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java jvm内存模型)

《经典常谈》3-4章节梳理及练习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尚书》第三

【章节梳理】

《尚书》的原名为《书》,又因为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所以又被称为《经书》。“尚”就是“上”的意思,所以《尚书》主要记载上古时代的事迹,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个部分,主要记录了这四个朝代领导者们向大众所发的号令。其中,普通的号令叫做“诰”,与军事有关的号令叫做“誓”。《尚书》的主要思想其实就是“鬼治主义”,在上古时期,统治者们只要搬出“上天”和“先祖”来,就能让臣民信服,有效地解决各种纷争。由于《尚书》的创作年代太过久远,因此现存的《尚书》版本可谓真假难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个叫伏生的人将《尚书》藏了起来,等到汉朝建立,伏生寻找所藏的《尚书》,结果只剩下29篇了,其他的篇章都已不知去向。后来伏生在齐鲁之间教授这些篇章,汉文帝晁错前往向伏生学习《尚书》,使《尚书》重新流传开来。因为伏生是口头传授,所以人们就用当时的隶书重新抄录《尚书》。西汉鲁恭王在拆孔子故宅的一段墙壁时,又发现了篆文所写的原始版本的《尚书》。为了区别这两个版本,人们将前者称为《今文尚书》,旨称为《古文尚书》。但是由于西晋永嘉年间发生战乱,《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遗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出了33篇《今文尚书》和25篇伪《古文尚书》。其中,伪《古文尚书》是三国末期魏国的王肃伪造《古文尚书》,这部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伪《古文尚书》一直流传到清朝初期才被人们识破,朱自清感叹道:“千年公案,可以定论。”

【章节训练】

一、填空题

1.《尚书》是中国最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2.记事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言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3.《尚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4.第一是清初的阎若璩,著《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惠栋,著《古文尚书考》,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但将作伪的罪名加在梅赜头上,还不免未达一间。第三是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王肃指出。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

二、选择题

1.《尚书》的主要思想其实就是( ),在上古时期,统治者们只要搬出“上天”和“先祖”来,就能让臣民信服,能够有效地解决纷争。

A.“鬼治主义” B.“礼治” C.“法制” D.“以人为本”

1

2.伪《古文尚书》是( )末年,魏国的王肃伪作的《古文尚书》,这部书还带着( )的传。

A.汉 鲁恭王 B.三国 孔安国 C.东晋 梅赜 D.西汉 孔安国

3.伪《古文尚书》一直流传到( )初期才被人们识破。

A.晋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4.儒家所传的“五经”中,( )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

A.《周易》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三、简答题

1.简述《尚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尚书》古今之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这里的“千年公案”指什么事件?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第四

【章节梳理】

《诗经》的原名叫《诗》,因为书中收录的诗歌总数为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之所以被称为《诗经》是因为被儒家奉为了五大经典之一。“诗”的前身是歌谣。上古时期没有文字,歌谣只能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后来随着文字的诞生,有人将那些流传下来的歌谣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诗”。战国时期,周王室和各大诸侯贵族纷纷没落,职业乐工们也被遣散,很多诗都消失在历史的变更中,但是依旧有三百多篇“诗”被流传了下来,并且被儒家奉为了经典,因此便有了《诗经》。

孔子提倡采用断章取义的简单办法来理解《诗经》内容,并且用“思无邪”三个字来评价这三百多篇歌谣。儒家用《诗经》教化门人,使其明白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教化的具体方法就是风、雅、颂、赋、比、兴,统称为“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诗歌的主要类别。

“风”是国风的意思,即各个诸侯国民间流传的歌谣,如《硕鼠》《伐檀》等,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所在,一共160篇;“雅”主要是周王室的贵族文人们所创作的歌谣,也有少数民2

族的歌谣,前者叫“大雅”,后者叫“小雅”,两者一共105篇;“颂”是关于祭祀的歌谣,多为贵族乐工所创作,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比、兴是《诗经》中诗歌的主要创作手法。“赋”是铺排、述说;“比”和“兴”都类似于今天比喻、借喻,只不过“兴”是用在诗句的开头。

《诗经》中的诗在语言形式上,多为四字一句,且多数是隔句押韵;章法上,多为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因此,《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朗朗上口,十分容易传唱。

【章节训练】

一、填空题

1.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__________________随口唱,__________________随乐器唱。

2.今《诗经》共__________________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

3.《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托名__________________,《小序》约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4.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__________________》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5. 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

二、选择题

1.《国风》是( )的意思。

A.国官乐 B.国土乐 C.国祭祀之乐 D.国贵族之乐

2.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 )的叫做兴。

A.发端 B.间 C.尾 D.题

3.《诗经》中除了风、雅、颂,还有两篇“南”,分别是( )。

A.《周南》 《召南》 B.《商南》 《召南》

C.《周南》《鲁南》 D.《商南》 《周南》

三、简答题

1.《诗经》的原名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诗经》和《诗三百》?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什么是《诗经》“六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标签: 尚书 歌谣 诗经 人们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