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887021


2024年3月1日发(作者:关于网站设计的网站)

香蕉病害

香蕉是我国南部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病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 。香蕉病害主要有20多种,其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有香蕉束顶病、炭疽病、黑星病、花叶心腐病、褐缘灰斑病等。

1.香蕉束顶病

分布为害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及台湾等省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可达10%~30%,有的甚至高达50%~80%。

症状 新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图7-1),植株矮缩,叶片硬直并成束长在·起。病株老叶颜色比健株的黄些,新叶则比健株的较为浓绿。叶片硬而脆,很易折断。在嫩叶上有许多与叶脉平行的淡绿和深绿相间的短线状条纹,叶柄和假茎上也有,蕉农称为“青筋”。病株分蘖多,根头变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染病蕉株一般不能抽蕾。为害严重时,植株死亡(图7-2)。

图7-1 香蕉束顶病为害新叶症状

病原 Banana bunchytop virus(BBTV),称香蕉束顶病毒。病毒粒体球形。

发生规律 病原病毒在园内主要借香蕉交脉蚜传播,远距离传播则通过病株吸芽调运。病毒不能借汁液摩擦及土壤传播。任何有利刊呀虫猖獗发生的环境条件都有利发病。一般在

雨水少、天气干旱的年份蕉蚜发生多.发病较重。在下雨多、天气潮湿的年份蚜虫死亡较多,病害发生较少,发病高峰一般在4~5月,其次在9~10月。

图7-2 香蕉束顶病为害叶柄症状

防治方法 选种无病蕉苗,新蕉区最好用组培苗。增施磷钾肥;合理轮作,彻底挖除病株,挖前先喷药杀蚜,铲除蕉园附近蚜虫的寄主,并于每年开春后清园时喷药杀死蚜虫。

及时喷药消灭蕉园中的交脉蚜。一般在3~4月和9~11月喷药防治,可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l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加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宁南霉素水剂250~300倍液、3.95%三氮唑核苷水剂500~6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灌根或注射。

2.香蕉炭疽病

分布为害 香蕉炭疽病分比较广,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等省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成熟或近熟的果实,尤其为害储运期的果实最为严重。

症状 主要为害蕉果。初在近成熟(图7-3)或成熟的果面(图7-4)上现“梅花点”状淡褐色小点,后迅速扩大并连合为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稍下陷的大斑或斑块,其上密生带

黏质的针头大小点,随后病斑向纵横扩展,果皮及果肉亦变褐腐烂,品质变坏,不堪食用。干燥天气,病部凹陷干缩。果梗和果轴发病,同样长出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全部变黑干缩或腐烂,后期亦产生朱红色黏质小点。

病原 Colletotrichum musae称香蕉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圆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聚集一起时呈粉红色。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叶和病残体上存活越冬。次年分生孢子及菌丝体产生的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到青果上,萌发芽管侵入果皮内,并发展为菌丝体。每年4~l0月为此病的多发期,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尤为严重。分生孢子辗转传播,不断进行重复侵染。成熟果实在贮运期间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一般香蕉产区温度较高,在多雨雾重的天气和园圃潮湿的条件下,或贮运期气温高、湿度大往往发病严重。

图7-3 香蕉炭疽病为害青果症状

图7-4 香蕉炭疽病为害成熟果症状

防治方法 选种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生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清除和烧毁病花、病轴和病果,并在结果始期进行套袋,可减少病菌侵染。采收应选择晴天,采果及贮运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

结实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病害。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 5%腈苯唑悬浮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l000倍液、2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800~l000倍液、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等药剂,每隔l0~l5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如遇雨则隔7天左右喷1次,着重喷果实及附近叶片。

果实采收后,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0%抑霉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50~600倍液浸果1分钟(浸没果实),出晾干,可控制贮运期间烂果。

3.香蕉黑星病

分布为害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产区的常见病害。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也为害成熟果。叶片发病(图7-5),在叶面及中脉上散生或群生许多小黑粒,后期小黑粒周围呈淡黄色,中部稍下陷,病斑密集成块斑,叶片变黄而

凋萎。青果发病,多在果肩弯背部分生许多小黑粒,果面粗糙,随后许多小黑粒聚集成堆。果实成熟时,在每堆小黑粒周围形成椭圆形的褐色小斑;不久病斑呈暗褐色或黑色,周缘呈淡褐色,中部组织腐烂下陷,其上的小黑粒突起(图7-6)。

图7-5 香蕉黑星病为害叶片症状

图7-6 香蕉黑星病为害果实症状

病原Macrophoma musae称香蕉大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褐色,圆锥形,顶部有一细孔。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形,无色或淡褐色,其中一端长有一根细线状的附属丝。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蕉园枯叶残株上越冬。第二年雨后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到叶片再感染,叶片的病菌随雨水流溅向果穗。叶片上斑点可见因雨水流动路径而呈条状分布。9月下旬至lO月上旬旱季时潜育期19天,进入l 2月至翌年1~2月低

温干旱时长达69天,全年以8~12月受害重。夏、秋季节若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苗期较抗病,挂果后期果实最易感病,高温多雨季节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 注意果园卫生,经常清除销毁病叶残株。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疏通蕉园排灌沟渠,避免雨季积水;抽蕾挂果期,用纸袋或塑料薄膜套果,减少病菌侵染。套袋前后各喷l~2次杀菌剂,效果更好。

在叶片发病前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等药剂预防保护。

在叶片发病初期或在抽蕾后芭叶未开前,可用25%腈菌唑乳油500~l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l000~1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04%柴油、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70%FF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病叶或果实,重点喷果实。间隔10~15天,连续喷3次。

4.香蕉花叶心腐病

分布为害 香蕉花叶心腐病现已成为香蕉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均有该病。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为重发病区,有些蕉园发病率高达90%以上。

症状 属全株性病害。病株叶片现褪绿黄色条纹,呈典型花叶斑驳状(图7-7),尤以近顶部l~2片叶最明显,叶脉稍肿凸。假茎内侧初现黄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并连合成黑褐色坏死条纹或斑块。早发病幼株矮缩甚至死亡;成株感病则生长较弱,多不能结果,即使结实也难长成正常蕉果。当病害进一步发展时,心叶和假茎内的部分组织出现水渍状病区,以后坏死,变黑褐色腐烂。纵切假茎可见病区呈长条状坏死斑,横切面呈块状坏死斑。有时根茎内也发生腐烂。

图7-7 香蕉花叶心腐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Cucumber mosaic virus strain Banana,称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粒体呈球形多面体状。

发生规律 蕉园内病害近距离传播主要靠蚜虫,也可以通过汁液摩擦或机械接触方式传播;远距离传播则借带病芽的调运。幼嫩的组培苗对该病极敏感,感病后1~3个月即可发病,吸芽苗则较耐病,且潜育期较长。温暖而较干燥有利于蚜虫繁殖活动的年份往往发病较重。每年发病高峰期为5~6月。幼株较成株易感病。蕉园及其附近栽植茄、瓜类作物的园圃较多发病。高湿多雨的春植一般较少发病。在温暖干燥年份,本病发生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严禁从病区挖取球茎和吸芽作繁殖种苗用的材料。培育和使用脱毒的组培苗。种组培苗的宜早(3月间)勿迟,也不宜秋植;宜选6~8片的大龄苗定植。清除园内及附近杂草,避免园内及其附近种瓜、茄类作物。挖出的病株、蕉头和吸芽可就地斩碎、晒干,然后搬出园外烧毁。

苗期要加强防虫防病T作,10~15天喷1次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等杀蚜虫,同时加喷一些助长剂(如叶面宝等)和防病毒剂(如1.5%植病灵l000倍液或0.1%硫酸锌液),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尤其是高温f旱季节。

及时铲除田问病株和消灭传病蚜虫。发现病株要任短时间内尽快全部挖除;在挖除病株前、后,要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 000倍液、5%鱼藤铜乳油l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1 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布病株和病穴。

5.香蕉褐缘灰斑病

分布为害 香蕉褐缘灰斑病又称香蕉尾孢菌叶斑病,在我国各香蕉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造成植株早衰,发病重者减产50%~75%以上。

症状 该病通常先发生于下部叶片,后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病斑最初为点状或短线状褐斑,先见于叶背,然后扩展成椭圆形或长条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或多数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黑褐色大斑。融合后病斑周围组织黄化。在同一叶片上,通常叶缘发病较重,病斑由叶缘向中脉扩展,重者可使整张叶片枯死(图7-8)。

图7-8 香蕉褐缘灰斑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 Pseudocercospora musae 称香蕉假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分生孢子细长,无色,有0~6个分隔。有性态为Mycospherella musicola称小坏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黄褐色,卵圆形。子囊椭圆形,有拟侧丝。子囊孢子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有3个隔膜。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蕉叶上有水膜且气温适宜时,侵入气孔细胞及薄壁组织。每年4~5月份初见发病,6~7月份高温多雨季节病害盛发,9月份后病情加重,枯死的叶片骤增,1 0月底以后随降雨量养活和气温下降,病害发展速度减慢。在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蕉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蕉园的病株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多施磷、钾肥,不要偏施氮肥。水田蕉园应挖深沟,雨季及时排水。控制种植密度。

在发病前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8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预防。

在发病初期或从现蕾期前1个月起进行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7 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0.02%洗衣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0.04%柴油,25%丙环唑乳油l000~l5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5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等。每隔10~20天喷1次,全株喷雾3~5次效果好。

6.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症状 香蕉黄叶病属维管束病害。内部症状表现假茎和球茎维管束黄色到褐色病变,呈斑点状或线状,后期贯穿成长条形或块状。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一直延伸到球茎内,后来黑褐色而干枯。外部症状在龙牙蕉上表现为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两种。叶片倒垂型黄化(图7-9):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叶片黄化先在叶缘出现,后逐渐扩展到中脉,黄色部分与叶片深绿色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染病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色变褐色而干枯,形成一条枯干倒挂着枯萎的叶片。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图7-l0):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并向上扩展,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对较慢。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无色,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卵形或圆形。

图7-9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叶片倒垂型黄化

图7-10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假茎开裂型黄化

发生规律 该病菌从根部侵入导管,产生毒素,使维管束坏死。蕉苗、流水、土壤、农具等均可带病。病苗种植和水沟丢弃病株是该病蔓延的主要原因。病菌在土壤中寄生时间长,几年甚至20年。酸性土壤有利于该菌的滋生。排水不良及伤根促进该病发生。每年l0~11月为发病高峰。蕉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避免病土育苗。加强检疫。

土壤消毒。15%恶霜灵水剂或20%地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土壤按1:200比例配制成药土后撒人苗床或定植穴中。

发病初期灌根。发现零星病株时,用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l 000倍液、23%络氨铜悬浮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l 000倍液、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灌根,每株500~l000ml,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7.香蕉冠腐病

分布为害 香蕉冠腐病是香蕉采后及运输期间发生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果腐率达

l8.3%,轴腐率高达70%~100%,往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症状 病菌最先从果轴切口侵入,造成果轴腐烂并延伸至果柄,致使果柄腐烂,果指散落。受为害的果指果皮爆裂,果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成熟的青果受害时,发病的蕉果先从果冠变褐,后期变黑褐色至黑色,病部无明显界限,以后病部逐渐从冠部向果端延伸。空气潮湿时病部上产生大量白色絮状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并产生粉红色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图7-l1)。

图7-11 香蕉冠腐病为害果轴症状

病原 包3括种镰刀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镰孢(ctum)和双胞镰孢(m),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香蕉去轴分梳以后,切口处留下大面积伤口,成为病原菌的入侵点。香蕉运输过程中,由于长期沿用的传统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常导致果实伤痕累累,加上夏秋季节北运车厢内高温高湿,常导致果实大量腐烂。香蕉产地贮藏时,聚乙烯袋密封包装虽能延长果实的绿色寿命,但高温、高湿及二氧化碳有小环境极易诱发冠腐病。雨后采收或采前灌溉的果实也极易发病。成熟度太高的果实在未到达目的地已黄熟,也常引起北运途中大量烂果。

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贮运各环节中造成的机械伤。降低果实后期含水量,采收前10天内不能灌溉,雨后一般应隔2~3日晴天后才能收果。

采收后马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浸果处理,然后进行包装。袋内充入适量二氧化碳可减少冠腐病的发生。

选用冷藏车运输。可明显降低冠腐病的发生,冷藏温度一般控制在13~15℃。

8.香蕉煤纹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发病,病斑椭圆形,暗褐色,后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有明显轮纹,边缘暗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晕圈,背面有暗褐色霉状物(图7-12)。

图7-12 香蕉煤纹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Helminthosporium torulosum称簇生长蠕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或2~4根丛生,直立,具横隔膜。分生孢子暗褐色,中部较膨大,两端渐小。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落在叶面上,侵染叶片。以后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6~月为发病盛期。果园密度较高,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田问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注意排水。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防止蔓延。

病害发生初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65%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l 500倍液等药剂,间隔10天,连喷2~3次。

9.香蕉灰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水孔侵入,初呈暗褐色,水渍状,半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病斑扩展后多个连接成大斑,内下方呈淡灰褐色,上方呈暗褐色,边缘暗黑色,外缘有明显的的黄色波浪形晕圈,斑内呈轮纹状,斑背有灰褐色霉状物(图7-l3)。

图7-13 香蕉灰斑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Cordana musae称香蕉暗色双胞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双胞,椭圆形,有横隔膜1个。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寄主病部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落在寄主叶面后开始发芽,然后自表皮侵入。该病多发生于适温、湿度较高的季节,每年5~6月为发病盛期。果园密度较高,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问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注意排水。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防止蔓延。

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l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l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间隔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本文标签: 香蕉 叶片 分生孢子 发病