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winform按钮美化)
酬神娱人的流动舞台 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艺术摭谈 汪碧波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摘 要]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迎合了木偶戏所处具有浓厚梅山道教色彩的 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使得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艺术得以保存至今。同样.木 偶戏舞台的设计也满足了舞台轻便、易搭建、易拆收和搬运的流动舞台的 需要。围合、灵巧的结构设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围合 流动舞台 灵巧结构 艺术价值 一、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的文化背景 用时不到一刻钟就在堂屋里搭起杖头木偶戏表演的舞 台,与本地的其它戏剧一样,打完开台后便正式开演, 一木偶戏是随着木偶避邪娱神的社会功能而诞生 的。最早在汉代人们利用木偶俑作为随葬品。长江以南 演就是两三天。戏班班主刘柱国介绍:当地的木偶戏 的湘、云、贵、JII等省份,因地处山区,高山阻隔,鲜与 外界往来,巫教一直盛行,巫教不但敬鬼神,善歌舞, 也在民间行医(画符咒,用草药)。湘西南地区绝大部 分处于梅山教盛行的中心区域。梅山教是巫教与道教 的结合的表现形式。道教当中的勾魂、还愿、避邪是人 按演出的目的可分为:求子戏(观音戏)、虫蝗戏、求雨 戏、勾愿戏,痢疾戏……等等。但凡有人稍有不顺,便请 木偶戏班唱戏,驱灾消难、避邪纳福。由此可见,木偶 戏在农村长久不衰的原因应基于此。 (二)表演木偶戏成为木偶戏艺人的谋生手段 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湘西南的木偶戏自然少不 了受到梅山道教的影响。就连戏台的搭建都与道教有 前面讲到的社会需求给了木偶戏的生存所需要的 空间,木偶戏的艺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便将木偶戏舞台 搬到农村的千家万户或集市表演以赚取报酬。 湘西南地区的布袋木偶戏,文献也有记载:同治 关。古老的戏台搭建是有讲究的,戏台要用36根戏台 棍搭建,称之为“三十六天罡”,道教认为--IL斗星中有 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所以,酬神祈 福、避邪消灾则成为湘西南民间木偶戏生存发展所需 的重要原因。然而,有社会需求则必成就一个市场,木 偶戏也自然成为木偶戏艺人重要的谋生手段。 (一)酬神祈福的社会需求为木偶戏提供了生存发 展空间 《溆浦县志》载:“城东二三里许枣子地,有舒煌贞者。 尝一人班,为傀儡戏。乐具悉意匠新造,手足臂膊皆系 焉。演戏时,以布围住,一人在其中,八音竞作,节奏不 爽,而傀儡复行动蹁跹,宛如生人。舒乃唱曲以和之。” 记载中反映出布袋木偶戏的基本舞台特征和演出地点 及演出方式。与现在传承下来的布袋木偶戏完全一致。 在邵阳县的燕窝岭民国时期还保留了刘姓家族的 布袋戏戏担数余担。燕窝岭的经济落后,刘氏家族的部 分人便以表演布袋木偶戏为谋生手段,为了方便将戏 剧舞台随时搬到演出地点,于是便将整个布袋戏舞台 道光《辰溪县志》记载:“秋成岁稔,乡民醵钱建 醮,或演傀儡,或集优人作剧以酬神。”清末著名的考 据学家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考》中说“巫之事神必用 歌舞”。只要当地的人们一有不如意或小灾小难就会请 木偶戏班前来酬神许愿或还愿。一唱就是两三天,于是 便有了木偶戏生存的社会环境。 浓缩为可以一个人担起来的微缩戏剧舞台。演出人员 由鼓乐手、木偶操弄演唱者合为一人。布袋木偶戏传承 人刘文武说:他为了谋生,从小就跟师傅学戏。学成后 便一个人挑着戏担走南闯北,上云南走四川I,穿梭于闹 市之中,游走在乡村之间。集市中,田野间都是布袋木 今年正月初五在考察新邵坪上杖头木偶戏时,恰 逢一王姓人家请演木偶戏,说是因为主人家的女儿今 年要考大学了,所以请人唱木偶戏来避邪祈福。演出场 地就设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演出之前,戏班班主进行一 系列的复杂的祭祀仪式,比如先祭拜戏班的祖师,然后 偶戏演出的场所,只要~席之地就可以表演。 在过去,湘西南戏剧分以人为演员的大戏和木偶 i S=
1.合理取材,考虑轻便和实用 在湘西南地区盛产毛竹,竹竿纤细,韧性好。杖头 木偶戏的舞台全部采用竹子,竹子空心质轻,适合舞台 搭建的需求。可以制作弯曲结构。湘西南几乎所有的杖 头木偶戏舞台均采用竹子作为搭建舞台的首选材料。 布袋戏舞台则与杖头木偶戏舞台不一样。布袋戏整个 舞台分为表演台、乐器支架和扁担三个部分组成。表演 台像一个可以打开的夹子包,下面连着本地最有特色 的蓝印花布被面,这就是布袋戏也叫被窝戏的由来。乐 器支架则是地道的板凳,经过稍作改造制成,将锣、 演出时随时可以拿到。表演完后,只要将前后方框向中 间方框收拢即可,用蓝印花布将木偶一并包裹好,形成 一个大包裹,取下扁担,将包裹与板凳挑起来,继续赶 往下一个演出地。 无论是杖头木偶戏舞台还是布袋戏舞台的设计,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满足戏曲表演所具备 的舞台功能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民间木偶戏 舞台便于拆收、搭建和搬运的实际需求。为没有固定表 演舞台的木偶戏一直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奠定 坚实基础。 三、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 值 钹、鼓等乐器合理地安装在板凳上。扁担就是农村用来 挑东西的普通扁担,在布袋戏舞台搭建中起到支撑并 固定表演台的作用,在拆收后,便成了艺人挑起表演台 和板凳的真正意义的扁担。因此,无论是杖头木偶戏还 是布袋木偶戏,它们的舞台设计均是用本地特色的舞 台制作材料。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生活气息。 2.灵巧的结构设计 由于湘西南民间木偶戏演出的特色和要求,决定 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无 论是布袋戏舞台、还是杖头木偶戏舞台,少不了地方人 文环境的影响,都能在其中找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 古老的杖头木偶戏舞台的36根竹竿,道教说是代表北 斗星中的36天罡神。很明显将湘西南梅山教融入到舞 台设计中,为杖头木偶戏的酬神祈福的社会功能的应 用作了非常全面的铺垫。更增强了杖头木偶戏的神秘 色彩。而布袋戏舞台的设计充分利用舞台搭建的材料 选择,很好地将本地特色的文化融入其中,包括湘西南 木雕艺术、蓝印花布艺术、板凳以及农耕文化元素的扁 担,有机地结合。因此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艺术蕴藏 着丰富的民俗学信息,它的舞台艺术形成了其浓郁的 地方特色,具有深刻的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和很 高的艺术价值。 毫寰 演出的需要。杖头木偶戏舞台一般全部采用竹竿搭建 而成,古老的戏台用36根戏台棍搭建。后来随着时间 的变迁,许多戏班根据实际需要,x,-J-搭建戏台的方法进 行了改进。不同的戏班。所用的竹竿数量稍有差别,邵 东木偶现存的剧团采用26根,新邵坪上木偶剧团和隆 回西洋江剧团都是24根。其中主立杆4根,再由4根 了舞台需要活动的搭建材料,便于搬运拆装,才能满足 横向拉杆连接主立杆,围成一个四方盒子,4根横向拉 杆的两端做成钩状,勾住主立杆后用竹编环套住竹钩, (如图3、4)。在盒子的四个面各用两根小毛竹干斜拉 起来。但是在舞台的前、左、右方斜拉干置于舞台的下 半部,以免遮挡观众视线。舞台后方则将斜拉干置于上 半部,避免挡住木偶操作者上下场。有趣的是,所有的 斜拉干两端都是用棕绳与主立杆连接起来,因为这样 可以把众多的竹竿有序的捆绑在一起,便于搭建和拆 收,因此无论是搭建还是拆收十分方便,省时省力。最 后用8块帷幔布置出舞台效果。 布袋戏舞台为木制结构的戏台,拆装灵活,形式稳 重端庄。前面提到布袋戏舞台由板凳、扁担和像一个可 另外,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艺术设计独具特色。 特别是选材轻便、实用和别具一格的集约化的设计。杖 头木偶戏舞台的好几十根竹竿在搭建舞台时,艺人们 能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有条不紊地完成搭建任务。 一人制的布袋戏舞台则更快,一个人可以在几分钟内 搭、拆收建好,由艺人一肩挑起来,游走各地演出。这 种轻便、实用、集约化的舞台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令 人叹服。为现代戏剧舞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总的说来,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迎合了其所处社会 环境的实际需要而得以保存至今。同样,它的舞台设计 也满足了流动舞台的需要。它围合、灵巧的结构设计,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打开的匣子包一样的表演台组成。表演台由前、中、 后三个并排的方框组成,前后两个方框以中间方框的 下边框为轴分别向前后成90度打开。便形成了前后两 个平面框,前框则为木偶“表演”的舞台,后框则是容 纳木偶表演者头部的区域,中间的方框则是前台与后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阶 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A760064 责任编辑:文键 台的分隔墙,一般用木雕屏风做成。左右留有“出将”、 “入相”门。前后方框四周吊挂蓝印花布将舞台的下 方全部包裹起来。在前面方框的周围挂上所有的木偶。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酬神娱人的流动舞台——湘西南民间木偶戏舞台艺术摭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freenas.com.cn/free/1708170979h51637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