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编程中include是什么意思)

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风云初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战斗结束以后,虽然敌人还占据着一些县城据点,冀中区的局面和人民的心情已经稳定下来。地方部队经过这一次战争的学习和考验,也能够逐渐在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壮大自己和保卫根据地。一二○师不久就奉命转移到山地去了。

春儿她们接到通知,学院暂时结束,春儿留在地方工作,她在区党委那里办好手续,想看看芒种,没有找见,就一个人回县里去。

整个的冬天和青年人一向迷恋的旧历年节,今年是第一次在战争中度过了。

现在已经是春天,严冬的痕迹,除去披在春儿身上的破军装棉袄,就是在田野里也很难找到了。麦苗油绿并且长高起来了,很多雁群在大洼的麦地里啄食和过宿,在浅沙上留下连环的竹叶形状的爪印子。有的小桃树得天独厚,这样早就在一棵大柳树下面开花了,柳树长在一眼大井的旁边。田野里,到处是驴马拉动水车的响声,改畦的妇女们倚着铁锨的种种姿态,黄雀在榆钱里穿动的尖厉的叫声。小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沙岗上翻跟头,姑娘们只穿着一身单衣,还觉得浑身燥热。在战争的空隙里,根据地的人民劳动生息,就是在黄昏黎明,谷垛底下,麦苗垄里,也不断爱情的追求。

晌午的时候,春儿走到安国县城南二十五里有名的大镇伍仁桥。还离北寨门很远的时候,春儿就听到了集市上骚动嚣乱的声音。从这些声音里,可以分辨出大粮食市那里的过斗的呼喊,牲口市那里的对蹄腿快慢的褒贬评价。这些买主和卖主,好像不是赶集做交易,而是进行着一场严重无情的斗争。经纪已经说好价钱了,因为一句话不合,卖主又抱住粮食口袋,不让过斗;或者是牲口已经牵在买主的手里了,卖主又搬着小牛的犄角硬把它夺回来。

自从敌人占据了一些县城,我们就把商贩动员到四镇上来。南堤坡上有一家搭着席棚卖豆腐菜的馆子,生意最好。掌柜的跑堂的全是家里的一班女将,年轻的女儿和媳妇们。这一班女孩子,长得都很好,在棚口掌柜的她家那位大姑娘,在大集日,密黑的头发,梳得整齐,穿一身十成新蓝布袄裤,一件洁白的护襟围裙,从领口接下来。她一边做着菜,低头注意着火色,一边又不住地抬起头来,用她那一对又黑又大又水灵的眼睛,看着在她家棚前过往的人。

春儿饿了,走进来坐下,因为钱少,只要了一碗素豆腐菜。那个掌柜的姑娘一直望着春儿,把菜盛好,叫她的一个小妹妹端过来。

穿得整齐的小姑娘两只手捧着一个豆青大花碗,里面的豆腐和丸子冒起了尖儿,汤上面浮着很厚的荤油。她小心翼翼地把碗放在木案上,一歪,还是流了一桌子。

“吃吧,同志。我姐姐特别给你加了油水。”小姑娘低声笑着说。

“为什么特别优待我?”春儿仰头问,又赶紧低下头去喝汤。

“你说为什么?”小姑娘蹲在她的身边,说,“你从堤上走过来,我们老远就看见你了。姐姐和我说:‘这个女同志是个老八路,刚打了胜仗的,她要到我们这里吃饭多好哇!’”

“你姐姐长得多好看,她有了婆家吗?”春儿问。

“我早有两个小外甥了。”小姑娘说,“我们南关的家叫鬼子烧了,把我们赶到这大堤上来。”

听见姐姐叫了一声,她跑过去,端来一碟子热烧饼,说:“你为什么不要干的?”

春儿笑了。

“我知道你没有钱。”小姑娘拿起一个烧饼,放进春儿碗里,溅出很多汤儿。“这烧饼不要钱,是我们姐儿俩请你吃的!”

这一家人是多么值得留恋啊!春儿从大堤上跑下来,走得更高兴更轻快了。

在前面的道上,跑着一辆小牛车,赶车的是一个矮矮的身体浑实的女孩子。她穿一件褪色的宽大的红夹袄,卷着裤腿露着腿肚。车上装着几棵大白菜,肥大得像怀了八个月孕的妇女,在车厢里滚来滚去。还有几个又大又圆的红萝卜,不断地从车后尾巴蹿下来。小姑娘回头看见了春儿,就喊:“女同志,快赶两步,来坐车吧!”

她的声音很嫩很脆,难道是从小吃这些新鲜菜蔬的关系吗?

“我走得动呀。”春儿笑着说。

“我一个人实在压不住它,”女孩子说,“你上来,它就稳当了。”

春儿上去,和她并排坐在前车辕上。这头黄色的小仔牛,肥胖得油光发亮,两只小白犄角,向前弯着,像个“六”字。它感到了新增加的重量,小尾巴愤怒地害羞地摆动了几下,老实了。

女孩子把红山木小鞭压在腿下面,然后用一柄镰刀,悠闲地雕刻着一颗萝卜。她很快把它做成了一个精巧的花篮儿。

这应该是春节前后的礼物。女孩子们把它挂在房梁上,里面种上麦子,等麦苗长高,萝卜缨儿也就开花了。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在里面插上一枝蜡烛,这萝卜就叫灯笼红。可是,这一个新年是叫日本鬼子给搅了!

“你是哪村的?”春儿问。

“过河就到了。”女孩子往前一指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叙述战争结束后冀中区的局面、人民的心情、地方部队的收获和一二○师的转移等,为春儿的活动提供了背景铺垫。

B.对麦苗、雁群、小桃树、黄雀叫声等的描写,展现家乡美景,表达春儿对家乡的热爱,这也是冀中人民抗日卫国的情感基础。

C.在战争空隙,小孩子们光屁股在沙岗上翻跟头,青年人大胆追求爱情,这些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D.集市上骚动嚣乱的声音,买主与卖主之间进行严重无情的斗争,这些描写说明根据地人民在战争中具有随时斗争的激情。

2.卖豆腐菜的小姑娘和赶车的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孙犁小说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泥土气息,请结合文本谈谈对孙犁小说风格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冀中平原大旱。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

三稜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阴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地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得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这姐妹两个姓吴,大的叫秋分,小的叫春儿。大的已经出嫁,婆家是五龙堂。

五龙堂是紧靠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河从西南上滚滚流来,到了这个地方,突然曲敛一下,转了一个死弯。五龙堂的居民,在河流转角的地方,打起高堤,钉上桩木,这是滹沱河有名的一段险堤。

大水好多次冲平了这小小的村庄,或是卷走它所有的一切,旋成一个深坑;或是一滚黄沙,淤平村里最高的房顶。小村庄并没叫大水征服,每逢堤埝出险,一声锣响,全村的男女老少,立时全站到堤埝上来。他们用一切力量和物料堵塞险口,他们摘下门窗,拆下梁木砖瓦,女人们抬来箱柜桌椅,抱来被褥炕席。传说:有一年,一切力量用尽了,一切东西用光了,口子还是堵不住,有五个青年人跳进大流里去,平身躺下,招呼着人们在他们的身上填压泥土,堵塞住水流。

他们救了这一带村庄的生命财产,人民替他们修了一座大庙,就叫五龙堂。年代久了,就成了村庄的名字。

这小村庄站立在平原上,实际是生活在风险的海里。人民的生活很苦,多少年来,人口和住户增加得很少。

秋分的公爹叫高四海,现在有六十岁年纪了。这一带村庄喜好乐器,老头儿从光着屁股就学吹大管,不久成了一把好手。他吹起大管,十里以外的行人,都能听到。在滹沱河夜晚航行的船夫们,听着他的大管,会忘记旅程的艰难。

这老人不只是一个音乐家,还是有名的热情人,村庄活动的组织家。

在十年以前,这里曾有一次农民的暴动,暴动从高阳、蠡县开始,各个村庄都打出了红旗,集在田野里开会。红旗是第一次在平原上出现,热情又鲜明。

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庆山,十七岁刚过门的儿媳秋分全参加了。因为勇敢,庆山成了一个领袖。

可是只有几天的工夫,暴动很快地失败了。一个炎热的日子,暴动的农民退到河堤上来,把红旗插在五龙堂的庙顶。

农民做了最后的抵抗,庆山胸部受了伤。到了夜晚,高四海拜托了一个知己,把他和本村一个叫高翔的中学生装在一只小船的底舱,逃了出去。

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候,送庆山出走的只有两个人。年老的父亲,扳着船舱的小窗户说:“走吧!出去了哪里也是活路!”

用力帮着推开小船,就回去了。他还要帮着那些农民,那些一起斗争过、现在失败了的同志们,葬埋战死在田野里的难友。

另外送行的是十七岁的女孩子秋分,当父亲和庆山说话的时候,她站在远远的堤坡上。从西山上来的黑云,遮盖住半个天的星星,谁也看不见她。当小船快要开到河心了,她才跑下去,把怀里的一个小包裹,像投梭一样,扔进了小船的窗口。躺在船舱里的庆山,摸到了这个小包包,探身在窗口叫了一声。

秋分没有说话,她只是傍着小船在河边上走,雨过来了,紧密的铜钱大的雨点,打得河水啪啪的响。西北风吹送着小船,一个亮闪,接着一声暴雷。亮闪照得清清楚楚,她卷起裤脚,把带来的一条破口袋,折成一个三角风帽,披在头上,一直遮到大腿,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

风雨锤炼着革命的种子,把它深深埋藏在地下,嘱咐它等待来年春天,风云再起的时候……庆山出去,十年没有音信,死活不知。和他一块逃走的那个学生,在上海工厂里被捕,去年到北平来坐狱,才捎来一个口信,说庆山到江西去了。

高四海只有四亩地,全躺在河滩上,每年闹好了,收点小黑豆。他在堤埝上垒了一座小屋,前面搭了一架凉棚,开茶馆卖大碗面。这里是一个小小的渡口。

秋分擀面,公公拉风箱。老人从村里远远挑来甜水,卖给客人,又求过往的帆船,从正定带些便宜的大砟,这样赚出两口人的吃喝。

秋分在小屋的周围,都种上菜,小屋有个向南开的小窗,晚上把灯放在窗台上,就是

船家的指引。她在小窗前面栽了一架丝瓜,长大的丝瓜从浓密的叶子里垂下来,打到地面。又在小屋的西南角栽上一排望日莲,叫它们站在河流的旁边,辗转思念着远方的行人……每年春夏两季,河底干了,摆渡闲了,秋分就告诉公公不要忘记给望日莲和丝瓜浇水,回到子午镇,来帮着妹妹纺线织布。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冀中平原大旱的景象,通过自然环境渲染了日本侵华带来的深重灾难,并为下文写当地频遭水害埋下伏笔。

B.高四海是吹大管的好手,他参加了十年前的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将儿子送走,并帮助埋葬难友,这十年来与儿媳秋分一起艰苦度日。

C.庆山因为勇敢成了农民暴动的一个领袖,失败后出逃到江西,小说以此来表现革命种子在风雨中锤炼,正等待革命的风云再起。

D.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人物,通过秋分一家的日常生活来反映时代的风貌,表现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5.小说中交代了五龙堂的来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孙犁谈小说创作时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请以小说中秋分这一形象加以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云初记①

孙犁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痩,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两个妇女仄着身子看,姐姐说:“又有人回家了!”

“我看是不是俺姐夫?”妹妹站起身来。

“你就不想念咱爹?”姐姐说。

“我谁也想,可是想不回来!”妹妹提着脚跟,仔细看了一会,赶紧坐下拧起纺车来,嘟念着说:“真败兴!那是大班的车,到保府去接少当家的死着回来了。咱的人,一个也不回来,今年不知道能回来一个也不?”

这姐妹两个姓吴,大的叫秋分,小的叫春儿。大的已经出嫁,婆家是五龙堂。

五龙堂是紧靠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河从西南上滚滚流来,到了这个地方,突然曲敛一下,转了一个死弯。五龙堂的居民,在河流转角的地方,打起高堤,钉上桩木,这是滹沱河有名的一段险堤。

大水好多次冲平了这小小的村庄:或是卷走它所有的一切,旋成一个深坑;或是一滚黄沙,淤平村里最高的房顶。小村庄并没叫大水征服,每逢堤埝出险,一声锣响,全村的男女老少,立时全站到堤埝上来。他们用一切力量和物料堵塞险口,他们摘下门窗,拆下梁木砖瓦,女人们抬来箱柜桌椅,抱来被褥炕席。传说:有一年,一切力量用尽了,一切东西用光了,口子还是堵不住,有五个青年人跳进大流里去,平身躺下,招呼着人们在他们的身上填压泥土,堵塞住水流。

他们救了这一带村庄的生命财产,人民替他们修了一座大庙,就叫五龙堂。年代久了,就成了村庄的名字。

每年大水冲了房,不等水撤完,他们就互助着打甓烧砖,刨树拉锯,盖起新房来。房基打的更坚实、墙垒的更厚,房盖的比冲毁的更高。他们的房没有院墙和陪衬,都是孤伶铃的一座北屋,远处看去,就像一座一座的小塔。台阶非常高,从院子走到屋里,好像上楼一样。

秋分的公爹叫高四海,现在有六十年纪了。这一带村庄喜好乐器,老头儿从光着屁股就学吹大管,不久成了一把好手。他吹起大管,十里以外的行人,就能听到,在滹沱河夜晚航行的船夫们,听着他的大管,会忘记旅程的艰难。他的大管能夺过一台大戏的观众,能使一棚僧道对坛的音乐,像战败的画眉一样,搭翅低头,不敢吱声。

这老人不只是一个音乐家,还是有名的热情人,村庄活动的组织家。

在十年以前,这里曾有一次农民的暴动,暴动从高阳、蠡县开始,各个村庄都打出了红旗,集在田野里开会。红旗是第一次在平原上出现,热情又鲜明。

高四海和他的十八岁的儿子庆山,十七岁刚过门的儿媳秋分全参加了,因为勇敢,庆山成了一个领袖。

可是只有几天的工夫,暴动很快的失败了。一个炎热的日子,暴动的农民退到河堤上来,把红旗插在五龙堂的庙顶。农民作了最后的抵抗,庆山胸部受了伤。到了夜晚,高四海拜托了一个知己,把他和本村一个叫高翔的中学生装在一只小船的底舱,逃了出去。

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候,送庆山出走的只有两个人。年老的父亲,扳着船舱的小窗户说:“走吧!出去了哪里也是活路!叫他们等着吧!”

用力帮着推开小船,就回去了。他还要帮着那些农民,那些一起斗争过、现在失败了的同志们,葬埋战死在田野里的难友。

另外送行的是十七岁的女孩子秋分,当父亲和庆山说话的时候,她站在远远的堤坡上,从西山上来的黑云,遮盖住半个天的星星,谁也看不见她。当小船快要开到河心了,她才跑下去,把怀里的一个小包裹,像投梭一样,扔进了小船的窗口。躺在船舱里的庆山,摸

到了这个小包包,探身在窗口叫了一声。

秋分没有说话,她只是傍着小船在河边上走,雨过来了,紧密的铜钱大的雨点,打得河水拍拍的响。西北风吹送着小船,一个亮闪,接着一声暴雷。亮闪照的清清楚楚,她卷起裤脚,把带来的一条破口袋,折成一个三角风帽,披在头上,一直遮到大腿,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

高四海只有四亩地,全躺在河滩上,每年闹好了,收点小黑豆。他在堤埝上垒了一座小屋,前面搭了一架凉棚,开茶馆卖大碗面。这里是一个小小的渡口。

秋分擀面,公公拉风箱。老人从村里远远挑来甜水,卖给客人,又求过往的帆船,从正定带些便宜的大砟,这样赚出两口人的吃喝。

秋分在小屋的周围,都种上菜,小屋有个向南开的小窗,晚上把灯放在窗台上,就是船家的指引。她在小窗前面栽了一架丝瓜,长大的丝瓜从浓密的叶子里垂下来,打到地面。又在小屋的西南角栽上一排望日莲,叫它们站在河流的旁边,辗转思念着远方的行人……

每年春夏两季,河底干了,摆渡闲了,秋分就告诉公公不要忘记给望日莲和丝瓜浇水,回到子午镇,来帮着妹妹纺线织布。

(有删改)

[注]①《风云初记》,孙犁著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本文选自小说的第一章。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庄稼地里“一闪一闪”地“跑着”,既引出下文姐妹俩的对话,又烘托姐妹俩的心理。

B.与姐姐的性格不同,妹妹春儿活泼、直爽;“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使她的话语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书面语色彩。

C.为了表现高四海吹大管的技艺高超,作者除直接点明学艺早这一点外,更以侧面和对比法加以刻画。

D.小说的描写、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

8.关于文中五龙堂村庄名字由来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五龙堂的地理位置,说明生存环境恶劣,隐含村民生活的苦难和逆来顺受。

B.将救了这一带村庄而牺牲的五个青年喻为“五龙”,体现出村民崇敬和祝愿之情。

C.铺垫照应下文村民重新盖起楼房的内容,暗示了五青年精神的激励和长远流传。

D.本部分内容属于插叙,与下文叙写农民的暴动,共同表达了本文反抗的主题。

9.小说人物秋分的感情表达很含蓄,试结合文本分析。

10.茅盾评价孙犁:“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但决不枝蔓。”请结合文本的内容,

评析这句话。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第二天清早,她(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他们路过蠡县、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欢迎。

黄昏的时候,他们到了子午镇。秋分一下车,就有人悄悄告诉她:“庆山回来了,现在五龙堂;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

秋分没站稳脚,就奔到河口上来。船上的人和她开玩笑说:“不回来,你整天等,整宿盼;一下子回来了,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船上,秋分就看见在她家小屋门口,围着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里,有一个高高的个儿、穿一身山地里浅蓝裤褂的人,站在门前,和乡亲们说笑。她凭着夫妻间难言的感觉,立时就认出那是自己一别十年的亲人。

她从船上跳下来,腿脚全有些发软,忽然一阵心酸,倒想坐在河滩上嚎啕大哭一场。

人们冲着她招手、喊叫,丈夫也转过身来望着她,秋分红着脸爬上堤坡。

乡亲们见她来了,说笑着走散了,庆山望着她笑了笑,也转身进小屋里去。公公从河滩里背回一捆青草,撒给那几只卧在小南窗下面休息的山羊。

高四海摸着一只大公羊的牴角,对秋分说:“你也还没有吃饭吧?快到屋里和他一块儿做点吃的。”

秋分走进屋里来,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轿,刚刚登上这家的门限。她觉得这小屋变得和往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自己的丈夫,那个高个儿,正坐在炕沿上望着她,她忍不住热泪,赶快走到锅台那里点火去了。她家烧的是煤,埋在热灰下面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她的手一触风箱把,炉灶里立时就冒起青烟,腾起火苗儿的红光来。望着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静下来。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用全身的力量揉和了,细心切成面条儿,把所有的油盐酱醋当了佐料。水开了,她揭开锅盖,滚腾的水纷纷窜了出来,秋分两手捧着又细又长、好像永远扯不断的面条儿,下到锅里去。

忽然,在炕角里,有一个小娃子尖声哭叫了起来。高庆山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个不到两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脚的哭着。

“唔!这是哪里来的?”庆山立起身来,望着秋分。“哪里来的?”秋分笑着说,“远道来的你不用多心吧,这是今年热天,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要不,你哪里有这么现成的儿子哩!”

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

吃饭的时候,高翔赶来了,两个老同志见面,拉着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庆山从里边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高翔说:“这是我的介绍信,组织上叫我交你的,还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换了一身便衣,赶上一群山羊。路上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和你碰的又这样巧。”

高翔看完了信说:“你来的正好。在军事上,我没有经验,新近遇到的情况又很复杂。你先不用到高阳去,就帮我在这里完成一个任务吧!”

庆山正要问什么任务,高翔的爹领着小女孩来看儿子了。

秋分拉着小女孩问:“你找谁来了?”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俺爹!”

秋分指着高翔,小女孩没想到她的爹竟是一个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过去,高翔过来把她抱起。

秋分又逗她:“谁叫你来找爹?”

小女孩笑着说:“俺娘!”引得人们全笑了。

庆山对高翔说:“我好像从没见过她,长的这样高了!”

秋分说:“你哪里见过她,你们走的时候,她娘刚刚坐了月子!”

高翔拍拍怀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着说:“我马上要和庆山哥谈谈这里的情况,开展工作,你们先到外边去玩一会儿。”

高四海、高翔的父亲抱着孩子出去了,秋分噘着嘴说:“我听听也不行吗?”

“不行,”高翔说,“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

“等着你考察!”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

他两个在屋里谈着,秋分她们就坐在堤坡上等着,天上出着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着:“又出来一颗,爷爷,那边又出来了一颗!”

一直等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他们还没有谈完。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你说盼儿子有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

高四海抽着烟没有说话,大烟锅里的火星飞扬到河滩里去。儿子回来,老人高兴,心里也有些沉重。他们回来了,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着闹事了。再闹起来!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绅,这次是和日本。就凭老百姓这点土枪土炮,能够战胜敌人?他思想着,身边的草上已经汪着深夜的露水,高翔的小女孩打着呵欠躺在她爷爷的怀里睡着了。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高翔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反映出人民情绪高昂,对抗日斗争衷心支持,相信他有战斗经验。

B.文中写秋分从船上跳下来,“一阵心酸”,“想坐在河滩上嚎啕大哭一场”,表明庆山离家十年来她受的委屈想在此时发泄出来。

C.秋分逗小女孩,问她谁叫你来找爹,小女孩说:“俺娘!”这一问一答,既写出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又暗示了她娘对丈夫的牵挂。

D.小说结尾高翔父亲抱怨儿子把他们赶到野地里,高四海则替儿子的“闹事”担忧,作者对这两位父亲的不同表现,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全知全能的角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这使表达灵活自由。

B.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从“第二天清早”“黄昏的时候””给他们点着灯”“天上出着星星”直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以时间顺序推进情节。

C.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主要通过写秋分与乡亲、与公公高四海、与丈夫高庆山、与高翔以及与高翔的女儿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多以舒缓的节奏描写人民面对侵略者的积极姿态,并未过多描写血腥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亲人死去、父子分离、夫妻离散。

13.“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请结合作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荷花淀》被誉为“诗化小说”,本文也极具“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D “说明根据地人民在战争中具有随时斗争的激情”错误,突出了市场经营的热闹,表现根据地人民乐观的精神,也说明党领导的根据地政府组织当地人民恢复生产、经营和生活的效果显著。

2.(1)烘托春儿等革命者热爱家乡、坚持抗日,受百姓拥护的形象。(2)塑造了根据地人民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保家卫国的群体形象。(3)揭示小说主题,表现根据地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表现主题上,小说通过卖豆腐菜的小姑娘和赶车的小姑娘对春儿这个革命者的态度,反映出根据地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揭示了小说主题。

3.(1)小说有对家乡美丽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场面的描写,有对战争间隙中小姑娘雕刻精

巧花篮和年青人追求爱情的描写,体现了风景美、生活美和人情美,具有诗情画意。(2)小说还写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集市上讨价还价的场面,两个小姑娘与春儿的对话,都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具有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3)小说将诗情画意和泥土气息完美结合,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

4.A “通过自然环境渲染了日本侵华带来的深重灾难,并为下文写当地频遭水害埋下伏笔”错误,自然环境描写是小说内容的背景,文中没有涉及日本侵华的具体事件,当地频遭水害的内容是由地名引出的,这些都和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没有关系。选项过度解读。

5.①说明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当地人遭受的苦难之深重。②表明当地人不为苦难所吓倒,团结起来勇敢抗争的精神。③赞扬五位青年为保护村庄的生命财产而敢于献身的精神。④为下文写高四海和庆山敢于抗争的事迹和精神作铺垫。⑤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吸引读者阅读。

6.①对家庭负责、勤劳能干。与公公一起勤劳耕作,开茶馆卖大碗面和水;回子午镇帮着妹妹纺线织布。②忠贞。十多年坚持等待丈夫;在小屋种望日莲和丝瓜,寄托对丈夫的思念。③对苦难不屈、抗争。与公公、丈夫一起参加了农民暴动;在艰难的生活中一直努力着。

7.B “书面语色彩”错。春儿的话感情鲜明,具有浓郁的口语和方言色彩。

8.A “逆来顺受”的理解有误,描写五龙堂环境的恶劣、凶险,是为了烘托村民与天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9.①不好意思当着公公送别丈夫,端庄而害羞;冒大雨跟跑十里路相送却不说一句话,深挚且眷恋。②丈夫十年未归,心里想念,嘴上不说,深沉而内敛。③栽种丝(谐音思)瓜和望日莲寄托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和盼归之情,深情且委婉。

10.①“不讲究篇章结构”指小说并不以情节曲折丰富见长,而是注重片段式的刻画,往往采用“跳跃式”的笔法。如本文就一连截取五六个生活横断面,人物也从这一个转到另一个,顺叙、插叙、回忆切换自如。②“不枝蔓”指思想情感的统一、写作意图的明朗。如节选部分,人物多,场景多,看似没有一个中心,但无论是对个体人物(秋分、高四海)的刻画,还是群体人物的描绘,都能看出他们身上的人性人情之美和乐观的反抗精神,也可感受作者对此的赞美。③这种写法,繁简灵活,形式自由,内容丰富而又精炼含蓄。同时给抒情留下了空间,使小说具有散文的章法、诗的意境。

11.C

A.“相信他有战斗经验”错误,毕竟“他”已经离开家乡十年,对家乡现在的情况未必了解的很清楚;

B.“她受的委屈想在此时发泄出来”错误,“自己一别十年的亲人”,她内心的感情非常复杂,不只有“委屈”,也有欣慰和甜蜜等情感;

D.“高翔父亲抱怨儿子把他们赶到野地里”错误,从“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你说盼儿子有

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可知,高翔父亲并不是真正的“抱怨”,而是带有开玩笑的意味;另外,“有褒有贬”错误,作者只是客观叙述,不是着意“褒贬”。

12.D “并未过多描写血腥的战争场面”错误,文中并没有描写战争场面。

13.①这个孩子具有比喻(象征)意义,他的悲惨命运,与祖国的多灾多难相似;同时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②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

③此刻,他心里涌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所以他的眼角湿了。

14.①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炉灶里的“青烟和火苗儿的红光”,“满天的星斗”“深夜的露水”,富有朴素的诗意美。

②人物描写富有诗意。写人不以外貌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展现人物精神世界。如写秋分,主要通过对她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写出了她的深情、善良、通情达理等美好品质。

③淡化故事情节。写故事不以紧张曲折取胜,有意淡化情节,着意表现人情美。本文就没有紧张的冲突,而是着意表现秋分、庆山等人的人情美。

④语言淳朴、自然、清新,富有诗意。


本文标签: 小说 秋分 人民 没有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