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iphone6)
目 录
1、 集团简介
2、 成功分析
3、 破产过程
四、 导致破产的主要因素
五、 破产对股东和债权人产生的影响
六、 带来的主要启示
1、 集团简介1924年4月24日,世界电影史上的最大奇迹——米高梅(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电影公司宣告成立,并从此开始制造出一系列神话。公司成立后,梅耶成为总经理,开始施展他的卓越才华,将米高梅缔造成电影界的巨无霸,他自己也成了整个好莱坞的帝王。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之前,在梅耶的精心打理下,米高梅一直是好莱坞最大、最有影响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它的雄师标志甚至成了美国的象征。 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等人都服务于此。前二十届奥斯卡共产生了40位影帝和影后,其中11位是在米高梅推出的影片中获得的,而当时好莱坞有八大制片公司。这一时期,米高梅佳片迭出,像《百老汇的旋律》,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大饭店》,第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第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奇格菲》,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乱世佳人》,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化身博士》《忠勇之家》,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煤气灯下》等等,都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米高梅公司连连受到打击,由于连年亏损,
1970年,米高梅被美国赌业大亨柯克·克尔科里恩买下。克尔科里恩是拉斯维加斯赌王,热衷于赌场和宾馆业,因此,米高梅与电影业越来越远。此后,克尔科里恩两次将米高梅转卖,又两次买回,使米高梅饱经磨难。2005年,米高梅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被索尼公司收购,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从此消失。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米高梅电影公司于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产。在此之前,亿万富翁和著名企业投资家卡尔•伊坎曾购买了米高梅20%的债务,并且致力于推动该公司与自己控股的狮门影业公司合并。近日,米高梅债权人与伊坎达成协议,伊坎放弃了合并计划,同意由其实施预组破产方案。
2、 成功分析综合考虑其成立初期的成功原因有如下几条:新公司锐意进取,拍摄了开创电影新时代的巨片。1925年,梅耶施出大手笔——推出前无古人的历史巨片《宾虚》,影片虽然耗费了公司大量金钱,但同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记录,也为米高梅公司赢得了巨大声誉。1929年,为顺应有声电影的历史潮流,米高梅斥资3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拍摄歌舞片《百老汇的旋律》,影片场面布景之华丽、歌舞设计之新颖、声音运用之自如,将电影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顺理成章地摘取了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米高梅电影公司声名鹊起。巨星云集。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等人都服务于此。前二十届奥斯卡共产生了40位影帝和影后,其中11位是在米高梅推出的影片中获得的,而当时好莱坞有八大制片公司。这11位影帝影后中包括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罗伯特·多纳特和凯瑟琳·赫本、诺玛·希拉、葛丽亚·嘉逊、费雯丽·哈利、英格丽·褒曼等超级巨星。这些巨星的明星效应也将米高梅推向了巅峰。这一时期也是佳片不断。第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奇格菲》,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乱世佳人》,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化身博士》《忠勇之家》,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煤气灯下》等等,都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竞争对手不强劲。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能算大电影公司的只有八大电影公司,如环球,华纳,派拉蒙,迪士尼,哥伦比亚等,但
这些公司在那个时期根本无法与米高梅公司相媲美。影片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演员和导演也没有米高梅公司那么豪华的阵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不多,能称为经典之作的少之又少。这给米高梅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电视的家庭普及率还不高,没有受到电视业的冲击。米高梅公司没有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米高梅这样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身的大公司,它的主要财源未被切断。
三、破产过程2009年中期,米高梅影业的债务危机开始显现。米高梅每年的收入约为5亿美元,但近年来收入持续下滑,公司的债务却高达37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超过2.5亿美元。2009年8月17日,米高梅解雇原CEO哈利-斯隆(Harry ),雇佣斯蒂芬-库珀为新任CEO,斯蒂芬-库珀曾帮助安然公司解决破产重组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破产重组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2009年8月,米高梅新任CEO斯蒂芬-库珀(Stephen Cooper)上任,库珀试图说服债权人同意公司的债权重组计划,这样米高梅才能够继续以目前的商业模式运营下去。债权重组计划最终未能通过,债权人坚持认为,寻找合适的收购者才是彻底解决目前债务危机的最佳方案。库珀同意组织一次拍卖会,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目光并估量目前米高梅的资产。2009年11月12日,米高梅宣布将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目前的财务危机,解决方法包括出售米高梅公司,与其他电影公司合并,或将公司的一些资产拍卖抵债。这是米高梅第一次在官方声明中确认有可能会被出售。米高梅公司最有价值的财产莫过于多达4000部影视作品的片库,以及《007》系列影片的所有权,《霍比特》系列影片的一半所有权等等。不排除吸引新投资注入解决这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米高梅的潜在买家包括时代华纳(已经拥有米高梅1986年以前的片库,也是《霍比特》系列的合作者),奎利亚置业(好莱坞制片人阿米尔-马林所有的独立股权机构),二十世纪福斯(米高梅影片的国内发行商),以及狮门影业。下面我们看看他们的报价情况和结果。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米高梅的报价。一年前,包括AnchorageAdvisors和Highland Capital Management在内的对冲基金公司以50至60美分兑1美元债务的价格买下了米高梅的债务,这意味着债权人不太会接受低于20亿太多的脱手价。这次米高梅以债权人的意见选择了破产保护而不是被其他公司收购,主要原因就是各公司的开价过低
——(1)15亿美元,这是时代华纳对收购米高梅的报价。熟悉此项交易的人士称,对冲基金公司可能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获得米高梅的股份,而对于潜在的进入资本普遍抱有疑虑。所以与时代华纳的谈判,注定将是一场拉锯战。其实早在2005年索尼收购米高梅时,时代华纳就是有力的竞争者,而后来事实见证,这笔由索尼、私募基金和有线电影视供应商Comcast合力豪投的50亿美元并没给米高梅带来生机,索尼当时正在与东芝进行蓝光与HD DVD之争,急于充实自己的蓝光碟片内容,看中的正是米高梅四千余部经典电影的丰富片库。而当索尼胜出,尽情捞得库存后,DVD市场逐渐走缓,米高梅的利用价值便也随之下降。(2)狮门公司:16到18亿美元 Access Industries公司:华纳的竞争对手Access Industries公司提出的条件包括资产注入以及为MGM的37亿美元债务安排再融资等内容。(3)望远镜影业:提出了一项一揽子破产重组计划,准备以约几千万的运营投入,劝说米高梅债主们“债转股”,成为重组后新公司占股比例95%的大股东,并委托望远镜公司负责今后新公司的运营(且令其成为占股5%的小股东)。到2010年9月30日为止的法院调查数据显示,米高梅目前还拥有26.7亿美元资产以及高达57.7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公司提出的收购价格都远达不到米高梅的资产,而且只有华纳提出的计划是现金收购,其余公司都希望采取互换股票等方式进行合并或收购。显然这样米高梅无法得到它急需的资金支持,最多只会延缓债务危机而已。 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正式申请破产。四、导致破产的主要因素过度依赖大片策略。米高梅几乎就是为大片而生的,从创建伊始就一直坚持巨作的路线,但是在2002年,吴宇森耗资巨大的战争片《风语者》票房惨败,直接导致公司被索尼公司收购。索尼利用米高梅的影片使用权大量发行DVD,赚得个盆满钵满,但米高梅却陷于资金短缺的局面,手中虽然有007电影这样的拍摄版权,但却没有投资者愿意投资,最终在恶性循环之下寿终正寝。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骑劫地下铁》,投资1个亿却只卖了6500万美元的票房,巨资启用丹泽尔·华盛顿、约翰·特拉沃尔等塔一线影星却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这种经营策略无异于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缺乏符合市场的创新。近几年票房好的电影通常都有三个特
点:一是情节颠覆过往的思维模式,二是3D特效技术超凡脱俗,三是场面宏大、能够震撼观众心灵。《泰坦尼克号》、《2012》、《指环王》、《变形金刚》、《阿凡达》、《哈利波特》等等都是对这三个特点最好的诠释,但是反观米高梅近年的作品,不论是007系列,还是斥巨资拍摄的《狮入羊口》、《瓦尔基里》、《骑劫地下铁》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不仅情节老套,而且也缺乏视听的震撼效果,说明写实主义的剧情片、动作片已不敌科幻片,米高梅仅仅想靠一线明星来拉动票房,这种思路显然已经OUT了。产业链整合能力差。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作出判决,判定大公司非法垄断。这一判决要求制作公司只管制片,放弃发行和电影院业务的经营。这就给像米高梅这样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身的大公司致命一击,它的主要财源被切断了。二战后,电视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到五十年代,电影观众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到1957年,米高梅持续了30年盈利的局面被打破。 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靠票房收入来盈利,而是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各种商业资源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除了影片的发行之外,服装、公仔、玩具、电视节目、网络媒体、品牌植入等等都是大有商机,在这方面米高梅显然稍逊一筹,单一的业务模式、缺乏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使得米高梅只能走进死胡同。背后没有靠山,没有传媒集团做后盾,无法打通产业链。米高梅的经济危机显然非一日之寒。由于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宽带管道,像米高梅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自然处处受制于人。企业战略无法长期执行。在1970年到2004年期间的三买三卖中,美国赌业大亨柯克·克尔科里恩(Kirk Kerkorian)买下米高梅后,不是专心电影产业,而是将资金套现拿去投入赌博业。最致命的,是柯克伦恩(Kerkorian)在1973年关掉了米高梅的发行部门,把发行事务交给了联艺,这样米高梅自己就少了一条电影发行的重要渠道,使资金流入更少。1979年,科克·柯克里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经成为一家旅馆公司。此时米高梅离电影行业越来越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米高梅被数次买卖,大家看到的是米高梅的品牌,从不断的易手中赚取差额,而没有人关心米高梅的未来,在此关键时期,几无企业战略可言,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风险意识薄弱。即使2008年已经颓势突显,从数据上来看米高梅的经济实力仍堪称雄厚:是时米高梅在摩根大通开有2.5亿美元的信贷账户,其旗下的联艺公司(United Artists)也能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据米高梅当时CEO哈里-斯劳恩透露,只要以联艺的名义发行影
片,他们随时可以从放在美林公司的5亿基金账户中支取电影制作所需要的费用。当时,米高梅的贷款额为37亿美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亿美元。乐观的斯劳恩却发觉不到如此高的利息是多么恐怖的杀手。最后为他的乐观付出了惨痛代价到了2009年中期,米高梅影业的债务危机开始显现。米高梅每年的收入约为5亿美元,但是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超过2.5亿美元,占收入的50%以上。人才的缺陷。1957年,米高梅持续30年的盈利局面首度被打破。而在公司内部,创始功臣梅耶与董事会和助手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不得不离去,让米高梅上下更失去了力挽狂澜的信心。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梅耶是同米高梅的开国皇帝一样,他把米高梅带上巅峰。然而这种奇迹般的辉煌,却迷蒙了米高梅的双眼,他如失去了对电影界的敏感性,1951年,梅耶在美国新兴的电视行业对电影的挑战面前拿不出招数来,被迫辞去了米高梅公司总裁的职务。但是自从梅耶离去之后,就没有像开国功臣般的领袖人物带领着米高梅,没有创新敢于挑战的勇士出现。
5、 破产对股东和债权人产生的影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经几乎全部债权人许可,米高梅在纽约申请按预先确定的方案进行破产重组。债权人在上周批准一项方案,同意免去米高梅40多亿美元的债务,以换取重组后公司的股权。通过预组破产的方法合并,米高梅的股权被债权人和望远镜高管瓜分,并将公司管理权移交给Spyglass Entertainment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巴伯(Gary Barber)和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米高梅方面提出的重组方案1.引入JP摩根银行的$5亿贷款2.米高梅的主要债权人同意将其约 $40亿的债务转化成新公司95%的股权3.望远镜娱乐将持有重组后新公司剩余的5%股权4. 而在2005的一次收购中获得米高梅大量股权的索尼公司将不再持有新公司的股份5.米高梅与望远镜电影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合并之后,望远镜娱乐将会把旗两家子公司与米高梅合并,组成新的米高梅电影公司。6.望远镜高管加里-巴伯(Gary Barber)与罗杰-伯恩鲍姆(RogerBirnbaum)将控制公司管理权,但两人不担任新董事会成员,拥有新公司1%的股权。
7.而目前拥有米高梅20%债务的债权人卡尔-伊坎(Carl Icahn)将有权获得新董事会9个董事席位中的1个.也许从商业经营的角度上看,宣布破产,是米高梅凤凰涅槃的一种手段。对于股东和债权人来说,可能是资产保全的最好手段。米高梅在申请破产保护里特别强调希望在2012年的11月,恢复第23集007的上映,而且还有他魔戒前传《霍比特人》他也即将推出,他一个公司已经一蹶不振了,申请破产保护,他还一定要强调我还希望继续推出。为什么在濒临危机时还公布新计划呢,最主要的还是给投资人信心。这样看来,申请破产保护,只不过是它重新出发的计划中的一步。奔跑了八十载的狮子怎么会奄然倒下呢?8号从纽约曼哈顿法庭也传来了最新消息,米高梅的新计划获得摩根大通的认可。米高梅向他的大债务摩根大通银行继续借款五亿美元,这次融资包括为期六年的定期贷款以及五年期的循环贷款,将用于资助米高梅公司的重组计划。现在米高梅面临的状态实际上不是一个真正的破产,而是破产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他来讲,政府实施了一种保护的方式,使他有机会能对企业进行一个重组,进行一个资本上的运作。米高梅预计联邦破产法官将于约30日内批准重组计划,也就是获得了强大的保护盾牌。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破产重组风波的背后,米高梅实际上玩了一场“胜利者的演出”,不但甩掉4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并轻松获得五5亿资金。米高梅公司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后米高梅的前联席首席执行官Stephen Cooper在公告中表示,重组计划将“大幅削减”债务并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提高米高梅的财务状况。据证实,听起来不那么好听的破产申请,在国外实际上却是企业变身减负的“好伎俩”。米高梅递交破产重组申请后,将会光明正大的丢掉企业债务负担,同时还将获得重组机会,增加5亿美元的新资金注入,推动企业发展。 因此,轻装上阵的米高梅对股东和债权人来说,将是一场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米高梅的投资价值当然是不容忽视的,除其百年品牌外,在今年9月进行的资产评估中,米高梅片库的价值达到26亿美元。但新米高梅的命运是沉是浮,端看新管理团队有否可能在短时间内点石成金,迅速打开一个新局面。最终能否从新的米高梅公司获得香甜的蛋糕,就看各位投资者的眼光和手段了。6、 带来的主要启示
基于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设计产品。由于现实意义和娱乐精神共存的特质符合冷战情绪下的观影需求,007自1962年上映后便迅速脱颖而出,后续 的22部系列电影也为米高梅带来了122亿美元的可观票房。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电影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观众的观影需求完全发生了变化,视觉大制作成为现代观影的主流需求。针对这种变化,米高梅完全没有与时俱进,而是仍旧利用原有的情节和表现风格继续007的拍摄。这使得007在追求视听震撼的主流观众面前,成了一个陈旧、老套的代名词。除了007之外,近年来斥巨资拍摄的《狮入羊口》、《瓦尔基里》、《骑劫地下铁》等也表现得与时代需求格格不入,以至于票房惨淡。很显然,汤姆•克鲁斯,丹泽尔-华盛顿等老牌影星的号召力已经远远难敌精美的3D视听效果。避免高制作成本吞噬利润的畸形发展模式。米高梅破产是由于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偿还危机。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债务?除去历史原因和影片产品定位原因,另一个最终要的因素就是在于高成本、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畸形发展模式。米高梅投入1亿成本(不含宣传费用)倾力打造的动作大片《骑劫地下铁》,却只收回6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这是米高梅近年来发展状况的一个代表案例。投入巨资启用明星,而明星片酬这一刚性成本又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最终造成了大制作之下的收益有限。这也是中国本土电影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观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传媒公司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获胜,各影视公司纷纷采用一线明星、甚至是一线明星团来拉动票房,造成了本土影视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本土传媒要想获得真正的辉煌,必须改变这种经营模式,毕竟电影不是靠明星而辉煌。
长期、稳定的经营战略规划保障公司健康发展。任何企业要想长期稳健地发展,就必须拥有科学、稳定的的经营战略规划。米高梅在艰难的融资道路上几经易主,不但没有涅磐重生,反而越走越远,原因在于没有稳定的经营战略规划。由于连年亏损,1970年米高梅被美国赌业大亨柯克・克尔科里恩买下,之后克尔科里恩将资金套现拿去投入赌博业,令米高梅与电影业越来越远。再后来,克尔科里恩又两次将米高梅转卖,两次买回。就在这么几轮买卖之中,克尔科里恩令米高梅盲目地“多元化”,严重偏离了电影公司的发展之路。2005年,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收购了米高梅,此举看来似乎挽救了米高梅,但是实际上,单纯的注资并不是治疗病入膏肓的米高梅的良药,行之有效的经营整改方案才是治标又治本的。资本运作是背后的王道。米高梅破产案,影迷看的只能是热闹,实际上,背后都是对冲基金以及投资人在博弈和运作。这些对冲基金目前还不够了解好莱坞的运作方式,他们一直试图用低成本的方式来操作大型的电影公司。但未来,这些华尔街人士会越来越深入好莱坞的领地,进而让电影公司成为对冲基金旗下的资产。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起着重要的影响。素质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它包括道德素养、内在品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是人才中的精英,除了须具有常人的素质外,还必须具有驾驭市场的战略眼光、敢于搏击的风险意识、凝聚团队的人格力量以及知人善任的智慧和能力。这样才能带领一班人协同作战,正确决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低,工作没有主见,就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决断和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米高梅破产案例分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8413644h52339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