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8144


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冒泡排序流程图表示)

1. 1

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地、高速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运算处理的电子设备。

1. 2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也就是将用指令序列描述的解题程

序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只要一启动,就能自动地取出一条条指令并执行之,直至程序执行完毕,得到计算结果为止。

按此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各部分的作用见教材:P10—P12

1. 3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见教材P1

第二代:见教材P2

第三代:见教材P2

第四代:见教材P2

1. 4系统软件定义见教材:P12—13,应用软件定义见教材:P12

1. 5见教材:P14—15

1. 6见教材:P11

1. 7见教材:P6—8

1. 8硬件定义见教材:P9

软件定义见教材:P12

固件定义见教材:P13

1. 9

1) 听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

2) 图像、声音、压缩、解压、DSP

1. 10处理程度按从易到难是:

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2.1各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见下表:

十进制数真值 二进制数真值 原码表示 反码表示 补码表示

--0.1000110

0.0010111

--01111111

--1.0000000

--00000001

移码表示

1)

--35/64

2)

23/128

3)

--127

4)

小数表示—1

整数表示—1

1.1000110 1.0111001 1.0111010 0.0111010

0.0010111 0.0010111 0.0010111 1.0010111

11111111

——

10000000 10000001

——

11111111

00000001

01111111

1.0000000 0.0000000

10000001 11111110

2.2

27/64=00011011/01000000=0.0110110=0.11011×2-1

规格化浮点表示为:[27/64]原=101,011011000

[27/64]反=110,011011000

[27/64]补=111,011011000

同理:--27/64=--

0.11011×2-1

规格化浮点表示为:[27/64]原=101,111011000

[27/64]反=110,100100111

[27/64]补=111,100101000

2.3 模为:29=1000000000

2.4 不对,8421码是十进制的编码

2.5浮点数的正负看尾数的符号位是1还是0

浮点数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取决于阶码的大小。

浮点数数值的精确度取决于尾数的长度。

2.6

1)不一定有N1>N2

2)正确

-2.7 最大的正数:0111 01111111 十进制数:(1-27)×27

--最小的正数:1001 00000001 十进制数:27×27

--最大的负数:1001 11111111 十进制数:--27×27

-最小的负数:0111 10000001 十进制数:--(1-27)×27

2.8

1)[x]补=00.1101 [y]补=11.0010

[x+y]补=[x]补+[y]补=11.1111

无溢出

x+y= -0.0001

[x]补=00.1101 [--y]补=00.1110

[x-y]补=[x]补+[--y]补=01.1011 正向溢出

2)[x]补=11.0101 [y]补=00.1111

[x+y]补=[x]补+[y]补=00.0100

无溢出

x+y= 0.0100

[x]补=11.0101 [--y]补=11.0001

[x-y]补=[x]补+[--y]补=10.0110 负向溢出

3) [x]补=11.0001 [y]补=11.0100

[x+y]补=

[x]补+[y]补=10.0101

负向溢出

[x]补=11.0001 [--y]补=00.1100

[x-y]补=[x]补+[--y]补=11.1101 无溢出

X-y=-0.0011

2.9

1)原码一位乘法 |x|=00.1111 |y|=0.1110

部分积 乘数 yn

00.0000 0.1110

+00.0000

00.0000

00.00000 0.111

+00.1111

00.11110

00.011110 0.11

+00.1111

01.011010

00.1011010 0.1

+00.1111

01.1010010

00.11010010

Pf=xf⊕yf=1 |p|=|x|×|y|=0.11010010

所以[x×y]原=1.11010010

补码一位乘法 [x]补=11.0001 [y]补=0.1110

部分积 yn

yn+1

00.0000 0.11100

00.00000 0.1110

+00.1111

00.11110

00.011110 0.111

00.0011110 0.11

00.00011110 0.1

+11.0001

11.00101110

[x×y]补=11.00101110

2)原码一位乘法 |x|=00.110 |y|=0.010

部分积 乘数 yn

00.000 0.010

+00.000

00.000

00.0000 0.01

+00.110

00.1100

00.01100 0.0

+00.000

00.01100 0

00.001100

Pf=xf⊕yf=0 |p|=|x|×|y|=0.001100

所以[x×y]原=0.001100

[--x]补=11.0001

补码一位乘法 [x]补=11.010 [y]补=1.110 [--x]补=00.110

部分积 yn

yn+1

00.000 1.1100

00.0000 1.110

+00.110

00.1100

00.01100 1.11

00.001100 1.1

所以[x×y]补=0.001100

2.10

1)原码两位乘法 |x|=000.1011 |y|=00.0001 2|x|=001.0110

部分积 乘数 c

000.0000 00.00010

+000.1011

000.1011

000.001011 0.000

000.00001011 00.0

Pf=xf⊕yf=1 |p|=|x|×|y|=0.00001011

所以[x×y]原=1.00001011

补码两位乘法 [x]补=000.1011 [y]补=11.1111 [--x]补=111.0101

部分积 乘数 yn+1

000.0000 11.11110

+111.0101

111.0101

111.110101 11.111

111.11110101 11.1

所以[x×y]补=111.11110101 x×y=--0.00001011

2)原码两位乘法 |x|=000.101 |y|=0.111 2|x|=001.010 [--|x| ]

补=111.011

部分积 乘数 c

000.000 0.1110

+111.011

111.011

111.11011 0.11

+001.010

001.00011

000.100011

Pf=x⊕yf=0 |p|=|x|×|y|=0.100011

所以[x×y]原=0.100011

补码两位乘法 [x]补=111.011 [y]补=1.001 [--x]补=000.101 2[--x]补=001.010

部分积 乘数 yn+1

000.000 1.0010

+111.011

111.011

111.111011 1.00

+001.010

001.00011

000.100011

所以[x×y]补=0.100011

2.11

1) 原码不恢复余数法 |x|=00.1010 |y|=00.1101 [--|y| ]补=11.0011

部分积 商数

00.1010

+11.0011

1101101 0

11.1010

+00.1101

00.0111 0.1

00.1110

+11.0011

00.0001 0.11

00.0010

+11.0011

11.0101 0.110

01.1010

+00.1101

11.0111 0.1100

+00.1101

00.0100

所以[x/y]原=0.1100 余数[r]原=0.0100×2—4

补码不恢复余数法 [x]补=00.1010 [y]补=00.1101 [--y]补=11.0011

部分积 商数

00.1010

+11.0011

11.1101 0

11.1010

+00.1101

00.0111 0.1

00.1110

+11.0011

00.0001 0.11

00.0010

+11.0011

11.0101 0.110

10.1010

+00.1101

11.0111 0.1100

+00.1101

00.0100

所以[x/y]补=0.1100 余数[r]补=0.0100×2—4

2)原码不恢复余数法 |x|=00.101 |y|=00.110 [--|y| ]

补=11.010

部分积 商数

00.101

+11.010

11.111 0

11.110

+00.110

00.100 0.1

01.000

+11.010

00.010 0.11

00.100

+11.010

11.110 0.110

+00.110

00. 100

所以[x/y]原=1.110 余数[r]原=1.100×2—3

补码不恢复余数法 [x]补=11.011 [y]补=00.110 [--y]补=11.010

部分积 商数

11.011

+00.110

00.001 1

00.010

+11.010

11.100 1.0

11.000

+00.110

11.110 1.00

11.100

+00.110

00.010 1.001

+11.010

11.100

所以[x/y]补=1.001+2—3=1.010 余数[r]补=1.100×2—3

2.12

1) [x]补=21101×00.100100 [y]补=21110×11.100110

小阶向大阶看齐: [x]补=21110×00.010010

求和:[x+y]补=21110×(00.010010+11.100110)=21110×11.111000

[x-y]补=21110×(00.010010+00.011010)=21110×00.101100

规格化:[x+y]补=21011×11.000000 浮点表示:1011,11.000000

规格化:[x-y]补=21110×00.101100 浮点表示:1110,0.101100

2)[x]补=20101×11.011110 [y]补=20100×00.010110

小阶向大阶看齐:[y]补=20101×00.001011

求和:[x+y]补=20101×(11.011110+00.001011)=20101×11.101001

[x-y]补=20101×(11.011110+11.110101)=20101×00.010011

规格化:[x+y]补=21010×11.010010 浮点表示:1010,11. 010010

规格化:[x-y]补=21010×00.100110 浮点表示:1010,00.100110

2.13

见教材:P70

2.14

1)1.0001011×26

2)0.110111*×2-6

2. 15

1) 串行进位方式

C1=G1+P1C0 G1=A1B1, P1=A1⊕B1

C2=G2+P2C1 G2=A2B2, P2=A2⊕B2

C3=G3+P3C2 G3=A3B3, P3=A3⊕B3

C4=G4+P4C3 G4=A4B4, P4=A4⊕B4

2) 并行进位方式

C1=G1+P1C0

C2=G2+P2G1+P2P1C0

C3=G3+P3G2+P3P2G1+P3P2P1C0

C4= G4+P4G3+P4P3G2+P4P3P2G1+P4P3P2P1C0

2. 16

参考教材P62 32位两重进位方式的ALU和32位三重进位方式的ALU

2.17

F3 F2 F1 F0

Cn+4

74LS181

4

ALU

Cn

MS3~S0

A3

B3

A2 B2 A1 B1 A0 B0-

“1”

F3

F2

F1

F0

Cn+4

74LS181

4

ALU

C “1”

位n

A3

B3

A2 B2 A1 B1 A0 B0-

3.1见教材:P79

3.2 见教材:P83

3.3与SRAM相比,DRAM在电路组成上有以下不同之处:

1) 地址线的引脚一般只有一半,因此,增加了两根控制线RAS、CAS,分别控制接受行地址和列地址。

2) 没有CS引脚,在存储器扩展时用RAS来代替

由于引脚的限制,要分开接收行地址和列地址。

3.4见教材:P88

3.5

1) (220×16)/(217×16)=23=8

2) (128k×16)/(16k×8)=8×2=16

3)16×8=128 ,CPU通过译码与片选方式选择模块板。

D0……D15

CS

同左

3:8

……

16k×8×2

CS

……

……

……

Y0 Y1 …… Y6 Y7

3:8译码器

A14 A15 A16

A0A13

A17 A18 A19

……

CPU

3.6 (1)芯片1K×4位,片内地址线10位(A9--A0

),数据线4位。芯片总数为:(16K×16)/(1K×4)=16×4=64片

(2)存储器容量为16K,故地址线总数为14位(A13─A0),其中A13A12A11A10通过 4:16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CS0─CS15 。

(3)刷新信号周期为:2ms/64=31.3us。

(4)若用集中式刷新,则刷新一遍用64个读/写周期。

死时间率为:64×0.1/2×1000=0.32%。

(1) 0000H

ROM:16K

3FFFH

4000H

空:8K

5FFFH

6000H

RAM:40K

FFFFH

(2)CPU与芯片连接如图所示:

3.8

1)可采用多体交叉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来实现。

2)可参考P109图3-20

3.9

1) 虚拟地址格式:

29 12 11 0

页面号(18位) 页内地址(12位)

虚拟地址30位

2) 物理地址格式:

21 12 11 0

页号(10位) 页内地址(12位)

物理地址22位

3)页表的长度为:1GB/4KB=256K

3.10

1) 程序运行的时间不相等,第一种情况的运行时间要大于第二种情况的运行时间。

2) 假设运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为4T

在四体交叉存储器中第一次取6条指令的时间=4T+5T=9T,以后均为8T。重复执行80次的时间=79×8+9T=641T

在四体交叉存储器中第一次取8条指令的时间=4T+7T=11T,以后均为8T。重复执行60次的时间=59×8+11T=483T

3.11

M(x)=x1+x0=0011

M(x)x3=x4+x3=0011000

G(x)= x3+x +1=1011

M(x)x3/ G(x)=0011000/1011=0011+101/1011

M(x)x3+ R(x)=0011000+101=0011101

海明码是:0100011

4.1

①. 见书P133

②. 见书P134

③. 见书P136

④. 见书P136

⑤. 见书P137

⑥. 见书P149

⑦. 见书P141

⑧. 见书P142

⑨. 见书P147

⑩. 见书P154

4.2

①. 寄存器直接

②. 寄存器间接

③. 立即数

④. 直接

⑤. 相对、基址、变址

4.3 寻址方式分为:指令寻址方式和操作数寻址方式

操作数寻址方式可分为:

(1) 隐含寻址

(2) 立即寻址 Data=D

(3) 寄存器寻址 Data=(R)

(4) 寄存器直接寻址 EA=R

(5) 存储器直接寻址 EA=A

(6) 寄存器间接寻址 EA=(R)

(7) 存储器间接寻址 EA=(D)

(8) 相对寻址 EA=(PC)+D

(9) 基址寻址 EA=(R)基址+D

(10) 变址寻址 EA=(R)变址+D

(11) 复合寻址方式

 相对间接寻址 EA=((RC)+D)

 间接相对寻址 EA=(PC)+(D)

 变址间接寻址 EA=((R)+D)

 间接变址寻址 EA=(R)+(D)

 基址+变址寻址 EA=(R)基址+(R)变址+D

4.4 参见书P154。

4.5 不合理。因为浪费了存储空间。

4.6 256-K-L 条

4.7 双操作数最多可拥有的指令数为255条,单操作数最多可拥有的指令数为63条,无操作数最多可拥有的指令数为64条。

4.8 变址寻址方式的访存有效地址是:02B0H+001FH=02CFH

变址寻址方式的访存有效地址是:3A00H+001FH=3A1FH

4.9 参见书P156。

4.10 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的特点为:

(1) 操作码字段为4位,可指定16种操作,即16条指令;

(2) 单字长(16位)两地址指令;

(3) 操作数存放于两个寄存器中,是RR型指令,这种指令结构执行速度快;

(4) 每个操作数可以指定8种寻址方式;

(5) 该指令格式的寻址方式可以是寄存器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4.11 参见书P157。

4.12 某计算机字长为16位,主存容量为640K字,采用单字长单地址指令,共有80条指令。试用直接、间接、变址、相对四种寻址方式设计指令格式。

解:80条指令需占用操作码字段(OP)7位,寻址模式(X)2位,形式地址(D)7位。其指令格式如下:

15 9 8 7 6 0

OP X D

寻址模式模式定义如下:

X=00 直接寻址 有效地址为:EA=D(27)

X=01 间接寻址 有效地址为:EA=(D)(64K)

X=10 变址寻址 有效地址为:EA=(R)+ D(27)

X=11 相对寻址 有效地址为:EA=(PC)+D(27)

其中R为变址寄存器(16位),PC为程序计数器(16位),在变址和相对寻址时,可采用交错相加的方式来产生有效地址。其最大的寻址空间可达216+7=223〉220〉640K,故满足题目要求。

4.13 操作码的第0位和第1位组成4种不同的编码,分别代表不同字长的指令:

00代表字长为1字节的指令;

01代表字长为2字节的指令;

10代表字长为3字节的指令;

11代表字长为4字节的指令。

每取出一个字(32位)时,根据该字的第0位和第1位可判断出这个字中的第一条指令包含多少字节,假如它包含n个字节。然后看第n+1个字节的前两位,得出这个字中第二条指令包含多少字节,以此类推,可知这个字中包含的指令条数。

4.14 RS型指令中,64种操作需占用操作码字段(OP)6位,16个通用寄存器

需占用4位,剩余地址码部分22位,故RS型指令的最大存储空间是32+22=54

位。

4.15 清除R2可采用下面任意一条指令:

指令 功能说明

(1)ADD R0,R0,R2 R2 (R0)+(R0)

(2)SUB R2,R2,R2 R2 (R2)-(R2)

(3)ADD R0,imm(0),R2 imm(0)为立即数0,

R2 (R0)+0

4.16

①. 对。

②. 错。选用使用频度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

③. 错。只是相对CISC机要简单一些。

④. 错。有乘、除指令和浮点运算指令。

4.17 参见书P159。

5.1

①. 见书P166

②. 见书P169

③. 见书P169

④. 见书P169

⑤. 见书P169

⑥. 见书P171

⑦. 见书P171

⑧. 见书P171

⑨. 见书P191

⑩. 见书P191

5.2

①. 控制器

②. 栈顶指示器

③. 指令寄存器

④. 指令计数器

⑤. 水平、垂直

⑥. 水平、垂直

⑦. 控制存储器 EPROM

⑧. 同步控制

⑨. 组合逻辑控制器

⑩. 200ns 延长机器周期或局部控制

5.3

①. 通用寄存器

②. AX或AL

③. 状态寄存器中的ZF

④. 状态寄存器中的OF

⑤. CX

⑥. IP

⑦. SP

⑧. IR

⑨. 指令译码器

⑩. AC

5.4 参见书P165~168

5.5 参见书P189

5.6 数据通路如下图所示。其中,PC为程序计数器,本身具有加1的功能。各部件可通过单总线相互连接起来,数据传送方向由箭头表示。

5.7 指令周期流程图如下所示:

5.8 节拍脉冲T1,T2,T3的宽度实际上等于时钟脉冲的周期或是它的倍数。由此,T1=T3=20ns,T2=40ns,所以主脉冲源的频率应为f=1/T1=50MHZ.

根据时序信号关系,T1,T2,T3三个节拍脉冲的逻辑表达式如下:

T1=C1C2 T2=C2 T3=C1

T1用与门实现,T2和T3则用C2的Q端和C1的Q端加非门实现,其目的在于保持信号输出延迟时间的一致性并与环形脉冲发生器隔离。

时序产生器逻辑图如下图所示:

5.9 采用循环移位寄存器形式。当总清信号CLR使触发器C4置“1”时,门3打开。第一个正脉冲φ通过3使触发器 C1-C3清“0”。由于时钟源输出10MHz(脉冲宽度100ns),经过半个主脉冲周期(50ns)的延迟,触发器C4由“1”状态翻到“0”状态,再经过半个主脉冲周期的延迟,第二正脉冲的上升沿作移位信号,使触发器C1-C3变为“100”状态,此后第二个φ,第三个φ连续通过门2成移位信号,相继变为“110”,“111”状态。

当C3变为“1”状态时(对应第4个正脉冲),其状态反映到C4的D端,因而在第4个正脉冲下沿将C4置“1”,门3复又打开,第5个正脉冲通过门3又形成清“0”脉冲,将C1—C3清零,于是下一个循环再度开始。

T1—T4是四个输出节拍脉冲。根据已知条件,其译码逻辑表达式为:

T1=C1C2 T2=C2C3 T3=C3 T4=C1

这四个脉冲是等间隔宽度的脉冲,每个脉冲宽度为16.7ns。

时序产生器逻辑图如下图所示:

5.10 (1)主频为66MHz,所以,主频周期=1/66MHz=0.015us,

故一条指令执行时间=0.015us×2×2=0.061us,

故每秒执行的指令条数=1/0.061us=16.4MIPS。

(2)由题意,一条指令执行时间=0.015us×2×(2+2)=0.12us,

故每秒执行的指令条数=1/0.12us=8.3MIPS。

5.11 参见书P203、P192

5.12 微指令所占的单元总数=(80×11+1)×32=881×32,

所以控制存储器容量可选1K×32。

5.13 (1)假设判别测试字段中每一位作为一判别标志,那么由于有4个转移

条件,故该字段为2位。因为控制存储器为512单元,所以下一地址字段为9位。故微命令字段=48-2-9=37位。

(2)逻辑框图见书P203图5.27。

5.14 将一个微指令周期中的互斥性微指令信号组合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分组译

码。经分析,(e,f,h)和(b,i,j)可分别组成两个小组或两个字段,然后进行译码,可得六个微命令信号,剩下的a,c,d,g四个微命令信号可进行直接控制,其整个控制字段组成如下图所式:

0 1 e 0 1 b

1 0 f 1 0 i

a c d g 1 1 h 1 1 j

× × × × ×× ××

4位 2位 2位

5.15

①. 软件子程序调用是通过软件的方法调用乘法子程序来实现乘法运算的操作;硬布线控制逻辑是通过硬布线控制器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来实现乘法运算;微程序控制是通过微程序控制器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来实现乘法运算。

②. 速度最快的是硬布线控制逻辑,其次是微程序控制,速度最慢的是软件子程序调用。

③. 软件子程序调用不需要特殊的硬件部件;硬布线控制逻辑需要硬布线控制器;微程序控制需要微程序控制器。

5.16 参见书P211。

5.17

①. 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按各步操作的最大时间来考虑,即流水线的时钟周期=100ns。

②. 若相邻两条指令发生数据相关,就停顿第2条指令的执行,直到前面的指令结果已经产生,因此至少要推迟2个时钟周期。

③. 若对硬件加以改进,如采用专用的通路技术,那么第2条指令的执行不会被推迟。

5.18 略。

5.19 参见书P229。

6.1采用总线结构的计算机系统中,主存与外设的编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统一编址的方法,一种是单独编址的方法. 在单总线系统中,设备的寻址采用统一编址的方法,即所有的主存单元以及外设设备接口寄存器的地址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地址空间,因此,访内存指令与I/O指令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地址的数值不一样.而在双总线系统中,采用单独编址的方法,cpu对内存总线和系统总线必须有不同的指令系统,内存地址和I/O设备的地址是分开的,当访问内存时,由存储读,存储写两条控制线控制;当访问I/O设备时,由I/o读,I/O写两条控制线控制.

6.2根据总线控制部件的位置,判别总线使用权有限级别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控制.集中式控制分为链式查询,计数器查询,和独立请求方式.

1. 链式查询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总线同意信号BG的传送方式;它串行地从一个I/O接口传

送到另一个I/O接口.显然,在查询链中离总线控制器最近的设备具与最高优先权,离总线最远,优先权最低.

2. 计数器定时方式:总线上的任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都通过BR线发出总线请求.总线控制器接到请求信号后,在BS线为"0"的情况下让计数器开始计数,计数值通过一组地址线发向各设备.每个设备接口都有一个地址判别电路,当地质线上的计数值与请求总线的接口的地址相一致时,该设备后的总线使用权.每次计数值可以从"0"开始,也可以从终止点开始计数,如果从 "0"开始,则各设备的优先次序与链式查询相同.如果从中止点开始,则各设备的优先级都相同.

3. 独立请求方式 :每一个共享总线的设备均有一对总线请求和总线同意线.总线控制部件中有一个排队电路,根据一定的优先次序决定首先响应哪一个设备,并对该设备发出同意信号.独立请求方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快,并且对优先次序的控制也很灵活.

6.3 单总线采用统一编址方法,省去了I/O指令,简化了指令系统。单总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易扩充。然而,由于主存的部分地址空间要用于外部设备接口寄存器寻址,故主存实际空间要小于地址空间。此外,所有的部件均通过一条总线进行通信,分时使用总线,因此,通信速度比较慢。通常,单总线结构适用于小型或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

双总线结构保持了单总线系统简单、易扩充的优点,但又在CPU和内存之间专门设置了一组高速的存储总线,使CPU可通过专用总线和存储器交换信息,并减轻了系统总线的负担,同时内存仍可通过系统总线直接与外设之间实现DMA操作,而不必经过CPU。这种双总线系统以增加硬件为代价。当前高档微型机中广泛采用这种总线结构。

三总线结构是在双总线系统的基础上增加I/O总线形成的。其中系统总线是CPU、内存和通道(IOP)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而I/O总线是多个外部设备与通道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再DMA方式中,外设与存储器直接交换数据而不经过CPU,从而减轻CPU对数据I/O的控制,而“通道”方式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由于增加了IOP,整个系统的效率将大大提高,然而这是以增加更多的硬件为代价换来的。三总线系统通常用于中、大型计算机中。

6.4答 :同步通信:总线上的部件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送时,用一个公共的时钟信号来实现同步定时,这种方式称为同步通信(无应答通信).同步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使用于总线长度较短,各部件存取时间比较接近的情况.

异步通信:异步通信允许总线上的各部件有各自的时钟,在部件之间进行通信时没有公共的时间标准,而是靠发送信息时同时发出本设备的时间标志信号,用"应答方式"来进行通信.异步方式分为单向方式和双向方式两种.单向方式不能判别数据是否正确传送到对方,因而大多数采用双向方式,即应答式异步通信.由于异步通信采用应答式全互锁方式,因而,它使用于存取周期不同的部件之间的通信,对总线长度也没有严格的要求.

6.5

因为总线是公共的,为多个部件所共享,要有一个控制机构来仲裁总线使用权。每当总线上的一个部件要与另外一个部件进行通信时,就应该发出请求信号。在统一时刻,可能有多个部件要求使用总线,这时总线控制部件将根据一定的判决原则来决定首先同意哪个部件使用总线。

根据总线控制部件的位置,控制方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特点是总线控制逻辑基本集中在一处。分散式的特点是总线控制逻辑分散在总线各部件中。

集中式控制是三总线,双总线和单总线结构机器中常用的方式。

6.6

A设备 B设备

& & & &

说明:当G1=1时,设备A从电气上和总线断开;

当G1=0时,若DIR=0,则从A设备传送到总线;若DIR=1,则从总线传送到A设备;

当G2=1时,设备B从电气上和总线断开;

当G2=0时,若DIR=0,则从B设备传送到总线;若DIR=1,则从总线传送到B设备。

6.7

总线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它将不同来源和去向的信息在总线上分时传送,不仅可以减少传输线的数量,简化控制和提高可靠性,而且便于扩充和更新部件。

6.8

答: 现在常用的总线有ISA/EISA/MCA/VESA总线,PCI总线,它是一种先进的局部总线,已成为局部总线的新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总线结构.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来,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需要时,由一个连接电路来实现对这一级的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以便进行数据传输管理.

AGP总线是Intel于1996年提出的一个开放的新总线标准,此总线标准主要是为了大幅度提高微型机的图形尤其是3D图形的处理能力.从外观上来看,AGP总线插槽是主板上与ISA及PCI并排的一个新插槽,它靠近PCI插槽,但要比PCI插槽短,颜色一般为褐色.

7.1对输入和输出操作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控制就是所谓的输入/输出控制,即I/O控制.I/O控制不仅要是外设和主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系统",而且要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工作效率.

7.2在程序终端控制方式中,外部设备在完成了数据传送的准备工作后,主动向CPU提出传送请求,CPU暂停原执行的程序,转向信息交换服务.在这种方式下,CPU的效率得以提高,这是因为设备在数据传送准备阶段时,CPU仍在执行原程序;此外,CPU不再向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下那样被仪态外设独占,它可以同时与多台设备进行数据传送,与程序查询方式相同的实在信息传送阶段,CPU仍要执行一段控制程序,还没有完全摆脱I/O操作的具体管理.

7.3通道方式利用了DMA技术,再加上软件,形成一种新的控制方式.通道是一种简单的处理机,它有指令系统,能执行程序,它的独立工作的能力比DMA强,能对多台不同类型的设备统一管理,对多个设备同时传送信息.而外微处理机的结构更接近于一般的处理机,它可完成I/O通道所要完成的I/O控制,还可完成马之变幻,格式处理,数据块的检错,纠错等操作,因而可以

说外微处理机结构就是一般的小型计算机.

7.4外设有两种编址方法,一种是统一编址,一种是单独编址.所谓统一编址法,就是将I/O设备中的控制寄存器,数据据寄存器等也和内存单元一样看待,将它们和内存单元一起编排地址,它的特点就是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就可以访问I/O设备的米也寄存器,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组.而在单独编址的方法中,内存单元与I/O设备的地址是分开的,访问内存单元与访问I/O设备的指令是不同的,有两套指令系统.

7.5外设采用程序中断方式传送数据时分为以下10个步骤:

1.程序启动外设,将该外设接口的"忙"标志BS置"1","准备就绪"标志RD清"0";

2.接口向外设发出启动信号;

3.数据又外设传送到街都的缓存寄存器;

4.当外设动作结束或缓冲寄存器数据填满时,设备向接口送出以控制信号,将数据"准备就绪"标志RD置"1";

5.当允许中断标志EI为"1"时,借口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6.在一条指令执行末尾CUP检查中断请求线,将中断请求显得请求信号送到中断请求触发器IR;

7.如果中断屏蔽触发器IM为"0",则CPU在一条指令结束后受理外设的中断请求,向外设发出相应中断信号并关闭中断;

8.然后转向该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9.中断服务程序用输入指令拔节口中数据缓冲寄存器的数据读至CPU中的累加器或寄存器中;

10.最后CPU发出控制信号C将接口中的BS和RD标识复位,一次数据传送结束.

采用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应由准备就绪标志触发器,允许中断触发器,忙标志触发器,数据缓冲寄存器,中断向量逻辑,和设备选择等组成.

其程序中断控制方式中的接口的示意图见p291的图7.15.

7.6所谓中断判优就是判别中断条件,确定中断源,并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这也是中断处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查询法:这是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在这种查询方式下,CPU首先转向固定的中断查询程序入口,执行爱程序,可以确定相应的中断请求,查询的顺序决定了设备中断优先权.这种软件查询方法是用于低速和中速设备.它的优点是中断条件标志的优先级可用程序任意改变,灵活性好,缺点是设备多时速度慢.

2.串行排队链发与向量中断:该方法是由硬件实现的具有公共请求线的判优选择方式.向量中断方式是为每一个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向量的方式,中断向量包括了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它完全由硬件直接产生中断响应信号,经过中断排队和编码逻辑,又被选中的设备直接送回中断向量.

3.独立请求法:改判优方法中具有较高优先权的中断请求自动分所比它优先权地的所有中断请求,该方法速度库开,但连线多,逻辑电路复杂.

7.7

中断请求、中断允许、禁止和中断的响应都是由硬件实现的。中断处理过程中,关中断、保存断点一般由硬件实现,判别中断条件所用的串行排队连法也由硬件实现。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由软件完成。

保存现场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完成。

7.8

DMA方式中的中断称为简单中断,在DMA方式的I/O过程中,主机响应中断后不要执行服务程序,而是让出一个或几个存取周期供I/O设备与主存直接交换数据,此时,CPU可以暂停运

行,也可以执行非访问内存储器操作.

DMA传送与中断传送相比有一下不同点:1.中断传送需要保存CPU现场并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间开销较大,而DMA由硬件实现,不需要保存CPU现场,时间开销较小;2.中断传送只能在一个指令周期结束后进行,而DMA传送则可以在两个及其周期之间进行.

7.9 采用DMA方式传送一批数据需要程序中断。因为在DMA方式中,当数据传送完毕时,DMA控制器向CPU报告DMA操作结束,CPU会以中断方式响应DMA结束请求,并由CPU在中断程序中进行结束后的处理工作。

DMA接口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内存地址计数器。保存内存数据缓冲的首地址。

(2)字计数器。每完成一个字或字节的传送后,该计数器减1,计数器为0时,传送结束,发一个信号到中断机构。

(3)中断机构。可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4)控制/状态逻辑。

(5)数据缓冲寄存器。

(6)DMA请求标志。

7.10 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果设备A提出请求,CPU不能响应。因为在同一中断级中,执行某一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不允许其它中断源打断,即使是优先权高的中断源也不允许打断它。

要使设备B的中断请求及时得到响应。可将设备B从第2级取出来,单独放在第3级上,使第3级的优先级最高即可。

7.11 假设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也为t1,恢复现场所需的时间也为t2。中断处理过程和各个时间段如下图所示:

当三个设备同时发出中断请求时,分别处理设备A、D、G的时间如下:

tA = 2 t1 + t4 + t2 + TA + t2

tD= 2 t1 + t4 + t2 + TD + t2

tG = 2 t1 + t4 + t2 + TG + t2

处理三个设备所需的总时间为T = tA + tD + tG

因此达到中断饱和的最小时间为T,即中断极限频率为f = 1/T.

7.12 逻辑图如图所示:

8.1C

8.2外围设备分为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输入/输出兼容设备,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声音识别器等;外存设备,如磁盘,光盘等;过程控制设备,如A/D,D/A等;数据通信及网络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网卡等.

8.3扫描仪主要由光学成像部分,机械传动部分和转换电路组成.扫描仪的核心是完成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件.目前大多数扫描仪采用的光电转换部件是电荷耦合器件,它可以将反射在其上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也是电荷耦合器件.扫描仪中用的是现状CCD感光器件,而数码相机中用的时阵列式CCD感光器件.

8.4

激光器

功率放大器

聚焦镜

频率合成器

字符发生器 接口控制器 计算机

8.5 常用显卡标准有:MDA、CGA、EGA、VGA、TVGA。

其中,MDA不能兼容图形方式,不能显示彩色;CGA、EGA可以显示80*25个字符。

MDA分辨率为720*350个像素点,CGA图形显示有320*200点和640*200点两种,EGA图形方式下的分辨率为640*350点,VGA图形方式下分辨率为640*480点、16色或320*200点、256色,TVGA分辨率为1024*768或更高。

8.6LCD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用低电压驱动(1.5~2V);2.功耗极低,仅为uW级;3.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连接性能好,可在LCD周围生成驱动电路;4.可制成薄型平板结构,重量轻;5.具有防爆性能.它的缺点就是LCD自身不发光,故显示亮度底稿3,视野角度小,另外,它的温度范围窄.

8.7 解:

(1)每道记录信息容量=12288字节

每个记录面信息容量=275×12288字节

共有4个记录面,所以磁盘存储器总容量为:4×275×12288字节=13516800字节

(2)最高密度按最小磁道半径R计算(R=115mm)

D=12288字节/2×3.14×R=17字节/mm

(3)磁盘传输率C= r×N

r=3000/60=50转/秒

N=12288字节

C= r×N=50×12288=614400字节/秒

(4)平均等待时间=1/2r=1/(2×50)=10ms

(5)假定只有一台磁盘存储器,所以可以不考虑台号地址。有4个记录面,每个记录面有275个磁道。假定每个扇区记录1024个字节,则需要12288÷1024字节=12个扇区。由此可得如下地址格式:

14 6 5 4 3 0

柱面(磁道)号 盘面(磁头)号 扇区号

8.8(1)存储容量从小到大排序为:寄存器组、高速缓存、软磁盘、CD-ROM、主存、活动头硬盘存储器。

(2)

Cache

高速缓存

CPU

CD-ROM

寄存器组主

软磁盘

存(3)CPU和外设交换信息时的传送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

主存和外设交换信息时的传送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终端方式、DMA方式、

活动头硬盘存储器

通道方式。

8.9光盘存储器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只读型,一次写入型,可擦写型3类.

8.10磁盘存储器的主要特点是:存储容量大,非破坏性读出,记录的信息可长期保存而不丢失,具有精密机械装置,存取速度较慢.光盘存储器的特点是存放的光盘可以从光盘存储器中取出,单独长期保存.磁光盘是一种可擦写型光盘,它使用磁性介质薄膜作为记录介质,磁性薄膜在室温下磁性很大,在室温以下时,磁性随温度升高很快减小.


本文标签: 方式 总线 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