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3月1日发(作者:哈夫曼树举例)

数 学

1、

新课改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力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

数学课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3)个学段,即:(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

6、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请你具体说明是哪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7、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8、

数学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讲座与质疑)

9、

数学课程总目标对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0、

数学课标对第一学段认识图形与位置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11、

数学课标第一学段对“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2、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

语文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是多少?(1600---1800)

2、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对写字姿势和习惯的要求目标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语文课标总目标中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表述:(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4、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万字以上? (400)

5、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6、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7、

第一学段写话方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8、

语文课标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9、

语文课标第二学段习作方面,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0、

课标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方面:能具体主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1、

课标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方面: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观察所得)。

12、

课标第三学段,识字与书写方面,硬笔书(楷体),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13、

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方面,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14、

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方面,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句号与(分号)的不同用法。

15、

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方面,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6、

语文课标总目标中,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17、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1、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时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必须改革。

2、新一轮课改的总任务是什么?

答: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一、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简直观的过程。

二、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篇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说出初中阶段的课程结构?

答: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

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5、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的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现都是全新的,蕴涵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现着鲜明的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6、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了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为课程实验提供了广阔空间。

7、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改革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8、课堂教学必须树立多样的教学理念?

答: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灵魂的意识。

2、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条件。

3、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4、必须抢占学科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5、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生产力。

6、必须强化应用意识,把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

7、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时间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10、新教改教学策略将发生那些变化?

答: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构向重过程转变。4、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1、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的“九统一”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组织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三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四是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知识沟通的统一。

五是传统的媒体教育与现代技术整合统一。

六是研究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民主参与的统一。

七是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八是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统一。

九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者、指挥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及实践者的统一。

12、转变教育观念后应大力提倡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学习的动机应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学习的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而探究学习是在确定研究的问题(或主题)后,在教学中创造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成立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3、“自主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答: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能制定学习进度。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试。

14、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1、激情引趣原则:以情励学,以趣激学。

2、设疑置难原则;使学生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联系解疑、创造设疑。

3、民主参与原则;尽量让学生独立观摩,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标新立异。

4、鼓励成功原则:教师帮助学生尝试成功,强调以表扬为主的鼓励性评价。

5、差异教育原则:使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有进步,中等生提高,上等生有发展。

15、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滋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选择主题—创设情境—实践体会—总结交流

16、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

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17、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将带来那些挑战?

答;1、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3、要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4、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8、对教师掌握和驾驭教材的三点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要吃透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整体结构,主要线索及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化链,构成知识网。

二是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层次要求,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深度、广度和密度。

三是要吃透教材让学生单元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的布局脉络,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思维的激发点,参与的切入点和能力的生长点及学科间综合的沟通点。

19、转变教学方式提出的新教改提出的“十二字”教学模式是哪十二个字?请予以简要说明。

答;十二个字是: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尝试发现”是指让学生在观摩、实验、操作、猜想、假设、推理等参与活动中,自我发现知识,使矮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探究形成”是指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索思索中来实现。从知识化的来

龙去脉,内涵外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途径去研究、去探索,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培养。

“联想应用”是指让学生在求异联想中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通过课内外的研究性活动,联系周围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为了密切师生关系,满足学生亲和需要,课堂教学教师要做到哪“六要”?

答:一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二要用平等的眼光同学生交流;三要用民主饿口吻与学生交谈;四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能体面的坐下;五要提问面尽量大;六要对求助教师帮助的学生给予及时、热情的帮助。


本文标签: 学习 学生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