual C++ Compiler)
MSVC是微软Windows平台Visual Studio自带的C/C++编译器,对Windows平台支持好,编译快。
2、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
The GNU Compiler Collection,通常简称GCC,是一套由GNU开发的编译器集,为什么是编辑器集而不是编译器呢?那是因为它不仅支持C语言编译,还支持C++, Ada, Objective C等许多语言。另外GCC对硬件平台的支持,可以所无所不在,它不仅支持X86处理器架构, 还支持ARM, Motorola 68000, Motorola 8800, Atmel AVR, MIPS等处理器架构。类Unix下的标准编译器,支持众多语言,支持交叉编译。默认不支持Windows,需要第三方移植才可用于Windows。
3、Cygwin
Cygwin是一个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类UNIX模拟环境(模拟不是虚拟),是cygnus solutions公司开发的自由软件。它对于学习UNIX/Linux操作环境,或者从UNIX到Windows的应用程序移植,或者进行某些特殊的开发工作,尤其是使用GNU工具集在Windows上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非常有用。随着嵌入式系统开发在国内日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对Cygwin产生了兴趣。
4、MingW(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MinGW是个精简的Windows平台下的 C/C++、ADA及Fortran的编译环境,相比Cygwin而言,体积要小很多,使用较为方便。MinGW最大的特点就是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能够独立在Windows上运行。
MinGW 提供了一套简单方便的Windows下的基于GCC 程序开发环境。MinGW 收集了一系列免费的Windows 使用的头文件和库文件;同时整合了GNU 的工具集,特别是GNU程序开发工具,如经典gcc, g++, make等。MinGW是完全免费的自由软件,它在Windows平台上模拟了Linux下GCC的开发环境,为C++的跨平台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支持,为了在Windows下工作的程序员熟悉Linux下的C++工程组织提供了条件。
5、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 )__Clang
LLVM是一个开源的编译器架构,Clang是LLVM的一个编译器前端。由于优秀的设计,使得clang非常适合用于开发源代码级别的分析工具。
由于GNU编译器套装(GCC)系统庞大,而且Apple大量使用的 Objective-C在GCC中优先级较低,同时GCC作为一个纯粹的编译系统,与IDE配合并不优秀,Apple决定从零开始写C family的前端,也就是基于LLVM的Clang了。
clang是LLVM编译器工具集的一个用于编译C、C++、Objective-C的前端。LLVM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GNU编译器套装(gcc)的替代品,由苹果公司的赞助开发,其源代码授权采用的是类BSD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开源码许可。
LLVM本身并不是编译器,而是一种编译器的基础架构,在编译器构成部分中,作为一个基础后端,进行机器码的生成处理。clang并不是编译器,clang是LLVM编译架构的编译前端而已,仅仅是LLVM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而整个的编译过程最终都要LLVM的编译基础架构将生成的中间码转成机器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C++学习(一)操作系统,GNU,CPU架构,编译器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15894170h65643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