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1月27日发(作者:经典c语言编程100例)

统编版五语下第一次月考

(考试范围:第一、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36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涟漪(yī yǐ) 万顷(qīng qǐng) 弓弩(nǔ nú)

...金钗(chā chāi) 肋骨(lè lèi) 胯下(kuà kuǎ)

...2.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明晃晃 晃动 B.血泊 水泊梁山

....C.燕山 莺歌燕舞 D.供不应求 供耕织

....3.看拼音,写词语。(5分)

mà zhɑ xiā nào chéng rèn dù jì guǎi zhàng

( ) ( ) ( ) ( ) ( )

chú tou shú xi sāng yè bá hé

yīng huā

( ) ( ) ( ) ( ) (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6分)

乐此( )( ) 相映( )( ) 低( )折( )

神( )妙( ) 抓( )挠( ) 半夜( )( )

(1)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 。

(2)诸葛亮 ,巧“借”东风打胜仗。

(3)弟弟不是玩遥控飞机,就是玩小汽车, 。

5.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 ) ( )

供 晃

( )

( )

( ) ( )

泊 燕

( ) ( )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也傍桑阴学种瓜: (2)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3)石猴喜不自胜: (4)大家方散:

.....7.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

(1)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

(2)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 )

(3)大虫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 ( )

(4)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 )

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外祖父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改“把”字句:

(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缩句:

改为反问句:

(3)照样子,完成仿写。

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

二、积累运用。(6分)

1.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4分)

(1)敲成玉磬穿林响, 。

(2)谁言寸草心, 。

(3)人而无信, 。

(4)月出惊山鸟, 。

2.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能表现孙悟空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B.“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刘备、关羽、张飞。

C.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的是武松。

D.《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草满池塘水满陂, 。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的景色,第三句中,一个“横”字写出了 。

2.读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们知道,在作家 眼里,祖父园子中的倭瓜、

黄瓜、王米等都是 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 的向往。

3.《草船借箭》一文是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出他的

。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 ,更知曹操 ;“知天象”是指他 ;“晓地利”主要指他回来的时候 。

四、阅读理解。(22分)

(一)景阳冈(节选)(10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三般: 平生:

2.文中表示时间非常短促的词是 ,这样的词还有: 、 。(3分)

3.老虎抓人主要靠三招: 、 、 。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的好处是 。(3分)

4.通过语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 的人。(2分)

(二)梅花(12分)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

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3分)

(1)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 (2分)

(2)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 关系。(1分)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1分)

①表示声音的延续 ②表示解释说明 ③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 ;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 。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 之情。(3分)

4.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2分)

5.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3分)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五、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

要求:请补全题目,横线上可填一次辩论赛、一次活动、一个人……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在记叙事例中适当加些自己的感受,使文章有真情实感。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统编版五语下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yī qǐng nǔ chāi lèi kuà 2.B

3.蚂蚱 瞎闹 承认 妒忌 拐杖 锄头 熟悉 桑叶 拔河 樱花

4.不疲 成趣 头 节 机 算 耳 腮 三更

(1)相映成趣 (2)神机妙算 (3)乐此不疲

5.gōng 供应 gòng 供品 huǎng 明晃晃 huàng 晃动 bó 停泊 pō 水泊 yān

燕山 yàn 燕子

6.(1)靠近。 (2)走。 (3)高兴得不能抑制。 (4)才。

7.(1)拟人 (2)比喻 (3)夸张 (4)排比

8.(1)外祖父把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郑重地递给我

(2)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难道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没有插满箭?

二、1.(1)忽作玻璃碎地声 (2)报得三春晖 (3)不知其可也 (4)时鸣春涧中 2.C

三、1.山衔落日浸寒漪 短笛无腔信口吹 山村傍晚 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2.萧红 自由快乐 自由生活 3.神机妙算 嫉贤妒能 谨慎多疑 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 顺风顺水

四、(一)1.三样、三种。 全身。 2.说时迟,那时快 示例:一眨眼 一瞬间 3.掀 扑 剪

闪 消耗了猛虎体力,锉败猛虎的锐气 4.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二)1.(1)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2)总分 2.② 3.对于自己是中国人很自豪 倔强及热爱祖国的决心 对祖国的热爱 4.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应该留在中国。 5.第①句更好。这句更能表现出“我”希望梅花留下来的心情。

统编版五语下第二次月考

(考试范围:第三、四单元)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59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4分)

千rèn( ) mó( )托 zhěn( )所 bēng( )带

zhǎn( )新 nǐ( )定 juàn( )恋 特shū( )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5分)

1.别人强( )迫他做的事,他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2.他性格倔强( ),对这件事态度十分强( )硬。

..3.一个士兵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 )地吼道……

.4.你这个奇怪的发型吓( )了我一跳。

.三、选择题。(5分)

1.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

. A.通过。 B.身披。 C.穿破。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A.快要天亮。 B.快要来临。 C.将要揭晓。

(3)却看妻子愁何在 ( )

.A.后退。 B.回头。 C.退还,不受。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

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2分)

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谜底:互

B.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谜底:日

C.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D.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

四、按要求猜字。(12分)

1.看图猜字。(4分)

( ) ( ) ( ) ( )

2.我来猜字谜。(8分)

(1)七十二小时。——( ) (2)夫人何处去。——( )

(3)一家十一口。——( ) (4)一口咬住多半截。——( )

(5)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 (6)十一点进厂。——( )

从上面挑一个字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分)

五、写出下列歇后语的后面部分。(4分)

1.四月的冰河—— 2.外甥打灯笼——

3.隔着门缝吹喇叭—— 4.咸菜烧豆腐——

六、将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5分)

1.这篇文章评论了时下的社会问题,真是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

掉。 ( )

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功绩等达到了顶点,无人可以相比。 ( )

4.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很自然地产生敬意。 ( )

5.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喃喃着。 ( )

七、排列句子的顺序。(5分)

( )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

( )他及时改变了方案,一战歼灭了敌人1000多人。

( )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

(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

( )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胜仗的原因在于擅长动脑并深入实践,

这正是革命军队一向提倡的勇敢和智慧的结果。

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6分)

1.“琵琶”和“枇杷”的读音相同。 ( )

2.楷书的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

3.唐朝时,“李”为国姓。 ( )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杜甫沉郁苍凉的风格,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出了遗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

6.《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朝鲜人民要求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 )

九、课文回顾和积累。(13分)

1. ,不破楼兰终不还。(1分)

2.遗民泪尽胡尘里, 。(1分)

3.黄河远上白云间, 。(1分)

4. 是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 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 时期使用; 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时期有了楷书。(3分)

5.《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获悉长子 在 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毛岸英遗体 的艰难抉择过程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 和伟人的 。(3分)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被称为“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 送别好友 去 ,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 之情。(4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21分)

(一)仓颉造字(节选)(8分)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有图像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谁造出来的呢?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

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他依照着天地万物的形貌,造出了象形字。传说他在造字的时候,天空降下小雨,鬼在夜里啼哭,因为造字是很神圣的事。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就可以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在仓颉之前就已经有文字了,仓颉只是那个把文字整理、统一起来的人罢了,你认为呢?

1.在还没有文字以前,古人是靠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呢?(2分)

2.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2分)

3.“结绳记事”所用的绳子有什么特点?“结绳记事”的内容有哪些?(2分)

4.是什么让仓颉产生了造字的灵感的?(2分)

(二)丰 碑(13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似乎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军长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愣,话也没说,快步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安详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经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他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军长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军长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2. 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干旁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

;他的神态“镇定、安详”,说明他: “单薄、破旧”的衣服“薄薄地贴在身上”,表现出他 。(4分)

3.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军长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军长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4.文章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应该怎样理解?(3分)

第三部分 妙笔生花(20分)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进行了有关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写作,可以记叙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活动后自己真实的感受;还可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要求:350字左右,写出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字迹工整。

统编版五语下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仞 摩 诊 绷 崭 拟 眷 殊

二、ǎng àng qiáng 3.hè à

三、1.(1)C (2)A (3)B 2.B

四、1.日 休 照 林 2.(1)晶 (2)二 (3)吉 (4)名 (5)器 (6)压

五、1.开动(冻)了 2.照旧(舅) 3.名(鸣)声在外 4.有言(盐)在先

六、1.一针见血 2.汗如雨下 3.盖世无双 4.肃然起敬 5.情不自禁

七、2 4 3 1 5

八、1.√ 2.× 3.√ 4.√ 5.√ 6.√

九、1.黄沙百战穿金甲 2.南望王师又一年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甲骨文 铜器 商周

小篆 隶书 魏晋 5.毛岸英 抗美援朝战争 是否安葬在朝鲜 情感 胸怀 6.唐 李白

诗仙 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 依依惜别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1.结绳记事。 2.他们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 3.特点:长短不同,颜色有别。 内容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非常广泛。 4.鸟兽的足迹。

(二)1.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为老军需处长的牺牲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2.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 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 一心为了别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3.B 4.主人公是军需处长。“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统编版五语下第三次月考

(考试范围:第五、六单元)

一、选择题。(12分)

1.下列各组中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模一样 模仿人的动作 B.和着琴音 小嘎子和胖墩儿

....C.调换顺序 调皮的孩子 D.特别扎眼 扎进了海里

....2.选出与下列词语结构不同的一项(2分)

(1)矛盾( )

A.虚假 B.爱憎 C.动静 D.悲喜

(2)哭笑不得( )

A.悲喜交加 B.改朝换代 C.进退两难 D.是非难辨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手疾眼快( )①疾病;②痛恨;③极速;猛烈。

.(2)杀好了腰( )①战斗;②削弱;减少;消除;③勒。

.(3)不曾吩咐明白( )①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②聪明;懂..道理;③知道;了解。

(4)孩子失足摔到甲板上( )①行走时不小心跌倒;②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

..4.选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4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意思的递进。 E.表示话语的中断。

(1)“要不—— 摔跤。” ( )

(2)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

(3)“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

(4)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 )

二、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12分)

①精( )( )擞 ②膀( )腰( ) ③( )信( )疑

④( )( )擦掌 ⑤手疾( )( ) ⑥跃跃( )( )

⑦风( )浪( ) ⑧龇( )咧( ) ⑨心( )胆( )

1.描写人物神态:

2.描写人物心理:

3.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1.①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田忌微微一笑。

这两句话都是对田忌的 描写,从句①中可以看出他 的心理;从句②中可以看出他 的心理。(后两空用四字词语填写)(3分)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2分)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6分)

按照我的主意办。 一定让您赢。

(1)

(2)

四、课文内容回顾。(14分)

1.人物欣赏。(6分)

(1)把下列人物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小嘎子 孙膑 船长 严监生

沉着机智 爱财如命 争强好胜 足智多谋

(2)上述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 ,因为

2.根据对“年龄称谓”的理解,完成练习。(8分)

A.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 。

C.花甲: 。 D.弱冠: 。

E. :指人三十岁。

“及笄”中的“笄”指 ,“弱冠”中的“冠”指 ,如果用来比喻弄错事实,认错对象,我可以用成语“ ”来表达。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材料-】“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其中以年轻人为主。人们在畅快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时间都放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日渐缺失。时至今日,“低头”一族仍然有增无减。等车、坐车的时候,“低头族”心无旁骛,很容易错过要坐的车;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候,“低头族”只顾着玩手机,聊天时心不在焉,彼此像是陌生人。

【材料二】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三个小时,仅次于巴西,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人们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怠于思考。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

1.“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中“聪明”一词的意思是 。(1分)

2.“低头族”是怎样的人?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1分)

3.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

(1)时至今日,“低头族”有增无减,以年轻人为主。 ( )

(2)最新调查发现,巴西人的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 ( )

(3)沉迷于手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日渐缺失,有人甚

至患上了数字痴呆症。 ( )

4.观察右图,回答问题。(4分)

(1)图片描述了什么内容?

(2)如果你是图中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5.请联系实际对“低头族”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至少两点)(2分)

六、课外阅读。(10分)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 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

。(1分)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用“ ”画出来。(1分)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分)

4.下列对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3分)

七、习作天地。(30分)

书中、影视剧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他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写下来吧。400字左右。

附加题、按要求完成题目。(10分)

1.看图片,连一连。(8分)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塞翁失马 守株待兔

2.上面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分)

统编版五语下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D 2.(1)A (2)B 3.(1)③ (2)③ (3)① (4)① 4.(1)C (2)A

(3)B (4)А

二、①神抖 ②大 粗 ③半 半 ④摩拳 ⑤眼快 ⑥欲试 ⑦平 静 ⑧牙 嘴 ⑨惊 战 1.①⑧ 2.③⑥⑨ 3.示例:看着膀大腰粗的对手,我对老师的预言半信半疑:我能战胜这样的对手吗?

三、1.神态 示例: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 2.示例: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 3.(1)只要按照我的主意办,就一定让您赢。(2)如果按照我的主意办,就一定让您赢。

四、1.(1)小嘎子—— 争强好胜 孙膑—— 足智多谋 船长——沉着机智 严监生——爱财如命 (2)示例:小嘎子 他可爱,争强好胜,经过一次次历练,最终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 2.A.豆蔻年华 B.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C.指人六十岁 D.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E.而立(束发用的)簪子 (成人的)帽子 张冠李戴

五、1.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 2.“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其中以年轻人为主。 3.(1)√ (2)× (3)√ 4.(1)子女聚在一起为老人过生日,但是在餐桌上,子女却只顾着玩手机,老人闷闷不乐地离开了。(2)示例:孩子们,平时你们难得回来一次,这次回来了,陪我唠唠家常多好啊! 5.示例:①要合理利用手机,把手机作为自己的好帮手,利用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②注意控制用手机的时间,保护视力。

六、1.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2.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3.示例:同意,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来:一是张四刚去看诊的时候苏大夫不理他,但后来张四刚把华大夫送的银圆放桌上,苏大夫就“比按铃还快”地站到了张四面前,从他的动作中可见,苏大夫一直在关注张四的病情;二是张四说他没钱付药款时,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由此可见苏大夫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只是碍于自己立下的规矩才不好随便诊治。 4.B 5.示例:欣赏。他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论做任何事都立下规矩,守规矩,有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七、附加题1.①—— 塞翁失马 ②—— 刻舟求剑 ③—— 掩耳盗铃 ④—— 守株待兔

2.塞翁失马

统编版五语下第四次月考

(考试范围:第七、八单元)

一、请在横线上抄写下面的句子,注意字体工整,结构美观,文面干净。(3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1.句中加点的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你不用着急,既然已经开始着手处理,这件事情早晚会澄清的,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防御意识太薄弱了。

.áo zhuó dèng bó áo zhuó chéng bó

ó zháo chéng bó áo zhuó chéng báo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设:①布置,安置 ②筹划 ③假使 闻:④听见 ⑤听说 ⑥出名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我们想方设法,终于救出了山洞里的小羊。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梁国杨氏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С.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④

3.下列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从小养尊处优,没有遭受过这样大的挫折。

B.我看到哥哥已经钓到了一条,心里一着急,更是手忙脚乱。

C.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左膀右臂。

D.夏日的傍晚,清澈的小河边,他悠然自得地抓紧干着农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成千上万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B.远处河道隐约传来一阵响亮的哗笑声和告别的声音。

C.我采了美丽的一束鲜花,送给我的老师。

D.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5.下列句子运用了以动衬静写作方法的一项是 ( )

A.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B.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间或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啭着它的喉咙,忽而又沉静下来。

C.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D.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比喻句,写出事物两个方面的特点)

那清澈的小河,

3.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仿照句中

所用的说明方法写一个事物)

4.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

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仿照例句,描写景点的颜色)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乡村四月》中描写乡间景色的句子是:“ , 。”

2.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羞耻之心,正如《朱子语类》中所说:“ ,

。”

3.每个国家或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 是威尼斯的标志,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白天,城市因它 起来;夜晚,没有了它,威尼斯就 了。 是

荷兰的标志,作者四次讲到“ ”,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美景的赞叹。

4.最能体现杨氏之子机智幽默的句子是:

5.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

五、阅读理解。(36分)

(一)牧场之国(节选)(13分)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平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 缓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3分)

2.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出来。(2分)

3.从哪里可以看出傍晚时的寂静?请写出三点。(3分)

4.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铺”字好在哪里?请你简要分析一下。(3分)

5.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B.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荷兰的赞叹之情。

C.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有总结,也有引出下文,有一咏三叹之效。

D.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作者在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

(二)白马湖之冬(23分)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和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曾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怒号( ) 曝日( ) 拨划( )

...2.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用“ ”画出来。抓住了

风的 和 的特点。(4分)

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暖和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4.白马湖冬天多风的原因是什么?(3分)

5.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有不少的情趣。请从短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来说明这一点。用“ ”画出来。(3分)

6.联系全文,对第5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作者一家对白马湖冬日之风印象深刻。

B.表达了作者一家对白马湖生活的怀念。

C.白马湖冬天虽然寒风呼啸,但是少了些雪天,所以还是值得怀念的。

D.体现了作者向往、思念纯净美好的乡间生活。

7.作者笔下的白马湖之冬富有情趣,你家乡的冬天又有哪些妙处呢?请选择最吸引你的地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4分)

六、习作。(30分)

我们在旅游时往往会感受到到不一样的景色和不一样的风情。或许你对某一处的建筑感到惊叹,或许某一种景致引发了你内心的思考,或许某一个地方的活动会让你陶醉……请你选择一次独特的旅行经历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描写景物,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共鸣。题目自拟,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统编版五语下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

二、1.B 2.D 3.D 4.D 5.B

三、1.孔君平去拜访他(杨氏子)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把孩子叫了出来。 2.示例:是那么的明亮,仿佛一条闪光的带子;河水颜色碧绿,好似一块巨大的翡翠。 3.示例: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4.示例:秋天,金黄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金黄的稻田绵延广阔,金黄的果实挂在枝头,就连人们的脸庞,也是金黄色的,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四、1.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2.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3.小艇 喧闹 安静 牧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水 花 牧场

五、(一)1.寂静 舒缓 平静 2.晚霞消逝,来挤奶的人悄无声息,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片安然宁静。 3.①远处传来一阵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②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车船过后,又恢复了平静。 ③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4.一个“铺”字,赋予晚霞动作,写出了傍晚霞光满天的景象。5.D

(二)1.háo pù huá 2.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多 大 3.不是。是为了运用对比的方法,衬托寒风突然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情味。 4.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5.松涛如吼……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6.C 7.示例:最妙的是下雪之后。山川河流都是一片银装素裹,雪地上有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早起的孩子留下的。堆雪人、打雪仗,那情趣真是妙不可言。


本文标签: 大夫 下列 句子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