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3月1日发(作者:net use del)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5.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学会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道理,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这些都是后面口算、笔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2.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地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计算中的问题。
4.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解答,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与同伴共同学习、合作解答问题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1
2
3
4
5
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4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课时
复习……………………………………………………………………………… 2课时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
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2.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加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能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1.口算。
3+2= 6+3= 7+1= 4+5=
5+4= 8+2= 6+2= 5+5=
6-4= 8-2= 4-2= 9-6=
7-3= 5-1= 7-5= 10-4=
2.复习数的组成。
(1)80里面有( )个十,60里面有( )个十。
(2)4个十是( );7个十是( )。
1.教学“40+30= ”。
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各有多少个座位?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大公共汽车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老师继续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板书:40+30
老师追问:你们知道40加30等于多少吗?请同学们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甲组学生的意见是,十个十个地数:40,50,60,70。
乙组学生的意见是,因为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7个十是70,所以40加30等于70。
丙组学生的意见是,因为4加3等于7,所以40加30等于70。
老师小结: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正确,你喜欢用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只要计算结果正确就可以了。
2.教学“70-30= ”。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40加30等于70,那么,你们能试着计算70减30吗?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4个十是40,所以70减30等于40。
学生乙:因为7减3等于4,所以70减30就等于40。
老师小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
3.老师出示两道题考查学生。
老师出示:30+50 80-70
老师请两名学生互相练习说算理,老师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把算式填完整。
请学生分别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说一说算理。
2.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个框的两道题做比较,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只有认真计算、答案完全正确的同学才有权力把小火车开走。
4.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4题。
老师可以把这9道题制作成口算卡片,用于学生进行口算抢答。
5.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50+( )=90 60+40=( ) 100-20=(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0+40=90 40+50=90 90-40=50 90-50=40
2. 5 50 9 90 4 40 8 80
3. 50 80 10 70 30 40 60 10 40 46
4. 60 60 96 20 60 37 90 40 60
5. 20+20=40(个)
思维训练
40 100 8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
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
70-30=
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即40,所以70-30=40。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安排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位的含义,并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大、小公共汽车的座位数”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一 复习旧知
1.口算。
30+3= 7+20= 17-7= 15-4= 60+3= 9+50= 12+8=
80+3= 20+8= 18-7= 90+5= 16-3= 19-2= 9-6=
2.同学们的口算知识掌握得真好,老师还想再考你们一些知识,看你们掌握得如何。老师口述下面的问题:4个十是多少? 3个十是多少?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0,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多少?
3.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数40、30、70,这几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几位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4.小结。
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它们都是两位数,像这样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我们把它叫作整十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老师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开始,通过“开火车”口算的游戏,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在情绪、知识等方面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 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看到这两辆公共汽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大公共汽车能坐40人,小公共汽车能坐30人;大公共汽车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
2.小结:大公共汽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
3.追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公共汽车比小公共汽车多多少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比大公共汽车少多少个座位?)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么列式呢?
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40+30=
【设计意图:借助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座位数的情境,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使题目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二) 探究算法,计算“40+30= ”。
1. 40+3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40+3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十个十个地数:40,50,60,70。②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③4+3=7 40+30=70
3.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40+30”,并说给同桌听。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那种方法算。
【设计意图:在放手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中允许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作为自己的算法】
(三)怎样计算70-30= 呢?
1.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名让学生列式。
3.老师板书:70-30=40,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作整十数减整十数。
4.提问:你是怎样算70-30=40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
5.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1)因为7-3=4,所以70-30=40。
(2) 30和40组成70,所以70-30=40。
(3) 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就是40。
【设计意图: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摆一摆,算一算。
1.分别出示30+50= 、80-7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一摆,再算出来。
2.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充分体会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五) 以游戏为载体,巩固练习。
1.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都学会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了,还能用这么多种方法算,大家也学累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讲游戏规则)我这儿有很多鱼等你们来钓,可是,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10+20 20+60 50+20 30+4 30+60
100-20 70-10 30-10 80-50 50-40
40+2 70+10 10+80 30+50 20+70
80-30 50-20 70-60 40-20 60-20
(学生进行抢答,对答对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
2.我能创造。
(1)老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能创造
整十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
(2)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适时地奖励智慧星,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六)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老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课件点击出示价格:羽毛球拍60元 足球50元 篮球40元 跳绳10元 乒乓球拍30元)
2.解决问题。
(1)买一个足球和篮球,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小组四人互相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2)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1.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老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2.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的情境中。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整十数加整十数
项目
1.填一填。
(1)50是由( )个十组成的。
(2)30是由( )个十组成的。
2.读教材第42页例1。
分析与解答:
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求40与30的和,列式为40+30。
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40+30就是( )个10加上( )个10,应该是( )个10,也就是( ),所以40+30=( )。
方法二:计算40+30时,先算4+3=( ),所以40+30=(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也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可以变成( )加( ),但是要记得在结果的末尾添上1个0。
4.预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提示:在书中标记出来或写在下面)
5.比一比,算一算。
3+2= 2+3+4= 5+1=
30+20= 20+30+40= 50+10=
6.红花有30盆,紫花有10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内 容
温馨
知识准备:加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
参考答案
1.(1)5 (2)3
2.4 3 7 70 70 7 70
3.几 几
4.略
5. 5 9 6 50 90 60
6.30+10=40(盆)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算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熟练地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棒若干根。
1.复习数的组成。
(1)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4=50+( )
(2)8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2=( )+( )
(3)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 )+( )=( )
2.口算。
30+7= 8+1= 60+30= 50+40=
40+5= 4+2= 20+50= 60+3=
老师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画面上有3辆汽车,每辆车上都标有汽车的座位数,现在请你根据汽车的座位数,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甲:我想知道小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学生甲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请甲同学自己请同伴回答问题,并判断对错。
学生乙:我想知道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45+30)
你知道怎样计算“45+30”吗?(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本组同学听,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1)我们组同学讨论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数的方法,从45开始十个十个地往下数3个数,就等于75。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捆小棒,一共是7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75根小棒。
(2)我们组的同学想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这个数,再在计数器的十位拨上3个珠子,十位就变成了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数就是75。
(3)我们组的同学想的办法是先把45分成40和5,然后用40加上30等于70,70加上5就等于75。
(4)我们组的同学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也就是用十位上的4加上3就等于7,在十位上写7,个位上的0加上5就等于5,在个位上写5,这样就可以得出“45+30=75”。
老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老师主要把第(3)组同学的计算思路再给大家解释一遍,先把45分成40和5,40加30等于70,70再加5就等于75。(老师边说边板书过程)
板书:
在同学们刚才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快捷呢?(讲明用小棒摆和计数器帮忙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数再大些,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
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20= 47+20= 18+40= 26+70=
68+30= 56+30= 23+50= 18+80=
请同学们看画面,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解答过的两个问题以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丙:我想求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能够帮丙同学列出算式?请你自己来找同学回答,并订正答案。
老师板书:45+3
在学习了“45+30”的计算方法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甲:我可以从45开始,一个一个地数3个数,这样就等于48。
学生乙:我可以用小棒帮忙,先摆好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根小棒,结果就变成了4捆零8根小棒,也就是48。
学生丙:我可以借助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再添上3个珠子,个位就是8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8。
学生丁:我可以用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来计算,最后也等于48。
学生戊:我是这样想的,先把45分成40和5,用5加3等于8,再用8加上40就等于48。
老师板书:
老师提示: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不管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都要保证速度和质量。
2.比较45+30和45+3的异同。
老师请学生仔细观察“45+30”和“45+3”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都是45。
不同点:第一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0,而第二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不同,第一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十位4上面,而第二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个位5上面;还有一点就是得数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题加的是整十数,第二题加的是一位数。
3.练习。
36+20= 32+4= 25+70= 8+61=
老师请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或计算方法。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在计算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但一定要做到计算快而且准确无误。
1.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指导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或让学生用自己的口算方法口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然后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区别,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可以把这些题制作成口算卡片,然后让学生进行抢答。
3.填表。
加数
38
20
2
62
43
76
59
3
2
加数
40
65
57
20
5
20
40
82
73
和
4.看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32下 50下
两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
(下)
5.连一连。
(1)
47-40
64+2
85+3
5+23
(2)
5+40
32+7
65
25+40
45
51+40
39
91
计算。
44-30+36-45+10-5
88
28
7
66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6 28 84 39
2. 87 87 46 46
3. 78 85 59 82 48 96 99 85 75
4. 32+50=82(下)
5.略
思维训练
这道题学生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把44、36、10这三个数先合起来,再把要减去的数30、45、5这三个数合起来,最后把两个得数相减,即44+36+10的和减去30+45+5的和,计算结果是10。
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下基础。
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后,教材安排了三种层次的算法:一是借助小棒操作进行计算,二是借助计数器拨珠进行计算,三是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教材还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比较,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想想做做”第1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理解算理;第2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巩固算法。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通过计算座位数的情境,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
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学生进行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学生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练习
教材第45页第3题及第46页第4~9题。
1.通过复习,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实物投影及口算卡片。
1.口算。
32+3= 75+4= 5+62= 27+50=
56+20= 25+50= 30+40= 63+4=
75+3= 24+40= 25+4= 18+80=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要请学生先说明图意,说出已知什么和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3.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4题。
老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对每组的上下两道题进行对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每组题中的上下两道题加数都相同,只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两道题的和是相等的)
4.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可以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当一只小松鼠来展开比赛,看谁是第一名。
5.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6题。
老师先点名让学生说出得数是几十多,然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得数, 集体订正。
6.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8题。
老师读题,让学生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7.把横行、竖行上的两个数加起来,然后把得数写在括号里。
(1)4520
3 36( )
( ) (2)30 5
6 21( )
( )
( )( ) ( )( )
8.在里填上“>”“<”或“=”。
57+4053 68+2069 62+576
25+3035 34+5084 83+448
53+635 5+3235 6+4353
9.按要求连续计算。
(1)15( )( )( )( )(
(2)20( )( )( )( )(
(3)90( )( )( )( )(
(4)100( )( )( )( )(
(5)60( )( )( )( )(
(6)80( )( )( )( )(
填一填。
(1)24+5= (2)80-40=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5 79 67 77 76 75
70 67 78 64 29 98
2. 40+34=74(个)
)
)
)
)
)
)
3. 95 95 58 58
4. 55 67 49 73 38
73 85 67 91 56
5. 95 59 56 29 73 37 73 55
6. 25+4=29(只)
7. (1)45+20=65 3+36=39 45+3=48 20+36=56
(2)30+5=35 6+21=27 30+6=36 5+21=26
8. > > < > = > > > <
9. (1)6 26 66 46 49
(2)50 10 18 9 49
(3)40 46 49 69 99
(4)30 80 40 46 49
(5)20 70 76 96 98
(6)30 32 35 37 39
思维训练
(1) 24+5=29,右边得数是29的算式可以填:0+29 28+1 27+2 26+3 25+4 23+6
22+7 21+8 20+9 19+10 ……
(2) 80-40=40,右边得数是40的算式可以填:100-60 90-50 70-30 60-20 40-0
49-9 48-8 47-7 ……
教材习题
第46页“想想做做”
7. > < < <
9. (1)30+20=50(张) (2)50-30=20(张)
应用题
教材第47、第48页的内容。
1.使学生明确“求总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同时能够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准确地解答。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1.口算。
47+2= 53+6= 56+20= 42+6= 27+20=
47+20= 63+30= 53+5= 42+30= 53+20=
63+6= 42+20= 5+32= 47-40= 50-40=
45-40= 84-4= 6+41= 23+6= 70+20=
100-80= 70+30= 24+5= 3+42= 50+20=
2.讲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的就是桃,今天咱们就一起听一段关于猴子摘桃的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带着猴宝宝到果园摘桃。猴妈妈一边摘桃,一边对旁边的猴宝宝说:“孩子,妈妈出道题考考你,怎么样?”猴宝宝胸有成竹地说:“好,你快说吧!”猴妈妈看着摘好的一篮子桃,对猴宝宝说:“我们就用这些桃来编一道题。妈妈先摘了23个,又摘了5个,一共摘了多少个桃?”猴宝宝挠着头想了想说:“我还没有想好呢。”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猴宝宝算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吗?请你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来。
老师边板书边说:同学们真的很聪明,现在我把这道题稍稍改一下,请你们再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板书:23+5=28)
老师出示主题图。
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学生观察图后用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猴妈妈已经从树上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老师提问:“你在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题里告诉我们已经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所要求的问题是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请你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也就是把已经摘走的23个桃和树上剩下的5个桃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3加5等于28)
老师板书:23+5=28
请同学们把刚才做过的这两道题比较一下,有哪些异同?
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两道应用题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两个部分,所求的问题都是总数,只是在语言的叙述方式上有所不同。
老师指着主题图提问:你还能怎样列算式?
1.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请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用语言表达图意,最后再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请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把算式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帮助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吗?先用口头语言表述图意,再列出算式求解。
4.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独立看图说图意,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再列出算式并进行解答。
5.填空。
6.看图列算式。
一共有多少个?
=
( )
下面的( )里可以填什么数?
(1)30+20<( ) (2)50-30>( )
(3)26+2>( ) (4)7+32>( )+30
(5)25+( )=25-(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1+3=24(块)
2. 34+30=64(棵)
3. 12+4=16(个)
4. (1)30+10=40(条) (2)30-10=20(条)
5. (1)26 47 39 48 (2)62 83 75 84
6. 21+8=29(个)
思维训练
(1) 比50大的数都可以。
(2) 0~19 (3) 0~27 (4) 0~8 (5) 0 0
练习
教材第49页练习七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能够正确解答。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
熟练而且准确地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及口算卡片。
1.快速抢答。
70+20= 54+30= 27+50= 80-40= 5+42=
32+6= 54+3= 31+6= 20+3= 40+37=
21+7= 32+4= 27+40= 72+4= 53+6=
2.教材第49页练习七第1题。
老师请学生先仔细观察每组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49页练习七第2题。
先请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再集体订正答案。
4.教材第49页练习七第3题。
先请学生把题目要求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两道加法算式中,如果有一个加数是相同的,另一个加数大的,计算结果就大;另一个加数小的,计算结果就小。
5.教材第49页练习七第4题。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说一说,要想求出原来各有多少台,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列式并计算出结果,填在表中。
6.看谁投篮最准。
7.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
( )
8.教材第49页练习七第5题。
老师读题,并提问学生题中已知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集体列式计算。
1. 20连续加2:20、22、 、 、 、 。
2. 100连续减20:100、80、 、 、 、 。
3.把10、20、30、40这四个数填在框里,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50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90 84 77 40 47 38 57 37 23 77 28 36 67 76 59
2. 36 39 54 84 37 55 55 73 69 97 39 57
3. 79 39 87 49 88 97 58 37 63
4. < = > <
5. 40 54 52
6.略
7. 51+8=59(个)
8. 54+5=59(把)
思维训练
1. 24 26 28 30
2. 60 40 20 0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3.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算法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一般思路,最后通过对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有效建构。
4.2 整十数减整十数
项目 内 容
1.算一算。
3+2= 30+20= 9-4= 20+70=
9-8= 10+60= 7-3= 30+50=
2.读教材第42页例1。
大客车比小客车多多少个座位?
分析与解答:求大客车比小客车多多少个座位,就是求40比30多多少,列式为40-30。
方法一:4个10与3个10的差应该是( )个10,也就是( ),所以40-30=( )。
方法二:先算4-3=( ),再算40-30=(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整十数减整十数,也就是几个十减几个十,可以看成( )减( ),但是要记得在结果的末尾添上1个0。
4.预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提示:在书中标记出来或写在下面)
5.算一算。
8-5= 6-2= 5-4= 3-1=
80-50= 60-20= 50-40= 30-10=
6.原来有40盆花,搬走10盆后。还剩多少盆?
7.每种小动物各代表什么数?
40+
=70 50-=10 -20=60
温馨
知识准备:减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
参考答案
1.5 50 5 90 1 70 4 80
2.1 10 10 1 10
3.几 几
4.略
5. 3 4 1 2 30 40 10 20
6.40-10=30(盆)
7. 30 40 80
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教材第50页内容和第51页第1、第2题。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1.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认真审题,准确计算。
实物投影,小棒,计数器。
1.口算。
56-6= 78-8= 54-4= 69-9=
80-50= 60-30= 90-40= 70-20=
83-3= 62-2= 85-80= 69-60=
20-10= 29-20= 37-7= 90-50=
2.填空。
54=50+( ) 68=60+( ) 72=2+( )
46=6+( ) 59=9+( ) 84=80+( )
27=7+( ) 43=40+( ) 91=90+( )
1.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从这幅图中,我知道了公共汽车上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
学生乙:我知道公共汽车上标有“45座”,就是说公共汽车上能坐45人。
老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呢?(请同学们相互议一议)
学生丙: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我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学生丁: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我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车上还能够坐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说过公共汽车上有几个座位就能坐几个人,那么请你想一想,问题“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和“车上还能够坐多少人”一样不一样呢?对了,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只是问法不同而已。
下面就请一个同学把这幅图的图意完整地说一遍。(公共汽车上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老师提问:要求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出算式吗?
老师板书算式:45-30= ( )
“45-30”等于几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45减30的。
学生甲:我只要上车数一下空了几个座位就知道了。(马上会有学生要反驳,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可能)
学生乙:我们组的同学认为,只要把30再添上15,就等于45了,所以可以计算出45减30等于15。(老师评论:你们是用见减想加的方法计算的,真聪明)
学生丙:我们组的同学是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计算的。(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一起跟着这位同学摆一摆)我们先摆出45根小棒,也就是4捆零5根,然后拿走30根小棒,也就是3捆小棒,最后剩下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所以说“45-30=15”。
老师质疑:同学们想的这种摆小棒的方法真的很好,不过请你想一想,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再大一些,而且又没有那么多的小棒,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丁:我们组有办法,我们组的同学是这样想的,可以把45分成40和5,先用40减去30等于10,再用10加上5就等于15。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组同学想的办法,你们认为可行吗?那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学生丁说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
老师板书:
2.计算45-3= 。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45-30=15,那么,你们能试着计算45减3吗?
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们组的同学认为,42+3=45,所以45减3等于42。(老师评论:你们也是用见减想加的方法计算的,真聪明)
学生乙:我们组的同学是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计算的。(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一起跟着这位同学摆一摆)我们先摆出45根小棒,也就是4捆零5根,然后拿走3根,最后剩下4捆零2根,也就是42根,所以说“45-3=42”。
学生丙:我们组的同学是这样想的,可以把45分成40和5,先用5减去3等于2,再用40加上2就等于42。
老师板书:
3.老师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第一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二道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老师板书: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在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要注意从被减数的十位里减去减数,而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注意是从被减数的个位里减去减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必须认真审题。
1.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1题。
54-20= 86-50=
54-2= 86-5=
请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说出计算结果,再把答案填在方格里。
2.看图填空。
34-( )=( ) 34-( )=( )
请学生看图填完算式,计算出结果后,要求他们把计算的过程说一说。
3.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要了解他们出错的原因,并指导改正。
4.口算。
57-3= 82-70= 30-10= 90-50=
64-2= 63-50= 48-30= 96-40=
48-30= 29-8= 50-40= 69-5=
86-60= 49-8= 95-70= 59-7=
43-30= 34-3= 43-3= 34-30=
5.数学游戏。
用8、4、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各个数位上都不相同的两位数?把它们写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4 52 36 81
2. 34-20=14 34-2=32
3. 38 38 73 73
4. 54 12 20 40 62 13 18 56
18 21 10 64 26 41 25 52
13 31 40 4
5. 30+4 10+24 39-5
思维训练
6个 84 48 43 34 38 83
在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本节课新知的支撑,特别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方法和计算方法更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学生熟悉的乘车情境,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层次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算法,再组织交流,展示思维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发展思维,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3.通过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之间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练习
教材第51页第3、第4题及第52页第7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和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1.口算方法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
2.口算结果要准确。
实物投影。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吗?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请你举例说明。
请同学们口算下列各题。
47-6= 58-40= 85-50=
24-3= 69-7= 94-30=
1.填空。
(1)填表。
被减数
减 数
差
39
5
93
80
85
70
46
3
58
6
75
20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计算过程(任选两题),然后集体订正。对于出错的学生,老师要请他讲明原因。
(2)填数。(投影出示)
先请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指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
2.快速说出算式和答案。
(1)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请学生看题,把题意看清楚,然后老师指着卡片上的一个数,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补充练习。(投影出示)
把下面每张卡片的上、下两个数先相加,再相减,看看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
老师可以指定6名学生,每人发给1张卡片,让他们到前面手举卡片,先算出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两个数的差,由其他学生判断对错。
3.在58-469-6里填上“>”“<”或“=”。
57-30 58-40 75-3096-6 82-5072-40
老师请学生独立解答,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并请学生想一想:通过这几道比较大小的题,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计算前要先看清数,不要把数字看颠倒,否则计算上肯定会出错。
4.口算
46-30= 72-40= 100-60=
29-8= 69-7= 54-50=
47-5= 58-30= 73-3=
80-40= 50+8= 94-30=
20+30= 66-60= 89-60=
27+2= 37-6= 50+50=
54+3= 68-40= 100-30=
5.应用题练习。
(1)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先把图意看清楚,然后把题完整地读一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7题。
老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来表达这幅图的图意,也就是有24个篮球,借走10个,还剩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请你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把算式和结果写在书上。
(3)小刺猬要采38个蘑菇。
小刺猬已经采了多少个?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刺猬要采多少个蘑菇?采完了没有?用什么方法才能计算出已经采了多少个?
请学生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6.根据图上的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有一条鱼,头长6厘米,身长有2个头那么长,尾巴只有头的一半那么长,你知道这条鱼有多少厘米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34 13 15 43 52 55
(2)8 33 72 40 37 46 20 18
2. (1)19 35 24 46 57 55 71 60 82 93
(2)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分别是90 58 66 56 47 89
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差分别是10 18 60 52 7 83
3. > > < =
4. 16 32 40 21 62 4 42 28 70
40 58 64 50 6 29 29 31 100 57 28 70
5. (1)65-40=25(箱) (2)24-10=14(个) (3)38-7=31(个)
6. 一共摆多少盆菊花?
算式是42+20=62(盆)
黄菊花和牡丹花一共有多少盆?
算式是42+10=52(盆)
松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算式是20+30=50(棵)
柳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算式是30+25=55(棵)
一共运来多少盆花?
算式是42+10+20=72(盆)
……
思维训练
6+6+6+3=21(厘米)
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综合练习
教材第52页的第5、第6、第8题。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及检查的习惯。
1.熟练地口算。
2.正确地口算。
投影及口算卡片。
1.口算。
45-40= 80-30= 96-6=
68-30= 50+42= 77-50=
27-4= 60+30= 65-2=
72-40= 87-3= 19-8=
87-70= 65-50= 65-5=
69-50= 85-80= 27+30=
2.计时比赛。
94-60= 76-50= 47-3=
37-6= 77-7= 49-4=
66-20= 63-50= 94-30=
49-7= 57-40= 88-5=
老师计时1分钟,看有多少个同学能够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答案,进行集体订正,并调查错题原因,统计错题人数。
3.应用题。
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8题。
请你仔细审题,看一看,这道题里都告诉我们什么了,要求什么。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书上。
4.填空。
(1)
5439856647
(2)
8795387649
5.在48-2094-6081+816+40
里填上“>”“<”或“=”。
37-2 81+452+4 100-5047-30 57-381-40
46-2
75-5
46 37+234 42+589 74-3065 40+850+6 64+532+5
工人师傅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两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请你算一算,一共种了多少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50 90 38 92 27 23 90 63
32 84 11 17 15 60 19 5 57
2. 34 26 44 31 70 45 46 13 64 42 17 83
3. 35-20=15(棵)
4. (1)50 30 35 15 81 61 62 42 43 23
(2)57 52 65 60 8 3 46 41 19 14
5. < > > = < > = > < < < >
思维训练
在20米长的小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也就是有4个5米,种4棵,再加上一端的一棵是5棵。并且两旁都种,也就是2个5棵,即一共要种10棵。
教材习题
第52页“想想做做”
5. 56 21 63 38 29 34 25 42
6. > = < >
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教材第53~56页内容。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1.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2.用竖式正确计算。
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根,计数器。
1.口算。
35-2= 35-20= 29-6= 87-30= 64-40= 38-3=
老师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老师:猴妈妈带着三只小猴去山上摘桃子,猴妈妈一共摘了28个桃子,中途三只小猴饿了,吃掉了几个桃子,最后只剩下了7个桃子,那么猴妈妈怎么知道三只小猴到底吃了几个桃子呢?同学们知道猴妈妈遇到什么难题了?
生:猴妈妈遇到的难题是三只小猴吃掉了几个桃子。
老师:谁能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吃掉了21个桃子。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总共摘的28个桃子里面减去剩下的7个桃子就是小猴吃掉的桃子数量。我列的算式是28-7=21(个),所以三只小猴吃掉了21个桃子。
板书:老师:你真聪明。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这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道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桌商量一下。
生:是两位数减一位数。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老师:大家比较一下,它和前面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
生找不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老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1.教材第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材练习八思考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7-5=22(只) 2. 45-20=25(个) 3. 35-4=31(棵)
4. (1)20+16=36(架) (2)36-20=16(架)
思维训练
小芳
教材习题
练习八
1. 56 29 65 71 62 17 32 34 52
2. 45 87 73 66 91 42 63 38 45 59 17 26
3. 34 26 44 46 13 64 42 16 83
4. 47-5=42(人)
5.和:78 77 96 58 差:34 13 25 43
6. 57+2=59 88-3=85 36+20=56 69-50=19
7.略
8. 66 15 88 52 82 32
9. 26 38 41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用两位数的个位数去减一位数,得到的差
和两位数的十位数相结合。
1.通过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乐于参加,敢于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在探究“45-30”和“45-3”的算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内交流想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4.3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
项目
1.填一填。
(1)3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计算45+30。
分析与解答:计算45+30时,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来解答,可以先计算出4个( )与3个( )的和是( ),再加上5即可。
内 容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 )位上的数不变,只要把( )位上的数字相加即可。
4.预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提示:在书中标记出来或写在下面)
5.填表。
6.书架上原来有45本书,又买来20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加法等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计数器。
参考答案
1.(1)33 84 (2)4 5
2.十 十 70 75 70 70 75
3.个 十
4.略
5. 58 64 39
6.45+20=65(本)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
实物投影,计数器以及小棒若干根。
口算。
54-50=
4+7=
37-7=
94-80=
42+7= 94-60= 68-8=
29-8= 32+20= 40-20=
41+8= 56-4= 40+8=
82-1= 47-30= 14-9=
1.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有两辆车,一辆车坐了45人,另一辆车坐了31人。问题是求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学生乙:已知条件有两个,一辆车坐了45人,另一辆车坐了31人。问题是求一共坐了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那么怎样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列出算式解答问题呢?
学生丙:这是已知两数求和的问题,应该用加法。
老师板书:45+31= ( )
老师:45+31等于多少呢?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想想它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我发现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而这个算式的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且都不是整十数。
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表达得也非常清楚、正确,那么,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下,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甲:可以摆小棒来计算。
学生乙:还可以用拨算珠法。
老师:这两位同学说的方法都很好,也是以前我们计算加法的常用方法。下面我们就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来计算。
45+31=
(1)摆小棒法。
老师指导,师生共同探究:先摆4捆和5根小棒,再摆3捆和1根小棒,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一共是7捆零6根,所以45+31=76。
(2)拨算珠法。
先在个位拨5个珠子,十位拨4个珠子;再在个位加拨1个珠子,十位加拨3个珠子。观察得出:个位上有6个珠子,十位上有7个珠子,所以45+31=76。
老师: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外,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老师板书:
十 个
4 5
7 6
+ 3 1
老师:在书写竖式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两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与和的个位和十位要分别对齐;二是不要忘写“+”。
2.教学“67-34”的计算。
(1)摆小棒法。
老师指导,师生共同探究:先摆6捆和7根小棒,拿走34根,即去掉3捆和4根,数一数剩下几捆和几根,剩下3捆和3根,即33根,所以67-34=33。
(2)拨算珠法。
先在个位拨7个珠子,十位拨6个珠子,表示67,然后在个位拨走4个;十位拨走3个,数一数个位和十位都剩下3个珠子表示33。所以67-34=33。
老师: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外,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
十 个
6 7
- 3 4
3 3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同学们要在下面的练习中,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1.教材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58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58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5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红做了20道练习题,还剩15道没做,老师一共留了多少道练习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78 72 52 26
2. 89 74 95 47 27 45 30 72
3.
4. 52+36=88(个)
思维训练
20+15=35(道)
教材习题
第58页“想想做做”
5. 4 4
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摆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5和1相加。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应把竖式中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学生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很方便,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所以,“试一试”不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材要求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目的是组织学生总结计算法则。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即写竖式分别把个位上的数对齐,把十位上的数对齐。至于从个位算起,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中不宜十分强调,待以后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学生自然会有深刻的体会。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顺口溜
笔算加法要注意,
数位对齐最重要,
个位十位分别加,
算好竖式写横式。
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本节课把“两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动手“摆小棒”“拨算珠”“列竖式”等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验证,从多种方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因为这样组织学生学习,是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4.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项目
1.填一填。
3个一是( );3个十是( );3个十和5个一是( )。
2.算一算。
30+30= 5+3= 30+4= 50+20=
4+20= 8+30= 3+3= 60+5=
3.读教材第44页例2。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分析与解答:大客车有( )个座位,小轿车有( )个座位,求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求( )与( )的和,列式为45+3。
计算45+3时,可以借助小棒或者计数器,先计算出5个( )与3个( )的和是( ),再加上4个( ),这样合在一起就是( )。
内 容
4.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加上一位数,结果再加上
几个十。
5.算一算。
65+30= 4+52= 60+13= 53+20=
56+3= 25+4= 31+6= 20+35=
6.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加法等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计数器。
参考答案
1. 3 30 35
2. 60 8 34 70 24 38 6 65
3.45 3 45 3 一 一 8 十 48 48 5 8 8 48
4.个
5. 95 56 73 73 59 29 37 55
6. 35+3=38(本)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正确列式解答。
2.正确分析,认真计算。
实物投影,红花和蓝花。
1.口算。
37-5= 4+63= 15-7= 32-20=
82-40= 76-30= 12-6= 47-5=
2.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除此之外,你还看出了什么?(苹果多,梨少;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
1.老师出示主题图(教材第59页例题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在做什么?他们说的又是什么?如果想比较两种花片哪种多,哪种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两种花片摆一摆,先摆红花片,再摆蓝花片,要上下对着摆,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多几个了。
请同学们一起动手摆一摆,看看这种方法行不行。
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动手摆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我可以这样去想,8再添上几就是13了。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管你是动手摆,还是想8添上几就等于13,都可以计算出红花片多了5个,如果红花片和蓝花片的数变大了,不能动手去摆了,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列式解答的方法来求出多的部分。那么你会列式吗?
对了,我们从13个红花片中(也就是大数)减去8个蓝花片(也就是小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数),列成算式是13-8=5。
为了证明一下我们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咱们一起再来练习几道题:
(1)
红色:
蓝色:
从直观上看红花片比蓝花片多7个,列式计算是12-5=7(个)。
(2)
从直观上看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3个,如果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是8-5=3(个),结果相同。
学会了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答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道题。
2.老师出示第二幅主题图(教材第59页试一试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男生有20人,女生24人)
如果想知道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你知道怎样列式解答吗?
老师板书算式:24-20=4(人)
老师继续追问:如果想知道“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意见。
学生:我认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是在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这两句话的问法不同,而计算的方法是相同的。
老师肯定该生的回答,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问的方法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在求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因此都用24减20等于4来计算,列式都是24-20=4(人)。
1.看图列式计算。
盘子比碗多几个?
=
( )
2.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用三句话说出图意。(小猴收了53个玉米,小熊收了30个玉米,求小猴比小熊多收多少个)
学生列式完毕后,老师追问学生:这道题除了求小猴比小熊多收多少个玉米以外,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口答算式,并说出结果。
3.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解答,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红花30朵
红花再添上多少朵就和白花同样多了?
白花43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3=5(个)
2. 53-30=23(个) 还可以提出:①小熊比小猴少收了多少个?算式是53-30=23(个) ②小熊和小猴一共收了多少个?算式是53+30=83(个)
3. 23-2=21(下)
4.(1)21+16=37(台) (2)37-21=16(台)
思维训练
43-30=13(朵)
教材例题以两名学生抓花片为题材,其中女生抓了8个蓝花片,男生抓了13个红花片,问哪一种颜色的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根据两种颜色花片的个数,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很容易知道红花片抓得多。至于红花片多几个,要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才能知道。
通过排一排、比一比,看出红花片多几个后,教材继续让学生体会只要从13个红花片里去掉8个,剩下的花片就是比蓝花片多的,从而列出算式13-8。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理解24-20=4(人)求得的既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也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材第61、第62页练习九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熟练地口算;熟练地分析和解答应用题。
2.正确分析和正确地口算出结果。
口算卡片和实物投影。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54-30= 87-5= 46+3= 25+4=
27+30= 87-50= 46-3= 53-40=
19-8= 12-7= 72-50= 40+30=
2.先估计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说出实际结果。
45+20= 83-50= 10+62= 59-3=
72-30= 4+65= 94-50= 24+2=
3.应用题练习。
(1)教材第61页第3题。
老师先请学生把图意看清楚,并用三句话来表述图意(蜻蜓标本有42个,蝴蝶标本有64个,蝴蝶标本比蜻蜓标本多多少个),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教材第61页第4题。
老师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解答,并请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3)教材第61页第5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是什么,然后列式解答,并请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
(4)教材第62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教材第6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并让学生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教材第62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然后把缺的那一块补上。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4 82 49 29 57 37 43 13 11 5 22 70
2. 65 33 72 56 42 69 44 26
3. (1)64-42=22(个)
(2)32-20=12(颗)
(3)35-24=11(件)
(4)65-20=45(朵)
(5)桌子:48-20=28(张) 椅子:48-4=44(把)
(6)54-23=31(只) 23-12=11(只)
还能提出:①鸡和鸭一共多少只?算式是54+23=77(只)
②鹅比鸡少多少只?算式是54-12=42(只)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练习九
1. 76 79 50 6
2. 58 82 67 49 37 54 50 27
9.答案不唯一 99-45=54 99-54=45
99-63=36 99-72=27
一 创设情境,比较中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小明有9朵红花、小花有5朵红花、小丽有10朵红花。
师:小明的红花是多还是少呢?
生:小明的红花比小花的多,比小丽的少。
师:在比多少时,一定要有一个标准才能比较。例如小明的红花和小花的红花比。小花的红花朵数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说小明的红花比小花的红花朵数多;小明的红花和小丽的红花比,小丽的红花朵数是比较的标准,我们就说小明的红花比小丽的红花朵数少。象这样的比较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题。(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出比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标准,学生应用已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由浅到深,逐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问题】
二 教学新知,理解算理
1.教学例题,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图意。
师:亮亮和芳芳在玩游戏,你看芳芳抓了多少个蓝花片?亮亮抓了多少个红花片?
生:芳芳抓了8个蓝花片,亮亮抓了13个红花片。
师: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几个呢?
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1)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排一排、比一比,一一对应。
(2)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排花片。
红花片:蓝花片: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及教学反思汇编: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9274606h54183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