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17
中国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06年6月21日海淀区召开海淀创新大会,出台系列举措,打造创新型海淀。这一系列讯息告诉国人,科技创新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中国科技创新未来路在何方?国家战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创业型”的科技工作者应具备何种心态?
????7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先生将做客搜狐,与网友共同探讨中国科技 创新 问题。以下是访谈实录:
????? 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领导这个潮流,领导这个产业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IT和软件业的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先生,和搜狐网总编助理阳光先生。我和马向阳先生将联合主持,与倪先生共同探讨中国创新发展,尤其是IT和软件方面的创新问题。首先请教倪老师一个问题,前不久举行的“海淀创新大会”,里面提到要重点发展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提升跨越。那么您对IT和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是如何看的?
倪光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认为对于IT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IT的核心技术,主要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很快地赶上,我们就能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不仅是“制造”,我们还要掌握核心技术。“海淀创新大会”这样的提法很及时。
主持人:您认为“核心技术创新”是否对国家的综合实力起决定作用?
倪光南:核心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制造业”我们是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受到别人的控制,为什么核心技术重要?举电脑领域为例,全世界做电脑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为做CPU的,像英特尔还有AMD公司,为做软件的像微软等一些公司打工,这些PC公司的利润和做CPU和软件的没法相比,是给他们打工,他们掌握产业的领导权。因此谁掌握核心技术,谁能领导这个潮流,领导这个产业!现在又讲到信息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对信息安全非常重要,最近有一个软件叫WGA,微软公司把这个软件作为紧急的安全补丁,下载到用户机器,用户每24小时会把电脑里的信息传给微软公司,微软公司说这是为了检查正版等等。如果定时的,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的信息传出去,这肯定是一般用户不希望的。这表明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你使用的信息设备,你的控制权可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
??? 主持人:您当时在海淀创新大会上提到“创新产品要产业化”,可否具体说下这个观点?
倪光南:我们提倡自主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品,它的好坏,是不是真是好的产品,好的创新,一定要用市场来评估,看它的效益。如果你不能实现产业化,不能取得效益,即使你说这个创新很好也是没用的。我们希望创新对于我们经济,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真正能够起到作用,我们强调产业化,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最好的评估标准。
国家要扮演“主导者”的角色 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阳光:倪教授我一直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今天从网上看到最新的消息,国家提出一个新的精神要扶持集成电路的产业,这是作为18号文件。我特别关注您本人,一直在呼吁自主知识产品的I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商业化。在这块您认为从一个大国战略来说或者从技术立国战略来看,您认为国家和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倪光南: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包括和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在讨论,国家对于自主创新来讲是营造环境,包括政策环境,这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中关村还是很好的创新的源泉,和硅谷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美国硅谷每天有好多新的创新发展起来,我们有差距,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整个的环境,这个氛围,包括各种政策和各方面的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重大的方向,重大的项目,一些战略意义的项目,通过国家来进行主导,这是一般国家,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的。中国有很多经验,像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都是这样的。美国有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把美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一下子快速提升了,在信息领域达到领导地位。美国对非常至关重要的,对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项目是国家主导的。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在中国条件下产学研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方方面面的创新,国家要主导最关键的,不是个别企业能做的重大战略方向。
主持人:我们一直讨论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前不该海淀创新大会提出的具有的措施和一些宏观制度,您是不是认为我们这是很好的开端?
倪光南:首先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提出自主创新,战略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导向。包括引进就知道不能单纯引进,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很多数据表明,我们在引进后,用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很少,对于消化吸收再创新,过去没有注意。国家整个战略决策确定了以后,还需要有制度创新,还有相应的政策的支持。这样中国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看到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在自主创新指导下,会加速这个发展。
??? 阳光:前不久一直在关注2006年尤其是上半年以来发生的电信设备的供应商一个大的产业整合,这里也碰到技术背景在里面,比如3G的问题。中国的很多企业,像您刚才提到硅谷和中关村差别,除了时间落后以外,是不是国家产业政策需要一些反省的地方。通过我们的调查,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像华为、中兴包括联想等中国IT企业开始慢慢走出海外的时候,发现这方面国家战略几乎是一片空白,倪老师您曾经尝试过交换机的研发,请您谈两点,第一个,您认为这是不是冬天,第二个这个冬天来临,对国内优秀的本土尝试产业化发展的企业来说是不是要做一些准备?
倪光南:每个产业有上升的或者停滞,甚至某个时期是冬天。整体来看比如华为、中兴,的发展非常快,最重要的是有中国市场。中国的优势就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大,中国企业处在一个很好的阶段,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现在看技术水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没有多大的差别,国内市场多少有自己的优势,有时候可以充分获得国内市场的支持,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更加有优势。就像你说的大的巨头的整合,对国际竞争格局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市场远没有饱和,我们有这两个市场比一个市场更好。华为、中兴也是在中国通信市场支撑之下,发展壮大了,然后我们在国际上看到他们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通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中国这些企业到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而且我们有一种感觉,不要认为中国做了袜子,做了鞋,做了衣服,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觉得难与中国竞争,现在中国慢慢地会做通讯设备,做其他高技术产品,国际上也感觉竞争力非常强,我们现在的家电已经非常强,包括更高档的产品,软件等等,都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完全可以达到这步。
?? 阳光:我们还是关注到一个老的话题,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IT战略包括互联网,国家战略非常清晰,因为不同的文化体制下,对于一些核心的技术产业的扶持方式也是不同的,从您角度来看,如果比较欧美一些国家,在国家战略制定执行方面,有什么差距?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描述?
倪光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了,这个规划用了很长的时间充分发动全国各方面的参与,是全面的,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计划。国家最近又发表了2000年6号文件,就是配套政策,有人叫60条,这60条很好。中国的问题并不是规划不行,政策制定的不如人家,而是我们落实力度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这牵涉到执法力度、法制观念各方面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 比如政府采购法是2003年生效的,但是我们知道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很多案例,像2004年政府正版软件采购,要求能用国产的,就要优先采用,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现在没有哪个违背政府采购法的受到批评教育,但是在美国,如果哪家公司违反政府采购,会受到非常严肃的制裁。最近出了一个事件,联想的17000台机器,美国政府安全部门不用,我们知道这是不公平的,因为CPU、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都是美国的,无非把它装起来,你没有理由说有安全问题。但是这也反映它的安全意识,因为信息产品的安全问题最重要。再看中国的信息系统有人感到担心吗?如果你的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等核心技术全部都是外国的,能安全吗?但很少有人考虑这个问题,似乎都很安心。像WGA间谍软件问题,外国媒体报道非常热闹,全世界报道都热闹,在中国看到媒体反映没有?基本上没有,不关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这个安全意识。当前来讲国家的规划很好,政策很好,政策能不能推动我们国家的创新是需要落实的,如果不能有很大的力度加以落实,我们的政策或者规划,它的实现不可能按我们预想的那样。
阳光:这种政策落实是不是也跟某些市场化管制的办法是配套的,我从这个行业里一直听到中国芯的神话,包括今年上海的造假事件,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我们在谈论对一些关系到非常核心的信息产业,国家是不是只是简单把钱投进去,而是没有更市场化的监管方式来推动核心技术产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倪光南:要创新需要在制度上创新,包括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也应该有所创新。举例来讲,现在很重要的领域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它能推动我们的软件创新,使大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世界上任何软件在开放源代码领域,都能找到相类似的,在开放源代码基础上创新,对软件发展非常有利,使我们不要从零开始,而是在一个世界先进水平上发展。但是支持开放源代码,怎么支持?开放源代码使全世界软件工作者在互联网上都可以协作,所谓的软件社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全世界软件工作者都可以共同参与,本来在互联网之下是非常理想的方式,但是怎么支持他,我们国家目前支持的科技计划需要有项目申报,然后我给你经费,这不适合开源软件。
??? 作为一个志愿者,可能白天在念书,白天在工作,到了晚上参与这个计划,做了很大的贡献,你怎么支持他?像这种情况在国外有基金会,民间的基金会给他支持,因为你做得很好,很有价值,我用你,给你奖励,做得好给你不会错,可是中国支持科技计划的资金还不知道怎么能够用来支持这类开发,很难把国家的科技计划作为一个奖金奖给开源软件,造成开源软件中国用得多,贡献少。我们也很惭愧,往往我们用得很多,但是反馈给社区,反馈给全人类的贡献不多,重要原因是找不到这样的基金会支持,国家想支持,也支持大学、研究单位,企业,但是对社区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支持。科技制度方面要支撑自主创新,当然也包括原来的科技计划的管理方面的加强、改进。
中国人适合“搞软件领域的创新”
主持人:倪老师在谈话里提到中国人适合搞什么方面的创新。请您结合一下国情和中国人自身的特点,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说一下中国人最适合搞哪些方面的创新,尤其在IT和软件业,突破口在哪里?
阳光:就像中国芯片一样,我们不断提到中国芯的神话,同时不断地破产,我们讲到跟您本人有关的敏感话题,倪老师为了某一个芯片的事情去科技部负荆请罪,很多网友特别关心。我们知道您这么多年一直呼吁国家对本土的技术创新的支持的科学家,您怎么来看待,可能技术路径与战略同样重要,我们分析不同的案例能够得到一些经验和惨痛的教训。
倪光南:中国适合什么领域的创新呢?可以换一个命题,中国人对于搞软件领域的创新是非常合适的,我很相信。中国在软件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非常有优势。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做其他的。现在中国的软件企业大多很小,很多都是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我们知道“重硬轻软”的观念过去有很大的影响,似乎硬件应该付钱,软件不该付钱。国家在2000年18号文件重点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这是很重要的产业政策,对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年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得很多,整个的软件产业在中国发展很快。
?? 人家经常说印度搞得好,印度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印度其他方面相对不是很发达,但是软件至少在外包方面,印度出口接近200亿美元。另外一方面我们看中国的软件产业和印度相比,最重要的差别,印度是一枝独秀,光是外包做得好,中国软件产业,比如从软件行业的十大领军人物,自主创新排行榜上,你可以发现,评上的中国软件企业的业务都面面俱到。像做操作系统的或者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做office,做各种应用软件的都有。有一类软件,是比较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是大家都要用的,叫基础软件。有些软件各行各业都不一样,中国有很多行业,你说不清有多少行业,这是应用软件。还有外包服务。整个软件行业可以按照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还有外包、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分成几块。
?? 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一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起来,中国软件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企业在做,我们看到中国软件在这方面有特色。北京的平谷区,他们的电子政务都是用国产软件做的,一个平谷区的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用中国自己的软件,这样的信息系统可以做得很好,很安全,没有“后门”的威胁。中国人在软件方面的创造性也不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和外国公司交换意见,他们也有类似的看法。比如今天有一个软件任务,有明确的技术规格,印度工程师可能做得更好,但如果一个软件任务,只有需求没有明确规格,中国工程师可能做得更好。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世界上有一个Open Office,是开放源代码的Office,大概有600万行代码,大家都可以去做。中国软件企业在Open Office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集成创新,推出了Red Office、普华Office、共创Office、新华Office、即时Office等等,但是有一家外国公司招了几十个印度软件工程师来做Open Office,过了半年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他们习惯了按照外包的做法,你提出具体规格严格地去做,让你按照需求自己去发挥,去创造,他不知道怎么去做。我们和印度的软件公司比,不能说印度软件公司一定比中国软件公司强。整体来讲,印度软件公司做外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好一点,如果从创新角度来说,中国软件公司可能做得好一点。我们有实践的证明。中国人搞软件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是适合的。集成电路设计相当于软件,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来讲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集成电路装备、设计工具EDA等等,但集成电路设计这部分在18号文件中当作软件。这些领域中国人非常合适,特别是做一些创新的软件,中国人在全世界肯定都是非常优秀的。
??? 中国软件业有望三五年内赶上印度
主持人:刚才您在谈话里提到中国人适合以软件创新方面为突破口,您也提到了印度软件公司,您之前有一个观点,中国软件业有望三五年内赶上印度,您对此说法有何依据?
倪光南:我到微软去过两次,我就想微软公司为什么那么强大,他现在是6万人,一年是400多亿美元的产值,等于两个印度,而印度有一百多万软件人员,微软很了不起。他和我们有什么差别呢?他的条件和我们是一样的,一台电脑连在网上,办公室不见得比我们好。中国有些软件企业条件不比他差了,那么我们差什么?
??? 举个例子,集成电路要赶上国外还是比较费劲,因为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即使水平相当了,但是大型的装备差了好几代。还有设计工具,我们基本上不能做。集成电路产业要赶上外国更难,即使设计好了,但你做不出来,你的装备是人家的,设计工具是人家的,受到很多的物质条件的制约。软件业就不同,在硬件条件方面我们有的软件园超过微软。中国现在已经有80万左右的软件人员,而且增长很快,用不了几年,我们的软件人员超过印度,很快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很适合搞软件,凭什么软件上不去。
??? 有些人的观点是,传统产业搞引进,第一步把设备引进来,然后再创新,他们不知道软件不需要这个阶段,软件与其引进,不如自己搞新的。像Google在96年的时候还是三个人的小网站。软件这些技术以前谁都没有,是全新的。将来中国软件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观念的问题。有些人不鼓励创新,不相信创新,首先是引进,首先是学习外国。现在全世界的各种软件技术,开放源代码都有,你还需要引进什么?阻碍软件发展的是旧观念束缚了我们。按照自主创新的思想,在政策环境上加以支持,我们有那么大的市场,赶上印度应该是没有问题。而且中国在软件的全面性方面目前已比印度强。只是中国的软件企业比较小,不够成熟而已。
阳光:您亲自考察过印度的一些企业?
倪光南:和印度企业有一些联系。印度自己也并不认为是软件大国,这是有些人宣传的,我们知道他们也很重视创新,包括做外包,现在也不是简单地做外包,而是在向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发展,例如提供解决方案,他们也在提升。外包是要搞,但是不要把它作为中国软件的主业,中国很多人主张搞外包,很多企业很成功,但是在整体中国软件产业中,软件和服务业外包占的比例不到10%。有些人不了解软件产业,把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道路搬到软件业,认为软件业应该是首先引进模仿的阶段,把外国的东西引进来,再学,学到我们会做了,再自主创新,这是笑话,他们不了解软件行业,因为他们没有做过软件,很难理解我们的软件产业。
阳光:倪老师您刚才提到中国的软件优势和国外的软件优势,在开发同样的软件项目的时候不光是个体差异,还有文化差异也有关系。以前老爱争论中国为什么大的软件公司出现,刚才提到这个问题,你知道复杂的项目一定是很强的协同、协作,不光是个人创新简单发挥的状态,你是不是觉得在软件文化里,中国也体现这种特点,有的时候单打独斗的现象,某种意义上有中国软件做大做强的现状?
倪光南:这方面和中国文化教育背景有关系。任何公司都是从小到大,软件公司也一样。我们有市场支持,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些优秀软件公司一定会做大,不是你想做大就做大,而是市场发展,效益提高的必然结果。而且软件公司到规模大了,会并购小的公司,外国大公司的发展都是这样的。我们不用刻意地追求要做大,实际上做强才能做大,一定要做强。我举了Google的例子,刚开始是几个人发展到现在,Skype也是几年前几个人搞起来的 。我们在合作方面不够好,这个可以不断学习和改进,关键是做强,要有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一个过程。当前对软件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软件有垄断,如果不给市场,再好的技术也没有用,特别是政府,最重要的支持是给市场。有市场,好的技术就可以不断地发展起来。比如Linux和Office软件,中国有国家支持的话就会有很好的发展。
“创业型”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型”人才要德才兼备
??? 阳光:互联网和软件结合起来,给中国更大的发展机会,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0年的发展,越来越回归到技术的原点,回归到软件,对年轻一代的网上创业,您个人是支持还是谨慎的乐观。
倪光南:应该允许他们创业。像互联网为什么现在很热,因为互联网对谁都是新的,老的更没有什么优势。对互联网,新是一个特点,几年以前往往什么都没有,对谁来说都是从零开始,特别适合于后发优势,中国很多年轻人在当前情况下,创业应该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创业,要有这个氛围,硅谷也是这样,允许失败,很宽容。创业并不是都成功,我们要宽容,当然会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发展壮大,最后变成大企业,鼓励创业,培养创业的文化非常重要。
主持人:刚才谈到您鼓励创业型科技者,这些“创业型”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何种心态?
倪光南:最近中国学术界发现一些问题,反映出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你要创新,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比如一个软件,现在比较大型的软件,100万行左右源代码规模的软件,一些例子表明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成熟,并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如果用五六年才能做得很成熟、很好,你三四年一定不是很好,但是一定要坚持到这个时候。敬业、诚信,这两方面在企业来讲最需要,企业需要员工诚信、敬业,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这样,可能会造假,因为他等不到那么长时间,追求急功近利了。这就需要有很好的教育,诚信的教育,敬业精神的教育以及其他方面。我们培养一个工程师、科技人员,除了在他能力方面,业务方面的培养外,在道德方面,人品方面,应该也要注意。我记得王选院士说过,企业用人的第一条是人品。现在来看学术界有些问题,反映急功近利的一些问题。为此,最重要的是在德的方面进行教育,德才兼备的教育还是要坚持,不光是才一方面,需要在人品方面,在道德方面进行教育,特别是诚信、敬业方面的教育。
主持人:您也提到个人创新的问题,请教您对于个人创新,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
倪光南:任何创新往往都是建立在个人创新的基础上,当然个人和集体两方面都要强调,要提倡团队工作,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但是个人创新非常重要,很多创新开始时首先是个人的思想,然后变成一个团队,变成一个企业。个人创新要鼓励,特别是把个人的创新和他的单位结合起来。我们看中国的目前情况,看专利申请,外国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都是职务专利,而中国的专利只有三分之一是单位的,其他都是个人的。中国很多人目前不愿意把专利变成单位的专利,变成职务的专利,重要原因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如果变成单位的创新,职务的创新,个人就没有利益了,或者有了利益就是平均主义,个人就不愿意。这不利于成果转化。因为变成个人的专利发明很难转化,因为他缺乏资金支持,缺乏企业的支持,如果在一个单位里,你的专利相对比较容易转化,职务专利比较容易转化,个人你要拿到支持是很难的。这也说明我们在制度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应该很好考虑到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照顾到个人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这样更多的专利将会是职务专利。要将个人的创新和集体和企业更好地融合起来,这是我们现在和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个差距。
主持人:我们谈了国家在创新方面扮演的角色,您对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什么看法?
倪光南:我在大连一个研讨会上也讲到,当前IT人才的培养,有一个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有的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两方面显然是有一个矛盾,这个问题也不是缺人才,也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你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需要。这在IT方面是有一定的问题,我们的技术更新很快,发现学校的教材的内容一般来讲会有落后,教材跟不上,我们的应试教育鼓励背一些东西,而企业需要实际的能力,这是在业务、能力方面的差距。现在很多软件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包括大学的软件方面、IT方面的专业,已经注重改进这方面。比如它的教材会更新,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能力。我知道有一些地方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经验,像东软学院就教学生做虚拟企业,学生在学习期间,一些人组合成虚拟的企业,让他知道企业的运营、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很好的做法。有些学校就采用定单式的、定向培养,和一些软件公司事先签署培养协议,按照他的需要,按照他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用定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是供需之间不是很协调,大家都在改进。刚才说的虚拟企业,定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教师教材方面的不断更新,都是这方面的提高。
另外一个差距就像学术界反映的问题,急功近利,这个问题还是要强调德才兼备,除了在业务方面的培养,还要重视在道德方面的教育,诚信、敬业,团队合作精神等等,需要有一系列的教育,这不是一天能做到的,大家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最重要的是按照人才市场的需要,应该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取得企业的认可,人才市场要求你往哪个方向去改进。
??? 我们应该对TD-SCDMA有信心
阳光:最近我们在关注电信业的整合问题,尤其是3G,前不久还谈了TD的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待在中国推出自己的3G标准,现在面临非常好的尝试,这里遇到了很复杂的问题,怎么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把握产业机会?
倪光南:3G是中国电信业、通信方面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机遇。现在所有的国内手机厂商都没有什么钱赚,因为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生产数量最多,但是手机商没有多少利。运营商利益还不错,他是垄断性,并不是他掌握什么核心技术。3G是很好的机会,这是一个新的市场,特别是TD-SCDMA,这已经是国际标准,这是很重要的技术和标准。从国家来讲,也是作为标准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一个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非常大的,可能会影响上千亿市场的标准。
??? 我们知道TD-SCDMA,国家是非常强烈的支持,如果3G牌照过早发下去,TD就没有机会,因为WCDMA和CDMA 2000有优势。TD虽然有优点,但是不够成熟,需要有时间,国家在这方面很支持,国家在3G牌照方面控制,支持自主创新,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自主创新,是自主的标准,它会带动我们3G的产业链,比如做终端设备的,做系统设备的,做芯片,做软件的,对整个的产业链将会带来很大的利益。因为基本上你不需要交专利费,而且在TD领域,中国企业占优势,会带动整个产业,意义很大。困难是因为TD起步迟,现在来看还是不错的。客观来讲TD技术本身很好,只是需要时间。如果我们给应用机会,试验范围要扩大,不是一个小的区域,要更大的区域。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初像GSM和CDMA网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开始部署也是困难重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现在扩展G网或者C网都很容易,都有一个过程。TD还是新事物,得允许它有一定的时间成熟。我们应该对这个技术有信心,应该让它有机会来迅速地发展。
阳光:倪老师您本人很关注TD标准的过程,包括现在的进展情况。
倪光南:我们知道,IT任何系统任何产品都需要有软件,需要有芯片,如果有TD的话,我们就可以带动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CPU和其他各种芯片的发展。虽然通信我是外行,但是从中国的软件、芯片产业方面考虑,我们非常希望TD能够发展起来,将整个产业带动起来。
阳光:最早是3G、4G和2.5G争论非常多,六年前3G的欧洲市场已经死掉了,有人认为上4G,有人认为上2.5G足够了,这里谈到2008年奥运会,中国会不会用3G作为技术应用突破口,我们看到学术界包括整个通信行业对这个东西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倪光南: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从原来的模拟1G到2G到3G到4G都是发展阶段,如果TD在3G阶段能够发展起来,基于TD发展到4G同样会更好。
阳光:如果做个人评估的话,您认为国家在什么时候来发放3G牌照,因为这个悬念我们猜了很多年?
倪光南:这是领导的决策,我们非常支持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确实考虑到中国产业未来发展的利益,国家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如果在这方面不发挥作用,TD可能就没机会了。
中国必须要做“基础软件”
阳光:我们看到对于中国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我们找到一个突破口,找到一个特别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您认为这种机会是在嵌入芯片还是行业CPU软件呢,我们看软件也发生大的转型,从去年的泡沫到宣称微软不再是软件公司而是媒体公司,平台的转移,将来是依靠广告进行收费而不是卖操作系统或者卖许可费。请你给中国软件产业把把脉,您认为方向的突破口,整个潮流在哪里?
倪光南:微软在基础软件领域,最主要的操作系统和Office是最大的,垄断的。为了下一轮的竞争,特别是和Google的竞争,会考虑在新的方向去加强。但是它目前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Windows和Office。我们要看得很清楚,中国在当前来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基础软件领域,行业软件不担心,因为从历史来看,中国的行业领域,外国公司不可能垄断,行业领域太多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外国公司在中国做不过中国公司。
???软件方面对美国的外包,印度是第一。基础软件非常重要,看看它的效益,微软400亿美元以上,IBM也主要是基础软件,像它的操作系统AIX和Linux、数据库管理系统DB2和Informix,中间件WebSphere,协同软件Lotus、工具软件Rational、管理软件Tivoli,IBM软件部分三万人,170亿美元,它和微软都是非常强大的。基础软件非常重要,中国完全有机会,可能一两年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产Office能替代外国软件。这个不仅是软件产业的需要,而且是正版软件的需要。我们知道加入WTO后在正版化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正版化假如靠外国软件,我们很难推行。现在一台机器如果只算两个软件,一个是Windows一个Office,大概是四千块钱,中国每年还有几千万台出来,今年是2千多万台,而且硬件价格很快就下降,软件价格超过硬件。如果有国产软件,价格要低一个数量级。正版化要低成本,中国的信息化应该是自主的信息化,是低成本的信息化。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上面说的两个软件我们花4千块钱,还有很多软件,要化多少钱?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去做,而这个中国完全能够做到,Windows和Office不是什么神秘的软件,我们用国产Linux和Office的组合来替代,从目前来看,作为办公应用基本上也差不多,再改进一些,办公应用、一般应用都可以,我们可能在游戏方面差一点。基础软件是中国必须要做的,这是安全的要求,正版化的要求,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阳光:这也是必须正面突破,不得不去突破的方面。
倪光南: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也会像微软那样考虑,怎么发展网游,怎么发展动漫,这方面还不像基础软件那么紧迫。当然我们也要做,现在也需要发展,外包也要发展,比较经济上、安全上各方面的分量来看,等于微软、IBM和印度相比,微软、IBM在世界软件上影响比印度大的多,无论从经济上和整个的影响上、作用上都是如此。
阳光:您刚才说这个,作为信息化的国家战略来说,必须是低成本的,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倪光南:不能依靠外国技术搞高成本的信息化。依赖外国技术的,高成本的信息化,有的国家可以做,例如新加坡信息化程度世界第一,他是依赖于外国技术,高成本的,我们不可能学新加坡,用那么多的钱将信息化水平指标达到那么高,不太可能。
阳光:新加坡是很小的国家,人口不到我们四川一个省的人口。
倪光南:中国应该走自主的,低成本的道路。
??? 软件和互联网结合的前景光明
阳光:跟人口规模和经济方式比较适应。您怎么看未来互联网跟软件产业结合越来越高,包括中国很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刚才你腾到这些问题,来自于软件的支持,包括微软整个平台也要向互联网彻底转型,比尔盖茨已经退休了,将来每个人不是有台电脑,是有个接近互联网的工具而已。任何地方都可以接触互联网,您怎么看软件和互联网结合的前景?
倪光南:这两者的融合的趋势。比如大家说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意味着软件将来不是现在这样,买一个版本放在自己的电脑里,很可能用互联网通过服务来使用,按照使用的时间来收费,整个的软件产业的模式会不一样。不过这是一个过程,传统的购买软件的发行版使用以及经互联网将软件作为服务,这两者一定是长期并存的。
阳光:中国的互联网是全世界第二的,从使用者来看,拥有最庞大的使用用户,中国是13亿人口,这是最庞大的用户群。
倪光南:中国的市场大,按照用户数量,在世界上中国的电视第一,手机第一,互联网现在的网民第二,很快网民就会成为第一。计算机随着硬件价格降低,我们也很快会实现电脑第一。中国将来软件一定在世界领导潮流,因为我们是最大的市场,中国用什么软件,很快影响到世界。往往谁市场占有率最大谁就是标准。
阳光:您最近有没有关注互联网web2.0新技术的应用,包括blog这些东西,你平时写博客吗,你怎么看web2.0的技术?
倪光南:这个大家都很关心,Web2.0还是很新的东西,还没有定型,都在发展。blog是很好的方式,很惭愧,我都不敢去写blog,有的网站上挂了我的blog,都是几个月以前的文章,因为blog需要每天付出很多,我现在还不敢做这个事,很惭愧,做不到。
????? 我会义不容辞的帮助企业做事 无所谓的名分
阳光:您一直是以老科学家的身份活跃在业界,一直在呼吁中国的创新战略,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我比较好奇一个问题,前不久海淀创新大会把您跟倪光南、王选等院士五位列为海淀区的创新人物,从您骨子里来说,从来没有想过你彻底下海去做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裁,这个身份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吗?
倪光南:我在联想的前十年做总工,按现在的说法是做CTO。我最大的成功是对市场的把握,我曾经组织程控交换机开发,像华为那样进入通信领域,我们筹备的芯片中心,是做集成电路设计,这都是在市场上感到有需求才做,并不是实验室里的计划,而是知道市场的需求,知道这是核心技术。我最大的优点是对市场比较了解,比较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和市场融合起来,这是我10年里在企业工作的最大体会。我现在没有在企业做具体的职位,但是我几乎每天都会和企业的人接触,知道他们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20多年来一直和企业打交道。很惭愧,对学校的事情不了解,包括研究室的事也不大了解了,主要了解企业。现在我们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支持企业,把企业培养成创新的主体。
阳光:你这个身份有没有再去企业做技术顾问也好。
倪光南:不需要名分,什么事情能帮助他们,就应义不容辞地帮助企业,无所谓名分。
阳光:您一直在推动国内自主产业化,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会出来做CTO的角色或者做CEO以这种角色。
倪光南: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应放在最有用的事上,如果自己去做一个企业还不如现在可以帮很多企业,不管帮得多还是帮得少,还是有一点用处。考虑自己的定位,还是应最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作用,做最合适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访谈时间快到了,我们探讨的问题也很多,最后回归一下今天的主题,中国的创新之路路在何方?您用几句话概括下。
倪光南:现在的口号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重点跨越在软件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在内,最有可能首先实现,这是我们首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搞软件领域的创新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29033950h13095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