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题答案黄彦,教学大纲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总学时数:6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电子技术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分析、计算方法,熟悉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集成逻辑器件的原理、电路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模拟电路分析能力和模拟系统设计能力。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理解逻辑门电路和常用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进行电路设计;掌握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运用和数字系统的设计也应作适当的了解。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模拟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学时
16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9
序号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实训)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实训)
类型
备注
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必做
1
验证性
2
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必做
1
验证性
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必做
2
验证性
4
基本逻辑电路门功能测试
必做
2
验证性
5
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
必做
2
综合性
6
译码器及其应用
必做
2
验证性
7
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应用
必做
2
验证性
8
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
必做
2
综合性
9
智力竞赛抢答装置
必做
2
设计性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基础知识,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及动态分析方法,认识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常用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逻辑符号,掌握常用组合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逻辑功能的表示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实验教学采用演练结合的实验方式;实验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实训)
讨论
习题
考核
其他
小计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5
0
5
2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2
0
2
3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4
0
4
4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4
1
5
5
逻辑代数基础
5
2
7
6
集成逻辑门电路
2
2
4
7
组合逻辑电路
5
3
8
8
集成触发器
6
3
9
9
时序逻辑电路
7
5
12
10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4
0
4
11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4
0
4
合计
48
16
64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方法,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电路模型的概念及科学建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位的计算、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关联参考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效变换的含义及变换的实质。
教学内容: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阻元件和电源;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等效变换法;网络定理分析法。
第二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多阻抗串联与并联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
教学重点: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及相量图、R、L、C各元件VCR的相量形式、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教学难点: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谐振特征。
教学内容: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RLC串联电路的分析。
第三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半导体的基础知识、PN结的组成及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模型。
教学难点:二极管的模型。
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稳压二极管及其应用。
第四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组成、分类、特性曲线及其参数。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小信号模型分析法、分压式偏置电路、工作点的稳定。
教学重点:半导体三极管的组成、分类、特性曲线及其参数。共射极放大电路、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教学难点: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教学内容
本文标签: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题答案黄彦 教学大纲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题答案黄彦,教学大纲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686777847h3584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