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openstack swift官网)

最能反映美国梦的五部最佳电影 组图

所谓美国梦(American Dream),广义上指美国的 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有不少是展现“美国梦”,反应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它们也都是励志电影的典范,激励了许多人在生活的磨难中勇敢前行。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史诗电影中的英雄,还是当代美国社会流变中不屈的凡人,都令观众难以忘怀。

《勇敢的心》海报

《勇敢的心》剧照

《勇敢的心》1995

导演: 梅尔-吉布森

主演: 梅尔-吉布森/ 苏菲-玛索/ 布莱恩-考克斯

剧情简介:威廉-华莱士童年时,其父、苏格兰民族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他开始接受父亲好友的指导,学习苏格兰文化和武术。青年华莱士(梅尔-吉布森)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不想梅伦被英军抢去且遭杀害。在广大村民“英雄之后”的呼声中,华莱士率众揭竿起义,并与苏格兰贵族罗伯结成联盟,但不久他发现,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利益。英王为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苏菲-玛索)前去和华莱士谈判,由于英王只想收买华莱士,根本不顾苏格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谈判失败,但

这一切并不为伊莎贝拉所知。伊莎贝拉归国后发现事情真相,且知晓英王正策划阴招,忙送信给华莱士,而两人的爱情,也在战争与阴谋中悄然滋生。

点评:虽然这是一部发生在英国的故事,讲的也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不过本片能获得奥斯卡的亲睐,则是因为这个角色更像是美式英雄的化身,尤其华莱士在结尾高喊“Freedom!”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信赖美国精神的观众为之感动。

《阿甘正传》海报

《阿甘正传》剧照

《阿甘正传》1994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 汤姆-汉克斯/ 罗宾-怀特/ 加里-西尼斯

剧情简介:阿甘(汤姆-汉克斯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饰),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有一天,阿甘收

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

点评:几乎人人都会那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选中哪一颗。”《阿甘正传》的大热,很大程度因为它是对美国梦的绝佳阐释。一个智商不高的男人,却“傻人有傻福”,支撑他的则是不断奔跑的坚持,他经历了越战、参加过乒乓外交,游弋于各大美国事件当中成为美国精神的化身。也让所有信仰美国梦的人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雨人》海报

《雨人》剧照

《雨人》1988

导演: 巴瑞-莱文森

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 汤姆-克鲁斯/ 瓦莱莉-高利诺

剧情简介:查理(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 饰)父亲去世,留下了300万美元的遗产。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遗产全部给了一个他不认识的哥哥雷蒙(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饰)。雷蒙的名字查理从没听过,这个事件让他气愤不已。他决定前去寻找哥哥。谁知雷蒙的住处就在一个精神病院里,原来他自幼患有自闭症,母亲去世后就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查理心中有了计算,他把雷蒙带出精神病院,企图骗他出让遗产。

点评:一个自闭症的哥哥与一个玩世不恭的弟弟,虽

是素不相识,却由于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雨人》告诉我们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影片从另一个角度阐释美国梦,除了金钱与成功,亲情与爱才是支撑人类的基础。当然,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少不了达斯汀-霍夫曼出色的表演。

《洛奇》海报

《洛奇》剧照

《洛奇》1976

导演: 约翰-G-艾维尔森

主演: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塔莉娅-夏尔/ 波特-杨

剧情简介:洛奇-巴尔博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 饰)是费城的过气拳击手。他空有拳击热忱,却只混杂于三流拳击赛中。一天,他对售货员艾黛丽安(塔里亚-希雷Talia Shire 饰)一见倾心,虽然这个姑娘长相一般,性格内向,却毫不阻碍洛奇对她爱得炽热。爱情得意,事业也开始一路畅通。为了庆祝美国建国200周年,当地举办了一个拳击比赛,胜出者将获得15万美元的高额奖金。美国一个拳击巨星在比赛中受了伤,主办方选中了洛奇去上演一场“灰姑娘”式的比赛,大敌当前的同时,也是洛奇事业转机、

大显身手的良机。洛奇在赛场上苦撑15回合,在面肿血流之际,会不会有奇迹的发生?

点评:本片是美国运动励志题材的代表作,它为之后很多此类励志做了示范。一位过气的拳击手,生活极其困苦,却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事业与爱情成功。如果这样的故事不是美国梦,那就不知什么样的故事会是美国梦了,影片传播的仍是那个美国人最爱的道理“只要努力,就可成功”。

《乱世佳人》海报

《乱世佳人》剧照

《乱世佳人》1939

导演: 维克多-弗莱明/ 乔治-库克/ 山姆-伍德

主演: 克拉克-盖博/ 费雯-丽/ 托马斯-米切尔

剧情简介: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费-雯丽饰)爱上了另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艾希礼(李斯利-霍华德饰),遭到了拒绝,为了报复,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艾希礼妻子梅兰(奥莉薇-黛-哈佛兰饰)的弟弟查尔斯。战争期间,斯嘉丽成为寡妇,失去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不再是当初的千金小姐;战争结束后,她又两度为人妻,嫁给了爱她多年的投机商人瑞德(克拉克-盖博

饰)。然而,纵使经历了生活的艰苦,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感情仍然没有改变。艾希礼妻子梅兰的去世,给了斯嘉丽一个机会,一边是深爱自己的丈夫瑞德,一边是心心念念多年的艾希礼?斯嘉丽会给自己怎样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点评:当郝思嘉面对夕阳高喊“我以后再也不会挨饿了”,也喊出了那个时代很多女性的心声。郝思嘉的角色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要独立,要坚强。这是那个时代的呼声,在当代也同样有其意义。而更令人难忘的还有费-雯丽与克拉克-盖博两位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

电影中的美国梦——浅谈电影《Nurse Betty》

大学时代最后一门选修课,最后一部在教室里看的电影——《Nurse Betty(护士贝蒂)》。

影片虽然叫《护士贝蒂》,但主角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Renée Zellweger扮演的Betty,普通的中年少妇,丈夫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没有目标,胆小懦弱。一个是劫匪Morgan

Freeman。贩毒,走私,虽然显示出沉稳的一面,但是易怒,

从根本上还是个心智不全的人。最初这两人都怀着同样的梦,希望找寻自己向往的生活,过程中两人都被定义为“疯癫”。两人结局的完全迥异,来自于是否回到了现实中,用Morgan Freeman的话来说“你有自己就足够了。”Betty最终认识到了“自己”了,而Morgan Freeman却最终没能“认识自己”。他一意孤行,为了见一个只存在于自己意淫中的女人,最终让自己的儿子丧命,自己自然也难逃一死。所以最后一场他对Betty说“你需要的只是你自己”的戏,以及Betty之后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只能是编剧的超级意淫,未免可笑。

后来很快就看出来了,这个电影又是一部励志型美国梦电影。这两个主角的形象就是无能的小人物、草根人物的代表。类似于《功夫熊猫》里那只硕大无比的熊猫,它就很像一个每天吃垃圾食品的大腹便便的美国工人阶级。这种形象是反精英的。Betty是最不可能成为“护士”的女人,Morgan

Freeman是最不可能找到美女的野兽,而熊猫是最不可能成为武功大师的动物。

和无数的美国梦电影一样,微不足道的小人物(Betty)要开始拯救世界了,她一路上救人无数,电影结尾那一段交叉剪辑,都是与她有关的人获得了幸福生活……而她的对手就是邪恶的罪犯Morgan Freeman和他的儿子韦斯里。

美国人特别喜欢这种题材的东西,我们已经看了无数这种电影了。比如《风月俏佳人》、《律政俏佳人》等等“俏佳

人”系列。这种故事结构和哲理完全是大批量生产的产物。美国社会用这种片子灌输教育美国人民,特别是美国小孩。

故事的核心哲学是很美国的一套东西: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不同的;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会成功。另外是一种几乎超越现实的乐观主义。小孩子看了大概会很高兴,很励志。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我看就不要看太多这种东西了。我这个人比较cynical,觉得这些都是编出来的宣传品、骗局、麻药。在小孩成长的一定阶段可以适当灌输这种成功哲学(意淫从娃娃抓起),但也要适可而止。我看美国有点充斥着这种东西,这也造就了美国人的惊人乐观。当然有的人会说这种观念造成了社会的乐观向上与进取,以及个人的满足,这可能有道理。但是本人从主观感情色彩上不喜欢。本人喜欢惨淡的现实。告诉那个Betty:你年老色衰,永远成不了俏护士的。这样的电影纯属意淫而已,我看要少看。看多了对自己会产生错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惨淡的人生,远离虚妄的意淫。

另外就是这个电影的导演的确不怎么样,节奏太拖沓。这倒让我想起几天以前看的电影《梅兰芳》,一直认为陈凯歌就是一个根据一个好剧本拍出一个好电影的导演,就是《霸王别姬》。(这就是大牌导演和普通导演的区别)而这部电影的导演Neil LaBute显然还不如陈凯歌。 同样是讨论影

像与现实之间的影片非常多。Woody Allen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The Purple Rose of Caico(开罗的紫玫瑰)》也是其中之一。影片的开头只用了三个镜头就完整地说明了故事情节,并且所有的关键人物全部出场。这三个镜头分别是:一张印有《开罗的紫玫瑰》的电影画报、一个女人看画报的主观特写镜头、电影院外的全景。希区柯克的《后窗》只用一个固定的拉窗帘的镜头就说明了电影的特性。而Neil LaBute导演的《Nurse Betty(护士贝蒂)》在24个镜头后(电影的2分54秒)才完成了Woody Allen和希区柯克想要说明的情况。据说这部电影的剧本获得了西方的某个电影节的奖项,这正应了阿城所说,拍出来的电影就是导演的,跟别人无关。这么看,陈凯歌在这方面还算是成功的了。

大一时第一节影导课,老师讲的第一句话就是:电影是一场梦。那么,梦是什么?梦是骗人的,它导致混乱,它是不真实的。基本上电影就是一场意淫,但是意淫无罪。

世界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要给“全球化”找一个同义词,恐怕就是“美国化”了。这部电影在展现一种影像与生活的关系时,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后现代感。如今不仅仅社会是分裂的,社会中的人也是分裂的。比如人类一方面强烈保护隐私权,而作为窥视他人隐私的工具——电影却受到了大众热捧。网络的出现甚至造成了人们主动曝露隐私的怪异现象,人们开始热衷写blog,上

传自己的照片。社会中的人已经分裂了。所以,Betty一边说乔治是人渣,一方面却最终参与了电视剧的演出,并且可以看出影片是鼓励这种分裂的。而Woody Allen时代的女主角只能独自回到现实中去。希区柯克的主角们虽然处在一种随时被偷窥的状态,但也没有主动曝露的行为。

《Nurse Betty》的两个主演最终被定义为“疯癫”。这涉及到 “疯癫”和“梦”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导演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这部电影的根本也不在此,不然早获奥斯卡了。“疯癫”是米歇尔·福柯的重头戏,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的著作《疯癫与文明》的第93至95页有很清晰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这方面,《飞越疯人院》是很好的电影,虽然也是好莱坞制作,但两部电影完全是两个级别。

帕斯卡(Pascal)曾经说过:“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当各种各样的专业的或非专业的影评人都说被这部电影鼓舞的时候,甚至被《功夫熊猫》这种儿童动画片鼓舞的时候,对于现代的中国人,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除了民族主义外,现代的中国人竟然还能在价值判断上达到如此高度的统一,而这个东西不是宗教,竟然是“美国梦”。

在福柯的著作中,“疯癫”被定义为“非理性”。那么,理性是什么呢?理性就是秩序、对肉体和道德的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整齐划一的要求。而美国的强势也在于此。它

用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性的言语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紧闭起来,控制世界。所以,中国在西方永远是妖魔化的,因为我们已经被美国和它的“美国梦”定义为“疯癫”的民族,这两者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占时也没有有意义的交流。

总的来说,这个片子实在太健康了,对于略有一点黑色的成人来说,看这种片子简直是神经折磨。这个片子倒让我对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有了新的看法,如果多了几个割头皮的镜头就被定义为成人影片,那么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也不是如他们所说的严谨,至少在我看来,跟《功夫熊猫》的差别不大。当然,中国何尝不是。

老师一声“下课”。 日光灯开,时光散场。


本文标签: 美国 电影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