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32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sort函数c++头文件)

中国慕课:下好高教变轨超车先手棋(最新)

识变 “互联网+”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演变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是伴随着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态与资源的极大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演变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加入在线课程平台,尤其是2013年10月中国慕课平台上线,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慕课时代大幕。

6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项共识在实践中日渐凝练: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文化传

承的主要贡献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

一系列重磅文件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继出台,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的重构。

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张小琴教授看来,中国慕课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取得迅猛发展与进步,正得益于科学规划,教育部把慕课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

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众多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如清华大学将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工作,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学校按照国内国际同步、平台课程一体、学校社会协力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们看到时代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创新奠定了基础,也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工具、更大的平台、更便捷的方式、更有效的手段将优质的内容呈现给学习者,并借此推进校内教育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表示。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共建设了251门课程,吸引全社会800多万学习者,其中110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

应变 用慕课破解质量与公平难题

由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打造的“1+M+N”协同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学生互动与课堂讲授间的系列矛盾,而且建立了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协同工作新机制,推进了不同高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质量和公平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破解质量与公平的难题,如何用好慕课这关键一招是亟待实践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南京大学“宇宙简史”是一个“爆款”,而且获评“最美慕课”,被推荐在电视台播放。

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真正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在目标、内容和呈现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中国大学慕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课时注重以人文的视野拓展课程的精神维度,同时与多家单位共同打造融合创新平台,创造性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科学守望信仰,让思政融入专业。

“当前,我国慕课的体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已经进入了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时期。最大的挑战就是把量变成质,把几万门线上课程打造成金课。”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嵩天说。

在他看来,改变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对自己的学科、课程、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把每一堂课变得高质量,慕课是最好的抓手。

行动已经展开。信息化教学胜任力证书项目、“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群……为改变高校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育部、课程联盟和各课程平台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到2019年1月,共培训慕课教师29.5万人,其中西部教师4.47万人,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不断创新是慕课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当前,虚拟仿真技术、5G、全息投影等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国慕课的建设中,助力慕课质量提升。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初衷,就是通过‘智能+教育’把实验搬进课堂,让工程进入课堂,特别是让超级大工程进入课堂,为工程教育提供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说,虚拟仿真实验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等老大难问题。

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中国慕课就把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和校际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

从2018年10月起,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志珍开始了远程同步课堂的实践。她没想到,短短一个学期,喀什大学的学生无机化学课合格率达67%,良好以上为27%,15名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一改摸底时只有7人及格的境况,并逐渐向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的成绩看齐。

而由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打造的“1+M+N”协同教学模式,即以一个名师名课引领共建共享慕课,跨区域协同多所高校建设私有云平台课,使广大学生受益,不仅推动了慕课与校内教学环节的融合,解决了高校学生互动与课堂讲授间的系列矛盾,而且建立了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协同工作新机制,推进了不同高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新长征计划、西部中心、巡访交流……中国慕课正逐步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边远、更急需的地区。

求变 中国慕课正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9所高校的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登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著名课程平台,为世界慕课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短短两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所培训专家希梅纳·佩雷拉对中国慕课发生的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巨大改变印象深刻。

“几年时间,中国慕课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不仅在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和重要,还用在终身学习领域及其他各个层次群体的教育和培训中,越来越多的人随时随地通过慕课学习,这让我印象深刻。”希梅纳·佩雷拉说。

当前,我国慕课已成为了重要的终身学习资源。教育部遴选的400多门精品慕课上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700多门精品慕课上线中央军委“军职在线”平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中国慕课既要立足国内,也要面向世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9所高校的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登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著名课程平台,为世界慕课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15年,西安交大与教育部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共同创办的慕课中国联盟落地,携手推动中国互联网教育走向“一带一路”。3年多来,该联盟集聚了北京交通大学等117所国内知名高校和中国移动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汇聚1084门课程,研制出支持中、英、俄、阿拉伯4种语言的慕课学习平台,注册用户1600万+。

在中国慕课大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勾勒出中国慕课发展的愿景。面向未来,要致力于实现伟大愿景,就必须更好地推进中国慕课的建、用、学、管。

“我们以学堂在线、爱课程等四个平台的数据为基础,采集了2179万条有效数据,采集分析了学生79种网上在线学习行为,发现当前慕课建设依然存在学生自律性差、师生互动难、慕课资源碎片化、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五大难题。”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说。

他分析,从学习行为来看,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科学性有待提高,仅26%的学生完整地完成了课程学习;从互动来看,慕课作为虚拟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时空隔离,师生间情感交互不足;在慕课资源方面,由教师独立开发,存在位置分散、结构无序、知识碎片化的问题;而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慕课成绩可信度有待提高,高校和社会认可有待研究。此外,在慕课上依然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网易公司高级副总裁、网易有道CEO周枫看来,AI和5G这两个技术关键词,将会贯穿未来中国慕课建设的全过程。

“如果现有的产品是中国慕课1.0的话,未来2.0的产品可能是‘慕课+直播’‘慕课+AI’‘慕课+仿真’。”周枫分析,直播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互动性,大大提高出勤率,最终提高课程的完课比率;AI将大量应用到慕课的作业自动批改、语言教学的口语练习和自动评分、大数据的学情分析等领域;而当前,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慕课建设中了。

“当前,中国慕课的发展,从管理角度来说,还存在着平台标准各异、平台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知识存在孤岛现象,以及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疲于应付、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郑庆华说。

可喜的是,行动一直在推进。在大会现场,由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10个跨地区、跨校、跨学科的联盟组织共同发起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正式成立。

作为全国性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共同体,联席会将积极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慕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整合、协调、推动、支持、指导与引领作用。


本文标签: 教育 课程 中国 平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