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19

丁磊:“丁丁”历险记

网易的员工喜欢亲昵的称呼自己的老板丁磊为“丁丁”,而丁磊也确实像《丁丁历险记》中的“丁丁”一样,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成为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互联网界,若想成为英雄,足够的企业规模是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怕是名不副实,除此之外,国内用户的认可也是必须的,例如有些做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利润虽说也非常客观,但国内网民大多不识,也只是像罗斯柴尔德一样的“隐士”而非“英雄”。当然最重要的是摆脱中国互联网企业一贯的抄袭形象,得到国际互联网圈的认可。

从宁波开始的历险

“丁丁”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进入宁波市电信局并任职技术工程师,因为忍受不了事业单位平淡的工作,丁磊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丁磊首先辞去了自己在事业单位安逸的工作,从1995年5月开始进入Sybase任职广州分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同年6月,丁磊成为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

1997年5月,为了“按自己的意图做事”,丁磊在离开Sybase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冒险”旅程的目标,创办了网易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并个人占有50%以上的股份,成为真正的老板。网易从丁磊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他当年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

网易成立后的最初两年,丁磊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放在开发互联网应用软件上,其中1997年11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双语电子邮件系统,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并先后被多家互联网公司采用。尽管网易是一家以邮件起家的门户网站,但网易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却是它的网络游戏业务。

在创立网易公司之前,丁磊在Internet领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深谙IT产业知识及Internet系统集成技术的出色的专业人才。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让网易公司为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网络游戏为剑

在丁磊的冒险旅途中,陪伴他一路披荆斩棘的“最强之剑”是网络游戏。也是因为网络游戏,使得网易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也是因为丁磊的网络游戏让国际市场对于中国抄袭成风的网络游戏产生了不同的印象,丁磊用手中的“最强之剑”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做出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

网易2011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20亿元人民币(3.15亿美元),其中在线游戏服务收入达18亿元人民币,占到总收入的近九成。网易包括《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II》在内的核心游戏激发了玩家的强烈兴趣,这些游戏在百度的搜索量环比增长10-34%。

由于网易《梦幻西游》、《大话西游II》等自主研发游戏以及《魔兽世界》销售增长,第三季度网易在线游戏的销售同比增长40%,占总营收的88%。

《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此次共有28家科技行业公司上榜,网易公司排名第58位,超过Neutral Tandem和RIM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未来资产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更是认为网易未来将发展成“中国的暴雪”。

网易的网络游戏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最大的原因就要归结于网易那带有中国特色的且经久不衰的西游系列游戏。2001年12月,网易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之后又在原作的基础上开发了《大话西游OnlineⅡ》, 2011年5月,已经上线10年的大话西游创造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19万的记录,对于更新换代频繁的网络游戏界,一款10年高龄仍有如此成绩的游戏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2004年1月16日,网易推出大型Q版网络游戏《梦幻西游Online》,2010年7月该游戏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260万,注册人数超过2.5亿。西游系列游戏不但为网易赚取了大量的利益,更是开创了一种特色的游戏模式,成为国内网络游戏厂商争相模仿的样板。2011年2月,《大话西游之战歌》正式发布,一个月后,网易第二代回合网游《创世西游》开启开放测试,网易西游家族又添两员。

除了西游系列之外,网易的网络游戏产品线也极其丰富,且都为自主原创。2006年5月2.5D固定视角游戏《大唐豪侠》正式公测,开测不久同时在线人数即突破了15万。中型休闲游戏新作《疯狂石头》、《篮球也疯狂》也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陆续开始测试, 2009年5月,网易率先推出国内魔法空战网游《新飞飞》,6月,网易首款PK网游《大唐无双》公测,3个月后,被网易誉为动作革新网游《倩女幽魂》启动全面内测,并成为2011年国内最成功的网络游戏之一。

现在已经少有公司像丁磊一样近乎偏执的重视产品了,半夜坐在电脑前测试网游的CEO并不多见,也许正是丁磊这种仿佛宗教信仰一样对产品的盲目崇拜才导致网易能做出那些令人惊叹的网络游戏产品,并获得如此的成功。

未完的历险

丁磊的网易在美国的中国互联网股中位居百度之后,以56亿市值高居第二,如此辉煌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丁丁历险记的成功。

但“丁丁”想要最后成为“大英雄”光靠市值是不够的,在拥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还要有一颗“创新的心”。

实际上,网易的游戏业务在国内并非第一把交椅,按销售收入计算,网易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在线游戏运营商,第三季度其游戏在百度的搜索量占百度所有游戏搜索量的15%。

腾讯凭借着《地下城与勇士》以及CF等游戏一直占据着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第一的位置,但我们仍然认为丁磊是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界的英雄,原因就在于,与其他网络游戏公司不同之处在于,网易的网络游戏多为自主研发,且极具中国特色。虽然来自暴雪的代理为网易增加了许多营收,但所有人都明白,网易不是九城,没了暴雪,网易照样是国内网络游戏公司的前三甲。

目前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尽管表面上极度繁荣,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却是我们必须承认的。而想要走出这种困境,像网易这种自主研发且勇于创新的公司无疑是值得鼓励的,丁磊与王志东、张朝阳被称为“网络三剑客”,张朝阳混迹于娱乐圈,现在新浪的领头人也早已不是王志东,只有丁磊,似乎一直没有改变。

也正是因为丁磊这种对于产品创新的坚持,让资本市场给予了网易足够的信任,摩根士丹利于11月17日发布投资报告,维持网易股票“增持”评级,并将目标股价从63.00美元上调至64.00美元。

马化腾,枭雄还是英雄?

在中国互联网界,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5个人同时过招。他外表斯文、举止儒雅,他一度掌管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却被叫做“全民公敌”。这个人,是马化腾。

他创立的腾讯虽然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互联网企业,却总是被业内戏称为“只会抄袭和模仿”的公司;不过,也有人说他知错能改,有责任有担当,率先打开互联网开放的大门,为很多互联网中小企业带来福音。而如今,他手握大量现金四处扩张投资,其野心已经扩大到美国和其他各地,腾讯的日益壮大,迫使众多互联网企业苦恼于:马化腾,究竟是敌,还是友?

纠结的公敌

生于70年代初的马化腾,罩在头上的光环已经太多。2007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物”;2009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商业领袖”;2010年《新财富》杂志“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诸如此类的奖项,不一而足。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掩盖不了腾讯在业内抄袭成风的事实。

从最初模仿ICQ的腾讯QQ开始,到腾讯TM效仿MSN,QQ直播模仿PPLive,QQ电脑管家效仿360安全卫士等,腾讯每推出一款新产品,都能在业内找到原型。除此之外,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安全软件、下载工具、影音播放、社交、团购、游戏……凡是互联网公司涉足领域,腾讯无不染指。

“腾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抄袭?”“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腾讯发问。

但是,马化腾和他的腾讯都不为所动,依旧不间断的推出新产品。然后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户基数取得撒豆成兵无往不胜的战果。

2011年1月,腾讯发布手机产品微信,与米聊、中移动等运营商叫板;4月,腾讯视频上线测试,之后不断上线新频道,并逐步加大宣传力度,欲向土豆、优酷、搜狐等视频巨头发起挑战;7月,基于APP应用的腾讯Q+上线,与App store、Android market展开竞争;8月,腾讯发布QQ游四方,在LBS领域再度发力;10月,腾讯视频For Android Pad版发布。11月,QQ影音实现2D—3D实时转换,与暴风、迅雷争夺市场。

事实表明,似乎没有什么是腾讯不做的,而且腾讯,也并未因为外界的指责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这才是马化腾。他不是晋文公,玩不转“退避三舍”;他也不是功夫熊猫,打架前会先摆个POSE通知观众。更多时候,他像是一只蛰伏在墙角的蝎子,历经多日的养精蓄锐之后,在最合适的时机出手,然后毫不留情的从市场切走属于自己的蛋糕,甚至独霸天下。

“我十分钦佩腾讯公司掌舵人的性格,极度饥渴而又有进攻性。” 曾投资过Google和Paypal的知名风投人士迈克尔克·莫里兹这样评价他。

行业领袖

尽管3Q大战之时腾讯发言人泣不成声对外界宣称“腾讯是弱势群体”,但是在做出绑架用户的错误决策之后,舆论的矛头几乎全部指向了腾讯。3Q大战顿时成为公众对腾讯集中释放火力的出口。

企业要发展,必然会有危机,而能否将危机化为转机,就需要考验掌舵者的能力。我们不清楚马化腾是不是兵法的爱好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马化腾在处理3Q大战的余波中,确实为腾讯迎来了转机。

不止一次,有互联网业界人士指出,腾讯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腾讯需要将巨大的团队统一起来,需要在产品研发之外,注意维护自己的企业的形象,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3Q大战的爆发,无疑让马化腾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做产品,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了企业的排头兵, 但我们自己没有及时转化角色。我们发现,自己和外界的看法出现了很大的不一致”。“3Q事件让我们加快了统一思想的步伐,也让我们注意到要改变做事的方式。包括保持对外的沟通。”马化腾在公开场合这样表示。

2011年初,腾讯分别邀请数十位国内知名意见领袖、法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参与其系列论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忠告和批评,开展了为期10场的“诊断腾讯”研讨会。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场研讨会下来,马化腾的笔记本上会密密麻麻写满笔记,对于外界的批评,马化腾能耐心聆听,坦然接受。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即便我们无心为马化腾戴上谦谦君子的帽子,但是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适当的反思与诊断,对于一个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能够低头倾听外界的声音,确实难能可贵。这一点,马化腾确实为其它互联网大佬树立了榜样。

要以英雄留芳名

“诊断腾讯”研讨会结束不久,腾讯正式祭起开放大旗。中国互联网中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由马化腾而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腾讯对产业的关注,也开始越来越密切。

2011年,腾讯通过10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一口气投资好乐买、F团、金山软件、华谊兄弟、珂兰钻石、艺龙网、开心网等项目,其数量超过过去12年总和,其跨界力度之大也让外界吃惊。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等待着能够与腾讯合作,好从巨大的QQ市场里分一杯羹。

在这些投资中,马化腾以及他的腾讯,倒更像是一个行业老大,开始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对此,马化腾这样解释:“关于产业共赢,我们以前也投过几十个项目,并非到现在才开始大笔投资。当然,现在数量大一点是因为我们的资金实力比以前强一些。能够支持我们更大的动作。”

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马化腾说开放是一种能力,而非态度。

“12年前,我们创业之时像是种下了一棵果树,当时关心的是果树能否赚钱,而12年后,当果树开始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关心的就变成了果园的气候是不是适宜。所以腾讯的开放,并非态度的转变,而是能力的体现。”马化腾这样表示。

任正非“对成功视而不见”,成功才能始终伴随华为。

根据华为公布的2010年财报,华为去年销售收入达1852亿人民币,按照2010年的平均汇率计算,大约280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全球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商爱立信(约308亿美元)。

华为的成功给人恍如隔世之感。这家于1988年成立的中国民营企业在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时间里,超越了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世界知名企业,将来到2015年华为还要实现8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华为就像一班高速行驶的列车,不断地超越再超越。

但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并不认为华为已经成功了,他说:“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是的,华为一直在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任正非也是一样。

人间正道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父亲虽是知识分子,但按照任正非的回忆,“充其量可以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母亲只有高中文凭,在中学做教师。任正非家境并不好。他长大的过程中饱尝生活的艰辛,这样的出身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任正非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988年,任正非创建华为之时,他已经44岁,此时的他自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观念。此后他在带领华为前进的过程中,任正非将自身的个性一点一滴地融入华为,可以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的投影。

任正非是怎样一个人?他很率性坦诚,他曾回应为什么不愿意见媒体,不像其他的老总那样程式化,而是直接明言:“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他还直言“媒体记者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企业老总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

是不是任正非没有意识到得罪媒体记者有可能引来负面报道,影响华为的形象?不是的,任正非明白这一点。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华为要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公众的关注度,那是细枝末节,决定华为发展的还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和客户对华为是否认可。

是的,任正非是一个坦诚的人,因为他对华为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他知道怎样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在经过贫苦生活、经过世事变迁之后,任正非已经不再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他曾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回忆与父母一同度过的青少年时代。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当时任正非的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他说,经历过这样艰难的生活,他“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贫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任正非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构成了华为的文化核心。本刊记者曾在与华为内部人士沟通的时候,向他们询问华为的文化核心。他们明确地回答,就是“奋斗”。可以说,华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任正非带领全体华为人的奋斗史。

任正非的低调并没有掩饰对于华为的重要性,不过任正非并没有“占有”华为的私欲,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任正非在带领华为取得骄人业绩,并成为所有员工心中的英雄的时候,他又强调“摆脱对个人的依赖”,大力推行制度化改革,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从“人治”走向“法制”。

华为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任正非的股权与其他核心管理人员的股权相差无几。正是这样的股权制度,华为的员工能够倾尽全力推动华为进步。

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如此说:“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据一位跟随任正非多年的老员工介绍,任正非喜欢学习《毛泽东选集》。此处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印证任正非的成功之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走得正是人间正道。

思想力

著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如此评价任正非: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对企业的宏观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影响和指导企业的发展。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仅因为它用10年时间将资产扩张了1000倍,不仅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而是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背后则是总裁任正非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

思想是深刻的,华为也从来没有流于表面。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曾经遭遇同行的误解,他们认为通信行业的人才都应该有一定的年龄,而华为的员工多是年轻人,他们不相信年轻人可以真正理解通信。但是最终华为的技术实力得到同行的认可。华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华为的员工能够刻苦学习、刻苦攻关,并且勇于创新。华为没有“花架子”,他们相信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自然得益于任正非的人才观念。华为每年从中国的多所知名大学里招聘大量的技术人才,给这些毕业生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但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的工作成果。华为员工的勤奋是出名的,他们在办公室摆上床垫,用短暂的休息来获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任正非对研发的重视也显示出他的远见。他曾经将华为的“第一桶金”——8000万元投入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上,华为从代理转向自主生产,研发成功之后,华为的市场占有率迅猛上升,奠定了傲视同行的基础。

根据华为发布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华为截至2010年底共拥有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约占总员工数量的46%。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这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比例相当。华为能够在技术密集型的通信行业击败国外竞争对手,对研发的重视无疑是决定性的原因之一。

李彦宏:从专注到求新

尽管多年来关于李彦宏的负面新闻并不少见,终究未成过去式的竞价排名,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不痛不痒,百度文库版权问题引来韩寒的问候函等等,都一次次把李彦宏推向风口浪尖。但李彦宏带领的百度占有国内搜索引擎七成份额,始终是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并且在强势Google入驻中国的压力下,百度仍然牢牢捍卫住霸主的地位,也成为了世界敬仰的一个企业。

上世纪末,在国外大量企业纷纷开拓中国市场给本土公司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李彦宏抱着学习的心态以及临危不惧的精神,带着自己发明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回国创业。之后,李彦宏在一次次磨难中成长,并曾获得“IT十大风云人物”,“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全球“最佳商业领袖”等称号;还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10年度全球商业人士第6名,成为第一位进入该榜单前10名的中国人。

在各种荣耀接踵而至的同时,李彦宏也背负着“勒索营销”的骂名,百度的竞价排名制度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公众质疑,并引来谷歌等搜索巨头的“围攻”。但是,淡定从容的李彦宏秉着压力,找好真实排名和竞价排名的平衡点,大力推出了“凤巢计划”,希望以此解决广告投放缺乏足够数据的问题。

而对于贾平凹、韩寒、慕容雪村等50位著名作家和出版人联名声讨百度文库免费提供未经授权的作品下载,李彦宏表示,“我的态度很明确,管得好就管,管不好就干脆关掉”,并承诺寻求一个版权方和作家各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这不难看出,虽然公众对于李彦宏的质疑颇多,而且由于MP3侵权以及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不力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李彦宏常被扣上“垄断独裁”、“不尊重版权”、“滥收广告费”等帽子,对于舆论的指责,李彦宏更多表现出的是从容。

一叶一追求:专注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今未变。”这便是李彦宏一直倡导的专注哲学,而在这样专注意志的鼓动下,李彦宏逐渐成长。

2000年,李彦宏放弃Infoseek首席架构师的身份,协同1个财会5个技术员在一家三星级宾馆的两个房间内开始了百度生涯的初期办公,李彦宏以“中国市场+雄厚技术背景+愿意放弃优厚待遇而创业”为中心的激昂的演说,得到了第一笔120万美元的投资。紧接着便迎来了网络泡沫破灭的袭击,李彦宏为节省开支,原本计划6个月的资金,硬是掰成两半要撑12个月。直到10月份才成功游说到第二笔注资。

好景不长,紧接着李彦宏面临的便是商业模式的困境:国内80%的门户网站都采用了百度的搜索技术,可百度却赚不了钱,甚至入不敷出。因为虽然搜索引擎是一个必要的技术,但这些门户网站看来,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并不像新开个频道那样很快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加载一个搜索框除了能获得流量提升外,门户网站自身并没有获得多大好处。

这使得李彦宏一方面必须投入技术资本以满足门户网站搜索量升级带来的带宽压力,一方面却又因企业不能盈利而无法获得风投资金。

互联网经济泡沫下,门户网站为降低成本各自开始做搜索,而百度的软件计划又走不通,各方建议是否应该引导百度转型之时,李彦宏在焦头烂额之下却仍然专注的认定搜索这条路,并在2001年9月寻觅到了竞价排名的盈利之路。

“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并坚持到底。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唯有专注如一,将所有的力量施于一点,才能超越别人,取得持久而非凡的成就。”正是这样的专注,让李彦宏影响了一批批员工并向中国互联网市场输送了不少人才。

一花一世界:求新

从搜索到应用,从贴吧到社区,李彦宏带给人们的百度,每一天都不一样。

2002年,李彦宏推出了MP3搜索以及搜索大富翁游戏;2003年推出新闻和图片搜索引擎以及“贴吧”社区化工具;2004年李彦宏看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推出WAP版百度贴吧;2004年百度广告每日每字千金,创下中国网络广告天价;2005年李彦宏推出名为“百度知道”的知识搜索引擎;2006年“百度空间”问世;2007年百度视频搜索发布;2008年IM软件“百度HI”开始内测;2009推出“凤巢”新广告系统致力于改善竞价排名带来的弊病。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于李彦宏的产品褒贬不一,例如搜索体验不足、电子商务做不到位、社交搜索以及移动互联网都力不从心、凤巢系统心余力绌,种种问题都使得人们对于百度这个强势企业怀着锄强扶弱的心理,其垄断的地位以及将Google “逼”出中国等做法迎来了业界的一片骂声。

从另一个方面看,是否得到人们捧场暂且不说,但李彦宏确实每年都在带给人们惊喜,加上李彦宏儒雅的性格以及不善言辞的作风,使得这个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只能默默地做成绩,希望靠自己的努力给互联网带来不同的进步。

今年,李彦宏带给人们的作品便是引领着“易”时代的百度新首页,他提出了“一人一世界”的新观念,首页更新包括缩短了用户访问路径、加快了实时热点的更新频率,提高了百度账户特殊权限的使用率等方面。李彦宏这样的设定很好解决了人们在磅礴互联网浪潮中迷失方向的困境,更加完善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李彦宏对于百度的革新,正是体现了他在科学技术风云变幻的今天,不断追求创新敢于突破的气概,百度新首页对于用户自定义访问路径的改动,是有别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发展变化的,这是李彦宏在缩短用户访问互联网成本时间上做出的变革。

当大多数搜索引擎都只限于一个搜索框的时候,李彦宏增设的用户自定义,使得百度和其他对手展开了差异化的竞争。在互联信息化日趋发展的今天,这种变革也预示着互联网的现状正在被颠覆。

一念一清净:慎独

面对互联网竞争的洪流,对于投资来说,盈利模式是重要的,百度能够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价由每股27美元的发行价一路飙升至153.98美元,成为了美国表现最为强劲的新股,这也是投资者对其盈利模式的认同。

杨元庆:守城拓土

股权的获得,使得杨元庆在董事会的话语更有分量,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执行力。同时,杨元庆也要独立面对联想既有积累的种种困难。

联想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杨元庆的联想。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坦言,自己为联想这个女儿找了一位好女婿——杨元庆。而杨元庆通过股权和自己不断提升的董事长素质,在联想集团内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份话语权正在联想集团以后的良好基础上,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更大成功。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联想集团的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在中国排名第一;在日本排名第一(和NEC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新兴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排名第一。

通过PC市场的良好势头,联想集团将在PC、手机、Pad全面出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型的市场占领姿态。

联想集团的主人

在杨元庆第二次受禅后,我们可以看到在以31.48亿港元(约合26亿人民币)从联想控股购得7.97亿股联想集团股票后,杨元庆个人持有的联想集团股票份额从原来的0.7%增至8.7%,借此成为联想集团第一大个人股东。

柳传志曾毫不忌惮地表达过自己的公司概念:“有主人的公司才有生命力。”我们可以由此知道整个联想体系的管理理念。我们看到,“股权清晰”不仅施行于“母公司”联想控股,也施行于联想“子公司”。神州数码2010年就已经完成“主人”的确立,通过管理层收购郭为成为第一大股东。由此,杨元庆做“二股东”的目标指向就不需太费猜想了。

股权的获得,使得杨元庆在董事会的话语更有分量,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执行力。毕竟,在这个曾经让杨元庆当众痛哭的董事会里,杨元庆如果要树立威信,除了柳传志一路支持,也需要一些过硬的条件。而这次的股权授予将为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的主人,带来更靠谱的结果。

销售业务员与CEO

销售业务员是公司与市场沟通的最终渠道,业务员的素质,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形象。这也表现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看到成为IBM CEO的那些销售很多都是哈佛、耶鲁等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纵观百年IBM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CEO,特别是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执行人,往往是从公司的销售业务员一路升上来的。这里面甚至包括其奠基者老沃特。让销售变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是老沃特的重要公司理念,而IBM也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说我们今天在中国还很少看到这样的销售代表,但至少在联想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位中科院研究生毕业的销售业务员,六英尺的身高,面貌也是棱角分明,那就是杨元庆。这位据说开始话也说不清楚的业务员,最终也成为了全球个人电脑领导企业的主人。

成为中关村的业务员,当初只是杨元庆留学梦的跳板。但正是这个暂时的居处,最终成就了杨元庆。凭借内在的潜质,杨元庆在CAD部门总经理的任上,在惠普绘图仪的销售中学会了代理和分销。杨元庆上与中关村的一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分销合同,中国IT业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分销商。联想CAD的销售连续两年翻番,由开始的3000万元达到1993年的2.3亿元。

正是杨元庆在1991年到1993年负责CAD部短短两年时间里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使他得到了联想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注意,使柳传志在联想最紧要的关头,提拔他做PC部的总经理,将联想的未来也押在了他身上。

2000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深蓝色的联想旗帜正式授给了杨元庆,伴随着这位缔造联想传奇的第一代导演正式谢幕的是:年轻的杨元庆开始登上联想的历史舞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通过收购或者控股,联想分别利用厦华、汉普、智软、中望四家公司的力量,同时进入手机制造业、IT咨询服务、保险业软件和电信业系统集成四个领域。以“科技、服务和国际化”为特征的联想布局已现雏形。不花巨额营销费用吸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用户,将目光瞄准了快速增长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目前这些国家PC拥有量很低,但增长速度很高。联想的战略是复制在中国的高效PC销售业务。联想仍然是中国市场上的领头羊。

对IBMPC的并购曾经广受业内差评,并购之后全球市场份额一度也只在百分之八左右徘徊。此时的杨元庆果断地对联想的领导集体即LEC进行调整,对创新的追求也成为联想对员工也是对全球市场的承诺。在这种进程之中,PC业务一跃成为主要盈利手段,联想也进而成为全球第二大PC巨头。但此时的PC却被很多人看做一种夕阳产业。

杨元庆:我预计到了

经过柳传志回朝重新整理过的联想,也并非是一盘白吃的菜。正像前文提到的,柳传志说的交给杨元庆的只是一个事业的开头,他接过的更多是困难。这里面自然有一部分柳传志向来的自谦之词,但也客观反映了新的联想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所在。虽然是全球第二大PC巨头,联想仍然面临移动市场转型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两大挑战

杨元庆和他的老师柳传志一样,坚信PC不会死,这也是联想集团在全球PC巨头纷纷调转方向之时,仍能在PC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原因。杨元庆总会充满信心地表示联想坐上PC全球第一把交椅十拿九稳,没有人不相信。因为排在其前后的惠普和戴尔都已经开始转向企业服务方面和云计算为基础的平台服务。

而联想现在最为纠结的还是当初标着苹果研发的乐Pad和乐Phone的销售问题。当初发售这两款产品的时候放出豪言,结果却非常不理想,还带来了联想移动团队的重大变动。但经历风雨才有彩虹,正是经过当次的挫折,才能让杨元庆更加认清局势,对自身移动终端产品有了更加明确认识,3000元到1000元的变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当头一盆冷水,正可以让杨元庆从自己PC全球第一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更好的直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局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移动互联产品销售战略。

联想以前的基因源自PC业,从联想集团的一系列产品,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联想目前业务的对比者通常是惠普和戴尔,但联想集团的目标是朝着苹果去的。

当然,苹果成功的原因与乔布斯这位史上最佳推销员对人们冲动消费的煽动密不可分。而接棒了IBMPC业务的联想,秉承IBM固有的踏实研究的精神,并随着联想既有的带着其东方式的韬光养晦,杨元庆更愿意在持续的新品研发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中体现自己的优势。

同时,由于收购带来的大量东西方员工包括领导层的整合,也是作为董事长的杨元庆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周鸿祎步步为营

业界对周鸿祎的质疑颇多,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英雄。曾是流氓软件之父,为摘帽进入安全领域,并通过免费杀毒激活安全市场。同时,欲与腾讯试比高,周鸿祎是业界少有敢与QQ叫板的人,活学活用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获得美国资本市场认可,成功带领奇虎360上市。

周鸿祎由于免费杀毒入选“2009中国互联网十大影响力人物”。此前,周鸿祎也获得过众多个人奖项。早在2000年,周鸿祎被推选为“IT新生代十佳青年”,2002年周鸿祎入围“2001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2003年,周鸿祎更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2003年十大IT财经人物”等。2004年,时任雅虎中国区总裁的周鸿祎获得“2004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管理百人”、“2004年五大得意人物”等奖项。

当然,与周鸿祎彼时所获奖项并行的还有流浪软件之父的帽子。不过,最初的创业经历给了周鸿祎严酷的教训,拱手送出创业成果,却招来流氓骂名。

1999年,周鸿祎从方正集团出来,创办3721公司,以“中文网址”在业界独树一帜。后来,错误地将3721卖给雅虎,虽然他出任雅虎中国总裁,但寄人篱下的处境促使他2004年挥别雅虎。随后,周鸿祎摇身一变成为IDG合伙人,意图发掘互联网未来的新锐力量,也为自己寻找二次创业的机遇。

不久,周鸿祎就发现了新的目标——网络安全。随后,痛定思痛的周鸿祎开始了摘帽和二次创业的过程。“我就是要做个产品,把这些流氓软件都杀掉,彻底终结他们的作恶行为。我有决心让轻视我决心的人一个都没有好下场!”这是多年前那个脾气火爆、咄咄逼人、争强好胜的周鸿祎。

从头再来 活学活用

“搅局者”、“池塘里的鲇鱼”……这些都是业界送给周鸿祎的绰号。不过,在周鸿祎看来,这些绰号没什么不好,“搅局者”正昭示着一种颠覆式创新,有时候打破常规能够让毫无生机的产业重新焕发活力。

奇虎360公司创立于2005年9月,创立不久便获得众多VC联合投资,周鸿祎也是奇虎的天使投资人。时值2006年,各种恶意软件不断在互联网肆虐,互联网用户对此叫苦不堪。同年3月,看准了方向的周鸿祎出任奇虎董事长,开始引领奇虎转型。

2006年7月,奇虎推出专业查杀恶意软件的“360安全卫士”,主要功能是自动检测、清除恶意软件、自动检测并修复系统漏洞,从而满足用户清除恶意插件、修复系统漏洞的迫切需求。由于360安全卫士的简单易用而且免费,360安全卫士获得迅速推广,产品发布20天后装机量就达到100万。

2008年7月,360安全卫士正式发布杀毒软件并宣布永远对用户免费,成为免费杀毒的开路先锋。这一举动,在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整个杀毒软件行业来个大搅局。2009年11月,奇虎正式推广首款永久免费杀毒软件——360杀毒,这将杀毒软件行业的竞争再次推到高潮,更有人将之看成是由云计算带动的新经济对市场规则的冲击。从安全卫士到杀毒软件,从云计算到免费,周鸿祎在步步为营的斗争中不断调整策略,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

“2010年所有的安全软件要么就免费,要么就退出市场。”这是周鸿祎在200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给业界同仁的最后通牒。“其实每年研发的钱就那么多,收集点病毒就出去卖几百块钱,这是不合理的。”周鸿祎直言,很多杀毒软件实际上是牟取暴利。对目前很多安全厂商坚持用卖软件的模式来做杀毒软件,迟早要被互联网淘汰掉。

经过深思熟虑,周鸿祎拍板决定只对投资人讲两件事:第一,发现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是Facebook、谷歌等成功公司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网络安全有着独特的需求。如果大家每天都吃你的喝你的离不开你,你一定很重要,至于是不是赚钱是商业模式优化的问题;第二,360是一家具备颠覆性、Think Different的公司。“不管360的模式怪不怪、绕不绕,都是由一个叫周鸿祎的中国人独创的,周鸿祎改变了“网络安全”的定义,用3年时间颠覆了传统杀毒行业。这是事实。”

有业内人士表示,奇虎360是与中国独特互联网使用环境息息相关的产品,它的模式也极具中国特色。不熟悉这个环境,难以理解它。在360创造的免费模式中,网络安全是基础,也是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核心。2006年,各种流氓软件肆虐互联网,而传统安全厂商只热衷杀毒,对流氓软件视而不见,罔顾网民利益。专门查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成为奇虎切入安全市场的先头部队。随后才得以出现免费杀毒业务给整个安全行业带来颠覆式冲击的后续进展。

在核心安全基础上,周鸿祎建立多方位且能满足用户上网需要的入口360安全浏览器。而许多同行都还没意识到浏览器的重要性。周鸿祎利用360安全浏览器聚积大量的人气,在360浏览器成为网民的上网入口后,海量用户的流量随之变现——360浏览器首页的搜索框,内嵌谷歌搜索,360可以与搜索引擎分成;在首页还有360安全网址,这里导航的广告位也是360收入的重要来源。

扬眉吐气 再次上路

“我虽然是一个土鳖出身,但是过去几年里面我跟超过上百家风险投资商,跟很多跨国公司都打过交道。我知道怎么帮助他们建立共识。我也非常擅长一个创业公司从五个人到五百人的阶段,中间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时候也是一种创业,而这种创业如果真的能够帮助一些公司成功,你怎么知道在他们中间不会再产生一个QQ,再产生一个盛大,再产生一个搜狐、新浪呢?”这就是一个敢于冒险、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周鸿祎。

无疑,周鸿祎通过带领奇虎360成功上市,也让其“产生一个盛大、新浪、搜狐一样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如愿以偿。

周鸿祎靠免费打天下,却有着资本市场认可的盈利模式和市场价值。相关数据显示,3月31日登陆美国纽交所的奇虎360,上市首日收报34美元,较14.5美元的发行价大涨134.45%,这一首日涨幅在所有中国概念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百度2005年IPO时创下的354%和优酷去年创下的161.25%。以首日收盘的市值计算,奇虎360则是当当网的2.2倍、搜狐的1.2倍、盛大的1.5倍、完美时空的3.7倍、巨人的2.5倍、九城的25倍、麦考林的20倍。

周鸿祎为360上市弄潮较为成功。招股书上,“NO.1、NO.2和NO.3”一组数字让周鸿祎显得底气十足:按活跃用户数量来算,360称自己为中国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百度;按用户终端装机量算,360是中国第二大浏览器服务商。

在上市之前,很多人都对于免费的360如何赚钱一事不甚清楚,上市之后这些曾经一度不能说的秘密却都走到了台前来,让圈里圈外都探悉到周鸿祎的生财之术。周鸿祎也曾总结表示,上市对于360还是一个起点,上市的感觉是对投资的一种承诺,会让公司的信息更加公开。

360上市成功后,周鸿祎表示,上市对360只是踏上起跑线的起点,是360有机会同其他互联网巨擘们平起平坐、切磋高下的开始。上市其实本应无光环,成功上市并不代表企业将持续成功下去,上市后的企业会受到更多来自公众、业界的监督和评点,也会肩负更多对用户、对股东、对社会的责任。

本文标签: 互联网 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