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31
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hdmi是什么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类型)
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
设计作为一种广义上的造物活动,涉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工业设计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门类,产品设计的发达程度关系到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以商品的制造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经济的兴衰。 本章简要介绍设计的概念和门类,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概念,产品设计对于市场、消费者和社会的效用和意义,并介绍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学科。
设计的概念
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从原始的石器打造到现代工业社会源源不断的物质生产,设计的对象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设计对于人类的意义——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总的来说,可以把设计定义为:设计是人类为满足物质或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造物活动,它是人们对社会文化观念、改善生活方式的行为以及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解决视觉化形态问题的总和。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技术专业化程度的深入,设计师已不能完全胜任各种领域的设计,因而在设计学科之中,各不同门类的设计内容就有了明显的不同。由于现代设计的范畴非常广泛,关于现代设计的具体分类也有很多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设计分为以手工艺为主要手段的手工艺设计(Handcraft Design)和近代以工业化批量生产为特征的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这里的工业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工业化生产模式下的设计。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不同的设计门类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和自身的特点,根据各自市场活动范围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现代设计分为以下几个较大的类别(图1.1):
1. 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
2. 现代产品设计(或称作工业设计);
3. 现代平面设计,包括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
4. 媒体设计,包括影视广告设计、网站设计、电脑游戏设计和动画设计;
5. 为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服务的相关内容,如摄影、展示设计。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设计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一直有着众多不同的理解,目前业界广泛认同的是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在第11次年会上给工业设计做出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工业设计从狭义上讲就是对所有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即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关注领域较为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主要解决人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是将科学技术所创造的成果转化为生活、生产中所需的物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通过物的创造来达到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总的来说,产品设计是一个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物的载体借助于一种美好的形态来满足人的物质或精神的需要。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实践中,由于关注领域的不同,产品设计又可大致分作以下几大类别:家用电器产品设计、3C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备类产品设计、运动休闲类产品设计等。每个类别的设计都具备各自的特点,在设计中关注的问题也有所区别。
产品设计的意义
市场经济带来的大规模物质生产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高标准需求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希望通过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以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对产品环境效应的考虑也会深刻地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具体来说,产品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人的方面: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物质财富呈指数级增长,但直到现在,生活在这个物质空间里的人们却时常感觉不到幸福,生活中物品设计上的诸多不合理给人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设计中的某些误导也给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常常是导致人们烦恼的根源。工业设计用人机工程学指导产品的设计,使产品符合人的
生理特点和心理习惯,用美学观点来创造产品形态,使产品给使用者带来美的享受。总之,给使用者带来生活的便利和情感的愉悦是一件好的产品设计作品的基础。
(2)市场方面:工业化生产进行到当前这个阶段,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如何能让自己的产品在众多质量几乎无差别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获取比别的企业更多的利润,是现代制造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工业设计对产品的功能性、创新性和审美性的关注提高了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工业设计依据市场要求对产品功能的合理组合、前期运用系统化观点进行设计而促成的生产过程的优化,以及从营销角度为企业提供的建议,都是企业争取市场优势地位的有效途径。
(3)环境方面:工业化大生产给我们带来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消耗着不可再生的能源。工业设计能在产品开发的初期,以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为指导,通过对产品材料的选择、使用方式的优化、引导人们养成有利于环境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尽可能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使“人——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趋于和谐。
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产品设计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产品设计必须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并服务于企业形象战略这个整体。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科学的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对设计原则的把握则有利于体现设计的合理性。本章将讨论产品设计与相关的市场各要素的关系,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介绍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几种具体的设计方法。
产品设计思想及方法
2.1.1功能性设计原则及方法
1、产品功能
产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功能来实现的,功能是产品的基本属性。产品的功能主要包括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的实用功能主要是以作为人们为达到某一目的的工具的方式体现的,比如,汽车是人的代步工具,生产设备是制造物品的工具,显示器是人机交流的工具,座椅是休息的工具等。一般来说,除了一部分以工业化手段批量生产的、纯
粹为满足审美的工艺品外,所有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实用功能,这是产品的一项基本属性。
产品的审美功能主要是指产品通过造型、色彩、材料、肌理所体现的美给人带来心情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审美功能明显地受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信仰,不同阶层、职业,人们会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功能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对于产品审美功能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如何能让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美的体验和情感的慰藉,是目前产品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
除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之外,产品还可能具备象征功能、环境功能或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一件产品的功能一般来说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同时具备多种实用功能和一定的审美功能。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合理安排产品的功能以及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2、功能论思想及方法
功能论思想的实质是把设计对象视为一个技术系统,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其总的功能,并把实现总功能的低一级功能(分功能)加以分析,进而寻求实现各分功能的技术途径。
在产品设计中对功能论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是从对设计对象的总功能的认识开始的,首先要明确产品计划所提出的设计目标;其次,把产品的总功能分解为若干分功能,有的分功能还可进 一步分解,直至分解到各分功能都可以容易地以某种技术途径实现,这些功能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以满足总功能的要求,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功能结构或功能系统。
分析各分功能及实现途径,会得到多种功能组合和实现功能的技术途径的组合,通过可行性、相容性以及技术经济标准的分析评价,加上有经验的设计师的直觉判断,可以从众多可行的方案中挑选出几种比较好的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和优化。功能论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方案的组合、比较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克服成见和惯例的约束,冲破已有的设计的框框,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做出单靠直觉和经验得不到的好的设计。
功能论的设计方法一般分为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整理三个步骤。
1.功能定义
功能定义,就是给设计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各功能项下定义,以限定每一项功能的内容,明确其本质。一般使用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或只使用一个动词来给产品做简明的功能定义,如表2.1所示:
产品
电话
杯子
音箱
台灯
火车
2.功能分类
功能定义(动词部分) 功能定义(名词部分)
通
喝
播放
提供
运送
话
水
音乐
照明
旅客
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许多设计对象都具备很多种功能,这时,为了更好地分析设计对象,有必要确定各功能的性质及其重要程度。
功能按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象征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按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按对消费者而言的必要性可以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基本功能是指为达到设计对象的目的,发挥设计对象的效用所必不可少的功能,基本功能不同,设计对象的用途也就不同。辅助功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基本功能而添加的功能,它的作用对于基本功能来说是次要的、辅助性的。
3.功能整理
所谓功能整理,是指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各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功能的逻辑体系编制功能关系图,即功能关联树
功能论思想及方法对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了产品的功能问题在设计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设计构思以产品的功能系统为主线。
2. 通过理性、直观的功能系统分析,帮助设计师克服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束缚,得到全新的设计思路。
3. 通过产品功能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除产品的不必要功能,降低产品成本,经济地实现产品的价值。
4. 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实现产品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5. 依靠功能分解认识功能与造型单元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考产品造型单元组合方案的新思路。
6. 用系统化的思想为指导,提高了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3、功能价值分析
功能价值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求功能与成本之间最佳的对应配比,以尽量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产品设计中,常借助于功能价值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功能。
2.1.2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 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地考虑个体的人, 而是综合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 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 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 以综合协调产品开发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在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漫长时期内, 人们曾忽略了在产品“物”的形态里还包含与人的生理、心理密切相关的多种因素, 致使许多工业产品在设计中出现了种种不利于人的弊端, 不久便被淘汰。于是致力于改善这种状况的人性化设计, 伴随着人机工程学和设计美学的发展而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设计观念。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人类情感的变化,引起了价值观念的转变。它既体现在人对产品的功能、形态、操作等要求与人保持亲和,又对规模化生产出的“均质性”产品很难体现个性的差异和自我存在的意识表现出逆反心理。因此,关注人类情感、尊重人类个性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时尚,受到普遍欢迎。时代要求工业设计师在高科技、快节奏的竞争中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以更多的亲情、自然与温馨。
人性化设计思想认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产品更好地为人所用,它是人为实现自身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人是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因此,设计必须以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而不能仅着眼于产品的物质结构。人性化设计以人为设计的中心,对工业机械或产品从使用、操作、安全、可靠、环境、心理感受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和构思,并对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做科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人与产品、机器协调设计的理论依据。
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要尊重人的价值,要首先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满足以后,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就成为主要的需求,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需求都是以将二者相统一的产品的形式来体现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大致分为五个层次:
(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 感情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环境中有实力、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因人而异。自我实现的需要使每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即这种需求具有递进性,如图2. 2所示:
图 2. 2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金字塔
进一步讲,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从两层面满足人的需要,一是生理和心理层面需要的满足,人性化的设计观要求在“以人为本”的思路指导下,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使产品更适合人的使用上。现代人机工程学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设计师主要借助人机工程学来使产品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使用习惯,提高产品在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宜人性。
第二个层面是审美和文化层面的需求。人性化的设计观要求产品设计要从人对美的评价标准出发,通过对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合理组合,给产品的使用者带来审美的愉悦。产品的文化价值的需求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念、民族习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通过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目标消费者在上述范畴内的喜恶倾向,并依靠自身敏锐的感知力对产品功能和形式加以预测。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由物质产品构成的外部世界越来越复杂,如何能让功能复杂的产品具备简单易懂的可操作性和明晰的语义传达,以一种有亲和力的姿态面向消费者,并能适宜地与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念相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赖人性化设计的观点和方法。
2.1.3系统化设计
1.系统化的设计观
系统观产生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系统科学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应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研究和认识。系统观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给整个设计科学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使影响设计的因素更为复杂,设计师单靠直觉和经验已经不能准确地把握设计的方向,借助于系统化的设计观,设计师可以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设计对象和设计目标,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系统观要求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查对象,以求最优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系统化的设计观,其核心是把产品设计的设计对象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人——机——环境”系统诸要素、产品的各项功能、设计的程序和管理等,视为系统,然后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在产品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中,系统化设计观认为产品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人、产品、环境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和互相协同的关系,整个系统的性能不同于各要素性能的简单相加。人、产品、环境又构成了各自的系统,各有自己的有机组成成分。所以,以系统观点来考虑“人——产品——环境”系统时,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上去分析各个系统性能及相互关系,再通过对各部分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分析来达到对整体的认识。人、产品、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不仅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物质、信息的交换和流通,而且作为一个整体,它还处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之下。社会的种种因素也制约着系统中各个要素及相互关系。
在产品内部,一个产品的设计,涉及到功能、经济性和审美价值等很多方面,采用系统化的设计观进行产品设计,可以把与产品相关的诸要素的层次关系及相互联系了解清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预定的系统目标综合整理出对设计问题的解答。
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化原则,主要是指协调整个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从选料到规范,多层次多方位地构建起一个统一有序的结构,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1.系统论方法
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系统分析就是为使设计问题的构成要素和有关因素能够清晰地显现而对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关系进行分解,从而明确系统的特点,取得必要的设计信息和线索。系统综合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经评价、整理、改善后,决定事物的构成和特点,确定设计对象的基本方面。此时应尽可能地做出多种综合方案,并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加以评价、择优,选出最佳的方案。
图2. 3所示为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示意图。
图2. 4 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程序
在产品设计中,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 把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2. 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最终追求最佳的整体效益。
3. 依据目标的性质和特性,采取相应的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
4. 遵循系统与子系统或构成要素间协调性的原则,使总体效果最佳。
5. 从实际出发,对客观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考虑各种因素,准确反映客观现实.
2.1.4可持续发展的计划观
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20世纪90年代,因无节制的工业化生产和消费导致的整个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短缺,引发了设计界对环境的高度关注,使设计师从关注人与物到关注人与环境及环境自身的存在,要求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发展客观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设
计观逐渐为设计界所广泛认可。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设计的思想提倡协调人与自然的设计,保护环境、节约材料能源等设计原则,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据科研人员研究,一个产品在使用期内的环境成本大约有80%取决于设计,这对减少废料、降低能源与材料消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过程本身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作指导才能避免危害环境。产品的可持续设计包括以下几种思路:
(1) 节能设计。主要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开发产品,在产品达到特定功能的前提下,材料、能源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越好,积极应用节能、节材等新技术成果。?
(2) 环保性设计。 主要从减少污染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产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对环境污染越小越好,如无氟冰箱、无铅油墨、可降解塑料袋等无污染产品的设计,以及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竹子、藤条等原生植物材料。
(3)长效设计。主要关注产品的耐用性和功能的价值效能问题,追求原生、精致、耐用的品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反对浪费资源的纯粹形式更迭的设计,提倡创造具有长效价值的设计。
创造性思维和方法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任何创新都是基于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优秀的创造能力的基础。
2.2.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形式,是思维的一种能力品质,是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类型。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抽象思维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所谓归纳,是指从特殊、个别事实推向一般概念、原理的方法。演绎则是由一般概念、原理推出特殊、个别结论的方法。所谓分析,是在思想中把事物分解成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别加以研究。而综合则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成整体。作为思维方法的抽象,是指由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方法。具体则是指由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方法。
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联想、形象思维、灵感和顿悟等多种方式。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在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联想和组合。在大多数创造过程中,这两种思维是共同发挥作用的。
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酝酿期、豁朗期及验证期等三个阶段。其中酝酿期,主要依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外推、类比等逻辑思维,旨在对复杂的创新思维信息进行选择。在豁朗期阶段,主要依靠想象、灵感、直觉及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目标进行突破,突破就是对旧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手段之局限性的突破,对当前的事物运动固定程序的突破。最后的验证期是创新的实现阶段,是选择与突破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2.2.2 创造方法
在设计创意形成阶段,设计师需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有效地激发创意,经常用到的创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BBDO公司的奥斯本博士首先提出的一种创造方法,是在启发创意方面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内容为: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集6人~12人的小型会议,与会者按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互相激励和启发,使创造性思想火花产生撞击,一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大量新设想产生。
为达到以上目标,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制定了两条基本原理:
(1)延缓判断。要求与会者自由地表达任何可能想到的想法,不怕标新立异,不用担心会遭到任何批评,在会上对意见不作结论,不进行评判。评判虽可完善想法,但不利于自由地发表意见。
(2)数量孕育着质量。奥斯本认为,只有收集到大量的设想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设想,因此设想的数量越多越好。
根据这两条原理,头脑风暴法会议规定了几条会议规则,通常要在开会时宣布。
(1)禁止一切批评,不允许在会议上批评他人,即使有人提出了幼稚的想法。
(2)鼓励随心所欲,提倡独立思考,畅所欲言。
(3)追求数量,以会议主题为中心,提出的设想多多益善,会议的成效按会议提出设想的多寡来判断。
(4)追求综合性的改进,应鼓励每个与会者都倾听他人意见,使设想能达到开发或应
用的程度;与会人员不分老幼,不分上级和下级,一律一视同仁。
(5)不允许私下交谈和代人发言。
这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不超过12人,会议时间不超过1小时,议题应明确单纯,如碰到复杂的问题 ,应先作分解,逐个地对每个级次的问题分别召开会议。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虽然能形成自由探讨、相互激励的局面,但也有局限性。如设想的数量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质量好;由于个性的原因,一些创造力强但不善表达或喜欢沉思的人,难以在会上有所表现;会上表现力强的人,会干扰和影响他人的设想等。
另外,头脑风暴法还有一些改进形式:
(1)头脑风暴循环。此法的核心是强调谈话要有顺序,以便构成循环,使每个人在循环中扩展或修改前面的人提出的设想。这样会更有秩序并使所有的参加者平等地发表意见。
(2)逆向头脑风暴。此法集中考虑产品的弱点或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和改进问题。讨论的重点在于发现产品的问题和毛病,然后再消除弱点或解决问题。
(3)设想建设法。此法要求与会者只能针对先前提出的设想进行扩展和深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设想。
(4)查找漏洞法。这是一种反对延缓判断,鼓励即时批评的方法,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要找出前面设想中的错误,借题发挥,表达己见。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点是积极思考、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法将集体的智慧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来,避免了一个人思维的局限性。
2.希望点列举法
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调查或通过动脑会议的方式,收集他们对于产品的期许,对调查结果进行列表分析,找到希望点比较集中的功能和特征,并在所开发的新产品中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这些希望点。
3.缺点列举法
任何产品在进入市场后都会暴露出一定的缺点,通过调查得到确切的有关同类产品的缺点,列表分析,探讨改进的可能性和方法。这样,新开发的产品就可以避免以往产品的缺点,以此获得比先前产品更好的适用性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仿生法
图2.5奔驰公司的BIONIC仿生概念车采用鱼形仿生设计
仿生法是建立在仿生学基础上的一种从生物界捕捉思维灵感的技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从自然界得到启示,并将其现象和原理应用于思维和机器设计中,这些都是仿生法的应用。在设计领域,设计师从自然界万物具备美感的形态或某种功能机制获得启发,对它们加以模仿,从而设计出新的产品(图2.5)。
5.奥斯本检查提问法
奥斯本检查提问法是罗列产品设计中的诸多相关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和分析而获得创意的一种创造方法。表2.2是奥斯本制定的一个检查表:
用途 有无新的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变现有使用方式?
有无类比的东西?过去有无类似问题?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可否模仿?能否超类比
过?
可否增加些什么?附加些什么?提高强度、性能?加倍?放大?更长时间?更长、更高、增加
更厚?
减少
改变
可否减少些什么?可否小型化?是否可密集、压缩、浓缩?可否缩短、去掉、分割、减轻?
可否改变功能、形状、颜色、运动、气味、音响?是否还有其他改变的可能?
可否代替?用什么代替?还有什么别的排列?别的材料?别的成分?别的过程?别的能代替
源?
交换
颠倒
可否变换?可否交换模式?可否变换布置顺序、操作工序?可否交换因果关系?
可否颠倒?可否颠倒正负、正反?可否颠倒位置、头尾、上下颠倒?可否颠倒作用?
可否重新组合?可否尝试混合、合成、配合、协调、配套?可否把物体组合?目的组合?组合
物性组合?
产品设计流程是设计师为了实现某一设计目的而对整个设计活动的策划安排。它是依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工作步骤,以达到实现整体的目的。由于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与范围很广,其设计的复杂程度相差也很大,因而其设计流程也有所不同,但无论何种产品,其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在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受人们的生活观念、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等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产品设计流程。
工业设计中产品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一支钢笔、一个钥匙扣到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从一把梳子、一个铲斗到冰箱、吸尘器、洗衣机,从一块运动滑板、一辆童车到轮船、飞机、汽车,小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大到交通工具的设计都是工业设计的范畴,所以各种不同产品的具体设计流程与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都要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故而将产品设计的流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准备阶段、设计的展开和定案阶段、设计的制作和推广阶段。
图 3. 2产品设计中一种形式的流程图
设计的准备阶段
设计的准备阶段是一个将具体问题转换为明确设计方向的过程。它通过信息收集与市场调研,去探询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销售状况及消费者使用的情形,在分析评估后,有机地与公司的发展策略相融合,以最终定义出产品的整体“概念”。通常,这样的概念要以“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价格定位”、“产品性能特色”等条列式文字的格式来作描述。这一过程中,概念的形成是将收集的信息情报转换为有意义的创意方向,这是经验与转化能力的体现。通常,针对现有竞争产品推出市场的设计概念提案要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交谈,并作详尽的探讨和分析,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决策。
图 3.3 设计师与客户密切的交流
图 3.4设计师对产品进行分析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为设计公司和客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去平等地获取市场相关信息,但基于不同的企业文化与产品开发策略下所组成的设计开发团队,其创意活力是不会等同的,再加上最终决策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将导致设计开发团队对于产品概念解读的不同和最终设计方向的大相径庭。这个阶段的工作不应该是由某一个部门来完全负责与执行,而不去与其他专业的团队进行沟通互动,因为从创意管理的观点来看,有时小小的相互触动就有可能会透过反馈的作用而扩大效益,转化成突破性的机会。
在设计的准备阶段中,应该要有类似以下的一些基本步骤:
(1)提出设计;
(2)制定设计计划;
(3)设计调研;
(4)设计定位;
提出设计
设计问题不会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捏造,只能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中而来,故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需求和问题就成为设计的动机和出发点,但从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清晰明朗化的设计方向,其间存在着种种模糊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和定义,使其变为一个完整的抽象化的问题。
在设计实践中,设计的提出会有多种方式,企业中的设计师是从企业决策层以及市场、技术等部门的分析研究中获得设计任务;设计公司是受客户委托得到具体项目;自由设计师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找出潜在问题进行设计开发。无论设计任务是由谁提出的,最重要的是遵循科学的产品设计开发原则和流程。
针对具体的设计项目,需要设计师与企业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才能明确企业开发产品的目的、意图与方向,制定出准确的设计目标,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产品。企业无论是作为客户还是主顾都应该向设计师提供有关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的样机、使用方式、工作原理、基本装配、开发意图、目标客户群等。同时,设计师与企业之间应该相互了解,即设计师应了解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生产能力和未来可达到的生产技术能力,企业应了解设计师所具有的设计能力,以及设计师能为企业提供哪些服务等等,双方的相互信任和共同协作是产品成功开发的基础。
图 3.5壁挂式杂物袋的设计从构思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
制定设计计划
3.2.1定义
设计计划就是设计师为了将接受到的业务转化为最后的设计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制定设计计划就是将一系列的设计行动划分为若干阶段,并确定各个工作阶段中可能使用的方法。当使用某个设计方法就可以解决一个设计问题时,它也能构成一个计划。
3.2.2分类
常用的设计计划有以下几种:
1、直线式设计计划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直线式设计计划中的每一个行动都依赖上一阶段行动的结果,而该阶段的结果对下一个阶段又是独立的。这种计划适用于对现有产品的重新组合或改进,而不适于创造全新的产品。
2、循环式设计计划
当已知后面阶段的结果,但必须将该结果返回,重复执行上一阶段的行动时就构成了循环式的设计计划。有时会出现2个以上的、互相嵌套的反馈循环。当出现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时,就要改变问题的模型。
3、分支型设计计划
当同时出现几个彼此独立的设计行动时,就构成了分支型的设计计划,其中包括了若干个平行的步骤。这时候,根据前面阶段的结果来调整后阶段计划的方案数量变多了,需要投入较多的设计力量。
4、适应型设计计划
这种设计计划只确定第一个行动,随后的每一个行动的选择,都由前一个行动的结果来决定。从原则上说,这是最好的设计计划。因为在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最有用的信息控制之下进行的。其缺点是对设计过程不容易预测。
5、递增型设计计划
在适应性设计过程中,设置若干个修正量,以调整现有的结果来寻求优化的设计。递增量太大时可能漏掉好的结果;递增量太小时可能延缓设计进程,甚至不能取得进展。
6、随机型设计计划
这是一个全然没有计划的设计计划。对于在一个不确定的范围内,为一些独立的研究,寻求
若干个出发点是很适用的。在考虑每一个步骤时都有意忽略其他步骤的影响,以使该步骤保持独立。这种随机的设计计划应用于像“头脑风暴法”这样的过程。
3.2.3制定设计计划
设计任务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详细周密的设计计划。制定设计计划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设计师明确整个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具体环节和时间安排,严格控制设计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客户)统筹安排产品开发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市场推广计划。
制定设计计划的过程是一个统筹规划、把握全局和局部、合理安排各环节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设计师与企业、客户沟通的过程。任何设计计划的制定都离不开企业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两者的相互协调是制定设计计划的前提。在具体的设计项目中,设计师的工作计划固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设计师在接受任务以后首先要做的是与企业沟通和协调,并详细讨论设计项目中设计阶段的划分和设计环节的时间安排,制定出合理的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计划。通常,设计师丰富的设计经验,再加上设计师与企业良好的沟通,一般就足以制定出合理的设计计划。不同的设计项目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应具体项目具体对待。此外,服从设计战略和设计政策的指导是制定设计计划的另一个前提,它保证新产品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规划和目标,产品形象符合企业形象。
制定设计计划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明确设计内容,掌握设计目的;
2. 明确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3. 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目的和手段;
4. 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5. 充分估计每一环节工作所需的实际时间;
6. 了解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
在完成设计计划后,应将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绘制成表格,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这样设计计划更为直观和明了。以直线式设计计划为例:
第一步 详细列出设计流程中的各个设计阶段和设计环节;
第二步 划分每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进程;
第三步 将设计阶段、时间进行纵向和横向排列制成表格;
第四部 检查核对设计计划表的内容。
设计调研
在提出设计和制定设计计划过程中,设计师对设计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真正进入设计阶段还需要一个调查-研究-分析的过程即设计调研。设计调研在产品设计流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设计产品的所有出发点和思维重点都是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结果决定的,它决定着设计产品的目标,是设计产品的依据。在实际的设计中,市场信息的大量收集和分析,有助于设计师加深对设计问题的认识,并完整地定义问题。
伴随着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市场资料的收集手段与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需要明确的是设计的准备阶段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最终是为设计服务的,所以调查更应该注重内容而不是方法。高效的调查方法和充实的调查资料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最好的。因此,怎样科学、有效地去掌握信息、资料,是设计师所必须认真对待的。
产品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它包含了技术、人文、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因素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获得关于它们的准确又全面的信息,不能单靠设计师的经验和主观臆断,而要通过细致和深入的设计调查获得与设计对象相关的大量信息,在对调查结果和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后,设计师才能根据所掌握的客观信息,依靠主观的判断力来对设计进行定位。总的来说,设计调查服务于设计,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
3.3.1设计调查的内容
设计调查要观察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了解人们的欲求和价值观,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还要获取相关产品的市场信息。具体来讲,设计调查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市场环境调查:调查影响企业营销的宏观市场因素,对企业来讲,多为不可控因素,如有关政策法令、经济状况、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状况等。
(2)产品情况调查:关于现在产品的规格、特点、寿命、包装等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方面的现状的调查。
(3)市场需求调查: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满意程度及信任程度;该类产品的普及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购买动机、购买习惯、使用习惯、分布情况等。
(4)市场竞争情况调查:竞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与设计方向,包括品种、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对国外有关期刊、资料所反映的同类产品的生产销售、造型以及产品的发展趋势的情况也要尽可能地收集。
3.1.2设计调查的方法
在各个具体的设计调查中,调查对象的选择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讲,调查对象的选择主要有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种方式。
(1) 全面调查:指的是全面性的普查。
(2) 典型调查:以某些典型个体为调查对象,根据获得的有关典型对象的调查数据来推至一般情况。
(3) 抽样调查:从所有应调查的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在设计调查中最经常被用到。
在调查对象确定之后,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图3.6),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
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1)询问法。包括人员走访面谈、电话采访、邮件查询和留置问卷等方式,如表3.1所示。
方法 要点 优点
当面听取意见
人员走可个人面谈、小组面谈
访面谈 可一次或多次交谈
缺点
成本高
可了解被调查习惯等方调查员面谈技术面情况
回收率高
影响调查结果
不易取得合作
电话采电话询问
访
题
调查面广
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需附邮资及回答问题邮件查的报酬或纪念品。(目前电子邮件方式被广询
泛采用以代替传统邮寄方式)
被调查者时间充裕
留置问调查员将问卷面交被调查者,说明回答方介于面谈和邮寄之间
卷 式,再由调查员定时收回 之间
介于面谈和邮寄避免调查者的偏见 时间长
费用低 回收率低
效率高,成本低 只能询问简单问 (2)观察法。包括消费者行为观察和操作观察等方式,这是由调查员或仪器在现场观察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实时地观察到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好恶倾向和购买习惯,或观察到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习惯等信息。由于被调查者并不知道正在被调查,动作和行为比较自然,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图3.6 信息资料收集的方法
(3)实验法。包括模拟实验、销售实验等方式。实验法是把调查对象置于一定的条件下,有控制地分析观察某些市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常见的实验法的应用是将新开发出的尚未量产的产品提交受测者使用,或在小范围内试销,然后收集信息,经分析研究对产品作出可靠的评价,及时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实验法比较客观,富于科学性,但需时较长,成本较高。
3.3.3设计调查的步骤
设计调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准备阶段
在调查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拟定调查课题和提纲,当然也可能需要进行非正式的调查。这时调查人员应根据初步分析,安排负责管理、技术、营销的员工和客户座谈,听取他们对初步分析后提出的调查课题和提纲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拟定调查的问题,确定调查重点,避免调查的盲目性。
(2)调查确定和实施阶段
这是调查计划和方案的选定以及具体实施的阶段。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
1. 确定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
2. 选择适当的调查技术和方法,确定询问项目和设计问卷。
3. 若为抽样调查,应合理确定抽样类型、样本数目、个体对象,以便提高调查精度。
4. 组织和挑选调查人员,必要时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5. 制定具体、可行的调查计划。
6. 调查的实施。
(3)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有的资料还要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加以分析。最后将统计数据整理后,绘制成各种图表,并作出有关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要达到以下四点要求:
1. 要有针对调查计划及提纲的问题的回答。
2. 统计数字要完整、准确。
3. 文字要简明,并有直观的图表。
4. 要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3.3.4研究和分析
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使它们按照一定的内容条理化,从而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收集的资料,作如下分析:
1、同类产品的分析 (功能、结构、材料、形态、色彩、价格、销售、技术性能、市场)
2、产品的分析(功能、结构、材料、形态、色彩、加工工艺、技术性能、价格、市场)
3、使用者的分析(使用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生活方式、职业、年龄、性别)
4、产品使用环境的分析(使用地点、使用时间、使用环境中的其他因素)
5、影响产品的其他因素分析
3.3.5手机设计案例分析
1.消费需求
(1)产品的造型更趋多样性,市场上有较好表现品牌,已不再拘泥和固守,消费导向性更强;
(2)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品牌美誉度和广告传播;
(3)更加重视产品功能的强大和外观的美观;
(4)换机人群集中T1-T2城市,新购机人群集中在T3-T6城市和T1、T2城市的中低端消费群;
(5)新购机人群和换机人群还基本保持在各半的水平;
(6)学生人群、中老年人群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2.形态和色彩的分析
(1)形变:趋向于更方便、适宜的大小、多姿多彩的差异化; 趋向于和PC操作的融合;
(2)色变:更缤纷多彩,更具时代感;
(3)质变:对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植根传统又突破传统的时代感;
(4)线条:趋向简约、流畅,是清雅冷峻、重金属的质感、时代感或者是雍容华贵浓艳不俗。
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运用商业化的思维,分析市场需求,为新产品的设计方式、方法设定一个恰当的方向,以使新产品在未来的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通常企业的设计定位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消费人群定位。
作为设计师,通过前期大量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了解企业目前和未来可能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把从中发现的需要解决和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各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然后进行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的目的是明确设计目标,准确的设计定位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并且还能为设计过程指明方向,少走弯路。设计师在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定位有:
1. 按消费人群的不同进行定位(年龄、性别、民族、收入、爱好)
2. 按使用地点的不同进行定位(区域定位、地域定位)
3. 按价格进行定位(高档、中档、低档)
4. 按质量进行定位(高质量、一般质量)
5. 按功能进行定位(单一功能、多功能)
不同企业的规模、技术和工艺水平、生产能力和资金的现状都是有所区别的,设计中
所规划的新产品是否具备技术和工艺上的可行性,新产品的开发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这些问题都要靠产品定位来限制。因此需要通过主动地细分市场,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做出合理的产品定位。
要使设计的产品顺利准确地切入目标市场,必须在设计前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位。产品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目标市场的问题。市场可依据地理、人文、购买者心理和行为等加以细分,划分的精细度可视需要和具体条件而定。在把市场细分成若干子市场后,再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等确定产品要切入的子市场,即目标市场,这个过程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的确定可以借助图3.8所示的“市场/目标网络”法。图中的产品要素可按类型、形态、色彩、价格、档次、风格、成本等方面分别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要判断和选择产品要素,从而完成产品定位。
图 3.7 不同类型同一市场定位的家具设计
图3.8 “市场/目标网络”法
目前,同一领域内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在众多质量相仿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而要使产品因自身的独特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强调产品的差异性是在设计定位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所谓差异性,一般指不同厂家的产品在造型、色彩、功能、价格、质量、档次等要素方面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概括地说,产品的差异性大致包括功能差异、技术差异和用户使用过程中心理的差异。
图 3.9 产品差异性空间示意图
设计定位是在以企业经营利益为目标的指导下对特定产品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的设计,以期获得比同类产品更好的市场效益。设计定位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
(1)寻找产品特征。通过设计调查,收集并分析准备开发的产品的同类产品的结构、材料、造型、功能、质量、价格和可靠性指标等多方面数据,从中得到该类产品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特点,作为进行设计定位的信息基础。
(2)建立产品差异空间。当确认产品的重点特征之后,可以将它展开形成一个产品差异空间,如图3.9所示,依据这种产品差异性空间坐标系法的分析,有助于形成较为准确的产品定位。
(3)形成产品概念。通过对众多同类产品差异性空间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产品处于差异空间的何种位置才是最有利的,从而确定符合企业特点和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产品概念区间,最终形成具体的产品概念。
图3.10产品语义区分参考词汇图
图 3.11耳机的设计定位
图 3.12 电磁加热自动烹饪锅的设计定位
提出了设计概念,明确了设计方向和目标,设计工作就进入了设计的展开和定案阶段。设计师的工作便是将市场的语言转换成可视化的具体形态,通常透过图面或者模型,将概念设计表达出来,设计想法能否符合目标客层的需求,捉住消费流行的趋势,用“眼见为凭”的图面或模型是作为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评选最方便的方法,还可以再透过市场调研的方法加以统计分析,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整个过程是一个由概念走向定案,由抽象走向具体,由思维发散走向思维集中的过程。
设计的展开和定案阶段大体经过设计构思、设计深入和设计实施三个过程。
设计构思
图3.13 CD机的四种构思草案
设计构思,就是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所做出的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思考。设计构思的过程就是把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和思维明确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要提出设计的初步方案,提出用哪些方法解决产品的哪些要求,提出各种构思方案,即尽可能使概念、创意和设想最大化,不要过多地考虑限制因素。设计构思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仿生学法、奥斯本检查提问法等。
例如,在电熨斗的设计中,首先将电熨斗的概念抽象化,定义为“用来熨平衣服的工具”,如此展开设计就不会拘泥于先前电熨斗的形式而无从下手。通过对熨斗的使用方式调查研究发现,熨斗从产生至今其使用方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从以木炭作为能源的老式熨斗到现在家庭中以电能作为能源的电熨斗都是以手提的方式使用),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作一些突破呢?围绕这一点展开构思,运用头脑风暴法让思维发散,然后将所有想法以图面的形式反映出来,汇总分析,综合考虑各个想法的可行性,从中筛选出几个有创建性的方案向下继续发展,最终确定一个既有创意又能实现的方案——手套式电熨斗。
产品设计的表现——设计草图
在一种想法或概念出现时,设计师需要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设计草图,将其表现出来。绘制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具象的图形表现出来的创作过程。一方面,设计过程是一个思维跳跃和流动动态过程,设计师在设想、分析和优选的过程中会提出大量的设计方案,设计师要通过大量草图对其设计对象进行推敲;另一方面,产品设计开发是个团队性的创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草图来跟团队其他成员沟通创意,设计草图是在产品设计构思阶段最方便有效的表现技法。
草图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几种是概念草图、形态草图和结构草图。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选择使用哪一种草图去表现想法和创意要视设计师个人喜好而定。其实就本质而言,草图和草图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要展现出设计师思维的灵动与创意的火花,如此才能展现设计草图的魅力。
草图的表现方式大体上分为远距离整体表现、中距离表现和近距离表现,每一种表现方式都有其特点。远距离整体表现突出从整体的角度监视轮廓、姿态及被强调的部分,不刻意勾画细节部分,只追求清楚地表达出要表达的东西,以建立形体的整体轮廓;中距离表现大概的外观结构、特征线条、产品的对称性、量感及动感。通常运用适当的夸张画法以突出设计意图,不刻意追求细节;近距离表现展示产品表面的精致线条、配色、质感以及适当的体量感,产品的元件也以别样的魅力得以展现。审视设计构思的全过程,适当地选择草图的表现方式以达到理想的表现产品的特征。
图 3.14 产品结构草图
图 3.15 产品功能形态草图
图 3.16 产品功能形态草图图
图 3.18 英国考文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图片来源)
在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决定产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以及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因素等。作为一名设计师就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使其协调一致,最终达到一个最佳点上。
设计初审
在设计深入阶段,设计师首先将先前所捕捉到的构思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筛选2个-3个可行的设计方案向下发展。初步筛选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师在以后的设计发展中有的放矢,而不至于将面铺得太广而难以深入。
初步评审的原则:
1. 可实现性
2. 功能性
3. 合理性
4. 目的性
图 3.19 英国考文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经过初次评审筛选以后,设计师就可在较小的范围内将一些概念进一步深化、发展。可通过草图细分、绘
制效果图、制作草模等形式来进行。
3.20设计师在绘制效果图
效果图是基本成熟创意和最终创意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将产品的形象以真实的感观表现出来,除了充分表达创意的内涵以外,更重要的是从结图
构、透视、材质、色彩、光泽等许多元素上加强表现力,从而在视觉上达到完美的境界。
常用的效果图表现技能和方法有钢笔淡彩法、水粉色块平涂法、剪贴法、喷绘法、高光法、粉画笔法、传真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等。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为设计师所用,并达到设计表现的目的。
工程图
图2.7工程图
图 2.8计算机三维模型
工程图线条明确,尺寸严谨,也是设计师与工程师交流的主要手段(图2.7)。
计算机数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导入,使设计工作的程序与方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性倾向。设计师完全可以借助于各种CAID平台去激情地创造和工作,从而无需考虑现实条件的约束。此外,CAID技术与SIMS系统有机的融合使设计与生产实现了对接,大大缩减了设计与生产之间的时间间隔,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前期阶段是通过CAID平台做出精细的产品效果图、深化细节设计以及综合评价,后期阶段是依据工程图纸建立参数化模型以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三维模型
计算机三维模型(图2.8)精确、真实感强,可以直接与加工制造设备衔接,提高效率。但制作的周期较长,需要专门训练。
图 2.9实物模型
实物模型
草模是为了检验实体体量的大体关系而采取的一种表现形式。产品的最初成型,只是限于多个平面视角集聚而成的构想,或多个平面草图性的设想,但它与实体体量和空间中的尺度关系还有很大距离,这其中存在着从平面到立体、局部到整体、可视面到整体量感等多种感观判断上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必须基于大的设计尺度关系制作立体草模,从实体的感受中校正种种差异和明确的判断。实物模型能直接确认产品构思的使用方式、功能性、重量感、材质感等,可分为概略模型和精细模型,可以完全呈现出实际产品的各方面特性;但费用较高,时间较长。
图 3.21效果图和汽车模型的制作
制作草模应选用可塑性强、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如废泡沫塑料、雕塑泥、石膏等。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使用中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的性能特点去操作。如泡沫塑料只能用薄刀片切削和块面粘接,石膏只能用减法处理。草模只需按照设计的尺寸制作出具有实体比例关系的外形和结构关系,具体的外饰色质和内部结构无需制作。对于制作精细程度可视检测目标而定。如果检测大体量的线性关系,可限于大块面的体量上按尺寸制作;如果检测中包括各个细小结构体量和具体线性关系,就要在草模上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每一个细部的构成关系。
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是设计方案由切实可行走向最终完善的必由之路。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不能只单纯地从形态的角度去设计产品,产品的功能和结构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产品的造型。所以设
计师在构思方案时不能无视结构尺寸、生产工艺、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存在,要科学地探求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设计优化是一个深度思考、反复斟酌和理性深入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细化设计方案:
(1)人机关系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探讨设计的合理性时应将人机关系放在第一位。以某类型游戏手机为例,如何确定手机的尺寸大小、如何确定手机上各个操作按钮的尺寸大小和摆放位置、如何确定手机屏幕的大小、怎样设计操作界面使人不易疲劳、等问题的解决都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去寻找科学的依据。简而言之,一切与人发生关系的接触面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切入点。
(2)结构 。 所设计的结构是否便于功能的实现?是否便于生产、装配和维修?是否便于人的操作和使用?有何优点和缺点?
(3)环境。 产品最终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使用,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域性环境因素--空气的潮湿度,水中所含物质的不同、人员流动性因素、室内室外的差别因素、配套使用机器的因素等。
(4)材料和工艺。 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适于使用人群和周围环境?是否便于加工和生产?经济性如何?该设计是不是满足当前的生产条件?
(5)成本。 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市场效益。对于成本的考虑是多方面的,一是所使用材料的成本;二是加工成本;三是技术开发成本。
(6)市场。 该设计是否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能否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前景是否广阔?是否有利于市场推广?
(7)色彩 。选择什么样的色彩更能拉近使用者和产品的距离?所选择的色彩给使用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该色彩是否与使用环境相匹配?是否符合当前的流行趋势?
图 3.22色彩心理分析图-冷、暖、软、硬
设计再评估 确定设计方案
图 3.23 产品设计评价表
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所设计的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对于使用者的设计评价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产品:产品的物理性能方面——安全性、实用性、功能性;产品的精神层面——使用者的需求、价值观、心理满足感。
图 3.24 非计量评定法(SD)
在选定方案之后,正式制作定稿,包括设计制图、预想效果图、产品功能说明图、编写设计报告,制作模型样机。
1、设计制图和预想效果图
设计制图是将设计方案用机械制图原理绘制成生产用图纸,生产部门以此进行生产制造,因
此,制图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通常设计制图包括外形尺寸图、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等。效果图用作生产、宣传、销售辅助参考,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
2、制作模型样机
模型样机是设计的最终实体结果,它要求尽可能有真实感,最好能实际操作和功能运转。模型样机的材料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选用,一般为塑料、金属等。样机制作的目的用于最后产品直观评价、功能和细部的推敲,有时还用于参加各种展示活动。
3、编写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书是将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整理、归纳,并将某些内容图表化,以使设计结果更具说服力。
编写设计报告的要求:
1. 文字、图片、图表、产品设计记录等编排适当。
2. 清晰的文字表达。
3. 简洁明了的格式。
4. 完整有序的安排主题、重点的顺序。
设计报告书的内容大体包括:目录、设计计划、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深入、设计实施等部分。
产品设计中所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都是复杂、多解的问题,通常解决多解问题的逻辑步骤是:分析——综合——评价——决策,即在分析设计对象的特点、要求及各种制约条件的前提下,综合搜索多种设计方案。最后通过设计评价过程,作出决策,筛选出符合设计目标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所谓设计评价,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比较、评定,由此确定各方案的价值,判断其优劣,以便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设计评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证设计的质量,科学而充分地设计评价,使设计师能够在众多方案中筛选出各方面性能都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准确的设计评价,能减少设计的盲目性,提高设计效率,在确定产品的工作原理、结构方案、确定加工材料及工艺、探索产品造型形式等阶段,都要借助于设计评价适时、适当地作出判断、筛选,适时
地摈弃不合理的或没有前景的方案,使设计始终不脱离设计目标这个主线,这样可以避免设计师走弯路,既提高设计效率,也降低了开发成本。
设计评价的分类
7.1.1以设计评价的主体区分
依据设计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设计评价分为消费者的评价、生产经营者的评价、设计师的评价等形式,它们在评价标准、要求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消费者的评价多考虑价格、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审美性等方面;生产经营者多从成本、利润、可行性、生产周期和销售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设计师则多从产品带来的社会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宜人性、审美价值、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理想的设计评价应该是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评价,在实际评价中,应该尽可能综合把握这几个方面的评价特点和标准。
7.1.2以评价的性质区分
依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设计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指对一些非计量性的评价项目,如审美性、舒适性、创造性等所进行的评价;定量评价则是指对成本、性能可以计量的评价对象所进行的评价。在实际评价中,一般都有计量性和非计量性两种评价项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评价,得到两类评价结果,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作出判断和决策。另外,也可以采取综合处理的方式,对两类问题统一用一种适宜的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的标准
找到一套评价优秀设计的永恒标准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人,对于好的设计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在现代市场化背景下,综合消费者、设计师和生产经营者三方面的因素,一般认为对产品设计的评价有以下四个标准。
(1)经济性标准:产品的成本、利润、竞争力、附加值和市场前景等。
(2)技术性标准: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
(3)社会性标准:产品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能源的利用方式等
(4)审美性标准:产品的造型风格、时代性、美学价值、个性体现等。
上述四个标准下的众多具体项都是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为了提高评价效率,降低评价实施的成本和减轻工作量,一般只选择10项左右最能反映方案水平
和性能的、最重要的设计要求作为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不同的设计对象和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评价标准是有区别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评价项建立评价标准体系。
在选定评价项后,要根据各评价项的重要程度设置加权系数。加权系数越大,表示重要性越高。各项的加权系数之和一般取1。各评价项的关系及重要程度一般用评价项结构树来表示。图2.16为某产品造型的评价结构树:
图2.16 某产品造型的评价结构树
Braun、B&O、Electrolux等大型企业都有各自特有的一套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些企业内部的设计部或所聘的外部设计人员都会在设计评价阶段参照该公司的标准对设计进行评价,这也是产品设计师要了解的。
评价方法
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面对前期搜集的大量产品的比较分析和设计展开阶段的多种设计方案,光靠设计师的直觉经验去判断和筛选是不够的。设计师必须借助于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才能对产品作出正确的判断。
设计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介绍两种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
(1)坐标法:坐标法是将产品的各项属性特征按坐标的方式加以评定,这样就将对抽象的产品属性特征的理解转化为直观的观察,易于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评价。如图2.17所示,每项标准作为一个坐标方向,满分为5分,四项属性和形成的封闭空间面积越大,表明该设计在这四项属性标准评定中得分越高。图中评价所用的四项属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图2.17 用坐标法对苹果公司的两款MP3进行分析
(2)点评价法:对各比较方案按重要的评价标准项逐个作出粗略评价,用符号“+”(行)、“-”(不行)、“?”(再研究一下)、“!”(重新检查设计)等表示,根据评价情况作出选择。
A
满足功能要求
成本符合要求
加工装配可行
使用维护方便
宜人性
造型美观
+
-
+
+
-
+
B C
+
-
?
?
+
-
+
+
+
+
+
+
对环境无危害
具备时尚感
总评
结论:C为最佳方案
+
+
6+
+
+
-
+
+
8+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3152916h44013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