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常用的免费第三方平台)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
春节的传说(节选)
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 山西古籍出版社 有删减 )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读了短文,你知道春节的由来了吗?
【参考答案】
1. 叫苦连天 无济于事
2. C
3.一年有360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个月。
4.示例:万年发明了万年历,让国君祖乙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个节,于是国君就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
春节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节选)
赵丽娟
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
2
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
有歌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春节的幕布正式拉开。祭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献麻糖:一方面用贿赂的手段甜了灶王爷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爷嘴使其只能“上天言好事。”腊月最后一天(除夕日),则是展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喷火口:红红火火的窗花、剪纸、春联,叱咤威武的门神画像,迎接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家团聚的饺子、金鱼、花糕、公鸡,为初一准备的红包、糖果、点心、新衣服等等悉数登场。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春节狂欢的最后时刻:喧天的锣鼓、绚丽的烟花、高悬的灯笼、香甜的汤圆,渲染着热闹的节日氛围,自此春节行至尾声。
总之,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期,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现出来,是人们物质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
(选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辛勤——( ) 祈求——( ) 呈现——( )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锣鼓 ( )的烟花 ( )的灯笼 ( )的汤圆
3.根据课文判断对错。
(1)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 )
(2)春节期间有三个重要的日子:腊八、祭灶日、除夕。( )
(3)祭灶日要吃麻糖。( )
3
(4)汤圆、灯笼是元宵节的标志。( )
4.为什么说“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 画出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辛劳 请求 展现
2. 喧天 绚丽 高悬 香甜
3.(1)√(2)×(3)√(4)√
4. 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二十三这天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灶王爷、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闹元宵。
4
类文阅读-2 腊八粥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 )为了供佛,(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 )(多选)。
A.糯米 B.
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
5
C. 各种豆子和芝麻 D.各种糖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连起来了?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 不但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2.A B C 3.腊八粥,把母亲对她的母亲的怀念和我对母亲的怀念这两件事连起来。 4.对母亲的怀念。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
6
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选自“中国在线” 2010-09-16有改动)
1.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
2.连一连。
太师饼 汉代
胡饼 宋
月饼 殷、周
宫饼、小饼 唐
3. 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 “始祖”称为 ,真正称为月饼是在 ,逐渐流传是在 ,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 。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把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吧。
答案:1.
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2.
太师饼——殷、周 胡饼——汉代 月饼——唐宫饼、小饼——宋 3. 太师饼 唐朝 宋朝 清朝
4. 短文主要介绍了月饼的演变。
5.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7
类文阅读-3 古诗三首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
玉盘:
2.
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
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答案:1.银河 月亮 2. A 3.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 彻:
闻: 闲:
2. 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 。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答案:1.不要 整,通 看 悠闲 2. C 3. 且莫催 4. 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5. 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类文阅读-4 藏戏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
9
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 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
《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演唱,“ 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因而成为 “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
2.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 )
(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 )
(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
(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 )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10
A.
表示意思的转换 B.
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
表示声音的延长。 D.
表示解释说明。
4. 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答案:1.
原 栽 居 2.(1)×(2)√(3)√(4)√ 3.D 4.特点: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木偶戏(节选)
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因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故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
11
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选自《音乐生活》 2014年第4期 有删减)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
2. 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 朝;经典传统剧目有《 》《 》等;分为泉州的 和漳州的 两大流派。
3.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4.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5. 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答案:1. 栩栩如生 声名鹊起 2.
明朝 大名府 雷万春打老虎 南路 北路
3.
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4.
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 5. 屡次失意的梁炳麟发明布袋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
12
13
类文阅读-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英】丹尼尔•笛福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不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选自《鲁滨逊漂流记》译林出版社)
14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 ) 柔软——( ) 聪明——(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形怪状:
3.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陶器的方法的?( )
A.在野外发现的。 B.在火堆里发现的。 C.在书里看到的。
4.鲁滨逊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5.通过不懈的努力,鲁滨逊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1.丑陋 坚硬 笨拙
2.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3.B
4.鲁滨逊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做出用来装流质可以放在火上烧的容器。
5.示例: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相信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5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老人已经航行了两个小时,他一直在休息,时不时从大鱼身上撕下一块肉放进嘴里咀嚼(jiáo jué)。他在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着准备。
当那两条鲨鱼中的第一条出现时, 他叫了声。那叫声不免带着一些惊慌和愤恨。那是两条铲鼻鲨——他叫它们“加拉诺鲨”。这两条鲨鱼闻到血的气味,正在兴奋地向小船冲来。
铲鼻鲨和灰鲭鲨不同,它们对吃的东西来者不拒,哪怕是腐烂的死鱼,又或者是身上并没有血(xuè xiě)腥味的人。现在一条铲鼻鲨狡猾地在小船下面钻来钻去,趁机用嘴撕扯大鱼的肉。另一条则在水面上径直向大鱼发起了攻击。
老人举起绑了刀子的桨,朝水面上那条鲨鱼戳去。他先是把刀扎(zhā zhá)进鲨鱼的头部,接着是黄色的眼睛。鲨鱼因为突如其来的死亡而松开咬住大鱼的嘴,滑入海里。
那条船底下的鲨鱼把小船弄得摇摇晃晃。老人把脚从帆脚索上挪开,小船转过来,这样他就能看见那条鲨鱼了。他拿桨去戳它,但只在鱼皮上刺了一个口子。鲨鱼浮上海面,老人迅速地用桨上的刀扎了它两下。这两下又准又狠,可鲨鱼却死死咬住鱼。老人再次把刀刺进它的左眼和脑子,连头上的软骨都扎断了。
鲨鱼还是没有松开那条鱼。老人用力撬开它的嘴,鲨鱼的嘴张开了,身体溜进海里。
“去吧,你这条加拉诺鲨,”老人说道,“去海里找你的那位朋友吧。”
(选自《老人与海》接力出版社)
16
1.给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突如其来”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名言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
【参考答案】
1.
jué xuè zhā
2.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示例:从天而降 不出所料
3.老人和两条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灾难面前,他首先是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7
类文阅读-6 骑鹅旅行记(节选)
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 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 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选自《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8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 惊奇
这只( )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
我( )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 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 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C. 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
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参考答案】
1. zhāo dǎng 浇 混
2. 奇异 惊奇
3.C
4.桌子、椅子都变大了。
5. 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把他变小了。他是通过发现镜子中的自己判断出来的。
眼泪的池塘(节选)
19
【英】刘易斯·卡罗尔
她跑到小门前,哎呀,真糟糕,小门是锁上的,小金钥匙依旧放在那个高高的玻璃桌子上呢。“这下更糟糕了,我从来都没有变得这么小过,从来都没有!太不幸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啊?”刚想到这里,爱丽丝突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带有咸味的水里。之所以知道水是带有咸味的,是因为那水一下子就淹到了她的下巴,而她在惊慌中喝了一口。
“我掉进海里了!”这是爱丽丝的第一个念头。接着,她又对自己说,“那是有许多供游泳者们在里面换衣服的马车,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聚在沙滩上用木头铲子堆起沙子建造城堡。海滨还有一排出租给游客的住房,住房后面就是一个火车站。爱丽丝对这些印象很深。
可是没过多久,她就明白了,自己正在一个由眼泪汇成的池塘里。这满池的眼泪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哭啊!”爱丽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划动四肢在水里游来游去,她多么想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游出池塘去,“这下可好,我真是自作自受啊!再这样下去,我非得淹死在自己的泪水里不可了!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啊!说实在的,今天的怪事可真够多的了!”
(选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浙江大学出版社)
1.找出文中与“一心一意”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2.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爱丽丝掉进了海里,因为水是咸的。( )
(2)爱丽丝非常后悔不该哭。( )
(3)爱丽丝使劲游,想游出池塘,但是没有成功。
20
3. 眼泪池塘是怎么形成的?( )
A小动物们哭的 B天然的 C爱丽丝哭的。
4.为什么爱丽丝说是自作自受?
5.文中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2.(1)× (2)√ (3)×
3.C
4. 因为爱丽丝掉进去的眼泪池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5. 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身体变小了,拿不到金钥匙;掉进了眼泪池塘里。
21
类文阅读-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美】马克•吐温
汤姆提着一桶石灰水,拿着一把长刷子,出现在人行道上。满心的快乐一下子离他而去,深深的惆怅不觉压上心头。三十码长的木栅栏有九英尺高!在他眼里,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而活着也只是一种负担。他叹了口气,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等他将那一小条刷白了的木板和那还没刷白的、犹如一望无际的大陆一样的栅栏一比较,他就垂头丧气了,呆呆地坐在了一只保护小树的木箱上。
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
他拿起刷子,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他吃着苹果对汤姆说:“嘿,老伙计,你非得干活吗?我要去游泳。难道你不想去吗?不过当然啦,你宁愿干活儿,对不对?”
汤姆仔细地打量了那男孩一小会儿,说:“你说,什么叫干活儿?”
“瞧,难道这不是干活儿?”
汤姆继续刷墙,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啊, 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我所知道的是,这个活儿挺适合汤姆·索亚。””
“噢,别来这一套,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应该喜欢。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
这话不能不叫人对此刮目相看了。本停止嚼他的苹果。汤姆把刷子挥过来划过去——退后几步看看效果——然后再这儿添一下,那儿加一刷子——再品
22
评一下效果——本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神。
一会儿,他忍不住了,对汤姆说:“喂,汤姆,让我来刷几下吧。”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无其事:
漫不经心:
2.“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这句话中本的意思是汤姆应该
(喜欢 不喜欢)干这件事。
3.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是因为( )
A.感到很有趣。 B.可以挣到很多钱。 C.可以让自己的成长得到锻炼。
4.“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是什么?后来这个主意成功了吗?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吧。
5.本提出要刷栅栏,汤姆会同意吗?后来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不喜欢
3.A
4.这个主意是汤姆想让别人帮他刷栅栏。后来这个主意成功了。我觉得汤
23
姆是个聪明机智、敢想敢做、调皮捣蛋的孩子。
5.示例:本提出要刷栅栏,汤姆不同意,后来本把苹果给了汤姆,自己开始刷栅栏,而汤姆则大口大口地吃起了苹果。
捣蛋鬼的日记(节选)
【意大利】万巴
昨天,我带了一瓶红墨水到学校去。红墨水是从爸爸写字桌上拿的,这件事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总是说我是非常倒霉的,现在我再说下去。我拿红墨水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正是贝蒂的妈妈想起来在贝蒂脖子上套上个长长的浆洗过的大翻领的那天,她把大翻领套在她儿子脖子上的那一天,正巧也是我把红墨水拿到学校去的那一天。
不知怎么搞的,我起了个念头,想在贝蒂的翻领上写点什么。翻领又大又白,而且浆洗得发亮。我用笔蘸上红墨水,在他的翻领上悄悄地写上了几句诗,他却一点都没感觉到。
诗是这样的:
不许说话不许动!
要是“肌肉”看见了,
都得挨油煎!
一会儿,“肌肉”老师叫贝蒂到黑板上去写生词,大家念着贝蒂那条雪白的翻领上用红墨水写的漂亮诗句,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开始,“肌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贝蒂也摸不着头脑,这情景就像上一次
24
不知道裤子为什么粘上了胶一样。后来“肌肉”读了翻领上的诗句,立刻变得像老虎那么凶。
校长马上来了,像往常一样,他开始了调查。
这时,我已经把红墨水藏到了课桌里,但校长要检查坐在贝蒂后面的每个人的铅笔盒。结果他发现了我的笔尖蘸有红墨水。
(选自《捣蛋鬼的日记》北京出版社)
1.像“哄堂大笑”这样形容笑的词语你能写出多少?试一试吧。
2.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捣蛋鬼日记》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是( )(可多选)
A.严肃庄重 B.轻松活泼
C.含蓄委婉 D.幽默风趣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5.如果这样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从哪方面来劝导他呢?
【参考答案】
1.示例:捧腹大笑、笑逐颜开、笑容可掬、回眸一笑、前仰后合
2.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我”的一次恶作剧,在贝蒂的大翻领上写诗。
25
4.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调皮捣蛋而又天真有趣的孩子。
5.提示:从不要给老师起外号,不要对同学搞恶作剧这些方面来劝导。
26
类文阅读-8 匆匆
一只鸟又飞走了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选自《智慧背囊:拐弯处的发现》,延边人民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 确信——( ) 喜悦——( )
2.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 。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 是因为 。
3.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
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而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
4.读了这篇文章,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
【参考答案】
1. 吵闹 疑惑 悲哀
2.“秒”和“鸟”读音相似 时间和小鸟一样,离去了就不再回来
3.B
4.示例: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中的每一瞬,不要等到珍贵的鸟儿飞走了才来叹息生命的逝去。
光阴(节选)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
28
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选自《精短散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 ,在文中指的是
。
2.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
3.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
。
4.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5.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也来写一写吧。
29
【参考答案】
1.不分厚薄,同样看待 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
2.示例: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抚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光阴 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4.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5.提示: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
30
类文阅读-9 那个星期天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1
依旧——( ) 茂密——( ) 摆弄——( )
2.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这里“抖”和“推脱”
表达了作者 之情。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
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5.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依然 茂盛 侍弄
2.
害怕触景生情和对母亲深切地思念。
3.B。
4.
追忆合欢树的来历,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
32
长。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深化文章主题,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
5.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33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
(选自《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煤炭工业出版社有改动)
1.
“海底捞月”的意思是从海中捞月亮,比喻 。在本文中用该词生动表现了 。
2.
请按照季节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 。夏: 。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对错。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2)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 )
(3)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用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奶奶这一形象。( )
4.作者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你觉得奶奶有哪些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请简要说出根据。
【参考答案】
1.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表现了
“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2.
春:糊纸袋。夏:补花、洗菜。
34
3.(1)√ (2)× (3)√
4.
表现了“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
5.
勤劳、善良、坚强、执着、诚实、上进等。奶奶一直在劳动说明勤劳。对“我”的宠爱说明善良。
35
类文阅读-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参考答案】
36
1.B
2.
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1)√ (2)X (3)√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7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参考答案】
1.B
2.(1)① (2)①
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类文阅读-13 金色的鱼钩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38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夭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选自《红军长征的故事》蓝天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
2.
“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 。
3.
“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9
C. 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参考答案】
1.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示例:天网恢恢 大名鼎鼎 怒气冲冲 忧心忡忡
2.
想把马肉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
3.A
4.面对临终战士留给自己的马肉,此刻主席是感动、悲愤、心疼、惋惜的心情
5.示例: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互助友爱、勤俭朴素等。
雪山小太阳(节选)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
40
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她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选自《长征故事》陕西旅游出版社有改动)
1.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小太阳指的是 。
2.第1、2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通过渲染环境的 ,衬托红军战士的 气概和 精神。
3.小卫生员不见了,原来她( )
A.躺在山坡上睡着了
B.
为了救伤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C.掉队了
4.
文章标题“雪山小太阳”寓意深刻,你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5.
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小姑娘的红毛衣,有什么作用?
41
【参考答案】
1.小卫生员
2.恶劣 英勇无畏 革命乐观主义
3.B
4.
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5.
红毛衣既是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42
名人名言
1.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5.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7.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9.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0.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儿
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的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12.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13.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温特
14.守时是最大的礼貌。——路易十四
15.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罗什夫科
43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类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jishu/1708170901h51637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