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编程语言排行201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
(第七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9月
一、总体要求 ................................... 1
二、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防控措施 .............. 4
三、对外及公共服务机构防控措施 ............. 15
四、施工作业承包商防控措施 .................. 16
五、个人及居家生活防控措施 .................. 18
六、个人防疫应急处置措施 .................... 20
七、国际业务防控措施 ......................... 21
八、节假日出行防控措施 ...................... 2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 28
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具有传播速度快、人传人、物传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对个人防疫极其重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防疫的有效手段。
本指导手册为第七版,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近期多地又相继出现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针对现阶段德尔塔病毒变异株的特点和人群流行特征,为加强对病毒变异株防控管理,对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等最新文件,集团公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第二版修订版》《国际业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第三版》等工作要求,结合新冠肺炎传播和扩散的风险将持续存在的现状,对第六版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增补,细化了口罩选择及使用要求、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要求。
第七版指导手册共分八部分162条,分别为总体要求、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防控措施、对外及公共服务机构防控措施、施工作业承包商防控措施、个人及居家生活防控措施、个人防疫应急处置措施、国际业务防控措施以及节假日出行防控措施。同时,指导手册还更新了新冠肺炎防控基本知识,便于大家理解落实防控相关要求。各单位可参照本手册制定细化相关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落实地方政府防疫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国家疫情防控理念和原则
1.总目标: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总要求: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3.总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4.三防: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
5.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7.五有: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
(二)集团公司疫情防控管理要求
8.根据驻地政府动态调整的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结合实际实施差异化防控,做到重点地区“一地一策”、海外项目“一项目一策”、重点人员“一人一策”。同时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动态调整响应级别和防控措施,确保精准防控。重点地区是指驻地政府公布的中高风险区所在地级市。
9.做到三个并重: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并重、员工和家属并重、中方员工和外籍员工并重。
10.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管理措施,做好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践行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使用公勺公筷或分餐等健康生活方式。
11.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要亲自安排、亲自落实。
12.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深入落实“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工作要求,加强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疫情防控物资动态储备,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
13.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驻地政府和社区疫情防控最新规定,制定和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宣贯和演练。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14.各单位要认真收集和汇总国家、驻地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重点关注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中高风险地区划定等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
15.各单位要为员工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符合相关要求的口罩产品,并设立独立收纳废弃口罩的垃圾桶。
16.各单位要掌握员工流动情况,全面排查梳理驻留和往返重点地区员工信息,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及报告制度,实现区域内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清、健康状况清、流动情况清,并重点跟踪各类隔离人员健康状况。
17.员工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等异常健康状况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应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岗、参加会议和培训等,及时、准确、全面报告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18.各单位突出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公共服务场所、施工作业现场、餐饮、会议、住宿、活动等重点领域管控,指定专人,实施网格化管理。
19.各单位通过海报、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和能力。
20.各单位准备消毒剂、适量的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供给身体不适的员工使用,并协助其及时就医。测温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保证数据可靠。
21.各单位按照国家、驻地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坚持“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规范有序开展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引导员工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疫苗及接种知识,坚持“应接尽接、应快尽快”原则,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22.各单位要密切关注员工思想状态和心理情绪变化,做好对于确诊、疑似、无症状感染、集中隔离等员工及家属的关心关爱。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困难。
23.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驻地政府要求,应用健康码、通信
大数据行程卡等信息化工具,加强员工的行程管控。
二、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防控措施
(一)人员管理
24.员工进入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前,应确保健康码处于正常状态,接受体温检测、监测,若体温超过37.2°C,不得进入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
25.办公及生产作业员工工作期间全程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保安、保洁、食堂、维修等后勤物业服务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要放入指定垃圾桶内。
26.员工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及社交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引导员工分流乘坐电梯,乘坐人员保持适当距离。
27.各单位应当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员工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就医期间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28.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或用肘臂遮挡口、鼻等。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
29.严格执行驻地政府对境外返回、重点地区往返人员隔离政策,做好健康管理,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落实确诊病例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要求。集中或居家隔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隔离要求,禁止外出,出现任何不适都要第一时间报告。共同居住的亲属、家政人员需要居家隔离的,员工应一同居家隔离。
30.严格员工出差审批和因私外出报备制度,审批及报备流程按照各企业干部管理权限要求执行。坚持非必要不出差原则,减少员工公务出差的频次、人数。在外出差包括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优化路线,减少到人员聚集的地方。
31.原则上禁止员工因公因私赴重点地区,重点地区员工严格控制出差,非必要不离开驻地,非必要不进京,因重要公务或个人急特原因确需进京的须持抵京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严格落实隔离观察、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32,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落实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当从业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呕吐、恶心、腹痛,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时,要立即暂停其工作,及时就医,病愈后经评估符合返岗条件后方可重新上岗。同
时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病愈返岗复工的登记报告。
33.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从业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正确使用一次性手套,经常清洁/消毒工作表面和接触点。冷链食品装卸人员、运输人员落实防护及手卫生、消毒要求。餐饮加工人员在加工制作食品前、接触冷冻食品后按照《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要求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并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运送人员(含司机)避免直接接触食品,建议使用一次性容器和包装,保持所有运输容器的清洁并经常消毒,避免食物受污染,并与其他可能导致污染的货物分开。
34.保洁、保安、食堂、维修等后勤物业服务人员,应指定专人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排班和岗位、区域开展工作,禁止自行调整班次、串岗、跨区活动。工作中在遵守行业规定和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业务要求。
35.通过开通互联网+心理热线、举办防疫科普知识讲座等方式,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员工正确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缓解员工心理压力,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减少恐慌和焦虑情绪。
36.掌握重点人群状况。指定专门联络员,通过电话、
微信连线等形式,与重点人员保持日常联系,了解员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已经确诊的员工,要每天了解其病情、医嘱和心理情况,疏导情绪,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对集中医学观察和居家观察的员工,要引导其严格按照驻地政府、当地街道及社区有关要求做好配合,以积极的心态,恢复社会生活,并及时协调提供其需要的物资和其他帮助。
(二)核酸检测
37.严格执行核酸检测要求。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门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以及境外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要做到应检尽检。国家、驻地政府和集团公司要求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的,遵从其规定。
38.各单位前往重点地区的人员(含公务出差和因私外出)返回工作地、集中医学观察及居家隔离人员隔离期满后,返岗前48小时内应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上岗。
39.各单位应选择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并将核酸检测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填报“集团公司疫情防控数据管理系统。核酸检测安排计划表、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汇总表等材料要作为疫情防控资料,按要求进行归档。
(三)会议管理
40.加强会议管理。减少一般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间,推广提倡电话、视频会议方式。驻重点地区企业应严控50人以上的现场会议,确需召开的会议应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41.现场会议举办方应做好所有参会人员联络信息登记,确保会场严格消毒、有效通风换气、科学健康监测。公共用品用具进行“一客一用(换)一消毒”。
42.会议结束后,对场地、设施等落实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四)访客管理
43.严格访客管理,控制会客时间。在单位入口处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原则上14天内有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不得进入。
44.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可设定相对独立的会客区。会客期间,双方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科学佩戴口罩。会客结束后,对会客区的场地、设施等实施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45.安保人员要认真询问和登记访客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处置。
(五)餐饮管理
46.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卫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管理,规范采购渠道,杜绝“三无”产品,禁采野味。对冷链食品施行源头卫生管控,建立健全全程追溯机制,把好源头“追溯关”“自查关”“检测关”“贮存关”。要避免采购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如必须采购,要实行升级管理。
47.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在冷链食品采购、运输、装卸、贮存、加工等环节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冷链食品清洁消毒和工作人员防护。
48.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健康培训,完善接触冷链食品员工(含新进人员和临时参加工作人员)14日内行程及健康状况登记;健全健康状况监测台账,设置入口测温点,实行“绿码”上岗制;建立健康异常报告制度、员工返岗制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49.加工生熟的刀具和砧板应设置明显标识,严格区分使用,接触成品的刀具和砧板,每次使用前要用75%专用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50.生吃的瓜果要洗净或削皮食用,动物制品(肉、蛋、海鲜、未经高温/巴氏杀菌的奶制品)要确保烹饪至完全熟
透方可食用。
51.有条件的员工食堂每餐要按照食品留样要求进行留样,每个餐品留样量不少于200克。专用留样冰箱的留样48小时后,无异常方可进行处理。
52.从业人员要减少接触食材,尤其是生的动物制品和进口冷链食品,触碰后及时彻底洗手。
53.合理安排就餐人员错时、错峰有序就餐,或分散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就餐人员排队等候及取餐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54.就餐时要同向就餐,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减少交流;无法保持安全距离的,要采用“隔断就餐”方式,防止人员就餐时的飞沫传播。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55.餐前要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是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就餐过程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物品表面。
(六)住宿管理
56.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原则上不安排在地下空间居住。
57.严格控制住宿人员居住密度,原则上人均宿舍面积
不少于4平方米。
58.员工公寓或集体宿舍应设立管理卡口,禁止无关外来人员进入,对员工出入严格进行体温监测。
59.控制探视访友。必要外来人员,按照访客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登记、体温检测,压缩会面时间。
60.保证室内、卫生间、洗漱间、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证洗手设施、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供应。不具备流水洗手时,可配备免洗手消毒液。
61.住宿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生活物品交叉使用,身体不适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62.公寓和宿舍区域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过度消毒和消毒性损伤。
(七)活动管理
63.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原则上不组织举办年会、联欢会、茶话会等,确需举办的活动,应严格控制人数、压减活动时间。
64.参加活动人员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科学佩戴。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场所实施
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65.原则上,重点地区企业所属文体场馆、活动中心、影剧
—10—院、俱乐部等场所暂停开放。
(A)环境管理
66.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日常保洁、环境卫生与消毒等措施。保持室内、卫生间、洗漱间、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环境清洁,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公共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定期清洗、消毒。
67.建立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指派专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检查,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确认标识。根据消毒对象特点,选择科学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量,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确保消毒效果。消毒用品可靠密封、安全存放、专人保管。
68.办公电话、电脑键盘、鼠标等员工接触较多物品及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宜用75%酒精擦拭。
69.卫生间、餐厅等公共区域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保证洗手设施、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供应。不具备流水洗手时,可配备免洗手消毒液。
70.公务用车日常做好通风换气。使用时,实行“一客一消毒”,避免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人员搭乘,消毒宜用75%酒精擦拭。
71.保洁用具按区域分开使用,避免混用。及时清理垃圾。
72.保洁人员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
73.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建立环境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内
11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到全面清洁消毒加工制作场所环境和设施,全面检查清理库存的食品原料和调料,全面清洗消毒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工具,消毒后要定位存放在密闭保洁设施内,保持清洁。
74.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每日对食堂通风换气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要及时清理餐桌和地面废弃物并清洁餐桌,餐厨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并对存放场所进行清洁消毒。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要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75,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应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场所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场所环
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特别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定期对冷链食品运输车辆厢体内部进行清洁消毒。冷链食品加工前后使用的器具应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76.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识,提示服务对象自觉按规定要求执行“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
77.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和充足、合格的消毒、清洁用品,保证供水设施正常使用,引导人员餐前洗手。
78.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供餐单位和员工食堂要立即开展消毒工作,重点对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及污染场所进行清理
—12—消毒,按照《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版)》进行处置。
79.如使用空调系统,包括全空气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分体式空调、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或多联机(VRV)系统,应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如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需求,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增加人员密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在空调系统使用时,可开窗、开门
或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或者每运行2-3小时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每天工作结束后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系统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定期进行空调系统清洗、消毒、检查。
80.如使用全空气空调系统,重点地区应关闭回风。
81.当场所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应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关停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活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396—202*)的要求。
(九)物资管理
82.将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测温仪和应急药品、防护服、手套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纳入重点保障范围,建立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机制,统一调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
83.规范防疫物资采购渠道,确保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适时
—13—调整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格、规模,及时补充防疫物资药品和生产生活物资,确保动态更新储备不少于30
天用量的各类防疫物资和必要的生活物资。
84.防疫物资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台账,做好物资发放登记,定期盘点清查。
(十)应急管理
85.持续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方案,做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并做好预案培训和演练。积极与驻地政府沟通,做好集中隔离备用场所准备。
86.出现感染症状人员,或者单位人员接社区通知要求集中隔离或者居家观察,应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按照应急流程,做好应急响应。
87.单位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第一时间关闭办公区出入口,按照人员不进不出原则加强管控,限制人员活动,所有人员应佩戴口罩,等待驻地政府指令。
88.突发疫情信息应立即报送集团公司智能运营中心,同时报送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专业公司,并按程序报送政府部门及属地街道及社区。石油大厦、在京单位同时报送综合管理部,海外项目同时报送国际部。
89.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协助疾控机构对确诊病例密切接
触者、次密接触者和高风险人群进行调查核实,按要求做好隔离观察和人员转运工作。
—14—
90.配合疾控机构,对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核酸采样。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可能污染的工作区域、居住房间、活动区域、公用车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进行终末消毒。
91.配合驻地政府,组织安排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受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观察。
92.及时联系驻地政府,请求协调当地医疗资源,确保检测力量,为相关人员有序开展核酸检测。
93.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妥善处置不实网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传播。
94.如因出现疫情,企业办公楼宇整座封闭时,应启动临时办公场所,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95.应急工作结束后,根据疾控机构评估结果,经驻地政府宣布应急状态解除,方可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等活动。
三、对外及公共服务机构防控措施
96.加强员工自我防护,工作期间应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并及时更换。特殊岗位,应佩戴手套等必要防护用品,按照
规定及时更换。手套清洗前,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不戴潮湿的手套。
97.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识,提示服务对象自觉按规定要求执行“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
98.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交流时,应保持适当距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99.保持服务场所环境清洁和通风。狭小、密闭空间应落实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每日歇业后,及时打开门窗进行充分的自然通风换气。
100.对进入室内服务区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和/或伴有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的,应劝导其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排查、诊治,并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登记。
101.减少服务区域特别是密闭场所人员数量,避免人员聚集。
102.严格控制文体场馆、活动中心、影剧院、俱乐部等非生产经营性场所开放,根据驻地疫情动态调整。
四、施工作业承包商防控措施
103.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常态
化防控措施,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事件。
104.所有施工作业项目,均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编制施工作业现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完善,并加强宣贯和演练。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防护服、一次性手套、体温检测设备等卫生防疫用品,确保现场每名从业人员日常需求。
105.施工现场全面实施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工地现场人员外出流动。严格落实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所有进入施
—16—工现场的人员应严格执行验码、测温、登记等措施,落实“一人一档”制度。施工作业区域应采取相对隔离封闭措施,各施工作业面尽量减少交叉流动。
106.加强人员流动信息管控,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尤其是从重点地区返回人员,应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措施,在排除风险前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107.承包商应定期检查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码等健康情况证明,检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前14天内迁移路径、活动范围、隔离情况和体温监测情况。应对本单位施工
作业人员每日体温监测,及时检查掌握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专人专车送医治疗,禁止带病上岗。
108.应对施工现场的厨师、配菜、采购、服务、保洁、保安等重点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抽样检查,并加强个人健康监测,严格闭环管理。
109.做好室内场所通风消毒,配备专兼职卫生员,对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淋浴间、卫生间等重点场所进行通风和环境消毒,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作业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如不具备流水洗手时,需配备免洗手消毒液。
110.生活区食堂应采取分餐、错峰单排用餐,排队取餐实行“一米线’、安全措施。食品食材的采购必须选择正规渠道,尤其
17—是冷链食品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并做好记录,确保来源可追溯。
111.保持宿舍、食堂、办公区域、施工工地等环境整洁卫生,卫生间干净整洁,规范垃圾收集处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化运输。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及时
收集并清运。
112.人员施工作业前,开展防控宣传教育,告知施工作业人员疫情防控相关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遵照执行。
113.人员施工作业期间需戴口罩,并配合做好体温监测、个人防护、手部卫生、清洁消毒等相关要求。
114.应设立隔离观察区,做好异常情况快速处置。隔离观察区应与生活区、其他场所物理隔离。监测发现健康状况异常时,应立即终止工作,按规定程序处置。
115.应做好施工现场突发疫情应对准备,熟练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立即启动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封闭施工现场,严禁一切人员进出,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个人及居家生活防控措施
116.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加强营养、科学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117.养成“一米线”、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注意个人卫生,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及时
清理室内垃圾,加强手卫生,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118.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119.尽量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120.外出时,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121.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商场、展馆、影剧院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在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人员密集场所,医院就诊、陪护时需戴口罩。
122.外出就餐非进食状态时需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在饮食、如厕前后洗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禁食野味。
123.从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应采用正确方
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124.重点地区人员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居家隔离人员
—19—共同生活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佩戴口罩。
125.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原则,在国内的应尽量避免出国旅行,不去有疫情的国家或地区;在国外的应尽量避免长途跨境旅行,避免途中疾病感染风险。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126.做好居室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每日通风2-3次。空调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开启前先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居室下水管道、卫生间地漏等的U型管水封缺水时及时补水。
127.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处理生食和熟食的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
128.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身体症状,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好体温
计、口罩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六、个人防疫应急处置措施
129.个人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237.3°C*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应立即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排查、诊治,不要自行服药,以免耽误病情或造成疾病传播。
—20—
130.个人因需就诊,要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就医途中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使用救护车或者私人车辆。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131.个人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迁移路径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132.患者离开后,家属应对患者住所实施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把手、空调系统、卫生间和桌、椅等家具,以及患者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消毒剂可选择75%的酒精、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133.疾控机构通知的密切接触者按照要求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接的密接按照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一般接触者进行7天居家隔离并做好健康监测。隔离期间不必恐慌,要服从安排。
七、国际业务防控措施
134.涉外企业及境外项目要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动态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防疫物资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
135.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疫情
—21—及管控要求,坚持分级分区差异化管理,实施“一国一策、一地一策、一项目一策”,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136.坚持重点精准施策,重点对八类人员(司机、保安、保洁、军警、居民、供货商、维修维护、当地政府办公人员*四类场所(办公场所、生活营地、作业现场、旅途空间*三类业务(大型项目、高效项目、核心项目)加强管控,确保人员排查全覆盖,人员流动全网格。
137.境外项目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可疑/疑似/确诊病例进行情景模拟,制定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对全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宣贯,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全流程演练。必要时及时响应启动,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进行事件报告、接触者管理及疫点消毒。
138.涉外企业和境外项目要加强形势研判,对变异病毒流行或可能流行的国家(地区)提前预警风险,及时更新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升级防控措施培训,普及变异病毒有关知识,强化员工个人防护意识,提升个人防护技能。
139.外派员工按照集团公司《国际业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现行版执行出国、回国审批流程。出国前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阴性者方可出境,有条件者可开展中和抗体检测。回国人员登机前进行21天的隔离闭环管理以及至少3次核酸和抗体交叉检测,按照使馆要求上传核酸和抗体检测报告,获得带“HS”标识的绿色健康码,完成国际
—22—旅行防疫知识考核。旅途中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执行“回国旅途全流程管控”措施,入境后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我驻外使馆或驻在国政府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140.国际雇员、当地员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疫情及管控要求,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返岗管理要求。
141.每日开展中外方全体员工健康状况、体温(2次/日*外出情况、防护措施等内容的健康监测,记录异常人员(发热体温超过37.2°C、干咳、乏力及其他异常)信息。存在健康异常的在岗中方员工和回国入境后集中隔离的人员,需在海外风险预警平台APP上申报健康状况。
142.做好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米以上社交距离的个人防护措施。中风险及以上国家(地区)项目做好员工衣物防护的管理,有条件的在房间外通风处设置更衣缓冲区,放置员工外出所穿工作服或外套。
143.严格访客管理,与外部人员优先通过电话/视频/邮件沟通。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活动应执行审批制度。高风险以上国家(地区)项目原则上严禁举办和参加聚集性活动。建立人员外出审批制度,强化外出就医管理。
144.办公场所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优先使用门禁进行人员管控。入口处监测体温,体温正常(不超过37.2°C)方可进入。多人同室办公的,低、中风险国
—23—家(地区)项目,办公距离应分别保持在1.5米、2米以上。高风险及以上国家(地区)项目优先选择居家办公,如确有必要到办公场所应履行审批手续。
145.作业现场优先实施封闭管理,建立安全岛,设立门禁,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作业场所。各作业面尽量减少交叉流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识,提示现场人员自觉按规定要求执行“1.5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
146.生活营地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中方员工住宿区和外方员工住宿区进行分区网格化管理,保证室内、卫生间、洗漱间、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空气流通,保证洗手设施、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供应。
147.加强会议管理、班车管理,减少会议数量,取消不必要的班车,注意实施消毒和通风。
148.严格食品采购、交接、处理、制备过程安全和就餐管理,优先采用分餐进食。在冷链食品采购、运输、装卸、贮存、加工等环节加强清洁消毒和工作人员防护。服务人员应佩戴口罩,餐具用品应高温消毒。低风险国家(地区)可采用堂食,提倡员工错峰就餐,人均间距大于1.5米;中风险及以上国家(地区)应采用分餐或送餐方式就餐。
149.规范垃圾分类管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24—
150.中风险及以上国家(地区)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如必须使用,应关闭回风系统,加大新风量,严格消
^0
151.项目应为返岗人员建立集中观察场所,为异常员工设置隔离观察场所。集中/隔离观察场所管理采用独立建筑,内部分为隔离区、工作准备区和通过区,单人单间,设有独立卫生间。分区要有明确标识,配备正常生活基础设施,具备通风条件;隔离房间数量原则上不少于项目总人数20%和单次动迁人数之间的高值。管理人员进入集中/隔离观察场所时,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如与隔离人员发生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和隔离检测。
152.境外项目积极建立与当地核酸检测机构的合作关系,确保满足日常核酸筛查和疫情应急筛查的需要。在检测资源不足的国家(地区),境外项目应优先积极构建项目核酸检测资源环境。返岗员工、通勤员工、外出人员、物资交接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医生护士、司机、保安、保洁等重
点人员每周进行核酸筛查。
153.发现核酸检测异常、疑似病例等事件时,境外项目要第一时间上报,30分钟内向集团公司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按照“在同一空间、同一作业单元、同一建筑、同一栋楼与感染者发病前14天曾经相处的都是密切接触者”的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国内医疗专家远程会诊通道,及时进行核酸复查和肺部CT检查,规范开展治疗,预防轻症转重症。
154.发生核酸检测异常、疑似病例等事件的境外项目,全体
—25—人员按照“三天两检”“七天三检”原则进行核酸筛查,密切接触者在“三天两检”“七天三检”后,按照每7天检测1次的原则直至21天隔离结束。在事件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之前,暂停境外项目人员回国动迁。
155.境外项目应动态更新储备不少于3个月用量的各类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在医疗条件较差或医疗资源不足的国家(地区),还应储备驻在国认可的治疗药品,储备制氧机(或氧气瓶吸氧管、湿化瓶等治疗设备和两种以上新冠病毒双抗体检测试剂盒。鼓励采取共储、共摊、共享的方式储备管理上述药品、设备。防疫物资设专人负责。
156.依托集团公司远程医疗平台,发挥现场医疗团队作用,强化医疗诊所建设,紧密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完善境外医疗保险保障。
157.认真梳理和辨识因疫情引发的各种衍生风险,稳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关口前移,密切跟踪安全形势,加强生产安全管理,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心理疏导,确保人员身心健康。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环境。
八、节假日出行防控措施
158.严格员工节假日因私外出报备制度,坚持非必要不出行。原则上禁止员工节假日前往重点地区和境外国家(地区),因个人急特原因确需前往的,应实行升级管理。
—26—
159.出行前应咨询了解目的地防控政策和出行建议,按照停留时间、目的地卫生设施状况等,做好防护物品准备。
160.行程中应配合铁路、民航、客运等交通部门健康检查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终止旅行并采取应急措施O
161.到达目的地后应按照当地政府部门各项防控措施要求,配合开展健康检疫,做好个人防护。应尽量优化路线,
减少到人员聚集的地方。应避免前往宠物市场,以及任何动物制品市场,特别是有畜禽屠宰的市场。
162.返回驻地前应了解疫情防控政策,返回后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核酸检测、居家观察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返岗。
—27—
附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一、关于新冠肺炎相关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0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2.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202*-nCoV)属于p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rlm。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C30分钟、乙醵、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3.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特点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是目前传染性最强的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主要病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个“值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之一。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转阴时间长、可能存在免疫逃逸而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等特点。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和空气传播为主要方式。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肌肉酸痛。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28—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研究提示部分变异病毒传播力增高,
但其潜在致病力和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29—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
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
等);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
—30—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
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卜
(2)临床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疫情风院等级如何评估?
根据202*年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风险划定标准,新冠疫情风险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其中,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32—
15.什么是疫苗?
为了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16.国家对疫苗生产过程的要求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疫苗应当按照经核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生产全过程应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17.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我国绝大多数人不具备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一方面,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使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18.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新冠病毒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会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目的。
19.当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几种?
—33—
当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灭活疫苗有3个,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
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获批附条件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1个,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1个,由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
20.哪些情况不适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2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吗?
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
—34—何疫苗的保护作用都不可能达到100%。在尚未达到高接种覆盖率、人群免疫屏障还没有完全建立时,继续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也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使用公勺公筷等健康行为习惯。
二、防护小常识
1.新冠肺炎有哪些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2.排队做核酸检测,个人如何做好防护?
采样点排队,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不要与人交谈,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风险,
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序进行采样。采集完成后立即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擦拭双手,戴上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医用垃圾桶。立即离开,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
—35—
保证睡眠充足开空调前先开国逾ENO-3O分钟
勒洗手不共由毛巾及日寸话理垃圾检直下水管道、卫生同地漏等的U里修水朝
卫生1旬
3.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4.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专业洗手7步法
,Professionalhand-washing7-step
洗手温示:
洗手在流水下进行,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卷袖至前壁中段,如手有裂口.要用防水胶布S6严,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捱手步腺如图,第个步H!至少展擦五次,双手握感不少于10-15秒种.双手稍低置,流水由手腕、手、至指点尖冲洗,然后腰干.
—37—
5.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6.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7.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有正反面,例如一次性口罩,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8—
(3潸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
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
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8.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
不建议重复使用;
—39—
(4)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6)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9.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10.预防性消毒指引
消毒原则:
(1)没有出现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者人群密集性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外环境原则上无需消毒,不应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对于很少用手触及的场所,无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不需要消毒。室外人群使用较为频繁的物品,可增加清洁频次,如有明确污染时,进行表面消毒。
(3)社区、单位不需要对进入人员、汽车、自行车及其携带
—40—的物品等进行消毒。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第七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3005886h43932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