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校园论坛小程序源码)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含答案
名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根据707班的一位同学的阅读笔记,回答问题。
(12月5日)在回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经历时,我整理了他们四人经历的磨难,认为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种是与妖魔斗,如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情节,彰显了神勇与机智;第二种是与神佛斗,如四圣试禅心、①(A.大闹五庄观B.小雷音寺遇险)等情节,突出了缺陷与不足;第三种是与凡人斗,如西梁国留婚、②(A.乌鸡国救主B.灭法国救僧)等情节,影射了现实世界。纵观整段西天取经的经历,其实也是师徒四人与自己斗争,从而完成蜕变的一个过程,所以“斗争”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一。
(1)请补充上面这则阅读笔记,为①①处选择正确的选项。
(2)有同学指出,孙悟空的取经之路的同时,也是个体的“成长”之路,有很多关键因素促使他的成长。请结合原著,提炼一个关键词,结合原著情节,说说理由。
【答案】(1)①A;①B
(2)示例:关键词:磨难。如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有所反省;又如与白骨精的几次正面冲突,让悟空在困难和磨难中变得理性稳重。
关键词示例:唐僧的教导,关爱,大善,团队合作,本心,目标等等。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A.“大闹五庄观”写的是孙悟空与镇元子的矛盾冲突,镇元子符合“神佛”的身份;
B.“小雷音寺遇险”写的是孙悟空与妖怪黄眉怪的斗争,黄眉怪是妖怪,不符合“神佛”的身份;
①A.“乌鸡国救主”写的是乌鸡国国王被妖道推入井中,妖道本人变作国王,占人妻子和王位。那死去的国王,在唐僧的梦中诉说冤情,请求除妖救他。悟空和八戒去井下,通过井龙王引路,背出国王的尸体,用还魂丹救活了他。悟空变作木箱中的小和尚,向王太子揭露了事实真相,并在大殿上用真国王掀开了假国王的面具,一场打斗迫使妖道显出原形。妖怪不符合凡人的身份;
B.“灭法国救僧”写的是孙悟空纠正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一事,“灭法国国王”符合凡人的身份;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本题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促进孙悟空取经之路的“成长”关键因素,并说明理由。关键词可从唐僧的教导、关爱、大善、团队合作、本心、目标等着手。孙悟空本心善良,只是做事有时过于急躁,不讲情面,但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一路的斩妖除魔中,团队的合作,磨合了他们的性格,也增进了他们的了解,孙悟空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得以成长。孙悟空从石猴,历经个人的努力修炼,他人的关爱(观音、如来等),朝着目标迈进,每一次劫难的成功渡过都是一次成长经历。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
示例:关键词“了解”。悟空的成长与唐僧脱不开关系。随着对唐僧了解的加深,悟空感受到唐僧取经志向的坚定、内心的善良、意志的坚韧,为唐僧所折服,从而一心一意辅佐唐僧西去取经。最后不仅取经事成,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厉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
2.《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材料节选自第五十九回,这一回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吴承恩 一借芭蕉扇/一调芭蕉扇/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借芭蕉扇 3.例:猪八戒
他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很讨人喜爱。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但是他知错就改,能干脏活累活,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解析】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①《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①材料节选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了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选取师徒四人任意一个,如唐僧的善心,猪八戒的滑稽可笑,孙悟空的嫉恶如仇,沙僧的吃苦耐劳等等,结合相关事例阐述原因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孙悟空。他具有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辨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
2
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4.根据下面的阅读笔记,回答问题。
在回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经历时,我整理了他们四人经历的磨难,认为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种是与妖魔斗,如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情节,彰显了神勇与机智;第二种是与神佛斗,如四圣试禅心、① (A.大闹五庄观
B.小雷音寺遇险
C.真假美猴王)等情节,突出了缺陷与不足;第三种是与凡人斗,如西梁国留婚、② (A.乌鸡国救主
B.灭法国救僧
C.朱紫国行医)等情节,影射了现实世界。纵观整段西天取经的经历,其实也是师徒四人与自己斗争,从而完成蜕变的一个过程,所以“斗争”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一。
(1)请补充上面这则阅读笔记,为①①处选择正确的选项。
①( )
①( )
(2)小语指出,孙悟空戴上金箍,他的桀骜不驯被降服了,并没有“与自己斗争”。请结合原著阅读,反驳他的观点。
【答案】(1) A B
(2)示例:取经的过程也是孙悟空“与自己斗争”,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从刚开始出山时戾气较重,到后面懂得得人之处且饶人,懂得鲁莽不能解决问题,有了慈悲心肠,有了豁达胸怀。这些都是他与自己斗争,从而获得成长的表现。取经,是孙悟空背负着枷锁和负担,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齐天大圣”的过程。随着不断前行,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断趋向正确,也知道自己为何而前进,这是他成长的体现。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A.“大闹五庄观”写的是孙悟空与镇元子的矛盾冲突,镇元子符合“神佛”的身份;
B.“小雷音寺遇险”写的是孙悟空与妖怪黄眉怪的斗争,黄眉怪是妖怪,不符合“神佛”的身份;
C.“真假美猴王”写的是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斗争,六耳猕猴是猴精,不符合“神佛”的身份;
①A.“乌鸡国救主”写的是乌鸡国国王被妖道推入井中,妖道本人变作国王,占人妻子和王位。那死去的国王,在唐僧的梦中诉说冤情,请求除妖救他。悟空和八戒去井下,通过井龙王引路,背出国王的尸体,用还魂丹救活了他。悟空变作木箱中的小和尚,向王太子揭露了事实真象,并在大殿上用真国王掀开了假国王的面具,一场打斗迫使妖道显出原形。妖怪不符合凡人的身份;
B.“灭法国救僧”写的是孙悟空纠正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一事,“灭法国国王”符合凡人的身份;
C.“朱紫国行医”写的是孙悟空与麒麟山獬豸洞的妖精赛太岁周旋,救出朱紫国王后金圣宫娘娘。朱紫国王的病至此“痊愈”,赛太岁是妖精,不符合凡人的身份;
(2)本题考查阅读评析。此题应不同意该同学的说法,首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小说内容,阐明孙悟空逐步成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论述孙悟空“与自己斗争”即可。
示例:我认为取经的过程也是孙悟空“与自己斗争”,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悟空桀骜不驯,
3
观音菩萨将金箍变作一顶小花帽赏赐给了唐僧,被悟空戴上;打白骨精时,唐僧人妖不辨,认为悟空打死的妖怪只是普通人,所以念了紧箍咒;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为了分辨谁是真的孙悟空,唐僧忍痛念了紧箍咒。对比这三次念紧箍咒的情节可以看出,孙悟空由一开始的冲动、急躁、易怒变得越来越稳重、成熟、理性,这是他成长的体现。
5.“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概括白龙马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并简要评价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2)伏尔泰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请结合《西游记》的某个人物和相关情节,谈谈你对“坚持”的理解。
【答案】(1)第一问: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第二问: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驮唐僧或者经卷,但是在危急关头他仍会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本色。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在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多次险些被妖怪吃掉。但是他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坚持走完了漫长的西行之路,最终取得了成功。我认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要坚持到底。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
白龙马:名著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后因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无奈他不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把玉龙的项下明珠摘了,杨柳枝蘸出甘露,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功成后,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超越凡龙,还个金身正果,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第一问:
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把玉龙的项下明珠摘了,杨柳枝蘸出甘露,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功成后,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第二问:
首先,是当好唐僧的“脚力”。白龙马很明确,就是走好路,“往西取经去,向东驮经来”。其次,危难之际显身手。一旦出现严重危害取经事业的情况时,他便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如
4
在孙大师兄被师父开除公职,猪八戒沙和尚渺无音讯,唐师父被妖怪幻化为虎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恢复“元神”,自己动手去搭救师父,不幸战败,身受重伤。在取经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白龙马非常沉稳,耐得住性子,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见证了取经路上的所有艰险和磨难。
(2)本题考查看法。结合《西游记》的某个人物和相关情节,谈出对“坚持”的理解即可。
6.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 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 A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文中人物A是医生,名字叫什么?再谈谈作者对文中这些“名医”的态度,并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
【答案】是陈莲河, 作者认为他们是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并对他们深切痛恨。因为他们耽误了父亲的救治,导致父亲死亡。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理解。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一文;根据所开具的药方中的“败鼓皮丸”可知,此医生是陈莲河;联系选文“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可知,因为“败鼓皮丸”由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所以就认为能够治父亲水肿(鼓胀)的病,可见以陈莲河为代表的医生是庸医,他们只为谋取钱财,他们延误了父亲的救治,导致父亲去世,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痛恨。据此表述即可。
7.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你认为《五猖会》一文,更多的是“温馨的回忆”还是“理性的批判”?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我认为《五猖会》中更多的是“理性的批判”。在“我”即将出发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让“我”背书,并且所背的内容是当时“我”根本无法理解的《鉴略》,作者在理性地批判封建社会的教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思想内容的把握。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让人回味无穷。《五猖会》回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而且父亲要求鲁迅背诵的《鉴略》,其内容是儿童完全难以理解的。《五猖会》表达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以及对封建教育内容的批判,所以作品更多的是“理性的批判”。
5
第七小组的同学们参与了“阅读名著,走近《朝花夕拾》”活动。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源泉。本学期,我们已经共同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8.小贤要为学弟学妹们做本学期所阅读的《朝花夕拾》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只需填选项,每处2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__;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五猖会》
C.《无常》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E.《藤野先生》
F.《范爱农》
①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AD EF BC 9. 示例:阿长 粗鲁,愚昧迷信,有各种麻烦的规矩,爱絮叨,但是善良朴实,疼爱孩子,费尽周折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是广大劳苦群众的典型,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解析】8.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与理解。
A.《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B.《五猖会》,“五猖会”是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作品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无常》通过迎神赛会引出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
E.《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F.《范爱农》描述了作者日本留学时期的同学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结合“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内容,第一空应选择AD;
6
结合“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内容,第二空应选择EF;
结合“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内容,第三空应选择BC。
9.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解答时,结合阅读积累选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人物,并结合名著内容叙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长妈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挺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示例二: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藤野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藤野先生是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名著选读
①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②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④“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⑤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7
⑥“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⑦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朝花夕拾》第七章)
《朝花夕拾》读书会正在进行,请你积极参与。
10.说药方:请你说说陈莲河开的三味药的奇特之处。
11.说父亲:文中有两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请你分别说明父亲想表达的意思。
12.说医生:请你归纳给父亲治病的两位医生的共同点。
13.说鲁迅: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分析,父亲的病对“我”的影响。
【答案】10.名字怪异,不好寻找。 11.第一处,父亲不相信“虎神营”有效;第二处,父亲不相信“冤愆”“前世”的鬼话,不想再浪费钱。 12.都很胖;药方奇,故弄玄虚;诊费贵;医术差;贪得无厌。 13.父亲病后去世,“我”的童年也结束了。“我”外出求学,后来到日本,准备学医挽救像父亲那样,被庸医害死的中国百姓。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第①段“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和第①段“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可知,名字怪异。由第①段“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可知,陈莲河开的三味药不好寻找。
1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由第①段“‘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可知, 第一次摇头是考虑到药效和价格,拒绝了陈莲河的丹药。
由第①段“‘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可知,第二次摇头是考虑“冤愆”“前世”,父亲并不相信有,也不相信这些能治病,不要再去浪费钱财,所以拒绝。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由第①段“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可知,两人都很胖;
由第①段“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第①段“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可知,药方奇,故弄玄虚。
由第①段“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可知,两人的诊费都贵;
由第①段“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第①段“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可知,医术差;
由第①段“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可知,贪得无厌。
8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后来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直至去世,而“我”童年生活的也结束了,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后来到了日本,准备通过学医来挽救类似父亲一样,被庸医害死的中国人。据此回答。
1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任务。
①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1)以上选文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名篇《______》,这篇散文与鲁迅撰写的其他9篇散文结集出版,书名是《______》
(2)读了以上选文,你赞不赞成“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1) 《五猖会》 《朝花夕拾》
(2)示例:不赞成。在孩子正准备去看期望已久的迎神赛会时,父亲却武断地强迫背诵《鉴略》。父亲专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伤害了孩子。
如果答“不赞成父亲让孩子死记硬背,所读书暂时还不适宜孩子读”等也可给分。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可知,这是《五猖会》的情节。《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由题干“鲁迅的哪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判断是《朝花夕拾》。这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
9
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2)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的评价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进行,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父亲的做法,言之有理就行。
15.探究《西游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话语摘抄
A.“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B.“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这和尚负了我的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注释】①绪咶:也做絮叨。唠叨、吵闹的意思。
从以上三句话中,你能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答案】从嫌弃(不屑、无礼、无所谓等),对取经心猿意马,到逐渐感激敬重唐僧,在情感上已经认同了这个师父,甚至产生依赖。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词句赏析。
结合“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可知,因为孙悟空打死了几个抢劫的人,唐僧非常生气,开始说教孙悟空,面对唐僧的说教,孙悟空表现的非常不耐烦,并且说既然嫌弃自己,那么自己就离开,不送唐僧去西天了,表现出对取经、对唐僧的无所谓;
结合“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可知,唐僧因为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作的一家三口而愤怒,赶孙悟空走,面对唐僧的驱赶,悟空还口称“师父”,表现对唐僧的尊重,并且不生气,而是说自己报不得恩,说明他认为唐僧对自己有恩,对取经这件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
结合“这和尚负了我的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可知,面对唐僧的再一次误会、驱赶,孙悟空想的是去找人帮助他调节,并且自己说自己做的不好,说希望能够将功折罪,看出他对唐僧的依恋、不舍,对唐①
10
僧情感非常深厚。
故从这三句话中,看出孙悟空对唐僧态度的变化,最开始是不耐烦、无所谓、冷漠的,对取经没有责任、信念感;后来孙悟空对唐僧感情逐渐加深,慢慢尊重唐僧,对取经有了责任感;最后从心里尊重唐僧,对唐僧有依恋,对取经有责任心。
16.名著阅读。
小文和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1)你根据书中内容,判断出了以下两位留言人的真实姓名。
①留言:老迅,什么时候回绍兴我们继续喝酒去。( )
①留言:读书须读正经书,做学问才是头等大事。( )
(2)小文公布了鲁迅的好友名单,你认为哪一个人不应该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好友名单:阿长、远房叔祖、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
【答案】(1) 范爱农 寿镜吾
(2)陈莲河。理由:这个人不分是非,颠倒黑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故意把他的名字颠倒。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理解。
《范爱农》中写到鲁迅到故乡教书,再遇范爱农,“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文中有范爱农对鲁迅说的一句话:“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根据①题干中人物对鲁迅的称呼和邀请鲁迅喝酒的内容可知,此人是范爱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问寿镜吾老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回答“不知道”,并且“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由此可知寿老先生认为学生要读正经书,做学问,不要问一些和书屋教授的内容无关的问题。据此可知①中人物是寿镜吾。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人物的理解。
题干中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远房叔祖是个爱花的读书人,他花草,喜欢舞文弄墨;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寿镜吾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极方正、质朴、博学,深受鲁迅的爱戴。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看他读书时候自我陶醉的样子,是慈祥的老师形象。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期遇到的一位医学老师,他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他是一个为人孤傲,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以上人物都可以出现在鲁迅的好友名单上。“陈莲河”出自文章《父亲的病》一文,是一个江湖骗子的人物形象。鲁迅通过这个人物表现了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所以,这个人物的不会
11
出现在鲁迅的好友名单上的。
12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含答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8178150h51668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