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拔尖计划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学员招募
为深入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动跨学科文化交流互鉴,强化“大先生”思想引领,鼓励创新创造实践,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举办 第二期“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以下简称“国际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优秀大学生招募学员,以期为学生开拓学术视野的同时,也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培养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
本期国际暑期学校邀请到多位院士专家与国内外顶尖学者为学员们授课,将于2024年8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参训学员不收取任何费用,往返交通及开班首日早餐、午餐费用自理,活动期间食宿免费,具体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一、招收计划
计划招收60人左右,以最终公布名单为准。
二、申请条件
1.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电子、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
2.身体健康,品学兼优,本科学习成绩优秀,英语水平良好。
3.认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理念,对计算机科研工作怀有浓厚兴趣。
三、报名方式及流程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7月28日(周日)17:00。
2.报名流程:
(1)申请人登录网址:https://jsj.top/f/rG8CeI,或扫描二维码,按要求填报信息(填报注意事项见附件2);
(2)申请人上传报名表与电子文件材料至上述报名链接中。(报名表见附件1)。
四、提交电子材料
1. 《中国科学院大学“拔尖计划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报名表》(填报注意事项见附件2))
2.在校学习成绩单及专业排名证明(教务部门盖章,或院系、班主任、辅导员签字);
3.其它能体现本人科研水平及工程能力的材料(如已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已获得的专利等)。
以上材料按顺序打包压缩后上传至报名链接中。
五、审核与入选
申请人入选资格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处本科管理办公室审定,7月下旬将公布入选学员名单并邀请加入“2024年国科大计算机专业国际暑期学校”群。
未入选学生不再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振
电话:010-88256518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邮编100049)
网址: https://www.ucas.ac/
E-mail:zhangzhen@ucas.ac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处本科管理办公室
连续三年考研复试线平均分不超过310,考研易上岸;
保研弱com,推免易上岸;
2024考研复试线312
2024考研录取名单公示
2024推免名单录取公示
2023考研复试线310
2023考研录取名单公示
2023推免拟录取名单公示
2022考研复试线300
导师清单(不全,一些信息已过时):http://www.ict.cas/yjsjy/dsjj
研究队伍:http://www.ict.cas/yjdw/
中国科学院大学导师主页:http://www.ucas.ac/site/77
中科院计算所大神师兄给师弟师妹关于入学前实验室实习的食宿攻略 中科院计算所大神师兄给师弟师妹关于入学前实验室实习的食宿攻略 - 中国科学院 - 王道论坛,专注于计算机考研的点点滴滴! - Powered by Discuz!
计算所的学生研一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研二住在中关村校区。
中科院计算所总体情况不用介绍了,名声在外,联想、曙光、龙芯、寒武纪、蓝鲸、天玑都是源自计算所的著名企业。不过这里主要是希望更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室、课题组的氛围、水平、待遇和压力程度乃至导师的大体情况。
计算所相比其他的研究所,整体来说都更为重视工程实践,另外目前的计算所实验室格局基本上源头都是一个实验室——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现在已经发展为全所的多个实验室,不仅限于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目前,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龙芯微处理器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和计算机应用中心都不在计算所大楼里。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龙芯、计算机应用中心搬到了计算所新园区——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156号),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接近六环。数据存储中心在中关村彩和坊路。
在计算所选择读博,选导师要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不然很难毕业,而且生活会很痛苦,因此有志科研的人要深入了解哪些实验室是适合自己的,不过如果学生读完硕士就出去工作,就无所谓实验室和导师了,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是王道。计算所大部分研究组或课题组都是小老板带学生。一般来说,计算所的老师对学生管的比较严,虽然现在研一在怀柔,但是有的人研一也要进实验室,大部分老师的学生出去实习是很困难的。计算所的博士生毕业主要是老板说了算,当然前提是所里和实验室的论文要求要达到,之后就是看老板人品和自己运气了。另外关于保研,计算所的大部分博导更希望学生选择直博。
所务会和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中心的导师的名额在全所是机动名额,可以属于所内任何一个相关科研小组,导师包括孙凝晖、陈熙霖、李锦涛、李国杰、徐志伟。
计算所硕士招生名额为180,博士招生名额为100。
1.0.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重实验室主页http://www.carch.ac。
主要由编译与编程实验室、集成电路实验室等组成,2014年进行了重组,也更符合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内容,实验室以科研任务为主,不过由于体系结构这个领域的缘故,偏硬件的研究方向毕业出路不算很宽,相关团队在保研和考研中都非常冷门。国重的在读学生和实习生的待遇都较高,老师们都很热爱学术,经常发CCF目录中的A类文章,当然实验室的学生都很忙。研二开始硕士生最低每月2800元,博士生最低每月3500。目前留在体系结构国重中的团队都有待发展。
- 编译与编程实验室(团队介绍--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导是冯晓兵研究员,实验室的老师都不错,不过实验室相比以前有些没落了。冯晓兵老师负责编程与编译优化方向,李炼老师负责软件分析和安全方向。实验室下分:
- 并行编程组:陈莉副研究员是组长。
- 多核编程组(中科编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刘雷博士是组长。
- 云计算编程组:崔慧敏研究员是组长,组内包括赵家程副研究员。
- 编译优化组:吕方高级工程师是组长,主要是面向微体系结构的编译优化,为龙芯芯片开发编译系统。
- 系统资源优化组:刘磊副研究员(http://www.escience/people/LiuLei2010ict)负责Sys-Inventor研究组,研究方向是现代操作系统、新型内存体系结构、系统性能评测。
- 软件分析技术组(宁波中科天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s://www.woocoom):李炼研究员(http://sourcedb.ict.cas/cn/jssrck/201511/t20151111_4459397.html)是2015年从Oracle引进的百人计划研究员,研究方向是静态分析,包括软件缺陷和恶意软件检测机制。
- 集成电路实验室(团队介绍--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内容主要是机器学习硬件加速、传统集成电路验证测试,不过所有团队都在向机器学习硬件加速方面靠拢,传统测试方向已经很少涉及。李晓维研究员是实验室领导,也是体系结构国重的常务副主任,2012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李老师的学生会分配到鄢贵海、王颖老师的团队中。
- 李华伟研究员负责测试与设计验证研究组,在学生培养方面比较自由。
- 鄢贵海研究员负责Architecture for Data Analytics & Processing Technology组(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yusur.tech),主要做区块链加速芯片。
- 王颖副研究员主要做机器学习硬件加速。
- 叶靖副研究员主要做硬件安全。
- 路航副研究员(https://luhang-CCL.github.io)研究方向是嵌入式人工智能和高能效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
- 内构安全体系结构实验室:武成岗正高级工程师是实验室主任,研究组主要做的是动态攻防,做免杀之类的项目,与信工所六室霍玮老师组合作。
- 数据管理研究组由陈世敏研究员(https://db.ict.ac/~chensm/)领导,主要研究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处理、并行分布式计算。他于2013年加入计算所,清华本硕,CMU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英特尔研究院匹兹堡研究所、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惠普研究院工作过。学术大牛,其个人编程能力也很强,从vim配置、编码风格、code review到课题方向和技术细节讨论都会悉心指导,科研和工程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升。由于研究方向前沿,硕士研究生或者低年级博士就有可能发表SIGMOD和ICDE级别顶会论文。主要招直博生,对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严格。在招生方面,学生需要注意与老师确认好是否确定被录,不然会出现意外情况,另外毕业时间较长,可能会达到8年,但不保证拿到学位。
- 并行计算研究组由张云泉研究员负责,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并行算法与并行软件、并行计算模型、性能优化和性能评测。他之前是中科院软件所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2013年加入计算所。成员包括贾海鹏高级工程师。商红慧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高性能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科学计算程序开发与应用。
-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组:张立新研究员。与信工所侯锐团队合作。
- 操作系统研究组由孙毓忠研究员负责,研究方向是虚拟机、分布式操作系统。孙老师批评学生的语气和内容异常激烈。
1.1. 微处理器研究中心
龙芯公司微处理器的科研部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路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很多老师和学生来自中科大少年班,都很牛,但是微处理器研发难度太大,这些极其聪明的人大部分也会犯愁。龙芯团队主要搞CPU和操作系统。龙芯团队是计算所最务实的团队之一,所做的工作是真正有价值的。龙芯团队的博士生压力很大,待遇会受到龙芯公司每年效益的影响。龙芯的经费虽然很少,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不错的成果,例如首枚北斗卫星就采用了龙芯,Richard Stallman也一直使用采用了龙芯CPU的龙梦电脑。中心毕业生去向主要是微处理器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中心与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等部门一同搬到了中关村环保园,并且龙芯团队在环保园建设了龙芯产业园。中心搬到新园区以后,大部分课题组断网。
1.2. 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
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原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计算实验室)由陈云霁研究员(Yunji Chen----智能计算系统官方网站)和陈天石研究员(Tianshi Chen----智能计算系统官方网站)领衔,已成为国际学术圈最为关注的明星学术团队之一,在计算所内部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实验室之一,领导和职工学生对中心都抱有很高期望。
陈云霁和陈天石兄弟二人都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属于计算所晋升正高级职称与博士生导师最快的几位青年学者,持续在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顶会上发表论文,曾于2014年获得MICRO和ASPLOS最佳论文,均为中国大陆首次,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被《Science》称为该方向的“先驱”和“领导者”。实验室倾向于招收清华、中国科大等名校本科生,待遇优厚,参照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领域企业的待遇标准,竞争也比较激烈,压力较大,有实力的同学会成长很快。
实验室创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cambricon ),以支持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主要由陈天石老师负责。公司天使轮和A轮在业内曾创纪录,B轮已达到25亿美元估值,是圈内最受青睐的人工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之一。寒武纪的产品已应用于华为手机,正与阿里云合作扩展云端AI芯片业务。寒武纪已在科创板上市。组内包括陈云霁研究员、陈天石研究员(寒武纪)、郭崎研究员、刘少礼副研究员、刘道福(寒武纪)、李威副研究员、喻歆(寒武纪)、杜子东副研究员、罗韬(寒武纪)、张曦珊副研究员、胡杏副研究员、支天高级工程师。徐志伟老师的很多博士生在此团队中。
1.3. 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
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所分部)曾经实力很强,曙光就是源自于此。近几年经历了几次很大的剥离(先进计算机系统实验室独立、信工所组建等),规模已经缩小了不少,并且搬到了计算所新园区。学生住在青年公寓,中心办公区也配有冰箱和洗澡间等便利设施,楼下有一个免费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早晚有班车,路程大约40分钟,现已通地铁,方便不少,不过相比其他计算所本部的实验室还是很偏远。新园区食堂的饭菜较难吃,不过环保园已经新换了餐饮公司,食堂菜的味道还行,但食物更换的不够频繁,吃得有些腻,所以很多人都会到对面华为公司食堂吃饭。
中心管理比较宽松,实验室的秘书做事也非常认真负责,发工资很及时,缺点是某些组待遇相对其他实验室来说比较低。从去年开始,实验室的考勤和每个月的RA挂钩,采用灵活考勤制度,每天工作满8个小时得30元;每天工作时间在6-8小时之间,得15元;低于6个小时当天没有补助。这个制度实施下来以后,大家基本都在实验室,很少缺勤。由于国家对高性能计算研究的支持力度大幅降低、曙光公司更注重高性能计算衍生行业的商业拓展等原因,大机器研制项目很难再有,目前主要项目是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院先导专项和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并且与曙光公司、中科院大气所等联合研制地球模拟器大科学装置,中心使命由原来的大机器研制,转向面向国家战略应用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计算关键技术。中心最缺乏的是实质性的重大成果。
2016年底,中心进行了调整,中心分为并行算法、系统软件和体系结构三个方向,由6个课题组构成,课题组长和骨干几乎都是孙院士的毕业留所的学生。谭光明研究员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原算法与体系结构组在实验室调整后发展成三个组(计算科学组、数据科学组和新型结构组)。
- 计算科学组:何鑫副研究员、肖俊敏副研究员、王银山副研究员,该组的主要研究传统科学计算应用的并行和优化,如激光聚变、全球气候模拟、大规模图计算等研究方向。
- 数据科学组:姚二林副研究员、张春明高级工程师,该组主要研究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和基因数据分析。姚老板热爱篮球,实验室几乎找不到没有和姚老板打过球的。该组和计算所内其他生物信息团队不同,不搞算法研究,只是把生物信息和机器学习作为高性能计算的一类应用。
- 存储系统组:邢晶副研究员,该组主要研究存储系统软件。
- 系统互联组:王展副研究员、邵恩副研究员,该组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的部件互连网络。
- 新型结构组:臧大伟老师,该组主要研究In-memory processing、RISC-V、光计算等新结构。
- 技术平台组:主要从事产业化工作,以各种项目的工程开发为主。
- 算法应用课题组(Bioinformatics and Green Network Laboratory):http://ear.ict.ac,张法研究员团队成果很多,另外张法老师非常和蔼。团队从事生物医学显微图像处理和高效能数据中心方面的优化和算法研究。导师有刘志勇研究员、张法研究员、万晓华副研究员。
实验室中的很多博士都挂在孙院士名下,孙院士每周都开论文讨论班,他的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并汇报情况。另外有些学生会被安排到曙光公司实习,在曙光公司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帮助很小,不是很有意义,不过待遇会更高。计算所部分分所的学生也挂在中心,但与中心完全无关,包括顺德分所负责人陈冰冰老师(PLC)的名额。
1.4. 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
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smart-core,原多核处理器组)由范东睿研究员负责,范东睿2005年毕业于计算所,团队是从范老师毕业后从零做起,最初隶属于前瞻实验室,名为众核前瞻性研究组,之后转到体系结构国重,2014年并入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2016年成为独立部门,现在已经发展到近百人规模,自2005年起,一直在不断壮大,也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方向聚焦在众核体系结构研究方向,从最上层的微体系结构定义、软件模拟到硬件实现物理后端最后流片,一整套的流程在多核处理器实验室都有,因此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总体上比较杂,工程研发能力相比科研水平更加突出。团队在2010年成功研发的高性能众核处理器Godson-T,曾于2011年被国际处理器设计领域权威杂志《Microprocessor Report》评为“全球十大服务器处理器”之一,是唯一非美国研发的产品。2014年研发的面向高通量视频媒体处理的DPU芯片,是面向视频处理领域的专用众核加速器。计算所有芯片流片能力的团队目前只有龙芯团队(微处理器研究中心)、陈云霁团队(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以及此中心,中科睿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高通量计算中心团队下设处理器结构实验室(叶笑春)、应用计算实验室(尤海航)、超导计算实验室(唐光明)、郝沁汾组4个团队。安学军老师和张志敏老师分别是中心的芯片设计总工和系统设计总工。
中心导师包括范东睿、唐志敏、张志敏、安学军、尤海航、郝沁汾、叶笑春、唐光明、张浩、王达、吴东东、李文明、曹华伟、关镇、严明玉,其中唐志敏、张志敏都是当年的龙芯三剑客,只不过是这两个大导师由于当年的各种原因从龙芯剥离出来,范东睿在读博期间也参与了龙芯1号和2号的设计。叶笑春老师是处理器结构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内包括郭南、曹华伟、李文明、严明玉等组长老师;尤海航、唐光明、郝沁汾老师均为引进人才,分别主攻分布式并行计算、超导计算和RISC-V,孙院士的一部分学生也在中心培养。唐光明老师是超导芯片专家,负责的项目是中心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合作单位半导体所、微电子所等做超导底层实现,团队做超导芯片,从电路版图做起,因为没有适应超导芯片的EDA和工具,因此一切从头来,不过进展还算顺利。尤海航老师团队适合读博,不适合读硕士,研究方向比较适合数学专业学生,但尤老师对很多事情有独特的看法,在与老师平时交流时要特别注意,团队成员包括关镇老师。郝沁汾老师组主要做RISC-V芯片体系结构。还有一些小组搞比特币、矩阵乘、CNN等方向,不过都是点缀。中心每周三下午研究生讨论班。实验室内研究型和工程型项目都很多,学生主要由公司员工指导,每名学生都会参与项目,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基本上会从概念到流片走一遍芯片设计全过程,但工程还是最重要的部分。实验室没有硬性加班要求,但在项目特殊时期或者有延期情况时会有小团队形式的加班。由于课题比较多,实验室的学生补助水平也是相对较高的,经常会有各种奖金,包吃包住,国科大600+所里1100+项目补助,研一下学期开始打卡考勤,一天有额外50补助,研二开始工作日上班,早8:30-18:00,研二下学期开始能拿到3600(顶薪3000+国家600);博士生待遇更高,4000-6000均有可能,学生待遇在计算所中排前列,学生生源好,实力都较强,出路不错,工资都比较可观。范老师为学生和员工在环保园租房,研究生研二回所后,在青年公寓和环保园都留有免费宿舍床位。学生一般工作日住环保园,周末回青年公寓。中心团队人员年轻化,实验室氛围融洽,范老师支持年轻人努力拼搏,独当一面。中心适合微电子、电子专业及想做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的学生,主流方向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不太适合软件工程专业或者不想做体系结构方向的学生。
1.5. 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
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http://acs.ict.ac)是从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独立出来,2011年起挂靠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成为正式独立部门,实验室主任是包云岗研究员(YUNGANG BAO),副主任是詹剑锋研究员。中心目标是研发先进的数据中心计算机系统,承担了来自华为公司的一系列合作项目,不过云计算、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的方向研究难度不小,对论文发表要求也较高,中心的学生也都很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另外,博士生整体的在学时间也偏长,毕业难度较大。
中心下设:
- 系统结构实验室:主任为陈明宇研究员(陈明宇个人主页--Advanced System Group),陈明宇老师负责内存组,研究方向是主存储器的系统结构,包括内存的访问、组织、管理以及访存密集的应用优化,成员还有刘宇航副研究员;张文力高级工程师负责网络系统组/数据中心网络组(网络系统组-- 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工程,刘珂副研究员负责组内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操作系统、协议栈、虚拟交换机(如Open vSwitch),能力较强;张科高级工程师负责硬件组,主要是硬件加速,负责教学和工程,成员包括常轶松高级工程师;唐丹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性能处理器I/O系统及超低功耗SoC芯片研发;另有安全组。旧网站:http://asg.ict.ac。整个实验室比较偏工程。
- 软件系统实验室(http://prof.ict.ac):主任为詹剑锋研究员,副主任为王磊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标准,从事数据中心的Benchmarks与操作系统、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研究,首席科学家是施巍松研究员,组长包括罗纯杰、高婉玲、张帆。
- 数据系统实验室(存储系统组,存储系统组----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为熊劲研究员(http://acs.ict.ac/storage/people/jinxiong_zh.html),副主任为蒋德钧副研究员,实验室职工老师缺乏,学生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另外研一时每周也需要大部分时间回所参与项目任务。
- 前沿系统实验室:主任为包云岗研究员,组内导师还包括刘兴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数据中心系统架构、软件栈的设计与优化、系统性能建模与评价,团队常年承接华为各大部门和阿里的合作研发项目,工程压力较大,标准也比较高,未来几年将专注于RISC-V,研究生招生比较看重学生的FPGA & verilog能力,组里的各位老师在中心的学生群体中评价都很高。包云岗研究员在国际国内学术圈都很活跃,常年担任四大顶级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在科研、行政和社会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每周保证开一次组会组会,而且会尽可能帮助学生争取利益。刘兴武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分布式计算理论、概率论、数据挖掘算法与理论,学术水平很高,2017年在FOCS上发表了论文,对学生很尊重。王卅副研究员(https://sooner.github.io)的研究方向是云计算、操作系统、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近几年与阿里、腾讯、美团均有合作项目,实习机会较多。组内成员还包括赵地副研究员、解壁伟等。
1.6. 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
原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控制计算实验室,韩银和老师是实验室负责人。
- 韩银和研究员负责VLSI与容错设计研究组,研究方向是智能芯片、机器人操作系统。
- 胡瑜研究员负责自动导航系统研究组,主要做自动导航、无人驾驶、算法硬件加速。
- 陈晓明副研究员主要做深度学习软硬件设计、电路与系统结构EDA算法,是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学者。
- 王郁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集成电路设计,物理设计EDA工具,硬件安全。
2.0. 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http://www.bigdatalab.ac。2013年筹建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之前叫网络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科天玑公司(http://www.golaxy)就是实验室。计算所网络数据实验室在学术方面很能灌水,同时工程项目比较多,因此保研时生源很火,就业前景很棒,做的东西有点杂,可以说是跟着项目走,除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网络舆情分析以外,还做各种应用开发项目,有些务虚,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实际没那么有用,不少项目都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也是目前大数据舆论热潮的结果,不过这样学生的成果比较多,简历比较有吸引力,另外实验室管理比较严,基本不能出去实习。实验室待遇不错,之前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纯做工程的,工程压力非常大,研究方向就是什么火搞什么,很适合读完硕士出去就业,另外实验室的等级观念强。
网络数据实验室里的学生不分导师,所有的学生由实验室主任指定一个固定老师统一分配到各组里,因此学生可能在导师的组里,也可能在其他任何老师的组里。实验室之前的学术氛围很淡且博士毕业要求非常高,因此博士很少。网络数据实验室的博士培养方式一般是:硕博连读生或直博生入学后,第一年与中科院的其他学生一样在雁栖湖校区集中上课,第二年被分配到项目组中全力做工程,做3-4年工程后,进入基础研究组进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并达到毕业要求后方可毕业。博士生在做工程期间主要根据项目组的工作内容确定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如果中途项目组组长跳槽离开计算所,就会比较麻烦,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基础研究组发过不少顶会论文,有很强的科研和工程实力,为申报院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实力很强大的论文写作团队,目前由实验室具体工作负责人郭嘉丰研究员领衔,靳小龙研究员一起负责实验室的学术工作,因此可以在这个实验室读博,虽然不像体系结构国重那么容易毕业,但是即使读博,研究方向的就业面仍然很宽。
2.1. 数据智能系统研究中心
数据智能系统研究中心(部门介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0年,研究中心负责人沈华伟研究员(http://www.bigdatalab.ac/~shenhuawei/),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媒体计算、网络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是国内社会计算方向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在Science、PNAS等学术期刊或WWW、SIGIR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由副主任刘悦老师、首席科学家刘欣然老师、高级工程师俞晓明老师组成,协助中心负责人管理实验室。研究中心主要人员来自原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面向国家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重大需求,研制网络空间智能感知系统、智能引导系统、群智决策系统、社会模拟器等数据智能系统或科学装置,带动数据科学、网络科学、社会计算、认知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
研究中心主要由三大部门组成,分别是:基础研究部、核心系统部和专项任务部。
- 基础研究部:负责研究中心的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老师有孙晓茜、曹婍(dblp: Qi Cao (disambiguation))、徐冰冰(dblp: Bingbing Xu)等青年骨干,成员主要由博士研究生组成。
- 核心系统部:负责中心核心系统研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重要纵向课题的申报。系统部主要负责老师有王永庆副研究员(http://www.yongqwang)、刘盛华副研究员(Shenghua Liu - Homepage)和薛源海高级工程师。系统部成员包括庞亮(http://www.bigdatalab.ac/~pangliang/)、高金华等青年科研骨干、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是一个集技术研究、系统研制为一体的综合性团队。
- 专项任务部: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成员以员工为主,负责国家重大任务和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践。部门主要负责老师包括尹芷仪高级工程师、史存会、刘晓娜。科研处王元卓研究员依托专项任务部开展知识图谱、社交网络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研究。
2.2. 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网络技术研究中心(http://fi.ict.ac)是历史比较悠久的部门,科研和工程实力都不错,不过研究方向不算是工业界主流,所以不是热门实验室,保研和考研难度都不是太大。实际做项目时从事的工作会比较杂,可能与方向有一些相关就会做。在怀柔集中上课期间大概一两个月回一趟所里开组会,平时一般也不会布置什么工作。包括以下课题组:
- 网络体系结构与系统课题组:李振宇老师组的研究方向是互联网体系结构、内容分发网络,成员包括武庆华老师、王阳老师。姜海洋老师组对操作系统和算法基础要求较高,科研强度和工程任务量都较大。关洪涛老师组主要搞偏向路由器的方向。张广兴老师组主要在南京做工程项目。
- 智能网络与系统课题组:张玉军老师组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下一代互联网,偏向网络安全方向,成员包括王淼老师。
- 移动互联课题组:刘敏老师组的研究方向是移动计算、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
- 互联网基础技术实验室:李晓东研究员是主任,与CNNIC共建。
- 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创新工场—计算所区块链与分布式应用联合实验室):孙毅老师是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是区块链、互联网视频分发、网络测量、数据中心网络,成员包括张瀚文、于雷老师。李忠诚老师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 金融大数据分析课题组:宋新波副研究员负责,研究方向是金融科技领域大数据分析、信息内容安全,主要使用Python,对数学要求较高。
2.3.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http://mcpd.ict.ac。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移动计算与智能通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4G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与计算所中任何一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都没有重叠。这个实验室搞嵌入式、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向,总体来说实验室工程压力很大,并且学生在科研方面需要更多的自我激励,另外实验室整体断网(自备流量卡开热点)。无线中心在公关楼(计算所二部?),学生会被派去帮忙。保研和考研难度都较低。xxx研究员下分三个小组,研究方向分别是边缘计算(多级计算)、缓存、编码。无线中心主要是面向工程研发,为计算所其他科研团队提供资金基础。
2.4. 专项技术研究中心
为配合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而于2014年组建的部门。老师包括毕经平、徐勇军、姚萍、郑天垚、安竹林、黄建辉、王琪、李超、赵二虎、王飞等。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一般是未来互联网,硕士生的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确定,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异构数据融合、网络监控与安全、数字信号处理。毕经平研究员是中心主任,主要做网络测量等,实力很强,老师也很不错,保研和考研竞争都比较激烈;徐勇军正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传感网感知信息融合等,与网络数据实验室有合作(中科海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hitocas);姚萍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系统;郑天垚老师主要做空天信息处理方面的工程;安竹林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深度神经网络自动生成与优化;黄建辉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移动机会网络;王琪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强实时无线网络、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无人系统智能组网;李超老师的研究方向是边缘智能、网络接入;赵二虎老师主要做网络通信方面的工程;王飞老师研究方向是可追溯数据融合、序列数据挖掘与分析。研究内容类似自动化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软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整体比较忙,研一时需要经常回所。这个实验室主要做工程,所以就业不错。
2.5. 分布式系统研究中心
分布式系统研究中心由原计算机应用中心、泛在计算中心和无线中心的部分研究力量重组形成,中心瞄准IT3.0万物互联时代分布式计算发展的大趋势,研究和建设下一代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以推进信息高铁试验场建设为核心任务,研究分布式计算系统架构原理与方法、分布式系统软件、协议和编程范式等,中心分为5个小组:
- 控域系统组:主要研究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智能计算架构、分布式隔离机制、分布式编程方法和边缘计算系统,组里招生导师有徐志伟研究员和彭晓晖副研究员,该组主要做学术研究和新技术的系统原型。
- 联邦云系统组:主要研究跨域、跨云的分布式算力管理方法和分布式云计算系统,该组由唐宏伟老师负责。
- 无服务计算与分布式可信数据系统组:主要研究基于Serverless的编程方法和区块链应用技术,组里导师是赵晓芳正高级工程师。
- 通信与边缘计算融合组:研究边缘网络中计算与通信融合相关技术和系统,组里招生导师有田霖研究员、王妮娜副研究员、王园园副研究员,该组主要偏向无线通信方向。
- 大数据监督系统组:主要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纪检监督方法和系统,该组由方金云正高级工程师负责。
3.0.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视觉信息处理与学习研究组(http://vipl.ict.ac,下设人脸组、手语组、视频组、视觉建模组、情感计算组、视觉场景理解组、多模态生物特征组、多媒体计算与多模态智能组,中科视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seetatech)
- 医疗影像、机器人与分析计算(MIRACLE奇迹)研究组(http://miracle.ict.ac)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组(http://mldm.ict.ac)
-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http://nlp.ict.ac,机器翻译研究组,橙译中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http://www.torangetek)
- 图形学与可视化研究组
- 智能科学研究组(http://www.intsci.ac)
- 大规模知识处理研究组(中科国力(镇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知识网格研究组(http://kg.ict.ac)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页:http://iip.ict.ac)经历过很多波折,计算所的几次剥离对这个实验室的影响都很大,高文去北大、2006年实验室冲击国重失败都对实验室的影响不小,不过科研实力仍然还是很强的,无论考研还是保研一直都是竞争最激烈的实验室。实验室里部分组研究方向很理论,部分组偏向应用(可能要在老师开的公司里从事科研工作),但是整个实验室的研究内容都对数学要求普遍很高,研一需要选择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作为必修课,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不适合在这个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定位是科研学术,因此很适合读博搞科研。智能信息实验室的待遇在所里偏低。
- 视觉信息处理与学习研究组(VIPL)在科研和工程方面都做的不错,由陈熙霖研究员和山世光研究员共同负责,主要做人脸和生物特征识别。VIPL组的论文要求很高,国际学术交流很多,缺点是预期毕业时间偏长,因此读博要做好长期战的准备,总体是论文很强的一个组,博士生毕业去向以出国做博后为主,人脸组同时兼具工程性,成立了中科视拓公司,其他组的工程性不太强,去向主要是国内普通高校。
VIPL组并不像自动化所李子青团队和谭铁牛团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上亿估值并能产生实际价值的公司,因为研究组不追求工程化应用研发,也不希望把研究生变成企业研发工程师,但研究组与企业的合作非常多,包括银晨科技、华为、百度、三星、欧姆龙等,学生主要为这些企业合作项目设计算法,具体实现是由企业研发力量完成的。通过这些企业合作,研究组的人脸识别技术被成功转化并广泛应用,包括上海世博会、百度寻人、多个国家和省部级身份证明查重系统(全球最大规模)等,华为也在手机等终端上采用了研究组的相关技术,手势识别组基于Kinect的手语识别系统,曾两次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代表性合作研究成果,赴微软总部进行全面展示。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组在顶级论文(特别是会议论文如CVPR、ICCV)发表方面,虽然总量没有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但相比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的大体量,VIPL组并不逊色,另外组内王瑞平研究员(百度网盘 请输入提取码,提取码: mtjy)获得过CVPR2008的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 Runner-up奖(自动化所未获得过此级别奖励,另外清华艾海舟老师组比VIPL强,获得过CVPR的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蒋树强研究员负责的多媒体分析与检索研究组是研究方向比较独立的团队,实力同样不错。VIPL组内导师还包括常虹、韩琥、王树徽、阚美娜、许倩倩、李亮、闵巍庆、宋新航、张杰。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技术实验室(CVMT)与VIPL组是同源实验室,部分老师的团队属于VIPL组。组内研一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由数学科学学院开设的数学专业课程,如泛函分析、复变函数等。
研究生复试笔试中考察数学、语文、英语以及机试,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基础;英语和语文没办法准备,包括阅读理解、选择题、英译汉、汉译英;机试5道题中,前2道简单,第3道中等难度,后2道最难。
- 人脸组:组长是阚美娜副研究员、山世光研究员,成员包括张杰副研究员。研究组成立了中科视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seetatech),用于产业转化,部分在读学生也参与到公司的项目中。
- 手语组:组长是陈熙霖研究员。
- 视觉建模组:组长是常虹研究员,成员包括马丙鹏副教授。
- 情感计算组:组长是曾加贝博士、山世光研究员。
- 唇语识别组:组长是杨双博士、山世光研究员。唇语识别数据集LRW-1000:http://vipl.ict.ac/view_database.php?id=14,《机智过人》:http://vipl.ict.ac/view_news.php?id=121。
- 视觉场景理解组:组长是王瑞平研究员。
- 多模态生物特征组:组长是韩琥研究员。
- 媒体学习与知识推理组:组长是王树徽研究员、黄庆明教授,成员包括李亮副研究员、许倩倩副研究员。
- 多媒体计算与多模态智能组:组长是蒋树强研究员,成员包括闵巍庆副研究员、宋新航副研究员。
- 医疗影像、机器人与分析计算研究组(Medical Imaging, Robotics, Analytic Computing Laboratory & Engineering,MIRACLE奇迹)成立于2018年6月,主要成员包括肖立副研究员、韩琥副研究员(合作),研究方向是医疗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学、医疗影像分析计算。
- 何清研究员所带领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组(MLDM组)在并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面也极具特色,这一组分拆自智能科学研究组。何清研究员主要负责课题组的总体管理工作;罗平副研究员负责富文本认知理解小组,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抽取,主要负责产业化落地工作,曾是包括庄福振、敖翔老师在内的团队多名成员的辅助指导老师;敖翔副研究员(Ao, Xiang-ICT, CAS-Homepage)负责智能金融小组,研究方向是面向金融相关应用的文本挖掘和行为挖掘研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科研思维缜密,与学生共同奋斗在科研一线。发A类论文可以获得论文奖金。
- 冯洋研究员负责自然语言处理组的各项工作,整体处于良好的上升势头,与腾讯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在科研论文和工程方面都具备实力,学生就业不错,因为组内项目不少,对编程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而且NLP是热门方向,就业自然不会差。团队每年都经常会发表ACL等领域内顶会。组内的学生都很努力,能够自我push。
- 图形学与可视化组由李华研究员负责,对矩阵论等数学知识要求较高。
- 智能科学研究组由史忠植研究员负责,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各类工程项目都有涉及,比较博杂,管理比较严格。
- 大规模知识处理研究组(中科国力(镇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由曹存根研究员负责,曹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知识库与软件工程,团队主要做前端开发等工程项目。眭跃飞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数理逻辑与形式化方法、谓词逻辑,是纯理论的研究方向,指导名下博士。老师还包括王石副研究员、符建辉。
- 知识网格研究组由诸葛海研究员负责。诸葛海老师对实验室所有学生的管理和限制具体到了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在此团队中读研需要自己努力找到研究方向才能顺利毕业,因为团队的研究方向不够明确,老师可能也无法给出特别有效的科研指导。组内老师包括孙晓平副研究员。
3.1. 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
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月,由原普适计算研究中心、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体系结构国重物端系统研究组合并成立,会从芯片、系统、网络、应用等不同层面来实现一个物端生态系统,中心主任是陈益强研究员,副主任是崔莉研究员,徐志伟研究员负责中心的整体方向规划。包括:
- 感知计算课题组:中心主任是陈益强研究员。纪雯老师研究方向是信息编码与多媒体通信网络,涉及视频编码、视频传输、无线视频通信、信道编码、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网络经济、信息论和优化方法、社交媒体、泛在计算等,研究方向理论。谷洋老师研究方向是无线定位。二部/中科辅龙公司唐卫清研究员、何涛副研究员的招生名额挂靠中心。
- 人机交互课题组:王向东老师为组长,以前做过手语翻译、爱心小屋、情境感知、科技助残,现在主要做声音事件识别、深度学习工程、弱监督和无监督学习,同时指导钱跃良老师的学生。团队还包括刘宏老师。
- 移动智能(嵌入式系统)课题组:每个老师都是独立团队,以工程为主。朱珍民老师做生命体征与环境情境感知计算、健康移动和穿戴式计算技术;叶剑老师做面向大数据交易的数据挖掘、情境感知、智能终端应用研发;罗海勇老师做全空间定位、基于众包室内地图构建、传感器网络。
- 物端协同计算课题组:梁英老师主要做大规模数据分析挖掘工程。史红周老师做嵌入式系统、Web工程、区块链,主要做公司。
- 传感器网络课题组(http://www.easinet,北京中科天合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zhongketianhe):主要搞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负责人是崔莉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传感器器件研制、组网协议、系统软件设计、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做出的成果偏重于系统,也有论文输出,而且质量都还不错。团队还包括赵泽、黄希等老师,对学生都很负责,指导认真,态度也都较为和蔼,赵泽老师主要负责公司运营。往届学生就业都不错,主要就业去向有电子类国企、网络类外企,也有部分去互联网公司和银行。
- 智能图形处理(Geometry Learning):高林副研究员是博士生导师,在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三维计算机视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学术上有国际影响力,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亚洲图形学学会青年学者奖称号,所指导学生具有很强能力,很多同学拿过国奖,指导的博士生均发表过SIGGRAPH论文,硕士生毕业前绝大部分都有A类论文发表,与国际名校和国内大厂均有较多合作,高老师也会推荐同学去大厂实习、工作。多名本科生在高老师组实习,在其指导下发表过ACM SIGGRAPH\TOG、 CVPR、AAAI等多篇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领域CCF A类论文,并拿到了国外名校的offer。
- 生物/医学信息学课题组:赵屹研究员(http://bioinfo.ict.ac/~biozy/)很支持学生的个人想法和理想,主要做公司,学生在团队开办的精准医疗领域公司(北京中科晶云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gene.ac)里学习,方向是医学组学数据挖掘分析、生物复杂网络、非编码基因预测功能注释、遗传病及肿瘤组学等。赵屹老师研究组偏向于基因芯片、微电子。
- 物端计算系统实验室(http://www.things.ac,中科物栖(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Jeejio):http://www.jeejio):成立于2015年,主要涉及物联网、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实验室主要工作偏重工程研发。实验室主任是徐志伟研究员,负责人是张磊研究员,张磊老师都会参与实际的编程开发工作,现在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物端系统创业。李栋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物联网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系统(中科海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刘成副研究员(https://liu-cheng.github.io)的研究内容为FPGA可重构计算、定制计算在物端和边缘计算系统中的应用,是中科院海外引进人才。首席科学家是Intel中国研究院前首席科学家王元陶(Randolph Y. Wang,Randy Wang,Randy Wang),研究移动微型低功耗芯片集成,例如将芯片集成在小蜜蜂这样的昆虫上(http://www.csdn/article/2014-04-09/2819225-Intel-Randolph-Wang)。
- 计算所济宁分所(云合网:http://www.yunho,北京智城中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钱跃良老师和陈援非老师负责。
这个实验室的保研难度不高,考研难度不小,大部分组的学生读研时的待遇也非常不错。因为这个实验室主要做工程,而且实际上与网络数据实验室做的东西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就业不错。
3.2. 前瞻研究实验室
前瞻实验室包括跨媒体计算课题组、生物信息卜东波/孙世伟课题组、生物信息pFind课题组、生物/医学信息学课题组、算法与复杂性课题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组、人体运动仿真研究组、可视计算课题组、分布式与云计算课题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室里的很多组都曾经属于原计算所软件室或JDL。前瞻实验室每个组的情况都相差很大,可以认为是一个研究组联合国。前瞻实验室中的部分组博士毕业的要求非常高,有的组非常自由,可以自行了解。前瞻实验室中很多组对数学的要求也很高,部分组是做纯理论的。计算所技术发展处处长刘新宇老师、宁波分所负责人黄晁老师(IC设计)的招生名额也在此实验室。
3.2.1 跨媒体计算课题组
http://mcg.ict.ac。跨媒体计算组(杭州中科睿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搞互联网虚假伪造检测,包括谣言检测、图像视频的生成和检测、文本生成等,科研和工程做的都不错,组里的气氛非常融洽,老师也不喜欢push学生。组里的老师都实力很强,组内导师包括曹娟、唐胜等,李锦涛副所长的很多学生也在这个组里。跨媒体组里做传统视频编解码方向的老师已经较少了,曹娟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交媒体计算和自然语言处理,具体是微博谣言、新闻线索以及社交媒体的隐私保护;唐胜老师做视频内容检测,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
3.2.2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组
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http://vr.ict.ac)的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图形学与可视化,里面的很多学生都在实验室老师开的公司里做事,以前就业非常不错,不过一直在下滑。实验室目前的负责人是王兆其研究员,另外还有毛天露、朱登明、蒋浩等老师。实验室需要学生同时具有物理基础和很强的编程能力。
3.2.3 可视计算课题组
可视计算课题组包括代锋、李淳芃、马宜科、赵强老师,研究方向包括全景相机、全景视觉分析、三维感知与可视化。代锋老师做计算摄影学方向,涉及光场、图像;李淳芃老师主要做三维感知与可视化;赵强老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内容分析。
3.2.4 人体运动仿真研究组
人体运动仿真研究组(http://humanmotion.ict.ac,北京中科天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夏时洪研究员负责,研究方向是人体运动仿真、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实力很强,工程压力很大,要有较强的实力和抗压能力才能报考他。
3.2.5 量子计算与算法理论实验室
http://theory.ict.ac。算法与复杂性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交网络、通信复杂度、博弈论、组合优化、图论、在线算法、量子计算、决策树复杂度、分布式计算理论、算法平滑分析、密码学基础、随机性与去随机化、机器学习等。孙晓明研究员是姚期智的学生,从清华交叉院毕业。如果学生热爱纯理论的算法研究、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加入这一团队是不错的选择。组里的老师还包括张家琳研究员,张家琳研究员也毕业于清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师,平时与学生聊天打招呼时,经常出一些算法题考大家。团队成员还包括田国敬副研究员。
3.2.6 生物信息
实验室有2个独立的课题组与生物信息相关,压力较大,研究方向总体看来也比较小众。读博要努力,另外读博与否要与导师事先谈好,不然学生自己会吃亏,导致延期。生物信息组整体还是偏向科研,大部分学生不是出国读博就是在组里读博。http://www.bioinfo。
3.2.6.1 生物信息卜东波/孙世伟课题组
卜东波研究员(http://bioinfo.ict.ac/~dbu/)水平很高,主要做算法设计与分析领域教学,讲课很受学生欢迎,性情刚烈。组内还有孙世伟副研究员。卜东波老师研究组偏向于算法设计与分析、SAT求解。
3.2.6.2 生物信息pFind课题组
贺思敏研究员(http://pfind.ict.ac/people/hesimin/Chinese/default.htm)负责pFind课题组(http://pfind.ict.ac)。对算法和软件工程能力要求很高,与外单位合作发表过Nature Method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组内还有迟浩研究员。在团队里读硕士需要有很强的能力,因为入学时老师会与学生签订协议要求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这就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达到要求,否则无法按时毕业。
3.2.7 分布式计算课题组
原织女星网格团队,组内老师包括李伟副研究员、刘淘英副研究员。组里偏向于工程,主要在公司里做区块链、GPU数据库、教育信息化软件。
3.2.8 存储技术实验室
就是中科蓝鲸公司,许鲁老师是实验室主任,同时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依托于此,主要搞海量数据存储硬件,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存储研究和产业转化方面确实是首屈一指。它与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存储系统组的研究内容有一些交叉,不过这个研究中心因为是企业,所以更注重工程研发,主要是做块设备,而后者同时关注学术和工程两方面。主要面向产业应用研发,用他们实验室里的人的话说,就是在公司里做实验室的事。实验室不在所里,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枫华景园5号楼清枫商务中心二楼,六道口附近。导师有博士生导师:许鲁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建刚副研究员,具体的学生指导由各位课题组长进行,老师都很严谨,对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基础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自我指导能力。中心每年招4个人左右,一般一志愿和所内、所外调剂考生一起复试。这个实验室比较严格,因为离开工位半小时以上就会被老师严厉批评,主要看你能不能适应这种文化。中心的工程任务比较重,因此以工程任务为主,科研方面不太看重,老师们总体上也不喜欢想读博搞科研和出国的同学。
3.2.9 焦臻桢组
焦臻桢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无人系统网络协同;物联网;区块链。
4. 联想研究院
贺志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博导。
芮勇: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博导。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简要介绍(网上汇总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29032295h130930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