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17日发(作者:plot绘制多条曲线)
MRI基础知识——射频脉冲
一.RF脉冲
对于一个磁共振序列,射频脉冲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射频脉冲就不能产生磁共振信号。
电磁振动的传播是电磁波,共振的本质是能量传递,如果我们发射一个射频(Radio Frequency, RF)脉冲(写作RF脉冲),且该射频脉冲的频率等于位于B0磁场环境中的氢质子进动频率(即拉莫尔频率)。则氢质子能够吸收能量,产生能量跃迁,该现象就叫做核磁共振。
我们要使得磁场环境下氢质子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关键的因素在于射频脉冲的频率需要等于氢质子的进动频率。假设射频脉冲的频率为ω1,氢质子的进动频率用ω0来表示,则磁共振产生的技术条件就是:ω1= ω0。
所以,对于磁共振成像,RF脉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
图1:临床MRI成像中常用到的RF脉冲频率范围
RF脉冲的能量和波长成反比,和频率成正比。临床常用的磁共振,静磁场范围在0.2T~3.0T之间,则我们非常容易计算RF脉冲的频率范围应该在8.5MHz(42.577MHz/T×0.2T)~127.7MHz(42. 577MHz/T×3.0T)之间。而我们习惯用到的接收收音机的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FM)广播,其频率范围一般在76MHz~108MHz。和RF射频脉冲频率有很大的重叠范围,这就是磁共振机房为什么需要做严格的屏蔽,以避免外界的不相干电磁波干扰,产生图像伪影。
另外,我们都知道相比于X线和CT检查,磁共振是没有电离辐射的。这也是因为激发人体的RF脉冲的频率波段,波长较长,属于非电离辐射。
前文链接:
关于电离辐射——我们需要知道的
二.射频场
大家经常看书,可能会看到MRI中的各种场。静磁场、射频场、B0场、B1场,梯度场,这么多场,有时候这些概念会让大家产生疑惑或者混淆。
RF脉冲本身就是一个电磁波,满足波的特性,其本身传播的过程也会产生一个磁场,我们把这个磁场叫做射频场,用B1表示。以区别于不变的外加磁场B0场,即静磁场。
图2:电场和磁场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2所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同样变化的磁场也可以产生电场,这样就在空间上形成了电磁场。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这样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结果就是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中不停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
对于临床常用的1.5T或3.0T磁共振,B1场的大小一般为5~20μT(1 μT=10^-6T),和主磁场相比是非常小的。
三.激发
当RF脉冲的频率等于氢质子的拉莫尔频率时,氢质子吸收能量,产生共振,这个过程又被叫做激发。
RF脉冲在MRI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起到激发作用。
从微观来看,当RF脉冲频率和氢质子的进动频率一致时,在B0场中的氢质子吸收能量,低能级的氢质子获得能量后,跃迁到
高能级。吸收的能量越多,则高能级氢质子的数目越来越多,低能级氢质子数目越来越少,两者数目之间减少。
从宏观来看,高能级氢质子数目越来越多后,当高低能级氢质子数目相等的时候,则在B0方向(即纵向上),高低能级感生的磁场强度将刚好抵消,宏观磁化矢量在纵向上为0。
图3:RF脉冲的激发作用
激发的最终效果就是将纵向净磁化矢量方向翻转。
可以想象,RF脉冲持续的时间越长,则系统中氢质子吸收的能量越多,越来越多的氢质子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高低能级氢质子数目逐渐缩小。当RF脉冲持续作用,系统继续获得能量时,则有可能高能级氢质子数目反而大于低能级,甚至有可能所有氢质子均跃迁成为高能级。这个时候,宏观的磁化矢量方向有可能从原来的朝向B0方向,变为和B0方向相反,即纵向翻转了180°。系统吸收能量后,宏观磁化矢量逐渐偏离B0方向,其与B0方向的夹角,我们把它叫做翻转角(flip angle)。
前文链接:磁共振参数的故事(十一)——翻转角Flip Angle
四.章动
章动是对RF脉冲作用后,净磁化矢量改变方向改变过程的描述。
图4:章动示意图
如图所示,我们先建立一个XYZ坐标系。Z轴方向和外加磁场B0方向一致,XY垂直于Z轴方向。在没有RF脉冲作用之前,氢质子群在外加磁场B0的环境中,绕着B0方向进行进动(也就是绕着Z轴方向进动),宏观磁化矢量M0和Z轴方向一致。当垂直于Z轴方向,如图所示在X方向再施加RF脉冲,也就是再给与一个B1场时。如果RF脉冲的频率ω1= ω0,则将产生共振现象,氢质子吸收能量。进动的氢质子同时受到了两个外加磁场的影响,氢质子群不仅绕着Z轴做旋转运动,还会绕着B1方向做旋转运动(也就是绕着X轴做另一个方向的进动)。这种质子既绕着Z轴方向旋转,又绕着X轴方向旋转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章动(Nutation)。章动是质子同时在两个方向进动的宏观反应。
五.线极化及圆极化
要满足激发条件,不仅要求RF脉冲的频率和拉莫尔频率相等(相似),还要求射频场方向和旋转磁场方向一致。这就要求产生的B1场是一个旋转磁场,且频率等于拉莫尔频率。
旋转的射频场如何产生?一般是通过线极化(线偏振)(Linear Polarized, LP)或者圆极化(圆偏振)(Circularly
Polarized, CP)。
图5:线极化(图片来自Question and Answer in MRI)
图6:圆极化(图片来自Question and Answer in MRI)
六.RF脉冲分类
射频脉冲的作用不单单只是激发,其主要包括三个作用:激发(excitation)、反转(inversion)、重聚(refocusing)及储存磁化矢量(store)。
大部分RF脉冲的主要作用是激发,也就是作用后使得纵向净磁化矢量翻转,产生横向磁化矢量,从而产生MRI信号,这种RF脉冲又可以叫做激发脉冲。激发的效果一般用翻转角(Flip
Angle)或者激发角度来表示。翻转角的大小取决于射频脉冲的能量,而它的能量又是其射频脉冲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乘积。所以,如果能够缩短射频脉冲的作用时间,则可以提高扫描速度。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如下图所示:缩小翻转角,比如采用梯度回波序列。或者在同样的翻转角情况下,提高射频脉冲的能量。
图7:不同翻转角的激发效果
图中a和b比较,如果射频脉冲能量相同的话,采用30°翻转角的射频脉冲作用时间相比90°的缩短1/3;如果翻转角相同,图中a和c,则提高射频脉冲的能量能够缩短其作用的时间。
180°RF脉冲可以使得纵向磁化矢量M0反转到负的方向,此时的RF脉冲又可以叫做反转脉冲。反转脉冲一般是用于反转恢复序列及磁化准备阶段的准备脉冲。
当然,180°RF脉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重聚,它可以使得水平方向的质子群翻转180°到镜像位置。对质子的相位进行重聚产生自旋回波信号,这一点在自旋回波类序列中得以体现。
所以,即使同样是180°的RF脉冲,有可能其功能不同,则分类不同。有可能是反转脉冲,有可能是重聚脉冲。
当然,我们在磁共振参数的故事里讲过,要达到信号重聚产生自旋回波的效果,不一定必须要用180°的RF脉冲,非180°的RF脉冲也可以达到重聚信号的作用。
前文链接:磁共振参数的故事(十二)——重聚角Refocusing
Control
另外,非180°的RF脉冲,还有储存磁化矢量在纵向的功能,这种情况常用于非180°的RF重建脉冲并且可以产生受激回波。如果是非180°的射频脉冲,会将水平方向的磁化矢量部分翻转到纵向上,从而达到储存磁化矢量的作用,等下一个射频脉冲后可以产生受激回波信号。在3D的自旋回波序列中,采用连续的小角度射频脉冲得到信号就利用了这一点。
前文链接:磁共振哈恩回波、受激回波的形成机理
七.射频线圈
RF脉冲一般是由各种射频线圈产生的,这部分在磁共振线圈里有写,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MRI基础知识射频脉冲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2779912h43059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